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古特级战列舰(英文:Gangut class Battleship,
俄文:Гангут 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是20世纪10年代
俄罗斯建造的无畏级战列舰,也是
苏联海军从
沙皇海军继承的仅有一级战列舰。
发展沿革
设计建造
日俄战争之后,俄国海军面临战列舰极度短缺的窘境。1906年,在设计和性能上有着革命性突破的英国
无畏号战列舰问世,它让俄国舰队仅剩的几艘战列舰也迅速地过时。同时,“无畏”号的出现也标志着一轮新的海军军备竞赛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不甘人后的俄国海军打算为自己争取四艘无畏型战列舰,并全部配备在
波罗的海,以便在可能爆发的战争中与德国人在波罗的海的力量抗衡。在俄国人的设想中,这些新型战列舰应该具备这样一些起码的要求:航速至少21节,装备12门12英寸(305毫米)主炮和至少16门4.7英寸(120毫米)炮廓式副炮。这也符合
俄罗斯海军的传统:火力第一、速度第二。
日俄战争的失败使得俄国国内
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海军的拙劣表现也让它成为各种势力抨击的最好目标。“1905年革命”后产生的新杜马坚持认为海军需要在行政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沙皇和海军高层则一口咬定没有任何改革的必要,于是杜马便否决了海军所有的造舰计划,新型战列舰也成为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1908年,沙皇
尼古拉二世决定不顾杜马反对强行推进海军的重建。这种情况下,杜马被迫让步,和海军达成一定的妥协,惨淡经营四年之久的海军终于开始重建步伐。
相对于无畏舰这一全新概念,俄国船厂的设计和建造能力显得极为不足,因此,海军部向国内外各大造船厂发起招标,不久海军部就收到了国内外27家造船厂提交的51份
设计方案,这些方案来自
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甚至德国,但27家船厂中只有6家是俄国的。开始,海军部对意大利库尼贝蒂(Cuniberti)公司的方案很感兴趣,但当得知意大利人把120毫米副炮安装在炮塔(而非俄国人希望的炮廓)中,并且坚持不对这一设计做出修改后,俄国人马上把这个方案抛在脑后。接下来进入俄国海军眼里的是德国布洛姆与福斯(Blohm&Voss)公司的方案,但俄国人又提出这些战列舰必须在俄国船厂建造,德国人当然不愿意接受,双方也不欢而散。俄国海军部决定利用买下的德国设计按照俄国标准重新修改德国公司的原始设计,波罗的海船厂接受了这个任务。在修改过程中,英国约翰·布朗船厂提供了很多帮助,英国人从那些被否决的方案中发掘出可取之处,其中就包括了库尼贝蒂公司方案的不少特点(这也使得甘古特级最终和该公司原始方案颇为相似)。
修改后的设计方案让人感觉新型战列舰是介于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之间的一种军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波罗的海战列舰”。这个设计方案突出了空前强大的火力:4座三联主炮塔全部布置在舰体纵向中心线上。舰体前后各布置一座主炮塔,舯部布置两座炮塔,这与当时意大利建造的
但丁·阿利格伊切里号战列舰的布局相似。它的305毫米口径主炮舷侧齐射的火力超过同时期任何一艘英国或者德国战列舰。设计方案中的战列舰采用
破冰船艏,以便冬季封冻时也能自如地在波罗的海活动。由于使用较轻的亚罗式锅炉代替此前常用的贝尔维尔式锅炉,该方案舰的速度同样突出,航速达到24节,比同时期大多数无畏舰的航速都要高2~3节。然而该方案也有一个很明显的弱点:为了保证高航速牺牲了太多装甲防护,舷侧
水线装甲厚度为229毫米,和同期世界主要战列舰相比,它大部分部位的装甲带都薄了1~3英寸(25~76毫米)。而从这点上看,它似乎是介于战列舰和
战列巡洋舰的中间舰型。为防止鱼雷或水雷给
战舰造成重大损害,该舰采用双层舰体,并一直延伸到甲板。
