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区
福建省福州市辖区
鼓楼区,福建省福州市辖区,是福建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福州市的核心城区。地处闽江下游冲积平原福州盆地中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东与北同晋安区交界,南与台江区毗邻;西与仓山区隔闽江而望。辖区面积35.7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鼓楼区辖9个街道、1个镇,共69个社区。区人民政府驻津泰路98号。截至2023年末,鼓楼区常住人口67.8万人。
历史沿革
汉初,闽越王无诸在屏山和冶山之间建冶城。当时,由于西周以后传统的封建制度对诸侯王都的面积限制(大者不过三百雉,即周围不过九百丈),故冶城的周长约2.5千米。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国灭城废。
唐中和年间(881~885年),观察使郑镒再次进行修拓,北至今鼓屏路小阜,南至今八一七北路虎节路口,东至今湖东路丽文坊口,西至今鼓西路渡鸡口。
天复年间(901~904年),节度使王审知拓子城南面建罗城,城周约6千米。罗城设8个城门:南利涉门(今安泰桥北边),东海晏门(今五四路口澳门桥边),东南通津门(今津门路的高节路口),东北延远门(今中山路东北的北院后),北永安门(今北后街营尾),西善化门(今善化坊),西南清远门(今澳门路的光禄坊口),西北安善门(在今北后街营尾)。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王审知再筑夹城,围“三山”于城内,城周约10千米。东南有美化门(今五一北路福新路口),东北有井楼门(今七星井),西北有遗爱门(今北门兜),西有迎仙门(今西门兜)。
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增筑东南外城。至此,城周扩至12千米,基本奠定古城规模。据《三山志》载:南有光顺门(即合沙门),东有行春门(今东门晋安桥西侧),东北有汤井门(今汤门兜)和船场门(今井楼门兜),西有怡仙门(今西门兜)。
元朝统一全国后,下诏废毁福州城墙。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的驸马王恭重建石砌府城。设7座城门、4座水关。南门(在九仙桥),北门(即前夹城的严胜门,后因门塞,改遗爱门为北门),东门(即前外城的行春门),西门(即前夹城的迎仙门),水部门(在东南面),汤门(在东北面即前汤井门),井楼门(在汤门北面,即前船场门)。4座水关,主要是沟通城内外的河道。
清代,福州城垣经过几次重修,但城的范围均无拓展。
据民国《闽侯县志》载:自唐代至清末,闽县、侯官县在境内曾相沿合治宣政街(鼓楼至还珠门,东属闽县、西属侯官)和南街(自还珠门至南门,东属闽县、西属侯官)。
辛亥革命后,为了发展交通,城墙陆续拆毁。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1日,福州正式建市,成立福州市政府。同年5月,福州市在城内设立鼓楼、大根两个区。今鼓楼区的北面为原鼓楼区,南面为原大根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后,仍为市辖区,设区公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境内仍分鼓楼、大根两区。
1949年12月2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府民甲字1806号训令正式核定福州市界。此时,鼓楼区的西门外洪山、凤凰、陆庄3个保划给洪山区。大根区原辖范围不变。
1951年,改设区人民政府。
1955年,改称区人民委员会。
1956年,大根区并入。
1968年9月,更名为红卫区。
1978年4月,恢复鼓楼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0年6月20日,开始进行民主建政工作,试行废除保甲制度。同年9月15日,建立基层人民政权。此时,鼓楼区成立冶山、北大、鼓西、湖头、新民、井大、鼓东、鼓北等8个居民委员会;大根区成立河西、安泰、南门、道山、水流、驿里、东街、东大、高桥、水部、光复、南街等12个居民委员会。
1955年11月,设鼓东、鼓西、华大、新民4个街道办事处。
1956年5月,撤销大根区,并入鼓楼区,所辖东街、南街、安泰、道山、水部、河西、东门7个街道办事处归鼓楼区管辖。
1957年12月,撤销新民街道办事处,并入华大街道办事处;撤销道山街道办事处,分并于安泰、南街街道办事处;撤销河西街道办事处,分并于东街、东门街道办事处。
1970年2月,郊区洪山公社并入红卫公社,连同新店公社划归红卫区。
1975年5月,新店公社复归郊区。同年7月,红卫公社划归蔬菜区。
1981年10月,增设五四街道办事处。
1986年11月,增设王庄新村街道办事处。
