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
四川美术学院设置
动画专业,1999年四川美术学院成立影视艺术系,设摄影、动画两个专业。2006年成立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在动画、摄影两个专业之外,增置戏剧美术、广播编导两个专业,动画专业增设动漫产品、互动媒体专业方向;
摄影专业设图片摄影方向和影视摄影方向。
影视动画学院设有动画专业(影视动画、动漫产品设计、互动媒体/游戏专业方向)、摄影专业(图片摄影、影视摄影专业方向)、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动画场景设计为特色)、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动画编剧及影视动画编导为特色)等4个本科专业及7个专业方向,1个
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学位点。学院在读学生共1277人,其中研究生40人,本科生1237人。学院拥有在编教师3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13人、助教14人,外聘兼职教师28人;行政及教辅人员7人。
影视动画学院还积极广泛的吸收相关行业中的优秀人才来院任教,充实动画学院的教学力量,已先后聘请了10余位国内外著名的相关专业的专家和学者介入教学活动。办学十余年来,影视动画学院已培养了包含
动画专业和摄影专业在内的毕业生2000余名
简介
动画专业于1996年在全国美术学院中率先筹备组建,1999年正式设立动画专业四年
学制本科。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培养了约1000余名高级动画人才,成为中国
动漫行业精英及高校启动动漫专业的骨干力量。
动画专业已建立了具有特色的一套完整教学体系和科学培养方法——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模式及传统的课堂教学与“项目化实践教学”实验班双轨并行的教学方式,本专业依托视美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打造的“教学实作班”样板,成为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国家教育部动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并拥有较为完善教学设施和一支富有朝气的师资队伍团队,拥有相当规模的招生数量和成熟的教学管理办法。
动画专业实行数字技术与
传统动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产业需求,结合本院优势和特色,本着把
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专业办为全国艺术院校一流学科的思路,旨在培养了解
动画史、影视艺术概论,
镜头语言基础,掌握动画规律及动画流程及动画表现形式,能在
二维动画、三维动画、逐帧动画等艺术形式中,掌握动画编导的一般知识、承担角色设计、
分镜设计、场景设计技能,熟练掌握
原画及动画技能,能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修形、上色、建模、
材质贴图、动作调整、渲染、特技特效、声效、音效,后期剪辑合成等相关技能,具备影视传媒产业领域内的综合运用能力与水平的人才,2009年本专业“课程项目化、实验实战化、作品产品化——
动画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教学成果获第六届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动漫产品设计方向
2006年,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开办了动漫产品设计方向,本方向在校本科生120人。动漫产品设计以
动漫周边衍生开发为主,通过与市场接轨,系统完善地对动漫、游戏、文化、旅游、工业产品进行策划、设计、运营。本方向设置:1.动漫产品设计方向:动漫
衍生产品(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文具、电子游戏等)设计。2.读物设计方向:单幅和多格漫画、插画、漫画图书、动画抓帧图书、漫画报刊、漫画
原画等。3.定格动画方向:设计开发动画电视剧、动画短片、动画音像制品,影视特效中的动画片段,科教、军事、气象、医疗等影视节目中的动画片段等。
本方向积极与社会企业接轨,整合产业资源,带动制造业产业转化和升级,为企业搭建一个针对国内动漫、游戏、文化、旅游、政务、
商务礼品等行业项目的衍生品开发、生产及运营的综合服务平台。2009年动漫产品设计方向与福建轻工商会联合打造高等艺术院校筹建行业研发转化中心——联合创造动漫产品川美研发基地,推动学、研、产的对接与合作,开展实作班教学和培训,打造行业人才基地,为行业提供专业人才队伍,提升行业整体水平。通过与福建商会合作,本方向弥补了学校教学的形式主义倾向,转而更切合实际需求,联合创造动漫产品川美研发基地除完成教学任务之外,成功策划设计科技动画衍生品开发、中南卡通动画衍生品开发、南洋艺品的产品开发。
2006年,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正式设立互动媒体/游戏方向,本方向有本科生150人。互动媒体/游戏方向分为:游戏设计与
互动设计,游戏设计方向致力于培养系统掌握游戏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悉游戏开发的基本技术和工具环境,熟练掌握电脑游戏(包括单机游戏和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和
次世代游戏机游戏的美术设计与制作方法,能够胜任游戏及相关领域的设计、策划、开发等方面工作之一的富于竞争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级专业型人才。互动设计方向致力于培养系统掌握
多媒体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悉多媒体开发的基本技术和工具环境,熟练掌握网页设计、光盘多媒体设计、互动装置的设计与制作方法,能够胜任多媒体及相关领域设计工作的富于竞争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级专业型人才。