新型战列舰的建造于1909年开始,由于俄国造船厂本身效率低下,加上正在建造的又是一种全新的战舰,新型战列舰的建造困难丛生进度很慢,到1910年甚至陷于停顿,因为海军对于正在建造中的战列舰在舰体强度和建造工艺方面都不满意,认为根本无法达到设计要求。此后两年,新型战列舰的建造一直断断续续,而在此期间,杜马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收到了一定效果:造船厂的缺陷得到了改进,海军糟糕的
行政管理体系也终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之后,新型战列舰得以继续建造,但正是在这两年中,世界各海军强国的无畏舰也在飞速发展,英国已经开始建造装备13.5英寸(343毫米)主炮的战列舰,从而使俄国无畏舰在开工时所期望的火力优势荡然无存。
1911年,该级舰四艘下水并进行海试,第一艘服役的“塞瓦斯托波尔”号于1914年加入海军
作战序列,其余三艘也在当年12月陆续服役。俄国方面一般也把该级舰称为塞瓦斯托波尔级战列舰。
舰名变更
甘古特(1911年)——十月革命(1925年5月27日)(英语:Russian battleship Gangut (1911))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1911年)——马拉(1921年5月31日)——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1943年)——沃尔霍夫(1950年)(英语:Russian battleship Petropavlovsk (1911))
塞瓦斯托波尔(1911年)——巴黎公社(1921年3月3日)——塞瓦斯托波尔(1943年)(英语:Russian battleship Sevastopol (1911))
波尔塔瓦(1911年)——伏龙芝(1926年1月7日)(英语:Russian battleship Poltava (1911))
性能数据
(括号中为现代化改装后)
标准排水量:23400吨(25464吨);
满载排水量:25850吨(26700吨)
舰长:181.2米(184.86米);舰宽:26米(27.3米);
吃水:8.4米
动力设备:25座(12座)亚罗式锅炉,4座帕森斯式
蒸汽机,4轴,主机功率42000轴马力(设计),50000轴马力(实际)(61000轴马力);
最大航速:23节(设计)/24.6节(实际);燃料:1000~3000吨煤(1170吨油料);
续航力:5000海里/10节,4000海里/16节,900海里/23节
装甲防护:主装甲带170~227毫米舰首127毫米舰尾102毫米;内装甲带首炮塔与尾炮塔之间76~102毫米舷内装甲279毫米;甲板76毫米(36毫米附加装甲);炮塔254~305毫米炮廓127毫米;指挥塔254毫米
武备:主炮四座三联装305毫米/52倍口径炮;副炮16门120毫米/50倍口径炮廓炮;高射武器2门76毫米高炮;4门47毫米高炮(6门45毫米高炮);8挺
高射机枪(二战期间在炮塔顶部加装了6门76毫米高炮);鱼雷4座457毫米(18英寸)鱼雷
发射管(水下)。
服役动态
一战期间
甘古特级无畏舰的服役使波罗的海的实力对比产生极大的变化,战争开始时
德意志帝国海军在波罗的海只有七艘旧巡洋舰和一些轻型舰只。但俄国人并没有利用好自己的优势,这固然首先与波罗的海海域狭窄、冬季封冻有关,但更重要的还在于
对马海战的噩梦仍然萦绕在俄国海军高级军官的脑海中,担心会在战斗中再次损失好不容易才积累起来的实力。这种担心促使海军严格限制对新型战列舰的使用,甘古特级的使用被限定于掩护布雷、掩护陆军进攻的侧翼等辅助性的工作,
战争初期沙皇甚至发布命令,禁止没有
特别命令时使用任何新战列舰参加战斗。这就使得甘古特级在波罗的海的强大威力根本无从发挥。
在一年的战斗中,
波罗的海舰队的
驱逐舰、巡洋舰和老式战列舰与德国军舰进行了几次交战,双方基本势均力敌,俄国军舰在火力上的优势有时甚至还使得自己在战斗中略微占优。1915年8月,一支强大的德国
分舰队加强到波罗的海,这支分舰队包括了数艘无畏舰和
前无畏舰,面对
德国海军的强大实力,俄国人在付出一些损失后明智地选择了躲避(史称
伊尔别海峡战役)。
1915年9月,德国分舰队离开波罗的海,甘古特级战列舰也逐渐更加适于作战。波罗的海舰队司令卡宁中将决定派一艘无畏舰出击波罗的海,但由于甘古特级水兵对极其恶劣的食物不满而哗变,这次出击被迫中止。直到11月哗变彻底平息后,波罗的海舰队才得以派出甘古特级和“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无畏舰进行一次巡航,这次出击远达果特兰岛,其目的在于掩护
