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涞(1488-1538),字维东,号明山,
姚镆之子,
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宁波府慈溪县(今浙江省宁波市
慈溪市)人,
军籍,
国子生,治《
诗经》,
正德十一年(
1516年)
乡试第七,
嘉靖二年(
1523年)
会试第二名,
殿试第一名为状元,授
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
1524年),因“
大礼议”之争,受
廷杖。复官后,任
经筵讲官。嘉靖十年(
1531年),上《论元世祖不当与古帝王同祀疏》,以正华夷之分,陞
左春坊左谕德,官至
侍读学士。嘉靖十七年(
1538年),父
姚镆去世,世宗赐
驰驿,让姚涞为父奔丧,姚涞因过度悲伤,感疾而去世,享年五十。世宗问:“髯状元安在?”臣告之已去世。世宗深为
悼惜,特赐祭葬。有《明山文集》八卷,《驱除录》三卷。
人物简介
姚涞,字维东,号明山,父
兵部尚书姚镆,母张氏,梦吞
日华,与
五色鸟投怀,遂于
弘治元年(1488年)四月二十三日生下姚涞。
弘治六年(
1494年),姚涞六岁,母张氏去世,姚涞
哭踊顿首如礼。
弘治七年(
1495年),
就学,聪慧
强记《
尚书》,让姚涞作龙文,姚涞以“代天行雨,闵世救民”为对。
成童,知
属文,于途得遗书,遂引“楚人忘弓,楚人得之”作序。尤好观史,穷其成败
治忽,曾曰:“
三代而后,汉与
外戚共天下,唐与
女后、
宦官共天下;
魏晋以下,与
膏梁子弟共天下,宋与
白面书生共天下,元与
族类共天下。我朝皆无之,可谓盛矣,但边防海运最为今日急务。”
正德五年(
1510年),姚涞二十二岁,其父
姚镆升福建
按察司副使,当时
汀州大冒山贼,攻
武平,
八闽震动,姚镆率乡兵赴救,姚涞亦挟弓矢助之讨寇,广设方略,寇遂平定。
正德十一年(
1516年),二十八岁,考取
乡试第七名,为
举人。
嘉靖二年(
1523年),三十六岁,
会试第二名,登
殿试第一人,为状元。,三月二十九日拜为
翰林院修撰。其父姚涞亦自
延绥还,拜
工部左侍郎,父子同
诣阙谢。
嘉靖三年(
1524年),二月七日,其父
姚镆因三品官
荫姚涞之子入
国子监,姚涞让给庶弟姚汲。六月,
大礼仪起,姚涞与
杨慎等人上疏奏谏,极力反对,甚至同二百余名大臣赴左顺门前哭谏,以至激怒了
明世宗,姚涞等人被罚
廷杖。
嘉靖五年(
1526年)为
会试考官,得杨维杰、
连矿与
赵时春等,登翰林读
中秘书者多。
嘉靖七年(
1528年),三月,
乞假改葬其母张氏,二十七日得圣旨“姚涞准他去,事毕前来供职,钦此。”四月初六日离京,六月到家,历时三月才寻得一地,因土木艰难,山路险阻,继以雨雪连绵,役者告病,难以施力,姚涞亦染病,十一月再乞数月假。
嘉靖十年(
1526年)九月三日,上《论元世祖不当与古帝王同祀疏》,请求
帝王庙黜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的祭祀,以正华夷之分,疏曰“蒙鞑继兴,有所谓“
元世祖”者,虐浮于犬戎,狡深于刘石,贪剧于
契丹,暴过于女直”“彼
元世祖者,以夷主华,蕃其
丑类,于夷狄信有功矣亦有德矣,中国之民何赖焉?而顾跻之帝王之列乎?古语有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元人非徒无益于中国,而其为灾为患殆且百年,举而祀之,臣诚不知所据也。
给事中陈棐亦赞成,谓:“太祖存其像祀,乃开国诸文臣
刘基等中
元进士,受其
豢养之疆,假
元以
帝统,缪与元以帝祀,以掩其初仕
元之失而耳。今
北虏方横,祀
胡虏之君何以禁胡虏之侵?”
