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简称“闽”,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福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
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全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依山傍海态势,境内
山地、
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全省下辖9个
地级市和
平潭综合实验区;全省陆地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2023年末常住人口4183万人。
历史沿革
福建,简称闽,最早出自《山海经》第十卷海内南经:“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 先秦时属
百越之
闽越。在《
禹贡》中属
扬州,在
周朝为
七闽地。在
春秋以后为
闽越国。
秦南平百越,置
闽中郡。
汉高祖五年(前202),承认
驺无诸为闽越王于此。
汉惠帝三年(前193),分闽越地,封
驺摇为
东海王。
建元六年(前135),封
驺无诸孙驺丑为闽繇王,复封
余善为
东越王,
元鼎五年(前112),闽越国叛乱,
汉武帝率军平息,并以其地险阻,故迁闽越人于
江淮流域,而福建隶属于
会稽南部都尉管辖。
闽越国北迁之后,自
汉始元二年(前85)汉承认
冶县、置东部都尉开始,中经东部都尉从冶县迁到章安(
回浦),留下候官管理冶县,隶属于
会稽郡,到设立南部都尉,再到
建安十二年(207)正式成立
建安郡止,福建都在王朝军事管制之下。
三国时属
吴国,设建安郡,辖
建安、
南平、
将乐、
建平(
建阳)、
东平县(
松溪)、昭武、吴兴(
浦城)以及
候官、东安(
南安、
同安)共9县。
西晋太康三年(282),拆建安郡为建安、
晋安两郡,到
梁天监年间(502~519),又从晋安郡分出一个
梁安郡,辖
兴化、泉、漳等地。自
晋宋至
齐梁,福建初属于扬州,至
普通六年(525),福建属下的建安、晋安、南安三郡又归
东扬州管辖。
陈朝永定时(557~559),
陈武帝为
羁縻陈宝应而设
闽州,这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省级建制。州治设在晋安(今
福州),下领建、晋、南三郡。
天嘉六年(565),闽州罢,还属东扬州。
隋
大业三年(607),潮州复改为义安郡,隶东扬州,再次划入福建,把建安、晋安、南安三郡合并为一,称建安郡;原设置的15个县裁并为四(即
闽县、建安、南安、
龙溪)。郡治由建安(
建瓯)移至闽县。
唐武德初年,设泉、建、丰三州,下辖10县。州数和县数均为隋代的二至三倍。
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潮州再次划入福建。
唐朝,福建属
江南道。
景云二年(711),立
闽州都督府,
潮州再次再次划入福建,领有闽、建、泉、漳、潮五州。开元十三年(725),闽州都督府改称福州都督府,隶属于
江南东道,为福州名称出现之始。
开元二十一年(733),为加强边防武装力量,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军使,与福州都督府并存。这是福建名称出现之始。
五代十国时期,福建先后为
闽国、
殷国、
南唐、
吴越各国所据,区划名称几经变迁。
后唐长兴四年(933),
王延钧称帝,国号大闽,改元
龙启,升福州为
长乐府,称东都,领福、泉、建、汀、漳五州。
北宋时期,置
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
南剑六州及
邵武、兴化二军。
南宋孝宗时升建州为
建宁府。福建路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军;府、州、军实际是同一级行政机构,共计8个,故福建号称“
八闽”。这时,福建全省有42个县,成为东南全盛之邦。
宋景炎元年(1276),
元军攻破宋都
临安(今
杭州),宋帝
赵显被俘。益王
赵昰、广王
赵昺逃到福州,
陆秀夫、
陈宜中等拥立赵昰在福州即位,改元
景炎,升福州为
福安府,定为
行都,力图恢复宋室江山。后因
王积翁叛变,
南剑州失守,福州被元兵攻破,帝昰由朝臣拥戴渡海去广东。
元朝时期,置福建等处
行中书省。
至元十五年(1278),置
行省于
泉州。至元十八年(1281)迁福州,次年还治泉州。至元二十年(1282),又徙福州。至元二十二年(1284),并入
江浙行省。至元二十三年(1285),复置。次年,改
行尚书省。
至元二十八年(1290),并入江西。至元二十九年(1291),仍置行中书省。
大德元年(1297),设福建平海行中书省,徙治泉州。大德三年(1299)撤销。至正十六年(1356)复置。
明朝洪武元年(1368),福建全省八路改为
福州、
建宁、
延平、
邵武、
兴化、
泉州、
漳州、
汀州八府。洪武九年(1376),置福建等处
承宣布政使司。
成化九年(1473),恢复被废为县的
福宁州,直隶于
布政司。终明一代,福建设八府一州。
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兵攻下
南京,
南明弘光皇帝
朱由崧被俘杀。
郑鸿逵、
苏观生等迎唐王
朱聿键来闽。六月,朱聿键在福州即皇帝位,建元
隆武,改福建为
福京、福州为
天兴府。翌年,隆武政权覆灭。
清代,福建区划继承明制,设福建布政使司。省下辖有福州、
兴化、泉州、漳州、延平、建宁、邵武、汀州八府及
福宁州。顺治十三年(1656),
郑成功改
厦门为
思明州。
康熙元年(1662),郑成功驱逐
荷兰殖民者后,改
台湾为东都,设
承天府,置天兴、万年两县,又在
澎湖设
安抚司。
郑经治理台湾时,把东都改名东宁,升天兴、万年两县为州。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廷统一台湾后增设
台湾府,属福建统辖,下设三县一厅。
雍正二年(1724),升福宁州为
福宁府;十二年(1734),升
永春、
龙岩两县为
直隶州。
光绪十一年(1885),台湾府单独设省。到清末统计,福建省共设有9府、2州、58县、2厅。
省与府之间还设4个分道作为派出机构:宁福道驻
福州,辖
福州府、
福宁府;
兴泉永道驻
厦门,辖
兴化府、
泉州府、
永春州;
汀漳龙道驻
漳州,辖
汀州府、
漳州府、龙岩州;
延建邵道驻
南平,辖
延平府、
建宁府、
邵武府。此外,清代在福建设置
闽浙总督(驻福州或杭州)和
福建巡抚。督、抚原属临时设置,可是后来迄未取消。由于督、抚权力很大,成为全省最高军事、民政长官,原来正式的省一级长官——
布政使、
按察使,反成属官。另外,清朝还设置管领
满洲驻防
旗兵的镇守将军,原和地方行政无关,却兼管
海关和
粮储道、
盐法道,遂也成省级官员。
辛亥革命时期,1911年10月10日, 震惊中外的
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纷起响应,向满清统治阶级展开猛烈的攻势。闽浙总督松寿和福州将军朴寿为了压制革命运动,另外还由满族举人文楷把旗人组织起来,成立“杀汉团”,妄图作最后挣扎。
1911年11月9日,省垣
福州宣告光复。省垣福州光复后,全省各地闻风响应,纷纷宣布独立/光复。
民国二年(1913),废除府、州制度,分设东、南、西、北四路观察使。
民国三至十六年(1914—1927)改设
闽海道、
厦门道、
汀漳道、
建安道等4个道;合并闽县、侯官为
闽侯县,
建安、
瓯宁为
建瓯县;改
永春州、龙岩州为
永春县、
龙岩县;废除厅制,改平潭、
云霄为县;析出
同安县的
厦门岛成立
思明县。经过改革,全省计有4道、61县,仍然是省、道、县三级建制。
民国二十三年(1934)末,废除道制,成为省、县两级制;设10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分别驻
长乐、
福安、
南平、
仙游、
同安、
漳浦、
龙岩、
长汀、
邵武、
浦城等地。
这是福建划分专区的开始。经过一段试行,又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在这前后,对县、市也作了调整。
民国十七年(1928),从
龙溪县划出
华安县;民国二十二年(1933),改思明县为
厦门市;1934年,把
光泽县划给江西省(1949年划回);
民国二十九年(1940),从
沙县、
明溪、
永安县各划出一部分设立
三元县,从建瓯划出一部分设
水吉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柘洋(原属
霞浦)、周墩(原属
宁德)两个特种区改建
柘荣、
周宁二县。
抗日战争中,福建各地组建抗日武装队伍开展敌后游击战。
民国三十五年(1946),把闽侯县的
鼓楼、
南台、
仓山等地划出设立
福州市。
这样,从民国三十五年(1946)至1949年解放前夕,全省共分7个
行政督察区、2市、67县。
1949年5月9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解放崇安县,接着解放了闽北多个县城,1949年8月17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解放福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福建省人民政府驻
福州市,直辖福州、