里加湾内的布雷行动,实力远远不如俄国人的德国分舰队根本没和这两艘无畏舰打照面,俄国海军在波罗的海最大胆的一次出击以空手而归告终。战争剩下的时间里,四艘强大的无畏舰无所事事地在港口和掩护布雷的航线上渡过了这些枯燥的日子。
红军初期
1917年8月,布尔什维克控制了这四艘战列舰,并且在1918年1月29日复员了大部分水兵,4月份又把这些战列舰拖到
喀琅施塔得基地闲置起来。但不久,国外势力支持的
白卫军纷纷叛乱,同时,外国干涉军也开始在
阿尔汉格尔斯克、摩尔曼斯克、
符拉迪沃斯托克登陆,局势的变化让这些无畏舰开始积极准备战斗。
红海军的新水兵开始进行训练并设法使“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能够恢复到可以作战的状态,但积极的备战工作被英国人中断了,1919年8月18日,英国
鱼雷艇CMB31号和CMB88号发射的鱼雷击中了这艘无畏舰,使它坐沉在喀琅施塔得港内的浅水中。它的
姊妹舰“
波尔塔瓦”号则更加不幸,1919年11月,本来准备保卫
彼得格勒的它在
涅瓦河上发生火灾,前
锅炉舱的大火蔓延到全舰,让战列舰损毁严重,搁浅于涅瓦河。
沙皇时代的战列舰大都于1922年~1924年期间拆毁,只有这四艘甘古特级被保留下来,并重新命名(甘古特级更名为“十月革命”号,“
塞瓦斯托波尔”号更名为“巴黎公社”号,“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更名为“马拉”号,“波尔塔瓦”号更名为“伏龙芝”号),准备作为红海军重建的基础。其中在1919年火灾中损坏的“波尔塔瓦”号一度也被列入保留名单,但经过检查发现该舰损坏得实在太厉害,没有太大的修复价值,仅仅把它作为水上兵营使用。其他三舰则陆续开始了整修,“马拉”号在1922年、“巴黎公社”号在1923年、“十月革命”号在1925年分别重新回到舰队序列。
从1926年开始,经济逐步恢复的
苏维埃国家终于能够逐步开始对海军的重建,甘古特级剩下的三艘得到了现代化改装的机会。这次改装主要是为战列舰换装了新的炮管和新的锅炉,让它们能够具备实战能力,不再只是“港口里的
主力舰”。
不久,为了加强
黑海舰队,“巴黎公社”号(原“塞瓦斯托波尔”号)调往最初用来为它命名的港口,1929年冬天从波罗的海出发后不久,
北大西洋的风暴就迫使受损的红海军军舰在法国布列斯特港停泊修理。耽搁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得以继续它的航行,并于1930年抵达黑海,并成为红海军在黑海的核心。
改进改装
20世纪20年代,甘古特号战列舰被命名为“十月革命”号,并进行了重大的现代化改造。在30年代末,战列舰安装了12台
燃油锅炉,拆除了无效的巡航
涡轮机,大大改进了
导航系统,
指挥舰和炮火。
到1930年代,海军技术的进步让红海军的三艘老战列舰显得更加落后于时代,为了保持战斗力,也为了积累维修经验和为建造
苏联自己设计的战列舰做准备,苏联红海军再次对原甘古特级战列舰进行了现代化改装。1931年,“马拉”号(原“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作为第一个开始改装的战列舰回到了建造它的船厂——
波罗的海造船厂,紧接着的是“十月革命”号(原甘古特级)。在三年的改装过程中,这两艘战舰做了相当大的改动:前甲板升高了三英尺,升高以后的舰首有一定的
外飘,从而改善了航海性能;前烟囱上端向后弯曲,避免烟囱的排烟影响到
舰桥上人员的工作;前桅从简单的单脚桅改为
塔式桅,增强了桅杆的强度,也便于安装更多光学及
电子设备;舰桥增大;加装了新的
火控系统。除此之外,在起重机、
水上飞机等细节上还做了不少其他的改动。现代化改装完毕后的两艘战列舰看起来在
适航性、火控、指挥等方面性能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1936年,黑海舰队的“巴黎公社”号也开进船坞,开始与它的姊妹舰类似的现代化改装。由于海域情况不同,该舰的改装与波罗的海的战列舰也略有不同,例如在三号炮塔顶部安装了一部
飞机弹射器(类似于红海军基洛夫级
轻巡洋舰上使用的型号)。改装后的战列舰看起来与它的姊妹舰仍然极为相似。
到1930年代中期,苏联红海军的舰队规模与实力比1920年代都有了长足的进步。1937年英王
