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河属
汉江流域汈汊湖水系,发源于湖北省
京山市(荆门市代管)境内的
大洪山脉,在
天门市拖市镇谢家岭入天门市境,由西向东流经天门市内腹地,至净潭分南、中两支流,分别流入
汉川市(孝感市代管)的新河口和吕家巷注于
汈汊湖,汉川市境河长109公里。
流域概况
天门市,古为风国地,春秋为郧国地,
战国为楚竟陵邑(《东皋杂录》载“竟陵者,陵之竟也”,即山陵到此终止的意思)。秦置竟陵县,后亦称景陵。清
雍正四年(1726年)改为天门县,因县境西北有天门山而得名。境域、行政区划屡有变更。1987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天门县改为天门市(县级)。1994年10月,国务院批准天门市为
湖北省直管县级市。1998年,市辖22个镇、2个乡、3个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2个国营农场。2018年,总人口160万人。
天门市位于鄂中,地处
江汉平原北部、
汉江下游左岸,跨东径112°35′~113°28′、北纬30°23′~30°54′。东邻
汉川市,西与
荆门市、南与
潜江、
仙桃等市隔汉江相望,北连
京山市,东北与
应城市毗邻,西北同
钟祥市接壤。总面积2619平方公里(含沉湖军垦农场和沙洋农场用地116.82平方公里),其中属本市的耕地面积为161.95万亩(旱地103.27万亩,水田58.68万亩)。
天门河简介
天门河源出京山市深家冲,经
京山市、
钟祥市入
天门市。在天门拖市镇谢家岭入市境,天门市境内又称“县河”。天门河由西向东流经市内腹地,至净潭分南、中两支流,分别流入
汉川市的新河口和吕家巷注于
汈汊湖,市境河长109公里。平均径流量为8.77亿
立方米,流经腹地河流的客水资源量为4.89亿立方米。
天门河流域面积8619平方公里,河长239.5公里。
地理环境
沿天门河往东,接天北长渠,又东,连汉北河天门段的这条分界线以南地区(不含青山),海拔28~34米之间,占总面积的76.2%,适宜种植
棉花,是闻名全国的棉花高产区。每当汛期,岗状平原部分和河湖平原均低于江、河、湖水位,历来易受
渍涝。
主要水库
清水垱水库
湖北省此项水利重点工程总投资九千余万元,建成后集防洪、灌溉、供水、供电、旅游为一体,防洪标准提至五十年一遇,使一点零二万亩稻田旰涝保收,为县城居民日供水七万吨。同时对桐梓河现有电站和即将开发的梯级电站枯水季节用水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渔业生产
产于天门河的
橄榄蛏蚌(俗名义河蚶)为名贵水产品,享誉中国;
三角帆蚌和
褶纹冠蚌,分布在张家湖等湖泊,
天门河
是培育珍珠的优良母体品种。两栖动物4种,其中蟾蜍可入药。爬行动物11种,其中
龟、
鳖为贵重滋补品。蠕动动物2种。节肢动物5种,其中虾、
螃蟹、
蜈蚣经济价值均较高。
义河蚶是天门颇具传奇色彩的独有的水产品,它有两枚坚硬扁长的
贝壳,合拢时如一柄短剑。肉呈奶黄色,用以氽汤,鲜美可口,是天门著名的筵席用菜。
水利枢纽
1949~1958年,水利建设以挡洪为重点,大力筑堤培垸。经过9年时间的大规模堤防建设,本市对汉江遥堤、汉江干堤天门段和天门河堤、民垸堤进行了全面整险、加高与培厚。汉江堤防普遍增高3~4米,堤身断面增加1.5倍,整治各种隐患近万处,完成土方2108.6万立方米,标工1958.4万个。汉江堤防天门段安全渡过了1954年的大汛。到1958年,全市棉田面积达到72万亩,棉花总产28365吨,分别是1949年的2.5倍和6.8倍。而后,对堤防又进行了“加高培厚、消除隐患、护岸保滩、加强堤质、改善堤基、造林防浪”等综合治理。现今,汉江堤防在达到历史最高水位(1964年),支、民堤在达到当地最高水位(1991年)时均可安全渡汛。