厦门2市,分设8个专区、67县。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0年4月1日起,将第一至第八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冠以各该署驻地之县名,即改为建瓯、南平、福安、闽侯(第四行政公署原名林森)、晋江、龙溪、永安、龙岩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1年,设立
县级市泉州市、
漳州市,分别划归
晋江专区署和
龙溪专区署管辖,
建瓯专区改名为
建阳专区;1953年,原由
晋江专区领导的
泉州和
龙溪专区领导的
漳州二市改由省辖。
1956年,设
南平市,为
省辖市;撤销
闽侯、
永安、
建阳三专区,原
闽侯专区所属
闽侯县改由省直辖,原
闽侯专区所属
闽清县改归
南平专区管辖,
连江、
长乐、
罗源三县改归
福安专区管辖,
福清、
永泰、平潭等三县改归
晋江专区管辖;撤销
永安专区,将所辖
明溪、
三元二县改归
南平专区管辖,
大田县改归
晋江专区管辖,
永安、
宁化、
清流改归
龙岩专区管辖;撤销
建阳专区,将所辖
建瓯、
浦城、
邵武、
建阳、
崇安、
松溪、
政和、
光泽、
水吉九县全归
南平专区管辖;撤销
水吉、
柘荣、宁洋三县,并将
三元、
明溪二县合并改称
三明县。
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
泉州市划归
晋江专区署管辖,
漳州市划归
龙溪专区署管辖,
南平市划归
南平专区管辖,
闽侯县划归
福州市管辖,
同安县划归
厦门市管辖。1959年,恢复
闽侯专区,辖
闽侯、
闽清、
连江、
长乐、
罗源、
福清、
永泰、平潭等八县,专署驻
闽侯县。
1960年,设立
三明市,由省直辖,设立清宁县,撤销
清流、
宁化二县;撤销南平县,将其并入
南平市。1963年,设立三明专区,
三明市划归三明专署管辖。
1970年,原
南平、
福安、
闽侯、
晋江、
龙溪、
龙岩、
三明等7个
专区改为
地区。1971年,闽侯地区改为
莆田地区,行署驻
莆田县;福安地区改为
宁德地区,行署驻
宁德县;南平地区改为建阳地区,行署驻
建阳县。1973年,
莆田地区所属
闽侯县,划归
福州市管辖。1975年,恢复
柘荣县,属
宁德地区管辖。撤销
松政县,恢复
政和县、
松溪县,属建阳地区管理。1981年,撤销
龙岩县,改为
龙岩市(县级市),由
龙岩地区行署代省管辖。
1983年4月,改
莆田地区改为
莆田市,扩大
福州的管辖范围。原由莆田地区管辖的
闽清、
永泰、
福清、
长乐、平潭五县和
宁德地区管辖的
连江、
罗源二县划到福州,加上原辖的
闽侯县,福州共辖8个县;撤销
三明地区,
三明市由
县级市升格为
地级市,原由三明地区管辖的
永安、
宁化、
清流、
明溪、
建宁、
泰宁、
将乐、
沙县、
尤溪、
大田10个县划归三明市管辖。9月,设立
莆田市(地级市),原莆田地区管辖的莆田、
仙游二县划归莆田市领导。撤销
邵武县设立
邵武市(县级市),划归建阳地区行署代省管辖。
1984年9月,撤销永安县设立
永安市(县级市),划由
三明市代省管辖。1985年,
漳州市升为地级市,撤销龙溪地区,
龙海、
云霄、
漳浦、
诏安、
长泰、
东山、
南靖、
平和、
华安县划归漳州市;
泉州市升为地级市,撤销晋江地区,
惠安、
晋江、
南安、
安溪、
永春、
德化、
金门县划归泉州市。1987年新设置
石狮市、厦门市
湖里区两个县级行政机构;厦门市的郊区更名为
集美区。
1988年,建阳地区行政公署驻地由
建阳县迁至
南平市,并更名为南平地区,南平行署仍辖
南平市、
邵武市、
建阳县、
建瓯县、
顺昌县、
浦城县、
崇安县、
松溪县、
政和县、
光泽县;撤销
宁德县,设立
宁德市(县级市),为
宁德地区行政公署驻地。1989年8月21日,撤销
崇安县,设立
武夷山市(县级市);11月13日,撤销
福安县,设立
福安市(县级市)。
1990年8月15日,撤销漳平县,设立
漳平市(县级市);12月26日,撤销福清县,设立
福清市(县级市)。1992年,撤销晋江县设立
晋江市(县级市);撤销建瓯县设立
建瓯市(县级市),原行政区划均不变,亦不增加机构和编制。1993年,撤销南安县,设立南安市。1994年,撤销南平地区,设立
南平市(地级市);撤销南平市(县级市),设立
延平区;撤销长乐县,设立长乐市(县级市);撤销建阳县,设立建阳市(县级市)。1997年3月,撤销县级龙岩市,设立新罗区。1997年5月1日,撤销龙岩地区,设立龙岩市(地级市)。1999年,撤销
宁德地区,设立
宁德市(地级市),原宁德市改设
蕉城区。
2014年5月,撤销建阳市,设立南平市
建阳区;12月,撤销永定县,设立龙岩市
永定区。2017年11月,撤销长乐市,设立福州市
长乐区。
2021年1月,撤销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马巷镇,设立翔安区新店街道、马巷街道,原行政区域不变。
2021年2月3日,撤销龙海市,设立漳州市
龙海区;撤销长泰县,设立漳州市
长泰区;撤销三明市梅列区、三元区,设立新的三明市三元区;撤销沙县,设立三明市
沙县区。
区划详情
福建省辖
福州市、
厦门市、
莆田市、
三明市、泉州市、漳州市、
南平市、
龙岩市、
宁德市9个地级市,另设有平潭综合实验区;下设11个县级市、31个市辖区和42个县(含金门县);省人民政府驻福州市鼓楼区
华林路7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3°31′~28°18′,东经115°50′~120°43′之间。北界浙江,西邻江西,西南与广东相接,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连东海、南海而通太平洋。全省东西最大宽度约480公里,南北最大长度约530公里,土地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福建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由西、中两列大山带构成福建地形的骨架。两列大山带均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平行。蜿蜒于闽赣边界附近的西列大山带,由
武夷山脉、杉岭山脉等组成,北接浙江
仙霞岭,南连广东
九连山,长约530多公里,平均海拔1000多米,是闽赣两省水系的分水岭。山带北高南低,有不少1500米以上的山峰,主峰黄岗山,位于武夷山市境内,海拔2158米,是中国东南沿海诸省的最高峰。山带中,有不少因断层陷落或古老河谷被抬升而形成的垭口,通称为关、隘、口,自古为福建与江西、浙江陆上的天然通道和军事要冲。浦城县枫岭隘、武夷山市分水关、光泽县杉关、邵武市黄土隘、建宁县甘家隘、长汀县古城口等,地势都十分险要。斜贯福建省中部的闽中大山带,被闽江、九龙江截为三部分。闽江干流以北为鹫峰山脉;闽江与九龙江之间称戴云山脉;九龙江以南为博平岭。山带中段的山势最高,山体最宽。德化境内的戴云山主峰,海拔1856米,为闽中大山带最高峰。以两大山带的主要山脉为脊干,分别向各个方向延伸出许多支脉,形成纵横交错的峰岭。山地外侧与沿海地带,则广泛分布着丘陵。它们或森列于河谷两侧,或环峙于盆地四周,或屹立于海岸岬角、滨海平原,或错落于巍峨群山之间。
气候
福建省靠近北回归线,属于典型的
亚热带气候。全世界亚热带气候的共同特点是气温较高,气候干燥。而福建背山面海,山清水秀,森林茂密,横亘西北的武夷山脉,像屏障般挡住北方寒冷空气入侵,海洋的暖湿气流可以源源不断输向陆地,这就使得福建大部地区冬无严寒,夏少酷暑,雨量充沛,形成暖热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一是季风环流强盛,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的回暖和转凉,四季的开始和结束,都随季风环流活动而转移。二是冬短夏长,热量资源丰富。全省无霜期在250~336天之间,多数地区接近或超过300天,与两广和台湾相近,具备优越的三熟制气候条件。三是冬暖,南北温差大;夏凉,南北温差小。四是雨、干季分明,水分资源充沛。五是地形复杂致使气候多样。六是灾害天气频繁。水、旱、风、寒历年可见,气候偏离常态是经常的。水灾主要是霉雨型洪涝和台风型洪涝。风灾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台风、大风、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沿海大风和局地强对流天气下的大风。旱有春旱、夏旱和秋冬旱之别。寒有倒春寒、五月寒、秋寒和隆冬寒四种。
水文
福建省河流众多,共有24个水系、663条河流,总长度达12850公里,河网密度之大,全国少见。全省较大的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和木兰溪,其中闽江长541公里,流域面积6.09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主流长258公里,流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汀江是闽西最大的河流,在广东大埔附近注入韩江,全长285公里,流域面积1.47万平方公里。福建地处丰水带,年总降水量为2011亿立方米,河水径流总量平均每年为1.2万立方米,加之山地坡度大,所以水力资源颇为丰富。据省水电部门资料,全省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168万千瓦,年可发电量916亿千瓦时。其中可开发的,装机容量在500千瓦以上水力地点1000处,总容量705万千瓦,年可发电量320亿千瓦时,居华东首位。同时,各水系河谷形态上普遍具有峡谷与宽谷相间排列的特点,建坝、建库的条件也特别优越。