明世宗让礼部讨论,礼部认为夷狄入了中国就是中国人,驳回其上疏,不久后因蒙古大举入侵烧杀抢掠,最终采纳其上疏,废除了
忽必烈的祭祀
嘉靖十一年(
1532年),为
廷试受卷官,充
经筵讲官,丰仪峻伟,陈义诚切,世宗嘉之。
嘉靖十二年(
1533年)八月二十六日,陞为
左春坊左谕德。参修《
明伦大典》,每日
晨入
晡出,尽心编摩。
嘉靖十三年(
1534年)七月十二日,世宗命重书累朝《
宝训》及《
实录》,姚涞为校录官。
嘉靖十五年(
1536年)八月二十七日,因成重录完成,世宗赐宴于内廷
谨身殿,获赏银二十两,纻丝二,表里
罗衣一袭。,九月二日,晋陞
侍读学士。
嘉靖十六年(
1537年)八月七日,主持
顺天府乡试,得士登甲榜者多文词尔雅,明俊世以式。
嘉靖十七年(
1538年)三月十三日,为
殿试读卷官。同年,父亲
姚镆去世,世宗赐姚涞
驰驿,使其为父奔丧,因感疾而去世。享年五十五岁。世宗问:“髯状元安在?”臣回答说姚涞因过度悲伤而去世了。世宗深为
悼惜,特赐祭葬。
家族亲属
诗文
读崖山志
草色经秋埋剑戟,潮生带雨泣鱼龙。
与古帝王同祀疏
臣惟祀事有三,曰天神,曰地祇,曰人鬼,载之
礼经,义各有在。而人鬼之祭,则所以
旌往烈,而示来世也。
顷者,陛下遵祖宗之典,崇帝王之祀,人鬼之尊且大者,宜莫重于是。苟不辨其大分,则杂
莸于
薰,淆紫于朱,戾经而渎礼,臣惧无以昭大典也。今
帝王庙中,祀及
元世祖者,臣窃惑焉。夫
华夷,大分也,臣请为陛下陈之:
中国之与夷狄,其限至明,而其防至严也。是故内中国而外夷狄,尊中国而卑夷狄,进中国而退夷狄,贵中国而贱夷狄,若天地之不可反覆,若君臣之不可易置,若手足之不可倒悬,华夷之分如此。孔子作《
春秋》,严乱臣贼子之诛罚者,为世道立大防也,至于夷狄与中国抗,尤必谨遏而深抑之,岂非以其
荐食上国,
糜灭人类,有甚于乱贼之当诛者欤!
自有典籍以来,
犬戎覆
宗周,弑幽王,而周人不能讨,此中国之大
仇耻也。刘石诸胡,囚执晋怀愍,盗窃神州,而晋人不能讨,此又中国之大仇耻也。
完颜吴乞买入
汴而虏
徽钦,奄天下之半,而宋人窜于江南而不能讨,此又中国之大仇耻也。此数者,幽明之所共怒,古今之所同愤者也,然犹未全盗我中国也。
蒙鞑继兴,有所谓“
元世祖”者,虐浮于犬戎,狡深于刘石,贪剧于
契丹,暴过于女直,乘宋之弱而吞噬之,撼之于潭,剪之于襄,躏之于
维扬,覆之于
临安,蹙之于
闽峤,穷之于岸海而后已焉,
鳞介我
冠裳,
穹庐我宫室,部落我郡县,奴隶我
士女,
斁我彝伦,变我礼乐,而万古帝王之中国,始尽胥而为夷矣。又其待幼主之母子,既归款矣,而使为僧尼于吐蕃。诸帝后之陵寝,既丘墟矣,而发其遗骸以杂诸牛马之骨。夷德之无礼,一至于此,当此之时,天卑而地尊也,臣先而主后也,首下而足上也,其为中国大仇耻,岂直如前代而已乎?夷狄之祸,既未有惨于此时,而华人之劫于
威虐者,曾不能奋一臂也。
我太祖高皇帝兴于
淮甸,声罪而
汛扫之,用中国之师复中国之土,廓中国之