在产、学、研教学模式带领下,互动媒体/游戏方向组建了互动媒体游戏实作班,经过几年的调整和完善,形成了本方向整套的特色培养方案和系统,自2006年以来,本方向学生多次参加国内各项展览、比赛并获奖,如:《火锅之城》被评为“全球华人大学生设计比赛未来设计师奖”,与德国
卡塞尔艺术学院一同制作互动媒体类设计作品并获德国专家一致好评。本方向毕业生先后于腾讯、
搜狐、网易、金山等各大游戏公司实习并签约,为社会输送了急需的专业游戏设计人才。
2006年,
四川美术学院顺应时代对影视专业人才的渴求,在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正式设立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以大影视、大美术概念为
基本内核,立足于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立足于专业方向的艺术及相关技术的并重与整合,为电视台、演艺产业、影视行业及相关机构培养电视美术设计、戏剧舞台美术设计、电影(电视剧)美术设计、主题场景与
展示设计专业人才。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细分四个专业方向:电视美术专业方向(电视台
栏目包装、综艺舞台)、戏剧舞台美术专业方向、电影(电视剧)美术专业方向(场景设计、模型、特效合成)、主题场景与展示专业方向(动漫场景、主题公园、城市公共形象)。本专业有本科学生270人,研究生6人。
自2006年至2010年,本专业学生多次参加国内各项展览、舞台设计与制作与舞台
视频设计、比赛并获奖,如:参与《2010上海世博会重庆活动周开幕式》舞台美术设计与舞台视频设计制作、大型舞剧《巴歌渝舞》、《第十一届全国科协年会》主会场设计制作、《英雄2009感动重庆暨争光贡献颁奖晚会》舞美视频总设计、《青春中国心启动仪式》、《
3·15晚会》舞美设计与制作工程、《第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开幕仪式》舞台与舞台视频设计、《第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闭幕仪式》舞台与舞台视频设计、《血肉情深——庆祝建党89周年晚会》、 CCTV栏目《
对话》 舞美设计与制作工程、
CQTV栏目《
拍案说法》舞美设计与制作工程 CQTV《红歌合唱大赛》、CQTV《诗歌诵读会》、CQTV《故事大王》演播室设计与制作工程;担任电影《
绝命岛》副美术、电视剧《七仙女》副导演、电视剧《
神话》《
飞虎队》《亮剑.续集》《
龙顶》十几部影视作品美术设计及现场美术等。此外,本专业学生参与了“重庆谈判陈列馆”的部分场景模型及陈列效果制作,参与的,政府、社会项目、以及各类展览累计人数超过100余人次。学生作品和论文先后在《
模型世界》(国家级核心期刊)、《
中国新闻周刊》、《
艺术与设计》、《
电影评介》、《
数字世界》等杂志报刊多次刊载发表,创作的模型作品“校园一角”、“空界”入选“08全国
静态模型大师赛”。
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于2000年创建摄影专业并招收第一届摄影艺术本科生,该专业以四年制本科为主, 2002年招收硕士研究生, 2008年摄影专业成为重庆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的教学方向定位于传统影像与
数码影像并重,涵盖
商业摄影(
人像摄影\u5e7f告摄影),新闻
纪实摄影和艺术
观念摄影等不同的应用领域。在教学中不仅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扎实和严谨,也重视全面广泛的文化艺术修养的培养,更强调艺术个性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摄影普及的当下,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全面、系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且具有广泛文化艺术修养的人才,能在文化艺术、科研机构、摄影教育、新闻媒体(电视台、报社)、
商业广告部门、音像出版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摄影创作、后期编辑、专题拍摄、教学等方面的工作,挖掘具有创造性思维的
商业摄影、
新闻摄影、
艺术摄影等方面的高级
专门人才。
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成立
摄影专业以来,一直在办学理念、学科方向、课程结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积极寻求与探索,建立一个植根于
四川美术学院六十多年深厚视觉人文艺术教育传统基础上的,适合当今传媒时代,读图时代和
多元文化交汇时代的社会文化需求的摄影艺术教学模式。
摄影专业现有在编专业任课教师10名,其中教授2名、讲师5名、助教3名。一流的教学质量,必须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摄影专业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还将引进更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鼓励本专业教师外出深造学习交流。
影视摄影方向
影视摄影方向成立于2006年, 影视摄影方向以
影视动画学院中各种相关专业为后盾致力于培养电影和电视领域摄影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正确的艺术观和方法论、具有扎实的影视摄影艺术、技术理论基础,系统、全面地掌握摄影艺术创作技能、技巧与艺术创作理论,能独立进行影视摄影艺术创作的
专门人才。在专业教学中本方向将影视理论与摄影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艺术积淀和技能熟练的基础上能完好的驾驭影视摄影语言,独立进行具水准的影视艺术创作。
近年来,本方向以重庆市动漫影视高清数字技术支持平台为依托,根据社会需求提供高清数字影视策划与制作,数字媒体资产管理共享、影视动画、高清
数字特技协作,完成
影视动漫策划、摄影、特技特效制作及后期编辑合成等全数字化流程,实现
影视技术人才培养转型,学生以平台为依托进行高清计算机图形、高清
电脑动画、高清数字视频、交互式媒体等方向的研究与创作,取得显著效果,其创作的10余项作品在国内比赛中获得奖项,如:《两个人的中秋节》获得第二届上海市大学生影像大赛最佳编导奖、优胜奖,《学费》获得第二届上海市大学生影像大赛剧情作品竞赛优胜奖,取得了社会的认可。
