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是
复旦大学下属院系,前身可追溯到1923年复旦大学法学院建立的政治学系,其基础为1964年成立的国际政治系,该系是我国于1964年在高校设立的三个
国际政治系之一。2000年11月21日成立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学院目前拥有政治学(A+)和公共管理(A)两个国家A类学科,是国家“
双一流”学科
建设单位,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在QS世界大学分专业排名中综合实力连续八年(2012-2019)位居世界前50位。
学院介绍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23年复旦大学建立的政治学系。其基础为1964年成立的
国际政治系,该系是我国于1964年在高校设立的三个国际政治系之一。当时仅有一个国际政治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
发达国家的政治与
对外关系。
1925年政治学系分设研究院部和
大学部,1927年政治学系内设政治、法律、市政三组。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复旦政治学系、法律系与其他九所高校的法律、政治等系合并组成
华东政法学院,复旦政治学系停办。
1962年4月2日,经教育部批复同意,复旦大学将马列主义教育系改名为政治学系,复旦政治学科在时隔10年之后得以恢复。
为加强对外国问题的研究,适应
国际形势的需要,中央外事小组、中央宣传部联合向中央提出报告,并经毛泽东主席批示同意:在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成立国际政治系。根据这个指示,学校于1964年2月正式将政治学系改为国际政治系,成为国内最早成立的三个国际政治系之一。国际政治系下设政治学专业和国际政治专业。
改革开放后,国际政治系有了很大发展,逐步增加了
专业设置,扩大了招生规模。1980年首先增设了政治学专业。1984年设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继后于1988年又增设行政管理专业。在国际问题研究方面,复旦大学先后在校内和有关院系内建立了六个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和一个研究室,即
美国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欧洲问题研究中心、韩国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
北欧研究中心和
拉丁美洲研究室。这些研究机构在开展地区
研究和发展对外交流方面成绩斐然。
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进程对中国的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研究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纪之交的中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形势。要实现民族振兴,完成国家统一,承担
国际责任,中国必须具有能对国际形势进行因势利导的
对外政策;同时,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现代化,中国面临着国内
政治体制优化和公共政策创新的双重任务。
顺应这种形势,复旦大学决定成立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问题研究院。这一决定不仅是跨世纪
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一大重要举措。学院·研究院的建立将结束我校原有国际问题研究的分散状态,实现学科优势的整合,使我校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的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学生培养进入一个崭新的
发展阶段。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前身为国际政治系。1923年设立的政治学系,1964年成立的国际政治系(中国高校最早设立的三个国际政治系之一),积累了数十年的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的丰厚经验,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从事政治学、行政和外交教学与研究的主要基地。
为了适应新世纪对于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于2000年组建了国际关系和公共事务学院,同时成立国际问题研究院。
该学院
学科体系完整,培养层次齐全分明,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其中国际关系为全国
重点学科,
政治学理论为
上海市重点学科。
该学院学院拥有
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际关系、政治学理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1个,上海市智库2个,国家网信办和教育部共建的
网络安全和治理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第一参与者)1个,
博士后流动站2个、
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
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其中自设博士点2个)、硕士点7个、
专业学位硕士点(
公共管理硕士)1个、本科专业3个。
学院教师学术研究成果丰硕。近五年来,学院承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9项、国家社科
一般项目19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7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以及省部级、基地
建设项目162项,学院教师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5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4项。
学院与许多国外
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师资和学生双向交流关系,是接受外国
留学生最多的学院之一,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
师资力量
政治学系
政治学系由原国际政治系的政治学教研室和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合并组建。现有教授13名,副教授7名,讲师3名,研究员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有25位。
公共行政系
公共行政系由原国际政治系的
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1998年设立行政管理
博士点,从而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
公共行政系现有11名教授,7名副教授,1名讲师,4名青年副研究员,2名兼职教授。
国际政治系
国际政治系现有教授9名,副教授7名,讲师3名,青年研究员1名,青年副研究员2名。有25人具有博士学位。该系设有一个国际关系博士点,一个国际关系硕士点,一个国际政治硕士点,一个国际政治本科专业。
外交学系
外交学系拥有一支内外结合的教学研究队伍,现有教授4名,研究员1名,青年副研究员2名,兼职教授8名,兼职研究员2名,他们的研究方向涵盖了世界主要大国和地区。该系拥有一个外交学博士点,一个外交学硕士点,一个外交与公共事务本科
第二专业。
特评顾问
李道豫大使,前中国驻美国大使,现任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侨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过家鼎大使,前中国驻
葡萄牙大使,中葡联合联络小组中方
首席代表,现为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PECC)常务副会长。
杨成绪大使,前中国驻
奥地利大使,现为外交部所属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主要专业
国际政治专业
该专业依托国际关系这一全国重点学科,培养高层次的外交、外事、
对外宣传和外企等涉外人才,以服务于中国的对外开放事业。主要课程有:全球事务与
全球治理、国际安全与
军备控制、
美国政治与外交、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学等。
政治学系
政治学系设有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拥有
政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相应的硕士点。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该专业培养高层次的党政机关和
社会团体的专业人士,并为有关的研究机构和高校输送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政治学原理、东西方
政治思想、中国
政治制度、当代西方政治学、比较政治制度、发展政治学、
中国社会政治分析、政治心理学、
港澳政治与行政等。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该专业培养从事高校、党政机关或
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工作、行政管理、
政策研究、
青年工作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
高级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
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
青年学、
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
组织行为学等。
公共行政系
该系设有行政管理专业,拥有行政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与相应的硕士点,以及
专业硕士培养点(MPA)。
行政管理专业
该专业主要培养各级政府部门公务员、企事业部门
行政管理人员,并经教育部批准,培养公共行政硕士(MPA)。主要专业课程有:
行政学、管理学、地方政治学、
市政学、
政策分析、人事行政学、企业行政、行政案例分析、
秘书学、
政府经济学、港澳政治与行政等。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潘伟杰
国际合作
专业排名
2013年教育部公布
学科评估 :复旦大学政治学 全国第1 (与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并列)
2013年
QS全球大学分专业排名 :复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排名列全球25,
亚洲第4(
东京大学第11,
新加坡国立第12,
香港大学第19),内地第1(排在后面的是
清华大学第33),之后还有
香港中文大学第46,
香港城市大学第51。
2014年QS全球大学分专业排名 :复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排名列全球19,亚洲第4(新加坡国立第9,东京大学第12,香港大学第16),内地第1(排在后面的是北京大学第21,清华大学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