自然资源
大陆海岸线全国第二,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自然岸线约258公里、全国领先。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一,水能资源蕴藏量居华东地区首位。森林覆盖率65.12%、连续44年保持全国第一。拥有世界遗产5处,双世遗武夷山和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福建土楼景色怡人。毛茶产量全国第二,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全国第一,
大红袍、铁观音、白茶等名扬中外。
海洋资源
福建海区属于亚热带海洋和大陆架浅海,是寒、暖流交汇的地方;由于还有大量淡水注入,营养物质丰富,水温适中,宜于浮游生物繁衍生长,所以浮游生物种类多、密度高、数量大、分布广。据调查,闽东渔场浮游生物以硅藻占优势,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闽南渔场浮游生物以蓝藻和硅藻居多,浮游动物主要为糠虾和桡足类。浮游动物丰富,吸引大量鱼类汇聚,所以福建海区鱼类资源丰富,鱼类达752种,其中经济鱼虾类有100多种,主要捕捞对象是带鱼、大黄鱼、金色小沙丁鱼、脂眼鲱、马面鲀、马鲛鱼、鳗鱼、乌贼、鱿鱼、梭子蟹、毛虾等。以往由于捕捞技术落后,一般仅在近海作业,致使福建的鱼类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此外,福建滩涂面积约有280万亩,可作围垦、养殖和晒盐之用。
植物资源
福建省植物种类繁多,总数达5000多种。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红栲、栲树、格氏栲、苦槠、大叶槠、甜槠、青冈栎、石栎、厚壳桂、肉桂、黄楠、紫楠、香叶树、红桂木、白桂木、榕树、阿丁枫、蚊母树、木荷、黄杞、石楠等几十种。杉木是福建优良树种之一,材质好,生长快,在建筑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藤木植物也很丰富,主要种类有密花豆藤、花皮胶藤、倪藤、金缨子等。竹类有毛竹、麻竹、苦竹、芦竹、绿竹、黄竹、青竹、刚竹、方竹等。此外,还保存有许多白垩纪和第三纪遗留下来的古老植物,如银杏、金钱松、罗汉松、三尖杉、红豆杉、建柏、鹅掌楸、长叶榧、钟萼木等。
动物资源
福建省野生动物主要属于东洋界动物区系,但由于高海拔的地方存在着跨地带性气候,所以一些古北界的动物也可以在福建省栖存。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种野生动物有数千种,仅在脊椎动物方面,即有:兽类130种,占全国四分之一;鸟类540种,占全国二分之一;爬行类115种,占全国三分之一;两栖类44种,山溪鱼类几十种;昆虫类5000种以上,占全国五分之一。在各种野生动物中,属国家明令保护的珍稀动物有猕猴、大小灵猫、黄腹角雉、红嘴相思鸟等12种。
矿产资源
福建省属于环太平洋成矿带中的重要成矿区之一,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知矿产116种,其中金属矿产53种、非金属矿产63种,发现矿产地4836处(含矿床、矿点及矿化点)。截至1990年底,全省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80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33种,非金属42种,地下水及地下热水、矿泉水3种。累计列入省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地634处。全省已探明大型矿床51处,中型矿床81处,其中居全国前5名的矿产有19种。在已探明的矿产中,占重要地位的有钨、铁、锰、钼、铌、钽、铅、锌、稀土矿以及叶蜡石、重晶石、高岭土、石英砂,花岗石、萤石、石灰岩(含水泥灰岩、熔剂灰岩、化工灰岩)和煤等。其中优势矿产资源有钨、钽、叶蜡石、萤石、石英砂、高岭土、花岗石和重晶石。它们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已被大量开发利用。具有明显经济优势的矿产有铁、锰、石灰岩、地下热水和砖瓦粘土等,金、银、铜、铅、锌、锡、稀土等矿产具有潜在的优势。磷、石膏以及陆地上的石油、天然气等为短缺的矿产。
人口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11月1日零时福建省常住人口为4154万人。
2022年末,福建省常住人口41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93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0.11%,比上年末提高0.41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7.07‰,人口死亡率为6.52‰,自然增长率为0.55‰。年末户籍人口数为3961.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7万人。
2023年末,福建常住人口4183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6.81‰,人口死亡率为6.95‰,自然增长率为-0.14‰。年末户籍人口数为3969.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9万人。
参考资料:
福建省常住人口中,主体民族
汉族为36097361人,占97.8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796855人,占2.1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962607人,增长5.75%;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16774人,增长37.37%。
少数民族中:
畲族人口36.55万人,占福建省少数民族人口的45.87%,占全国畲族人口的51.58%,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的省份;
回族人口11.6万人,占福建省少数民族人口的14.56%;
高山族人口423人,约为大陆高山族人口的10.55%,是大陆高山族人口较多的省份。福建省少数民族人口万人以上的县(市、区)19个,千人以上的乡(镇、街道)150个,有19个
民族乡(其中:畲族乡18个,回族乡1个)和1个省级民族经济开发区(
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567个少数民族村。
政治
经济
综合
2023年,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54355.10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17.66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3966.43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27171.01亿元,增长5.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0%。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9865元,比上年增长4.5%。
2023年,福建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426元,比上年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22元,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153元,增长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10,比上年缩小0.05。
2023年,福建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869元,比上年增长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746元,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674元,增长5.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
参考资料:
2023年,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5%。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2.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7%。全年到位资金比上年下降5.8%。
