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新道,又称新唐河,为1966年
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湖泊
白洋淀上游支流
唐河在
保定市清苑区东石桥村至
雄安新区安新县韩村闸的新建
防洪改道工程。清苑区境内约6.3千米,安新县境内约17.5千米,自
清水河和唐河于
石桥镇东石桥村汇入,分南北两条顺堤河经
何桥镇、安新县
芦庄乡、
老河头镇、
安州镇、
同口镇,于韩村入马棚淀、羊角淀。
形成变迁
唐河发源于
山西省浑源县,唐河河道随自然条件变化很大。
战国时期,在今
肃宁西入
黄河,
东汉至
唐流经今
灵丘、
涞源、
唐县、
定县、
博野、
蠡县、
高阳入
安新境内,流经
安新镇南,东入
雄县、
霸县达
天津入海。元明清时期又分别在元
至顺元年(
1330年)、明成化八年(
1472年)、明
正德十二年(
1517年)、清
嘉庆六年(
1801年)几次改道入淀,在清苑境时而右滚,时而左移,屡分屡合,变动频繁,造成大量泥沙沉积于地面,洪水面积扩散。温仁以下,
白洋淀以上,四门堤以西,一片汪洋。水深两米左右,即是“唐河泛区”,给清苑人民造成深重灾难。
唐河泛区无堤埝约束,河道变化无常,北滚侵占
清水河道,顶托清水河及
府河洪水下泄,淹没大片良田。
民国三十五年(
1946年)夏,冀中行署工务局唐河办事处修筑上起温仁,经
北邓村至东闾村长约12千米的唐河右堤。
1960年,
河北省重点建设的水利工程之一
西大洋水库在唐河中游建成,库容10.71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4420平方千米,使唐河从2480立方米每秒减为310立方米每秒,与
王快水库基本控制了大清河南支的洪水。同年在清苑境内温仁以下兴建了唐河固槽工程,将唐河与清水河在保沧公路处进行分流。从建国至60年代,唐河沿岸修堤53道,总长28千米。
1963年海河特大洪水后,清苑县对唐河沿线进行施工修复,切断了金线河与清水河的入淀通道。在清水河左侧修筑堤坝,形成了两河三堤,清水河左堤成为唐河的第二道防线,全长16.14公千米。1965年从东石桥村改道入府河,从连环闸(莲花闸)向东北穿
漕河堤入藻杂淀。
为了解决藻杂淀各河泄水不畅的问题,1966年保定地委根据河北省计委批准的《保定专区唐河改道设计任务书》和《保定专区唐河下口治理扩大初步设计》,开辟唐河新道。工程包括对唐河下口进行改道治理,将
清水河纳入唐河,两岸驻堤,开挖两条顺堤河,开辟了唐河新道,废除了旧道。从东石桥村东南、保沧公路大桥向东北,穿四门堤,在安新县同口村北入马棚淀。唐河新道的建成,有效改善了唐河的泄洪能力。1975年在唐河两侧开挖了深水河槽,并在河滩筑了新堤,建成南北两个蓄污水库,北库工程1977年11月投入使用,常年存蓄保定市排放的工业污水。2017年雄安新区成立后,唐河新道污水库彻底治理。
干流概况
唐河新道在保定市境内,是1966年
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湖泊白洋淀上游支流
唐河末端的防洪改道工程,自
清水河和唐河于
石桥镇东石桥村汇入,分南北两条顺堤河经
何桥镇、安新县
芦庄乡(
牛角村北)、
老河头镇(涝淀、李良甫庄)、
安州镇、
同口镇(北青、磁白),于韩村入马棚淀、羊角淀。
清苑区境内约6.3千米,
安新县境内约17.5千米。
水文特征
据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资料,1966年将
清水河并入
唐河,新唐河按10年一遇设计流量2300立方米每秒进行了治理。1973年牛角以下新唐河又按20年一遇设计流量3990立方米每秒进行了整治,两堤顶宽8米。
所属水系
唐河因流经
唐县而得名,是
海河流域大清河南支的一条主要干流,发源于
山西省浑源县南翠屏山,于
安新县韩村入
白洋淀,全长273千米。唐河自
西大洋水库以下河道长125千米,其中,西大洋水库以下至东石桥段称唐河,长101.7千米;东石桥至韩村闸称新唐河,即唐河新道,长23.3千米。西大洋水库至清苑区温仁段为地下河,自清苑区
北王力村起筑有堤埝。
主要支流
唐河新道分南北两支(低水槽)。20世纪70年代,保定工业污水经唐河新道排泄至白洋淀,使其污染严重。1975年为治理白洋淀污染,将唐河新道的两个低水槽加宽筑埝到100米,河底宽1000米左右,开辟成为污水库,储存保定污水。污水库长17.5千米,上游从安新县
牛角村北开始,经李良甫庄、北青、磁白至韩村南入羊角淀(白洋淀口)。南污水库库容630万立方米,北污水库库容720万立方米。污水库上游开辟了两条引污干渠,一条从保定市西郊
黄花沟挖水渠穿过府流进入北库口,另一条由友谊洞穿过唐河挖明渠进南库口,全程24千米。由于南污库没启用,污库小堤和北污库仍挤占河道宽约200米。
唐河新道污水库本是治理白洋淀污染的临时性措施,设计标准异常低下,原定于1979年停用,超期运行近40年。污水库库尾距离白洋淀仅2.5千米,对白洋淀的水环境质量和周边村镇居民生活一度构成严重威胁,2017年6月底实现彻底截污。
生态保护
雄安治理修复
雄安新区成立后,于2018年5月启动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一期工程,6月30日完工,包括唐河污水库北库西侧7.5千米范围内的历史堆存固体废物清运与处置、库区存余污水治理、库区生态修复、环境风险防控、疑似爆炸物探测与挖掘等,超过3万立方米存余污水全部进行原地处理。一期工程有效清除了唐河污水库内的固体废物,净化了库内存余污水,防止了极端情况下污染源外泄,防控了唐河污水库对白洋淀水生态造成的环境风险,打造出了一条具有景观效益的生态绿廊。