2006年,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结合自身学科优势,顺应国家发展动漫产业的
人才需求,以原有
动画专业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学术底蕴为基础,将文学艺术和影视艺术结合起来创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立
广播电视编导(动漫编导)人才培养方向。该专业的组建充分发挥了
四川美术学院的艺术学科齐全的优势,并积极引入了影视专业人才,组建了一支具有专业实力的教学骨干队伍,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行“授课、辅 导、示范、评讲、实作”五步并举措施。在专业创作与设计中积极推行
影视动画学院“课目项目化,实验实战化、作品产品化”的产学研教学模式,该模式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肯定,对培养学生的影视动画基础知识和影视动画编导创作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专业立足于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动画编导人才培养方向对艺术及相关技术的要求,结合影视传媒的综合性、交叉性知识进行专业培养,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完全独立承担具体的影视动画艺术和书版动画中剧本创作、故事版(即
分镜头脚本)创作、读物编撰及绘制创作、动漫类
电视栏目策划及制作等工作,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全面、系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广泛的文化艺术素养,能在文化艺术、科研机构、教育、设计、研究、新闻出版、商业、广告宣传部门、音像出版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字剧本、分镜头脚本、电视栏目等
影视动画创作、研究和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具有较强能力的应用型高级
专门人才。
本专业两个方向:动画剧本创作方向(编剧、分镜头脚本创作)、影视动画项目策划(策划人、导演和制片人)有本科学生120人。从2006年9月起,我专业学生参与的动画片剧本作品累计超过800分钟,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北京
卡酷动画卫星频道等14个省 级电视台播出。成功完成重庆市安检局、重庆市国税局、
中华慈善总会等部门及社会企业制作专题形象宣传片的策划和剧本创作工作。2009年,由毕业班同学自主策划并竞标并创作完成了100集三维动画系列作品《
嘻哈游记》,另有几十件学生作品在《奥妙》、《
漫天下》、《
世界儿童》等刊物上发表。
教学成果
实验教学在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动画专业需要综合运用文学、绘画、影视、软件技术、工程管理等多种学科知识和技能,因此,实验教学的在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为了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高层次复合
影视动画人才培养的要求,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把“实战代实验”作为实验教学理念,从2005年起采取将
企业资源引入学校,搭建了实验教学平台:将企业资源引入学校,搭建实验教学平台。从重庆广电集团、重庆文资公司等企业引资3300多万,合作共建了“视美动画实验教学基地”、“重庆动漫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动漫读物创作基地”等五个规模较大的基地,以及一批中小型项目组。企业资金和高端技术设备以及骨干力量的引入,搭建了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平台;将项目引入教学,实现课程项目化。学院将“视美动画基地”、相关学术机构和企业的研发项目引入教学,按照课程大纲要求,将项目内容分解到相应的课程教学环节,不同年级和课程阶段的学生承担与自己知识能力相匹配的项目任务。从而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与能力训练统一于项目研发任务之中,实现课程项目化,丰富了教学内容;将生产流程引入课程,实现实验实战化。将实验教学内容按动画片生产流程分为产品研发、角色设计、动作设计、视频编辑、配音录音、动画片合成等环节,根据动画片生产流程将不同年级学生安排到相应的实践环节,使实验教学进入了一个完整的动画实作系统。通过实战性训练,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将行业管理机制和标准引入教学管理,实现作品产品化。参照
企业项目管理机制,引入行业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学生作品严格按照行业标准研发和生产,因此很容易被推向市场。近三年来,
动画专业实验教学每年产出动画作品3000分钟,在全国同类高校中位列第一,并陆续在全国40多个电视台播出,实现了学生作品的规模性转化;建立了实战性实验教学新体系。在全国高校中,首创了从平台、内容、管理到评价标准完善、系统的实战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新体系的建立,有力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建设,由于成果显著,学院动画专业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确定为“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2009年学院“课程项目化、实验实战化、作品产品化——
动画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教学成果获第六届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