1995年10月27日,国务院(国函[1995]102号)批复同意调整福州市市辖区的行政区域,其中:(1)鼓楼区辖水部、安泰、东街、鼓东、鼓西、华大、南街7个街道办事处,五四街道的思儿亭、汤边2个居委会,东门街道的东大、温泉、金汤、琼河、东水、琼新、河西、河东、东湖、澳桥、汤门11个居委会,从原郊区划入的洪山镇和新店镇的义井、湖前2个居委会,从台江区划入的茶亭街道的斗中、西营里、福中、九福庵4个居委会。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2)将王庄新村、东门、五四3个街道办事处和水部街道的紫阳、紫新、砌池、丝绸厂、福马5个居委会划归晋安区管辖。
1996年1月,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后,鼓楼区从原郊区划入洪山镇及新店镇的湖前村委会,从台江区划入茶亭街道办事处的斗中、西营里、福中、九福庵4个居委会;划出晋安河以东的五四、王庄新村2个街道办事处及原东门街道办事处的塔头、桂香、康山、琯尾、晋安、浦一、浦二、浦三、浦四9个居委会和水部街道办事处的紫阳、砌池、丝绸厂、紫新、福新5个居委会归晋安区;划出琼河、东西河以南水部街道办事处的龙庭、状元2个居委会归台江区;划出鼓西街道办事处的农大居委会归仓山区;撤销东门街道办事处,设立温泉街道办事处;增设五凤街道办事处。
2001年,鼓楼区辖东街、五凤、华大、鼓西、鼓东、温泉、南街、安泰、水部9个街道办事处和洪山镇,设76个居委会、15个村委会。
2003年,鼓楼区辖9个街道、1个镇:华大街道、鼓东街道、鼓西街道、南街街道、安泰街道、东街街道、水部街道、温泉街道、五凤街道、洪山镇。
2004年,全区辖9个街道、1个镇,76个社区、5个村委会。
2021年,全区辖9个街道、1个镇,69个社区。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鼓楼区辖9个街道1个镇:鼓东街道、鼓西街道、温泉街道、东街街道、南街街道、安泰街道、华大街道、水部街道、五凤街道洪山镇,下设6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区人民政府驻福州市津泰路9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外福铁路、东以晋安河晋安区为界;南以琼河、东西河、斗池路、上浦路为界,与台江区相邻;西南沿闽江支流白龙江与仓山区隔江相望;西北以大腹山为界,与闽侯县毗连。总面积35.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鼓楼区位于闽江下游冲积平原福州盆地中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临闽江支流白龙江,内揽西湖左海,小山丘错落其间,五凤山、大腹山、金牛山、乌山、于山、屏山环列境内。最高处为大腹山主峰,海拔181.2米。
气候
鼓楼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6℃,大于等于10℃的积温6000℃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343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年平均日照数1888小时,全年无霜期326天。
水文
鼓楼区境内有五四河、华林河、龙峰河、安泰河、铜盘河、梅峰河、树兜河等21条河流,全长37.2千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鼓楼区土地面积3543.3公顷,其中耕地15.79公顷(含永久基本农田0.87公顷),园地13.17公顷,林地335.57公顷,草地4.28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836.7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22.54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80.04公顷,其他土地15.17公顷。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鼓楼区常住人口为669090人。其中男性占比49.04%,女性占比50.96%。
截至2023年末,鼓楼区常住人口6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100.0%。全年出生率为6.02‰,死亡率为6.0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1‰。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63.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6万人。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2年,鼓楼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9.06亿元(含省电力),比上年增长4.4%。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428.12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2180.94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83.6%。