1969~1975年,水利建设以排涝为重点,开挖河道,疏挖沟渠。完成了天门河改道——汉北河开挖,皂市河、东河改道工程;疏导了南支河、中支河、小板河、杨家新沟、龙嘴沟、九条沟。一个以汉北河为主体的排水系统开始形成。汉北河开挖前的1969年,因受渍涝灾害的影响,全县粮食总产仅有268492吨,棉花总产30095吨。1980年,洪水之大相当于1969年,由于汉北河的排洪能力提高,粮食、棉花的产量分别是1969年的1.35倍和1.25倍。
桥梁设施
陆羽大桥
位于天门市城区东部,是天门东环线跨天门河的一座桥梁。
天门大桥
于1968年10月动工,1970年5月建成通车的天门大桥经历了四十三年的风雨,见证了天门的发展史。天门大桥位于竟陵镇中部,为
钢筋混凝土框架,
钻孔灌注桩承台式桥。主拱为五肋五波双曲拱结构,单孔净跨70米。
(已正在重建)
星星大桥
星星大桥是一座连接新老城区的大桥。其全长127.6米,宽29米。按公路一级、群载荷3.5KN/M2、通航净宽不小于45米、净高大于5米设计的景观桥。大桥的建成,改善新老城区交通,对天门城区经济发展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天门二桥
位于天门市城区西部,是天门主城区西部跨天门河的重要桥梁。
汉北桥
位于天门市城区西部,是进出天门主城区的西大门,
汉北河上的第一座桥梁。汉北桥全长496米,其中主桥190米,引桥300多米,距河面10米高,两跨达到80米,桥面宽11米,为双线4车道二级公路标准。汉北桥连通人民大道,是天门市城区主干道西边的重要桥梁。
万台大桥
位于天门市城区西北,是天门西外环线跨天门河的一座桥梁。
环境保护
义河是
陆羽称羡的西江(天门河)的一段,水质特好,两岸林木葱茏,景色秀美,清澈见影。生活在此段的蚶子称义河蚶,其它河中均难见到它的身影,即使在义河段的上下游,也没有义河蚶生存。这里的蚶子具有金黄和墨绿的外壳,晶莹璀灿。义河是指义水关--文昌阁这段河,只有这段河的才是真正的义河蚶,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河水清澈见底,鱼虾成群,义河两岸的居民生活用水都取自河中,现今河水臭气熏天,尤其夏天,臭气让人窒息,哪里还见鱼虾?只是滋生蚊子。改造环境,迫在眉睫!
天门市政府在义河蚶原产地天门河设立自然保护区,对湖北省级水生野生稀有珍贵物种义和蚶实施保护。保护区范围为:天门河黄潭至渔薪段30公里;汉北河口至八一大桥10公里。在保护区内,天门市综合执法部门将依照国家有关保护区管理条例,严禁无序捕捞义和蚶,严控捕捞量和对幼体的捕捞,并将强化对保护区内水域环境的监测。义河蚶,学名叫橄榄蛏蚌,属全国稀有物种,仅在我国河南驻马店宿鸭湖水库下游河流、江苏太湖流域两地及湖北天门河流域出产。由于环境等问题,现今,橄榄蛏蚌在上述两地基本灭绝,主产地在天门市天门河。有资料表明,天门市义河蚶最高年产量曾达到500吨,但随着水质环境变差、生存环境被破坏以及捕捞过度等因素,其年产量不足100吨。
旅游资源
天门河通过治理河中污水、复原北岸“吊脚楼”群、修缮古渡口等手法,将天门河建成具有文化特色和旅游价值的“江南水乡”式老街。
防洪抗旱
河道整治项目
一是将城区雨水、污水合流的排水系统改为分流的排水系统,所有污水经管道集中处理后排向下游河道;二是引天门河(汉北河)水,连通城区河湖水系,实现城区水体良性循环。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以污水处理厂为核心,污水泵站、污水收集管道为网络的污水排放处理系统。污水处理厂设计总规模为150万立方米/d,现规模为5万立方米/d。
河滨景观项目
结合天门河河道整治工程,对天门河城区段滨河两岸7.86公里地段进行综合改造开发。在天门船闸以下市区中心位置建设三大景区:腾飞园、风情民俗园、市民广场,并配以零星景点。通过三大景区建设,带动天门河两岸房地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