乔治六世的
加冕礼,苏联接受了英国的邀请,并派出“马拉”号战列舰作为代表前往。
1940年,现代化改装后的“十月革命”号和“马拉”号参加了对
芬兰的
冬季战争,但漫长的冬季、封冻的海面都阻止了苏联战列舰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强大的苏联红海军仅仅炮击了几次芬兰的阵地、夺取了几个无关紧要的小岛。
1930年代后期,战争的乌云开始在欧洲上空聚拢。此时的苏联仍在继续对它的舰队进行现代化,苏联领导人期望新战列舰能够取代年事已高的甘古特级,成为红海军的核心。但事情的发展打碎了苏维埃政权的期待。
卫国战争
1941年6月22日,
苏德战争爆发了。波罗的海舰队的两艘战列舰开战时正锚泊于基地,“十月革命”号在喀琅施塔得,“马拉”号在列宁格勒。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两舰用
重炮支援陆军的拼死抵抗,极尽所能在海岸线附近迟滞
德国陆军的进展。
德国空军调集大量
俯冲轰炸机,试图击沉这两艘不断威胁海岸侧翼的苏联战舰。当战线推进到列宁格勒附近时,苏联战列舰的
活动范围被迫缩小到喀琅施塔得和
列宁格勒附近,这也为德国轰炸机的攻击提供了大好的机会。
1941年9月23日,“马拉”号被德国轰炸机投下的800公斤重磅炸弹直接命中(据说这致命一击是由德国空军
传奇人物汉斯·鲁德尔完成的),年迈的战列舰遭到重创,坐沉于喀琅施塔得港内浅水处,它的舰桥、
艏楼和1号烟囱基本上都被摧毁。由于列宁格勒局势危急,陆军急需支援火力,于是已经半毁的“马拉”号不久又被打捞起来,经过简单的修理,“马拉”号战列舰变成了“马拉”号
浮动炮台,用它剩余的9门主炮支援陆军抵抗德军的进攻。
1941年9月16日,“十月革命”号被派往执行对德国海岸阵地的袭击任务,袭击过程中挨了几颗德国的150毫米榴弹炮弹。但好运气并没有一直陪伴着它,1941年9月21日,德国空军JU87投下的炸弹近距离命中了“十月革命”号,加上连续被150毫米炮弹击中,连续受损的老战列舰不得不进列宁格勒的船厂维修。船坞里的“十月革命”号仍然不断遭到攻击,1942年4月又被4颗炸弹击中,连续的打击让这艘战列舰直到1944年才完全修好。
列宁格勒围城期间,修理中的“十月革命”号和改装成浮动炮台的“马拉”号一直发挥着305毫米重炮的威力,支援这座城市的守卫者,阻止了
德军一次又一次夺取列宁格勒的努力。在此期间,两艘战列舰的武备进行了许多调整,为了应对德国空军不断的袭击,两舰加装了大量防空火力,其中“十月革命”号在战争后期的
防空武器达到14门76毫米
高炮,16门37毫米高炮,10挺12.7毫米和89挺7.62毫米机枪。1943年中,苏联的几艘战列舰都恢复了原来的
舰名(包括黑海的“塞瓦斯托波尔”号)。
1944年,
苏联红军发起了解围列宁格勒的战役,“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用它的重炮轰击了
奥拉宁鲍姆的德军阵地。就在同年6月,“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又参与了红军对卡累里阿地峡的进攻,并协助登陆部队夺取了芬兰军队占领的一些岛屿。守卫着黑海的“巴黎公社”处境和波罗的海的情况类似,虽然红海军尽全力支援陆军,但地面交战的失利也迫使红海军舰只的作战区域节节后退。为了保卫克里米亚,以
塞瓦斯托波尔为
母港的“巴黎公社”号为陆军提供了最有力的火力支援。
直到
苏联红军重新掌握
战争主动权,并开始对德军发动一次又一次攻势时,恢复原名的红海军“塞瓦斯托波尔”号战列舰才修理完毕,重新活动起来,参与对溃退德军的炮击。
纵观整个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战列舰没有在海战中击沉过德国的任何军舰,305毫米主炮的炮弹绝大多数都落在德国陆军的头上,战舰在大多数时间则停留在港口里。这样的经历对战列舰而言实在不太值得夸耀,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例如陆地作战的失利让红海军丧失了大部分基地和港口,德国空军的威胁等等,但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斯大林与一战时期的俄国海军将领一样,担心这些大舰在战斗中遭到损失,认为
苏联海军无法承受这样的风险,从而宁可让这些具备相当威力的武器在港口里虚度光阴。