2023年,鼓楼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0.67亿元(含省电力),比上年增长5.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423.86亿元,下降3.3%;第三产业增加值2426.81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85.1%。
2023年,鼓楼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6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6.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50亿元,比上年增长3.7%。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鼓楼区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5.9%,其中,项目投资下降22.9%;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5.3%;民间投资下降49.7%;工业投资增长39.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0.01亿元,下降67.6%。商品房屋销售面积9.02万平方米。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5.3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6.10万平方米。
居民收入消费
2023年,鼓楼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36元,比上年增长4.4%;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870元,比上年增长5.5%。
第一产业
鼓楼区是福州市中心,无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2023年,鼓楼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下降5.4%。分门类看,规模以上制造业产值下降5.4%,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值下降5.2%。工业产品销售率101.60%,较上年增长7.49个百分点。
2023年,鼓楼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98.69亿元,比上年下降5.4%。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下降6.6%。
第三产业
房地产业
2023年,鼓楼区商品房屋销售面积9.02万平方米。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5.3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6.10万平方米。
国内贸易
2023年,鼓楼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在限额以上零售额中,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643.42亿元,增长5.8%;餐饮收入66.63亿元,增长17.9%。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4%,饮料类下降2.8%,烟酒类增长10.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0.9%,化妆品类下降11.5%,金银珠宝类增长5.1%,日用品类下降11.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4%,中西药品类下降0.4%,文化办公类下降0.2%,家具类增长18.8%,通讯器材类下降14.0%,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69.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7%,汽车类下降30.1%。全年限额以上通过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54.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对外经济