2023年,福建省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907.88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91.87亿元,增长7.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68.43亿元,增长3.1%。
2023年12月11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2023年全国福建播种面积841.1千公顷,总产量511.0万吨,单位面积产量6074.9公斤/公顷。
第一产业
福建省耕地总面积1854.8万亩,人均耕地0.61亩,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植物种类3000多种,有丰富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工业原料作物、果茶、蔬菜、花卉、食用菌等资源。
2023年,福建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29.21亿元,比上年增长4.3%。粮食种植面积841.10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49千公顷。粮食产量510.97万吨,比上年增加2.26万吨,增长0.4%。其中,稻谷产量394.64万吨,增加0.89万吨,增长0.2%。
2023年,福建省猪肉产量135.47万吨,增长5.8%;禽蛋产量69.13万吨,增长15.6%;牛奶产量24.90万吨,增长15.8%。年末生猪存栏948.62万头,比上年末下降0.9%;全年生猪出栏1694.95万头,比上年增长5.0%。
2023年,福建省水产品总产量890.2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淡水产品产量102.4万吨,增长3.4%;近海捕捞152.9万吨,下降0.1%;远洋渔业55.1万吨,下降10.5%;海水养殖579.8万吨,增长5.9%。
第二产业
2023年,福建省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其中,轻工业下降1.7%,重工业增长7.8%;采矿业增长6.5%,制造业增长3.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5%。工业产品销售率96.2%。
2023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8个行业大类中有23个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15.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6.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0.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0.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9%。
年末发电装机容量8141.38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8.1%。其中,火电装机容量3716.99万千瓦,增长1.0%;水电装机容量1606.24万千瓦,增长4.4%;核电装机容量1166.20万千瓦,增长5.9%;风电装机容量761.72万千瓦,增长2.7%;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874.53万千瓦,增长88.1%。
2023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10.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6.7元,比上年下降0.17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07%,提高0.57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4.9%,比上年末提高0.4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2023年,福建省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825.75亿元,比上年增长6.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238.42亿元,增长7.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51.62亿元,增长11.0%;金融业增加值4355.89亿元,增长7.4%;房地产业增加值2552.45亿元,下降4.9%。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0.9%。
2023年,福建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109.57亿元,比上年增长5.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123.42亿元,增长4.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986.15亿元,增长6.5%。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0019.57亿元,增长4.5%;餐饮收入额2090.00亿元,增长10.8%。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8.9%,家具类增长10.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8.8%,烟酒类增长8.5%,日用品类增长6.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0%,粮油食品类增长4.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9%,中西药品类增长3.4%,饮料类增长1.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9%,汽车类下降5.9%。
2023年,福建省货物运输总量178766.04万吨,比上年增长5.7%,货物运输周转量12235.42亿吨公里,增长7.9%。旅客运输总量28795.34万人,增长58.7%,旅客运输周转量1004.18亿人公里,增长96.2%。
2023年,福建省货物进出口总额19743.5亿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出口额11766.4亿元,下降2.7%;进口额7977.1亿元,增长3.9%。
2023年末,福建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1021.1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1%;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2387.6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2%。2023年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222.6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2%。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4224.59亿元,比上年末下降2.3%。
2023年末,福建省境内A股上市公司171家,比上年末增加2家,总市值28477.61亿元;B股上市公司1家,总市值5.28亿元。
2023年,福建省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509.01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财产险371.94亿元,人身险1137.06亿元。赔款及给付支出52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财产险272.40亿元,人身险256.36亿元。
2023年,福建省完成电信业务总量(按2022年不变单价计算)537.92亿元,增长11.3%。全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完成61.34亿件,增长13.4%。邮政函件业务0.28亿件,包裹业务86.93万件,快递业务量49.87亿件,快递业务收入388.67亿元。年末电话用户总数5581.49万户,增长0.1%。其中,固定电话用户670.98万户,下降1.3%;移动电话用户4910.51万户,增长0.3%。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17.25部/百人。5G移动电话用户2268.66万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占比46.2%。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261.21万户,增长5.4%。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为128.98部/百户。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宽带接入用户达494.56万户,在固定宽带接入用户中占比21.9%。
