许镜清,出生于
山东龙口。国家一级
作曲家。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理事。许镜清从小就喜欢音乐,他常常站在电线杆下听
农村广播喇叭里放出的幽默泼辣的
二人转。中学时代,他在音乐作曲方面就已锋芒毕露,不但学精了拉二胡,而且学会了吹笛子、弹钢琴等。他是学校文工团乐队队长,他根据同学们修
吉兴河水库挑土、打夯的劳动场面,创作谱曲了《吉兴河水库》大联唱。听着同学们哼唱自己创作的乐曲,他第一次真实地体验到了音乐作为精神食粮带给他的快乐享受。1965年,他从哈尔滨艺术学院作曲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农业电影制片厂(现为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任作曲,为之创作了大量农业科教记录电影音乐。他的音乐作品几乎涉及了音乐创作的各个领域:民族管弦乐、交响乐、电声音乐、戏曲音乐等,显示出他多方面的音乐创作才华及深厚的艺术功底。1972年到1980年之间,他先后创作了板胡独奏曲《喜开丰收镰》、大型
民乐合奏《乌苏里啊我的故乡》、扬琴协奏曲《
井冈山》等,以及当时国内家喻户晓的民乐合奏《大寨红花遍地开》。1980年以后,他介入电影音乐创作,曾为故事片《丹心谱》、《红象》、《九月》、《良宵血案》、《OK大肚罗汉》、《就要嫁给你》等八部电影作曲,博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誉。
阎肃,
剧作家。原名阎志扬。
河北保定人。
重庆大学肄业。1930年生,1950年后任西南青年文工团
演员1分队长。1953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
西南军区文工团分队长,
空军歌剧团编导组组长,空军歌舞剧团创作员,
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创作的歌词《
我爱祖国的蓝天》、《下四川》1964年获第三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创作优秀奖。
歌剧《
江姐》1977年获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创作奖。与人合作的歌剧《忆娘》、京剧《
红灯照》1979年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1986年加入
中国作家协会。著名剧作家、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音协委员。
迟重瑞,男,1952年12月23日出生于
北京,京剧世家,现担任
中国电视剧艺术家协会会员、
澳门歌演艺联会顾问、北京海外联谊会理事、北京侨资企业协会理事、
中国紫檀博物馆副馆长、香港富华家具企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等职。
他自幼酷爱戏剧表演,1981年由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还未来得及返回北京,就被
上海电影制片厂“抢去” ,并一口气拍了几部电影,在其中担任主要角色,像《金色的晚秋》中的杜明光;《笔中情》中的二公子桓述;《这不是误会》中的水产大组长孙水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校其间,利用暑假的时间,与著名演员
李媛媛(当时他们是同学)合作主演了江西省的第一部电视剧---《豆劳蔻花开》,他自然朴实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6年,正当他准备与
关牧村合拍他在上影的第四部电影《
海上升明月》时,被正在筹拍《
夜幕下的哈尔滨》的中央电视台调回北京。也正是此次回京,让他无意中邂逅了当时中国第一部大型神话电视剧《西游记》,并因此与“唐僧”结缘。因当时主演唐僧的演员中场退出,无奈之下,剧组只有停下来重新物色演员。在经过精挑细选后,最终确定由迟重瑞来扮演后半部的唐僧。他
俊郎的外形、深厚的艺术功底、加上家庭戏剧方面的熏陶、以及由祖上一直信佛的影响,所以他演起唐僧来,倒也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并在当时的中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观众掌声如潮,一直到现在,留给人们的印象依然是那么深刻。
1989年,在《西游记》播出之后,在他的艺术生命将近顶峰之际,他毅然离开了心爱的娱乐圈,把全部身心投入到紫檀家具艺术当中,十几年来,他与夫人
陈丽华女士一道为传承中国紫檀文化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努力。1999年9月,他们毅然投巨资在北京兴建了中国首家规模最大的集收藏研究、陈列展示紫檀艺术、鉴赏
古典家具的专题类私人博物馆,让世界人民以此来了解和认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在这十多年的时间内,迟重瑞先生放弃了多次演出的机会,直到2005年,
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开始筹拍佛教剧集《
鉴真东渡》时,该剧导演及制片人林大庆向迟重瑞先生发出邀请,在经过再三考虑之后,已经皈依佛门多年的迟重瑞先生决定为鉴真大师复出,在他看来,当年
玄奘的西去取经和鉴真的东渡传法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而作为一名演员,有幸能在自己的演艺道路中扮演
中国历史上两位高僧大德的形象,确实是一次难得的经历。2007年是中日两国恢复邦交35周年,《鉴》剧在这个时候播出,其产生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可谓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