2023年,鼓楼区进出口总额581.2亿元,比上年下降29.0%。其中,出口393.9亿元,下降20.9%;进口187.3亿元,下降41.5%。进出口顺差206.6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2463万美元。新批合同外资11.3亿美元,新批合同外资项目112项,比上年增加27项。
旅游业
2023年,鼓楼区接待境内游客(含一日游)2905.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3.1%;国内旅游总收入239.34亿元,比上年增长62.5%。年末星级酒店15家,星级酒店客房3631间,A级景区6个,其中5A景区1个。
交通运输
鼓楼区是福州市中心城区,交通便利,路网密布,境内福州地铁1号线福州地铁2号线形成十字交叉,福州市绕城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鼓楼区有普通高中招生7463人,在校生21621人;初中招生10431人,在校生30674人;普通小学招生14435人,在校生73435人。学前教育幼儿园招生数6840人,在园幼儿19937人。本年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9所,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所,拆除重建、加固改造校舍2.03万平方米,中小学学位扩容1800个。
科技事业
截至2023年末,鼓楼区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6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5家。年末高新技术企业691家。专利授权303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972件。截止年末,有效发明专利6677件,比上年末增长15.4%,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约98件。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鼓楼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0个。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29个,其中医院23个。年末卫生机构床位11859张。年末卫生技术人员21892人,其中,执业医生、执业(助理)医师8812人,注册护士9828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鼓楼区共有公共图书馆3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含省属、市属)517.2万册,图书流动点18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22家。影院7家,街镇综合文化站10个。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鼓楼区体育场馆数量1280个,体育场馆面积95.84万平方米,全民健身路径404条。全年举办县以上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12场。
社会保障
2023年,鼓楼区城镇新增就业34348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89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676人。
截至2023年末,鼓楼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2万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人员0.9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3.82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2.3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51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844人,比上年增加182人。
历史文化
饮食文化