2023年,福建省接待入境游客172.2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6.9%。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7.58亿美元,增长460.4%。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7003.58万人次,增长45.6%;国内旅游收入6857.12亿元,增长59.2%。旅游总收入6981.08亿元,增长61.3%。
2023年,福建省进出口1.9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2%。其中,出口1.18万亿元,下降2.7%;进口7977.1亿元,增长3.9%。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福建省研究生教育招生3.01万人,在校生9.05万人,毕业生2.34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37.08万人(含高职招生19.93万人),在校生113.99万人,毕业生29.7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校)招生14.25万人,在校生40.90万人,毕业生11.63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8.99万人,在校生80.37万人,毕业生21.97万人。初中招生52.83万人,在校生157.70万人,毕业生51.38万人。普通小学招生63.82万人,在校生369.79万人,毕业生53.03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55万人,在校生3.06万人,毕业生0.52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135.44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4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7.24%。
截至2022年10月,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共89所,其中本科院校39所,专科院校50所。
科学技术
2023年,福建省已布局建设38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省创新实验室7个、省重点实验室267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27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20家。拥有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36家,其中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97个、国地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33家。建设国家备案众创空间72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4家、省级众创空间369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7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9家,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共计13116家。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80家。新认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2家。专利授权12026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7858件。截至年末,有效发明专利90927件,比上年末增长21.1%,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1.7件。新增商标注册22.94万件,有效注册商标246.16万件,比上年增长8.1%。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21175项,成交金额375亿元。
2023年末,福建省共有1624家机构通过检验检测资质认定,比上年末减少75家。共有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2个,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36个。现有认证主机构18个、认证子机构8个。共有各类获证组织28758家,各类认证证书123989张。共有法定计量检定机构68个,全年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约240万台(件)。全年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767项,发布地方标准58项。
2022年末,福建省共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7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3个,天气雷达站10个,风廓线雷达站19个,大型海洋气象浮标站5个。共有地球物理台站(点)43个,前兆测项415个,测震台站(点)128个,强震动观测站位(点)205个,GNSS观测基准站60个。共有537个渔业资源环境监测站位、235个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站位,共有46个海上水文气象观测浮标站位、45个沿海自动验潮站。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审批通过了公开出版地图269件。
文化事业
2023年末,福建省文化系统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70个,公共图书馆95个,文化馆95个,国有博物馆100个,非国有博物馆41个。全年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线下演出9868场,观众409.41万人次,本年度首演剧目116个。各级各类档案馆117个。2023年末共有影院418家,银幕2431块,年度电影票房17.89亿元。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3座,广播电视台68座,教育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725.10万户,数字化率100%。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89%;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90%。
医疗卫生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福建后,即在福州、厦门等城市成立人民解放军
军事管制委员会,并以随军部队卫生人员为骨干先后在各地接收了国民党政府遗留的卫生机构。当时,福建面临多种
传染病的严重威胁。1949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
卫生厅成立,加强了对卫生行政的领导。在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和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逐级成立防疫委员会,由各级党政负责干部参加领导,重点抓了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疫病的防治,加强海港检疫工作,真正行使国境卫生检疫主权;推广新法接生为中心的妇幼保健工作,保护母婴安全;颁布个体开业医管理暂行规则,初步进行卫生基层建设,加强卫生行政管理;开展卫生宣传,并加强医学教育工作,培养各类急需卫生人才。接着,接管了教会办的医院和护士、助产职业学校等,实行新的卫生管理体制。
1952年,在
抗美援朝中,为响应毛泽东提出的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号召,全省掀起了轰轰烈烈的