最后岁月
战争结束后,三艘战列舰中只有两艘得以继续在作战舰队中服役:甘古特级在波罗的海,“塞瓦斯托波尔”号在黑海。在战争中坐沉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重新浮上水面,但由于受损严重,该舰于1950年11月28日被划入了勤务舰队,成为
无动力的火炮训练舰“沃尔霍夫”号,不久火炮训练任务被取消。1951年9月22日,“沃尔霍夫”号又被改成海军学校。1953年,原“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结束了自己的军舰生涯,被拆毁。
另两艘老战列舰虽然仍在红海军服役,但由于太过老迈,加上长年的服役和损伤,使两舰无法承受一线的任务,大部分时间都在充当训练舰的角色。其间,甘古特级还安装了英国提供的雷达设备,并改装了从“塔林”号巡洋舰(原德国希佩尔海军上将级“吕佐”号)上拆下来的德制起重机。
赫鲁晓夫上台面临恢复重建苏联经济的任务(这一任务在斯大林时期长期被扩军备战的需要所压制),为了减少
军费开支,他调整了红海军的任务和使用方式。在他看来,世界已经进入“火箭核时代”,当导弹和
核武器成为标准作战武器时,包括战列舰在内的大型军舰都已经过时无用。“塞瓦斯托波尔”号1957年,被拆毁于用来命名它的港口。甘古特号勉强拖延到1959年,也没能逃脱在喀琅施塔得被拆毁的命运。“塞瓦斯托波尔”号和甘古特级战列舰的拆毁标志着苏联红海军战列舰时代的终结。
总体评价
甘古特级战列舰在
俄国与苏联海军历史上创造了很多纪录:它是俄罗斯第一级
无畏舰,也是苏联海军从
沙皇俄国海军继承的仅有一级战列舰,在相当长时间里也是苏联海军仅有的战列舰。
甘古特级战列舰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军备竞赛的产物。该舰在设计时是一级快速而现代化的战舰,按设计意图,它们将主要用于大规模的舰队作战行动。但由于帝俄时代海军将领们害怕再次遇到另一次
对马海战,损失自己的主要作战舰只,整个
一战期间,设计预想中的大规模舰队作战从来也没有机会发生。
与同时代战列舰相比,甘古特级战列舰具备一定的优势。首先,甘古特级主炮的全中线布置方式,使它的全部12门305毫米主炮都可以向同一舷侧开火,而同期的英国和德国战列舰则只有8门主炮能同时向一侧舷侧射击;其次,甘古特级的航速比对手要高2~3节。
但建造中的延迟使俄国人落在了军备竞赛的后面,甘古特级曾经具备的优势逐渐消失。曾经是世界战列舰标准装备的305毫米(12英寸)主炮在新的13.5英寸(343毫米)、14英寸(356毫米)口径主炮面前黯然失色;由于大部分120毫米(4.7英寸)炮廓式副炮布置在主炮的下方,当主炮全部向同一舷侧射击时,这些副炮几乎无法使用;甘古特级的装甲与它建成时世界主要战列舰相比显得极为薄弱……俄国人很快认识到这些缺点,并在随后建造的
玛丽亚皇后级战列舰上得到了改进。
在
二战期间,该级舰又暴露出一个重要的缺陷:没有雷达设备,这就使它在对空作战时非常被动。与之相比,世界其他各国的大部分战列舰都在战争中就安装了这些必需的装备。甘古特级直到二战之后才安装
舰载雷达,而且使用的是英国产品。
甘古特级战列舰是
沙俄海军的第一种无畏舰型的战舰,与此前的战列舰相比,该级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该级舰以及随后建造的玛丽亚皇后级战列舰的设计和建造给了俄国海军信心和希望,海军部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十五年造舰计划,按照这个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更多更新型的战列舰已经在建(伊兹梅尔级)或准备开工。更新型的战列舰装备更大口径的主炮和更好的火炮,如果一切正常的发展下去,这些更新型的战列舰将全部取代甘古特的地位,但战争和
布尔什维克革命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十月革命后,后建造的玛丽亚皇后级战列舰或已沉没,或被掠往国外,
而之前建造的甘古特级反而继续留在红海军中,服役了一个又一个十年,直到50年代最终被拆毁,没有任何战列舰来替代它们。甘古特级成为
苏联红海军历史上第一级也是最后一级战列舰,同时也是仅有的战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