二期治理修复于2020年底前完成,范围为唐河污水库北库内上游8.5千米,宽150米,通过对工程范围内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开展场地详细调查,确定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风险等级,制定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治理方案并开展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工程实施后彻底解决了唐河污水库40多年来历史遗留的污染问题,有效防控唐河污水库对白洋淀水生态造成的环境风险,为雄安新区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打下基础。
2021年,为根治唐河污水库,开始实施唐河河谷郊野公园一期项目,为新区及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位于雄安新区安新县
老河头镇、
同口镇、
安州镇,西起西涝淀村,东至入淀口,北至唐河北侧堤坝,南至唐河新道南侧堤坝,全长约16.9千米,总面积约867.34公顷。通过对南北两库堤顶路、堤防及堤坡等重要节点景观进行建设,重点部位进行生态修复,达到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的目的。
清苑区治理修复
2019年7月1日,《
保定市白洋淀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将河长制以立法形式予以明确,市、县级、乡(镇)、村建立河长制,分级分段分区组织领导本区域内河流、水库的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等工作。白洋淀上游是指流入
白洋淀的
拒马河、
白沟河、
萍河、
瀑河、
漕河、
府河、
唐河、
孝义河、
潴龙河等河流流经的保定市区域,唐河新道等入淀河道生态环境得到法制保障。
2020年,河北省河长办公开约谈通报,清苑清理整治组织不力,境内的唐河37.1千米河道未进行清理整治,采砂坑连片,河道内存在多处树障和生活垃圾,沿线岸坡、路桥两侧、主河槽内垃圾点位多,体量大。随后清苑区迅速对全长43.4千米的唐河清苑段(其中唐河新道6.3千米)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整治,包括清除水面上的垃圾、水体障碍物以及沉淀物,并对主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整治砂坑和规整河滩,以形成畅通连贯、兼顾补蓄的通道。。
因历史原因,东石桥村整村位于唐河、清水河交汇之处的唐河新道内,“两河三堤”末端,地势低洼,受到来自唐河及清水河洪水的威胁,是防汛中的重点防护村。清苑区2020年起进行改道筑堤工程和征迁补偿安置工作,划定村东南角为征迁区,村东北角为安置区。同时召集村民和有关单位定期开展防汛应急转移演练,以彻底解决防洪安全隐患。
河长名单
2018年《河北雄安新区实行
河湖长制工作方案》提出,结合自然河流湖泊水系与行政区域,在新区全面建立健全新区、县、乡、村四级河长湖长体系。河北省
河长制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上线运行,通过“冀河湖长办”微信号提供
河湖长查询记录监督服务。
保定市和清苑区落实河长制,以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人和的管护目标。保定市河长办与雄安新区规建局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跨界河流联席联巡联防联控机制。
生态补水
2020年1月至8月下旬,河北省通过
南水北调中线唐河退水闸和
西大洋水库,累计向下游唐河补水约2.8亿立方米。唐河自西大洋水库下游开始,已形成有水河长超过68千米,形成水面面积8平方千米,干涸20多年的唐河新道再次焕发了生机。
《保定市河道管理条例》于2020年7月1日正式施行,推进河道河湖“清四乱”工作常态化。
2021年保定市主要河道生态补水实施方案实施,
唐河补水1.4亿立方米,唐河新道清水流动,进一步改善白洋淀水系连通性。
2022年
华北地区实施历时一个多月的河湖生态环境复苏2022年夏季行动,累计补水9.68亿立方米,完成计划补水量的134.3%,置换12.68万亩沿线地下水农灌区,唐河常年干涸河流实现全线贯通,唐河新道再次恢复常态流水。白洋淀水质也因此获得持续改善,从2017年的劣Ⅴ类到2022年的全域Ⅲ类以上水质标准。
2023年2月28日
河北省水利厅印发《河北省2023年主要河湖生态补水实施方案》,调度安排
西大洋水库向唐河补水0.2亿立方米,补水时间2023年3月1日~6月30日和10月1日~12月31日;南水北调中线通过唐河退水闸相机向唐河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