妖氛,雪中国之仇耻,天地始复有定位,君臣始复有定分,首足始复有定形,而古帝王之
遗黎,始得复归于人类(
陈子龙批点:读斯文而知圣祖之功德,真远驾
唐虞也!),不然则生民之类泯灭久矣。故读史而至
宋之将亡,未尝不为中国痛;至
元之将灭,未尝不为中国快也。迹其
封豕长蛇之毒,其身得免于
圣祖之诛讨,亦已幸矣,又安可进而祀之乎!惟其猾夏之罪深,故圣祖
攘夷之功大;惟其乱华之祸惨,故圣祖
诛暴之义彰。既以大义驱之,当以大义绝之。臣窃恨当时诸儒臣,怀其平日
豢养之私(
陈子龙批点:此虽
深文,亦事实也。),值我圣祖
御极而不能明大义以佐
下风,乃使元主得与帝王并列,以渎我祀典,此臣之所甚惜也。
夫圣祖建庙以祀古帝王,崇德报功,不专以
一统论也,故
隋晋之主无与焉,是故仁复天下之谓德,利济群生之谓功,自
伏羲以至于
汤武,功德并隆者也;自
汉高帝以至于
宋太祖,功浮于德者也,秩之祀之,夫谁曰不宜?彼
元世祖者,以夷主华,蕃其
丑类,于夷狄信有功矣亦有德矣,中国之民何赖焉?而顾跻之帝王之列乎?古语有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元人非徒无益于中国,而其为灾为患殆且百年,举而祀之,臣诚不知所据也。且自古圣帝明王,皆未尝一日而忘夷狄也,在
唐虞则曰:“
蛮夷猾夏”,在夏则曰“禹征三苗”、在殷则曰“
高宗伐鬼方”,在周则曰“
薄伐猃狁、薄伐
西戎”,防夷之严若此数。圣人在天之灵,万古长存。一薰一莸,一朱一紫。岂容混而无别,以与此虏并享也哉!
三代以降,夷狄尤横,
汉高帝困于平城,力未能报而遗之后人;
唐太宗灭
突厥,降
薛延陀,威加
北荒,使之不能得逞。
宋太祖以
北汉之故,与
契丹兵争,而
幽燕之地,筹之终身而不能取,此三君者,亦未始与夷狄共事也。而元主以胡虏之雄,与之同堂共豆,使三君有知,必不肯下同于彼矣。
又臣之所疑,不止于此。今之京师,胡元之故都也,一旦
庙貌既新,
崇构有焕,使燕之遗民故老,复指其位而称之(
陈子龙批点:此深识体要,尤非书生语。),非所以树风声、垂典则、明大分而严大防也。昔
越范蠡灭
吴,或祀之
三江之上,
吴之遗民至今犹议其非。吴伍员入楚,或祀之江陵,而楚之遗民相与屏黜其像,以为此吴楚百世之怨故也。则夫为中国百世之怨者,其尚容忍而祀之乎?
陛下德格上下,道贯幽明,昭代祀典,至详至备,非臣末议所能裨也,顾礼行有日,四方瞻仰。伏望陛下审之以分,辨之以礼,断之以义,特罢其祀,以厘正大典,使中国之民幡然思曰:“夷狄不可冒处中国”,如此,中国不可轻假夷狄;如此,改观易听,转移人心,皆将若吴人之视范蠡,楚人之视吴伍员,其为世道劝,岂不多哉!
夫兴义旅而涤腥膻,圣祖行之于前;定祀法而黜僭伪,陛下行之于后,其道同,其功一也。臣愚生遇圣明,偶有一得,义不容默,谨效涓埃,不胜悚惧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