“闽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鼓楼区菜肴为闽菜三个流派中的主要代表,花样品种在两千种以上。南宋时,地方安定,北方许多权贵迁来福州(主要是鼓楼地区)定居。他们带来“苏杭雅菜”的烹饪技术,在城里开设许多菜馆,以适应达官贵人之需要。“五口通商”后,外国商人和为洋行服务的广东人大量前来,他们讲究吃喝。于是福州菜又加上“京广烤烧”,各衙门纷起仿效。各路官厨纷集城里。他们吸收外来烹饪技术和本地特色,并充分利用本地既有山珍、又有海味的优越条件,烹调佳肴妙品。其巧妙之处在于作料调配和操作手法。糖、虾油、醋、糟不能缺,炒、溜、炊、炖、蒸、爆等都有特色。用糟的名菜就有醉糟鸡、糟片鸭、红糟鸡、红糟羊、三丝拌糟鸡、淡糟香螺片、糟汁氽海蚌等。菜肴具有色、香、味、形均佳的特色。筵席中的汤尤其讲究,有“百汤百味”的雅称。一些水产品和野味做成汤菜,能去掉腥、膻、苦、涩等味,又保持其本身风味和营养价值。由于选料严格,刀法精妙,调味准,用汤考究,火候恰好,烹制出来的菜肴不但味美,且外形多姿多彩,色泽明亮艳美。鼓楼区聚春园的“佛跳墙”,是最能体现上述特色的一道名菜。
住在鼓楼地区的缙绅富豪多,宴客的筵席极其讲究,往往有二三十道菜,出菜前,桌上必先陈列各式水果(俗称真果)、瓜子、糖酥、蜜饯等类。高档的光水果就有四盘(四真果)。上菜顺序也有规定,先上拼盘、四炒盘,接着是六大件(或八大件),高档的是鱼翅、鱼唇、燕窝、鲍鱼、蚌、鹿筋等,续出的为全蟳、大蟳片、烧乳鸽、清炖鳗、红烧鳖裙(或清炖)、炒鸭掌舌、明煎大虾、美味章鱼汤、太平燕必上,且“无鱼丸不成席”。喜庆席,出大菜时鸣放鞭炮,结婚宴席的全炸瓜鱼,只在桌上“亮相”,不能吃,留给主人,象征婚姻美满,头尾齐全,有始有终。丧酒叫“羊肉席”,一定要有羊肉。在席上要举筷劝酒,敬酒不能拒喝,酒量不大的可少斟,以表谢意,有事先离席,应与主人打招呼。宴食后带“酒包”是福州(包括鼓楼)的特殊食俗。客人吃饱喝足后,还可以把油炸鱼肉、水果糕饼等提一袋回去与家人分享。
自20世纪80年代始,北京、上海、广州、苏、杭等地名菜纷纷前来落户。东街“北京饭庄”的烤鸭、涮羊肉及传统的国际名菜“蝎菜”、烤荷兰猪;安泰桥广东酒家的鲜活生猛;富有川菜和苏杭菜特色的八一七北路重庆酒家和江苏酒家也应运而生;东街口的上海西餐厅和南门兜小天鹅西餐厅等六七家西餐厅,经营英、美、德、俄、法、意各国“洋荤”。随着与国内外宗教界人士交往的增多,六味素菜厅正展示新姿,素菜乱荤,巧妙无比,用豆制品、真菌和其他素食原料加工出来的“干炸黄雀”、“卷筒嫩鸡”、“香酥鸭子”、“彩色虾仁”、“冬菇鱼翅”、“古老排骨”、“珊瑚海参”、“紫火脱”等深受食者欢迎。
工艺文化
鼓楼地区的民间工艺品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些民间工艺多属个体经营,技艺秘不外传。
寿山石雕
寿山石雕是福州传统的手工艺品,可考历史为发端于南朝,距今1500多年。它采用福州市郊寿山上特产的叶蜡石矿作为雕刻材料,利用天然的色石,雕刻成各种精美的艺术品,行销国内外。
南朝墓葬中出土的寿山石雕“卧猪”,形象逼真,雕工简朴。唐代已用寿山石刻制佛像、香炉、念珠等宗教用品。宋代由官府组织作坊刻制各种寿山石俑,供官僚贵族作殉葬品。元明之际,石雕艺人创造出独具一格的印钮雕刻艺术。清代是寿山石雕的鼎盛期,各种艺术流派争奇斗艳,或纯朴深厚,或精巧玲珑,精品多为宫廷收藏。寿山石雕分圆雕、浮雕、镂雕、薄意和印钮五大类,有花果、人物、动物、古兽、山水等陈列品,也有印章、文具、烟具、花瓶等用品,品种近千种。其中以具有闽南特色的荔枝、雪藕、佛手、蟹菊、葡萄等为题材的装饰品最为有名。
1950年,中共和政府对石雕工艺十分重视,组织艺人集体生产。1955年,鼓楼区东街寿山石雕刻店主郭功森等人,发起成立“福州寿山石刻生产合作社”。1958年,福州寿山石雕界出现一派繁荣景象,郭功森在其著名代表作《九鲤连环卣》中所寓示的环环相扣、连续不断成为当时祖国繁荣和福州寿山石雕界的真实写照。1970年,鼓楼区石雕工艺与木、牙雕刻厂合并为福州雕刻厂。
脱胎漆器
福州漆器相传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已有生产,艺人继承我国优良的髹漆传统,吸收各种不同的装饰技法,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清嘉庆元年(1796年),鼓楼地区著名的漆器艺人沈绍安对已经失传的“夹胎”技法加以改进,并逐步完善脱胎漆器制作方法。
脱胎漆器的最大特色是用脱脂髹漆的技法制成。所谓“脱胎”,就是在木胎和泥胎表面,用多层夏布或绸布以漆褙上,连上两道漆灰料,再脱去内胎,便成为脱胎漆器的雏型。然后再加上几十道填灰、上漆、打磨和阴干处理等工序,即成半成品,这在漆器行业上叫“地底”。最后,再配上彩漆和各种装饰,便成为成品。用这种技法制成的漆器,轻巧异常,质地坚固。一般碰不坏,跌不破,也不易变形、落漆、掉色。脱胎的茶具、餐具,用来泡茶盛汤,与瓷器一样有实用价值,比瓷器更为轻巧耐用。福州脱胎漆器,不但坚牢实用,造型别致,装饰多样,色彩明丽和谐,且品种繁多,据估计有一千多种,大型的、高级的有屏风、挂联、围联、大花瓶和人物塑像等。
木雕