爱国卫生运动。省、地、市、县政府普遍建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吸收各有关部门参加协同作战,认真贯彻执行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各地(市)、县卫生科、局也于50年代初陆续建立。同时还鼓励本省大型企业部门创办职工医院,极力扶持侨办医院,为进一步开展卫生工作打下基础。由于采取领导、专业人员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又吸取了已有的防疫经验,很快就消灭了
霍乱和
天花,控制了
鼠疫的流行。
2023年末,福建省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万个,其中,医院732个,卫生院877个,村卫生室1.6万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2.6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3万人,注册护士14.5万人。年末共有医疗机构床位24.2万张,其中医院19.3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0万张。
体育事业
2022年,福建省运动员在全国最高级别比赛中共获得15金20银25铜。举办40项全省青少年体育赛事,参与人数1.5万人。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建20个智慧体育公园、30个游泳池。新增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2项、示范项目1项。销售体育彩票103.51亿元。
环境保护
2022年,福建省主要流域整体水质为优,Ⅰ~Ⅲ类水质比例为98.7%;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列入国家考核的142个近岸海域国控点位中,一、二类海水水质面积占比85.8%。九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稳定,PM2.5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19微克。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九市一区、11个县级市和长乐区、龙海区、建阳区中,区域声环境质量二级的城市13个;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一级的城市16个,二级的城市7个。市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市县污水处理率97.94%。
社会保障
2023年末,福建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788.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4.51万人。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为191.03万人,全部实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833.4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63.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2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7.6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2万人;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0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1万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52.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7万人;城乡特困人员6.83万人。
2022年末,福建省各类养老床位数27.9万张(其中机构养老床位13.9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8.9张。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站)18242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4.16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14.19亿元。
人民生活
2023年6月1日起,福建省婚姻登记实行跨省通办,不用返回原籍,可以就地办理。
交通运输
综述
福建省交通四通八达铁路交通跨入高铁时代,运营里程突破4000公里,路网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实现设区市快速铁路环线闭合。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6000公里,路网密度全国前列,实现县县通高速。港口实际年吞吐能力超过8亿吨,
厦门港、
福州港、
湄洲湾港均跨入亿吨港行列。拥有民航机场6个、航线近400条,通达世界主要城市。
2023年,福建省公路通车里程115646公里,比上年增长2.5%。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6168.59公里,增长0.2%。铁路营业里程4574.0公里,增长8.1%。全年货物运输总量178766.04万吨,比上年增长5.7%,货物运输周转量12235.42亿吨公里,增长7.9%。旅客运输总量28795.34万人,增长58.7%,旅客运输周转量1004.18亿人公里,增长96.2%。全年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4894.25万吨,比上年增长4.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9051.45万吨,增长12.7%。集装箱吞吐量1817.87万标箱,增长1.0%。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870.59万辆,比上年末增加43.52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760.46万辆,增加41.84万辆。民用轿车保有量518.86万辆,增加22.80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479.93万辆,增加23.37万辆。
航空
2019年,福建省民航完成货运量27.71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6.94亿吨千米。完成客运量3618.06万人,增长8.7%;完成旅客周转量601.13亿人千米,增长8.6%。
铁路
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地形多山并长期处于战备状态,福建省铁路发展步履艰难。21世纪以来,按照构筑高速铁路,加强出海通道,贯通区域线路,完善海西路网的总体思路,
海峡西岸经济区将着力构建三纵六横九环的海峡铁路网。2015年6月28日,省内首条设计时速300km的高速铁路——
合福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截至2018年12月,福建省已建与在建铁路有:
峰福铁路、
鹰厦铁路、
赣龙铁路、
梅坎铁路、
漳泉线、
温福铁路、
福厦高速铁路、
龙厦铁路、
向莆铁路、
厦深铁路、
南龙铁路、
福平铁路等已经建成,基本形成铁路网。2019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3509.5千米。2020年,
福平铁路、
衢宁铁路相继开通。2022年12月30日,
兴泉铁路实现全线贯通运营。2023年9月28日,
福厦高速铁路通车。
公路
古时候,福建省与
中原(狭义的中原指今
河南一带)交通闭塞,开发较晚。见诸记载的,在
秦汉以后才有与邻省的通道。三国
孙吴五次进攻福建,促进福建道路的开辟。唐乾符五年(878),
黄巢率部入闽刊山七百里,为闽浙开辟一条新通道。唐宋时期,福建
驿道发展,邮驿制度渐趋完备;到了清代,形成较完善的陆路交通网。但由于境内高山连绵,河谷遍布,始终未能发展为车马大道。
辛亥革命后不久,
许世英任福建巡按使,开始筹建福州城区马路,于民国五年(1916)修成由水部门经王庄至台江福新街的福州第一条马路;并组织官商合办的延福泉汽车公司,计划修建南平经福州至泉州的汽车路,于翌年修成福州西门至
洪山桥的5千米,为福建省修筑公路的先声。当时闽南沿海一带,爱国华侨热心桑梓建设,多由海外侨胞及当地绅商,发起修筑公路。民国8年,开始兴筑漳浮公路,为全省第一条公路。然而因军阀割据,连年战乱,公路建设深受影响,终
北洋政府时期,全省仅修公路412千米,且多限于闽东南一带。30年代,福建公路开始有了发展,国民党政府为了军事需要,修筑了闽粤、闽赣、闽浙等省际公路干线。
抗日战争爆发后,福建内地虽仍有新建公路,但通海干线及沿海公路多被破坏。解放战争后期,又因国民党军队败退时沿途破坏严重,且又长期失修失养,到1949年解放前夕,全省仅存破烂不堪的公路3384千米,能通车的仅有945千米,而且标准低,路况很差。
1949年后,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950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公路建设。一方面,要完成华东支前公路修建任务,以支援解放大业,巩固海防;另一方面,又要全面恢复被破坏的公路,以支援工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至1952年底,胜利完成了支前、恢复时期公路重点建设任务。1954年底,已全面完成原有公路的恢复改造任务,公路技术状况明显提高,公路面貌焕然一新。1955年,开始进入大规模的新线公路建设时期,至1957年底,全省通车里程已达6034千米,不通公路的县份只剩下5个。这是福建公路发展的高峰年代,它奠定了福建公路的基本骨架。1958年,在贯彻执行全党全民办交通和地群普(即依靠地方、依靠群众,普及为主)修路方针中,县乡公路迅速发展,年底便实现了县县通公路。1960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13269千米,使80%的人民公社(乡镇)和55%的生产大队(村)有了公路。1966年至1976年,公路建设受到
文化大革命干扰,处于曲折发展状态。
中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封闭式的靠养路费投资转变为开拓式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集资修筑公路;从过去比较单一发展公路网转变为重视向外辐射发展与铁路、水运、航空等综合运输联网。使福建由一个陆上交通十分闭塞、落后的省份,建成一个以省会为中心,连接全省各地市县、工矿基地、主要港口、旅游胜地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2019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109785.16千米,比上年增长0.8%。其中,
海西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5535.32千米,增长3.6%。
水路
福建省背山面海,港澳萦环,岛屿错落。海岸线北起
福鼎沙埕之南山关,南延
诏安宫口之西端,直线长度535千米,曲线长达3324千米,沿海岛屿达1400多个。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和星罗棋布的岛屿形成众多的优良港湾,其中可供5万~10万吨轮船通航的港湾有
沙埕湾、
三都湾、
罗源湾、
福清湾、
兴化湾、
湄洲湾、
厦门湾、
东山湾等处。2019年,全省水运货运量42262.61万吨,货物周转量7135.60亿吨千米。
地铁
截至2023年8月,福建省已开通
福州地铁、
厦门地铁两个城市地铁系统。其中,福州地铁运营线路共有5条,即
福州地铁1号线、
福州地铁2号线、
福州地铁4号线、
福州地铁5号线、
福州地铁6号线。里程总长为142.74千米,共设车站92座。
厦门地铁运营线路共有3条,即
厦门地铁1号线、
厦门地铁2号线、
厦门地铁3号线。里程总长98.4千米,共设车站77座。
历史文化
文化底蕴
早在18万年前,就有
古人类在
万寿岩一带活动。距今有5000年前的
昙石山文化,
闽南文化、
客家文化、
妈祖文化、
船政文化等地域文化独具魅力。
朱熹、
郑成功、
林则徐、
严复、
陈嘉庚、
冰心、
陈景润等名人光耀史册。
方言俚语
福建省历来以方言复杂著称。全国汉语方言有七大类,福建境内就占有其五——
闽方言、
客方言、
赣方言、
吴方言和
官话方言。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分裂,人民的迁徙,民族的融合和地理的阻隔。
文物非遗
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福建省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3251处,总量居全国第10位(全国70万处)。经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全省共登记可移动文物为469222件/套(769364件)。全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4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约5100处。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657处,涉台文物1515处(约占全国涉台文物总数的四分之三),海丝文物218处。考古发现:三明万寿岩遗址(2000年度)、浦城猫耳山商代窑址(2005年度)、浦城管九村土墩墓(2006年度)、漳平奇和洞遗址(2012年度)、永春苦寨坑窑址(2016年度)等五个考古入选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万寿岩遗址、城村汉城遗址、明溪南山遗址、德化窑遗址以及万里茶道(武夷山,跨省项目)、明清海防(崇武城墙、镇海卫城址、胡里山炮台、马江海战炮台、亭江炮台等,跨省项目)等6项列入国家十三五期间重要大遗址;万寿岩考古遗址公园、城村汉城考古遗址公园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个:万寿岩考古遗址公园。
截至2021年底,福建省共有9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其中南音、妈祖信俗、中国剪纸(
漳浦、
柘荣)、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闽南民居)、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共六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共两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优秀实践名册。福建省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5项,代表性传承人143人,保护单位145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05项、保护单位775个、传承人917人、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文化生态保护示范点15个。
世界文化遗产: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1999年12月);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2008年7月);厦门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世界文化遗产(2017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021年7月)。
世界文化遗产预备:
海上丝绸之路、
三坊七巷、
闽浙木拱廊桥、闽南红砖建筑、万里茶道
传统村落
风俗民情
端午节(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
该习俗是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始于明代,盛于清,流行于福建省石狮市蚶江,是蚶江与海峡对岸的鹿港人端午节同江活动的特殊风俗,端午节当天下午一时至五时(海水涨潮至退潮时间),来自四面八方的数十艘小船驶向蚶江古渡口竞渡穿梭,人们用各种戽斗、勺、桶盛满海水,相互追逐倾泼,又被称为海上泼水节,故该习俗也被视为人与船的大洗礼,人们以此驱邪消灾,祈求海上安宁。
瑞云四月八牛歇节
瑞云是硖门畲族乡畲族聚居地之一,畲族同胞在这里拓荒垦土、勇敢拼搏,并以歌代言,以歌传情,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创造灿烂独特的民族文化,迄今保持其特有的民族服饰、婚嫁习俗、山歌盘唱等民俗风情。农历四月初八歌王节,又称牛歇节。为了纪念畲家钟子期、钟仪两位歌王,畲家人每年四月初八日都要设坛祭祀,举行歌会,大唱大喝和小喝,并把这一天作为畲族传统佳节四月八歌王节。同时这一天又是畲家耕牛过节,为酬谢耕牛一年辛苦劳作,严禁鞭打以定牛魂,还专供好草料和家酿最好的牛酒给牛吃喝,牧童一遍一遍地大声唱牛歌:牛角生来扁扁势,身上负着千斤犁,水牛做饭给人食,四月初八歇一时。
石壁客家祭祖习俗
宁化石壁是客家先民由北向南大迁徙的中转站,被誉为客家祖地。自1995年起,宁化每年举办一次世界性的祭祖大典,迄今已连续举办至第29届,吸引世界各地130多万各界人士来石壁寻根谒祖、朝圣祈福、旅游观光。石壁客家祭祖习俗于2011年5月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艺术
饮食文化
秦汉以前,福建土著居民喜欢傍水而居。在饮食方面,
新石器时代的昙石山人以采集贝类及海生软体动物为食物主要来源,如《
逸周书》所载:东越海蛤。在福清东张文化遗址中,发现了
粟粒和
稻草的痕迹,说明谷类粮食在当时的食物结构中也占重要地位。
到了秦汉时期,福建农业生产有了发展,
稻米是主食,鱼、蛤、果品类为副食,《
史记·货殖列传》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杧蠃蛤。楚越即包括福建。时人粮食略有剩余,用于酿酒。
汉代以后,中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今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
黄河流域)人陆续迁徙入闽,他们带来了
中原的作物及其食俗,麦子成为主要食品之一,人们还种植大豆等作物。唐宋以后,随着福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海上贸易的繁荣,福建饮食品类大大丰富,菜肴的烹调也讲究起来。明代中后期,
甘薯从海外传入,成为福建部分地区的主食之一。
明清以后,
闽菜逐渐形成特色。风味小吃更以花色多、品味佳而享誉国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地区特色。
在待客习俗方面,除请客喝茶外,煮蛋请客也是共有的习俗。在宴席习俗方面,近现代以来,渐趋奢华,且有诸多规矩。在民间,还流行不少饮食禁忌。在福建饮酒品茶已有数千年历史,特别是饮茶,已成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宋以来,
斗茶之风甚盛,闽南的“茶道”和客家的“
擂茶”享誉海内外。
名称由来
闽
闽的最早记载见于中国上古时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中的《海内南经·卷十》:“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汉代
许慎所作的汉字专著《
说文解字》云:“闽,东南越,蛇种,从虫,门声。”这里的蛇种就是蛇族,即信仰蛇神的氏族。闽字造字是从虫,门声。虫字通蛇解,即家门供奉蛇的氏族,闽越人图腾为蛇。定义闽人是崇蛇的族群;可以作为佐证的是闽字的写法,而古人称蛇为长虫,可解释为闽为山地,多出蛇虫之类,故门下增虫字,以示其特性。
福建人却与蛇有着不解之缘。千百年来,蛇深刻影响着闽人的宗教信仰、民俗风情和精神文化,形成独特的崇蛇文化习俗。
福建自古称闽,闽的意义就是门内供着一条蛇。汉代许慎的《
说文解字》并不把它归为门部,却归之虫部,释义是闽,东南越,蛇种。古代
百越的越族一个主要分支——
闽越族生活在
闽江流域和
东南丘陵和沿海多蛇地区,以蛇为本氏族的象征,或以蛇为图腾,认为蛇是本氏族的祖先加以顶礼膜拜,因此闽越族在很长一段时间保留着崇蛇风俗,披发文身,以像鳞虫,有
断发文身习惯,把蛇形刻画于身上,以祈求避免遭受凶猛动物的侵害。
蛇形图腾崇拜的习俗,已成为闽文化的标志之一。大量文献和考古发掘都证明闽越人盛行崇蛇之风,武夷山汉城遗址发现了蛇形装饰图案的瓦当、雕有蛇图的铜铎残片。在三千年前福建青铜时代的陶器上,就充满蛇图腾的印记——陶器上有蛇形堆塑,陶器表面有蟠虺纹饰,及仿蛇皮花纹的各种几何图案。华安县
马坑乡草仔山、诏安县
官陂镇溪口村等地也发现蛇形石刻,充分显示早期闽越人对蛇信仰与崇拜的鲜明特征。东汉的《
吴越春秋》《
越绝书》等文献,无不记述闽越人的蛇图腾。
西汉后,人们将蛇移画于船帮上,从此闽船必画有一蛇,清初
郁永河《海上纪略》载:“凡闽船中,必有一蛇,名曰‘木龙’。”闽中及闽东一些地方的妇女,流行发髻上插蛇簪奇俗,蛇簪由银子制成,花式繁复,基本样式是一条高昂着头的小蛇。为突出小蛇形象,闽中妇女常把头发盘成多股辫子,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黑亮的蛇拥簇一条白亮的小蛇,极为诡异。这种蛇簪实际上是缩小了的古代闽越族徽——一只飞腾的蛇,她们插戴蛇簪,以示不忘其祖。
福建民间保留很多与蛇有关的民俗风情,许多地方都建有蛇王宫庙,以崇祀蛇神,保留的有长汀罗汉岭、南平西芹、闽侯洋里及永春等地的
蛇王宫,
福清、
莆田一带的蛇王庙则被称为青公庙。平和县
文峰镇三坪村,流行人蛇共寝之俗。当地生长一种黑色无毒蛇,家家把它视为庇护之神,称之为侍者公。闽北的延平、闽东的古田和尤溪等地,仍保留上古的崇蛇习俗。闽西长汀、永定等地的蛇王神被视为能听断严明,主持公正,过去民众有纠纷,就到蛇王神前表白起誓。
浓郁质朴的蛇文化,渗透闽人的民风民俗,从形体上看,蛇与龙相似,在十二生肖中,民间称蛇为小龙,俗信龙是由蛇演变成的。在福建民间,各地广泛流传人与蛇结合的美丽故事,如“
蛇郎君”故事中的蛇郎君,是一个善良的君子,人们据此改编成
闽剧《花鸟记》,深受闽台人民喜爱。
除闽之外,福建还有过
七闽、八闽之别称,现习惯称八闽。七闽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夏官·职方氏》,书中说:“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郫、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七闽起初是专指周朝时散居在今福建和浙江南部的七支以蛇为图腾的闽族后裔部落,如唐代的贾公彦所作的《周礼疏》中说:“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也。”后来演变成泛指福建。
所谓
八闽,是因为
宋朝时称为
福建路,置
福州、
建州、
泉州、
漳州、
汀州、
南剑州及邵武军、
兴化军,共计有八个同级行政的机构,因而得名。
闽东:指福建东部
闽江中下游及东北部山区的广大区域,临
台湾海峡和
东海,行政上包括
福州和
宁德。其中福州六区六县及福清市和宁德的
古田、
屏南两县通行
福州话,宁德的其他县市多通行
福安话。此外中国台湾管辖的连江县(
马祖列岛)亦属于闽东。
闽中:指
莆田以及
三明的部分地区。三明市市区辖
三元区、
沙县区,包括
永安市、
尤溪县、
大田县、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沙县、
泰宁县、
将乐县、
建宁县9市县。大田通行闽南和闽东方言,
三明、永安、沙县通行闽中方言,宁化、清流通行闽西客家方言,泰宁、将乐、建宁、明溪、邵武通行闽赣方言,尤溪则通行闽东方言,而非闽南方言。莆田市包括
仙游县和
城厢区、
荔城区、
涵江区、
秀屿区。
闽南:指福建南部
九龙江、
晋江流域的区域,临
台湾海峡,行政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厦门、
漳州、
泉州三地,经济较为发达,故又有
闽南金三角之称。此外,中国台湾管辖的
金门县亦属于
闽南。闽南地区为著名侨乡,漳、泉两地移民,又称
河洛人,是大多数海外华人和台湾河洛人的祖籍地。通行
河洛语。西部毗邻闽西地方,与
客家地区过渡,亦有
客家话分布点,如:
诏安县秀篆、
官陂、霞葛、太平、红星等乡镇、
云霄县、
南靖县、
平和县的部分地区,本地区的
客家人亦有人移民到台湾。
闽北:指福建北部的闽江上游地区,武夷山脉北段的东南侧、
戴云山脉西北侧。行政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南平以及三明的部分地区;东靠宁德市、西对江西省
上饶市和
鹰潭市、南挨三明市、北临浙江省
丽水市。是海外华人的祖籍地,通行
闽北语。
闽西:古代指福建最西端的州郡
汀州,除龙岩城区和漳平外,其余各县均为
客家住县,系客家四州之一,此地也为移民
台湾、
南洋、
四川等地之客家祖籍地之一,以
武平县刘光第、
永定区吴伯雄等为代表。现代则指福建最西边的地市
龙岩市。
永定土楼为
世界文化遗产。
风景名胜
福建的旅游资源丰富而且独特。厦门市
鼓浪屿风景名胜区(2007)、南平市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2007)、
福建土楼(
永定·
南靖)旅游景区(2011)、福建省三明市
泰宁风景名胜区(2011)、泉州市
清源山景区(2012)、宁德市
白水洋鸳鸯溪旅游区(2012)、宁德市福鼎
太姥山旅游区(2013)、
福建省龙岩市古田旅游区(2015)、福州市
三坊七巷景区(2015)、
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区(2021)等10个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景色奇异秀丽。福建省是全国第二个每个地级市都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省份。
名优特产
对外交流
对台交流
2017年,福建省台办正式批准宁德古田临水宫祖庙、龙岩上杭县客家族谱博物馆、厦门(集美)对台研学旅行基地、漳州东山关帝庙、泉州南安市郑成功故里为福建省对台交流基地,包括8月份海峡青年节期间获批设立的福州市海峡青年交流营地,共有6家单位成为首批福建省对台交流基地。
友好城市
自1980年10月福州市与日本长崎市缔结首对友好城市以来,截至2023年10月25日,福建省已与世界上46个国家的省、市建立了124对友城关系,其中省级34对,福州市19对、厦门市22对、泉州市10对、漳州市6对、莆田市5对、南平市3对、三明市2对、龙岩市3对、宁德市4对,石狮市2对、武夷山市2对、南安市2对、福鼎市1对、晋江市2对,福清市1对、上杭县1对、泰宁县1对,福州市鼓楼区1对、厦门市思明区1对、福州市长乐区1对、泉州市鲤城区1对。
友好省份
2000年,福建省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缔结友好省关系。
2024年7月9日,福建省与所罗门群岛西部省签署友好省关系协议书,西部省成为福建省在太平洋岛国地区的第二对正式友城。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