福州木雕工艺发达很早,但源流已不可考。在唐、宋时代,从庙宇中的佛像和建筑栋梁上雕刻装饰逐步发展到神龛和家具。到明代,出现圆雕仿古人物。木雕工艺是利用各种木材(主要用龙眼木和黄杨木)经过艺术加工,因质刻成各种形象的艺术。福州木雕以雕刻圆雕人物和鸟兽为主,尤其是佛像、古典人物的作品。20世纪50年代鼓楼地区木雕业多为家庭作坊,代人加工打磨等,多集中于南门兜板桥河沿。1970年,鼓楼区木雕艺人归并入福州雕刻厂。
软木画
软木画是福建特产工艺品,也是近代新兴工艺之一,不过80多年的历史。据说在1912年,有人从德国携带类似“木画”的工艺品归闽,当时的福州工艺传习所艺人吴启棋,素工雕刻、仿效其制法,在总督后(今省府路)开设木画店,大量制售,形成一种民间工艺。木画的构图侧重写实,系传统“北宋”画派的山水技法,常以楼台亭阁,衬映出美的风景。它的制作形式,则是以软木雕镂各种形象,把所雕刻的各种零件构成图画,镶在玻璃框中,以资赏玩。继后工艺日精,能将各地名胜风景片,依样缩刻,惟妙惟肖,十分工巧。这种刻法,木画术语叫做“特”。又以平视面突出为主体,从悬挂转为陈列,形式日见丰富多彩。
1955年,鼓楼区于西洪路127号成立木画生产社。1957年,改为福州工艺木画厂,1983年,迁华林路。通过技术革新,部分工艺采用机械生产,提高工效。
福州纸伞
福州纸伞历来是福州对外贸易的传统手工业产品,具有轻巧、优美、坚实耐用的特点。销路最盛时期,福州雨伞牌号有上百种,以杨常利双喜牌纸伞质量最佳,曾在国际上获奖,被誉为福州手工业品的三宝之一。纸伞品种繁多,有花伞、明油伞、丝棉纸伞、蓝绿棚伞、双层花伞、绢印彩画花伞、绢印套色童伞以及游泳伞等。
1955年,鼓楼区的私营伞店并入地方国营福州伞厂,产品供应省内外需要,还销售到日本和南洋等地。1980年后,由于受到“洋伞”、“自动伞”、“折叠伞”的冲击,纸伞的生存出现危机,逐渐退出市场。
制花
福州绸花原称草花,已有百年历史。在福州一带,凡梳髻的妇女,都喜欢在发髻上插缀绸花,以添风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州制花业得到人民政府的关怀扶持,建立制花工厂,福州市工艺制花厂厂址在鼓楼区光禄坊花仓前。产品先后参加国内外的展览会。福州绸花分为瓶花、胸花、装饰花、盆花等四大类。瓶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产品,有梅菊、芍药、牡丹、玫瑰、茶花、报岁兰、草兰、蟹仙、莲花等。
1958年,在鼓楼区花仓前成立福州工艺制花厂,创制的香料绸花,在香港供不应求,年产值32万多元,其中“牡丹”、“大理菊”、“梅花”达国内外先进水平。1980年,生产的蜜蜂牌绸花获省优质产品奖。
音乐文化
十番音乐
源于鼓楼地区的福州“十番”音乐,是一种民间传统乐曲。在民乐中独具一格。十番至少在清乾隆年间就已经十分流行,侯官郑洛英在《榕城元夕竹枝词》里曾记叙道:“闽山庙里夜人繁,闽山庙外月当门,槟榔牙齿生烟袋,子弟场中较十番”。闽山庙址在鼓楼区衣锦坊,郑洛英是乾隆初举人,可见清初(1755年)十番乐已流行于鼓楼地区。鼓楼地区十番音乐由老艺人传到水部、台江茶亭、市郊、邻县,终至盛行八闽大地。再传到台湾、东南亚等地。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福州城内鼓楼地区就有十番赛会,演奏福、禄、寿、禧、文干、武干等各种曲牌。十番音乐的曲牌,每首都有一定的内容,描述一定的意境。如《海底天》是十番音乐曲牌中最受人喜爱、流传最广的一首。民间艺人通过十番音乐语汇描写李太白怀才不遇,为诗人鸣不平的故事,乐曲音调高亢豪放,慷慨激昂。
十番乐队大都由18人组成,管乐有斗管、笛子,弦乐用高中低椰胡、二胡,弹拨乐器有三弦和大月琴,打击乐器有云锣、长鼓(狼串)、大小锣和大小钹。用以上十种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演奏各种古典乐曲,故称十番音乐。这10种乐器中,斗管和椰胡为主奏乐器,为十番管弦中一对姐妹乐器,笙、笛、三弦作为配音和声。十番音乐曲调高亢悠扬,丝竹音色圆润浑厚,锣鼓板盖配合严密和谐,听起来悠扬悦耳,明快流畅。
十番音乐演奏方式:有坐奏、行奏和舞奏三种。坐奏,多在民间庭院里演奏,舞台坐奏更显得冠冕堂皇。行奏,多半用于报喜,乐队边行边奏。舞奏,多配合民间舞龙,载歌载舞,生动活泼。
禅和曲
作为宗教音乐的“禅和曲”,是“禅和子”——参禅的人所唱奏的颂扬佛宝的音乐,即佛曲。禅和曲可溯源至唐代以前,即唐代梵呗的遗响。100多年前,鼓楼地区的地方宗教组织“斗堂”(带有业余娱乐性质的团体)。如乌石山白水井许氏宗祠的“一善堂”(也称斗堂)、布司埕城隍顶的“六合堂”和卫前街的“集贤轩”等。在民间演奏这类乐曲,成员多属缙绅后裔,寓娱乐于宗教形式,被纳入民间音乐。
1988年,鼓楼区文化局、文化馆配合省艺术研究所、省群众艺术馆和福州市群众艺术馆在福州市西郊怡山西禅寺联合拍摄禅和曲录像,其中有《三宝赞》、《得胜令》等演唱曲目和吹打曲牌共29首。这次拍录是根据编辑《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福州市鼓楼区地方卷》的要求进行的,具有学术性、史料性和实用性,为后代留下一份真实资料。
斗堂音乐
福州鼓楼斗堂系全国绝无仅有的一种信仰道教带有业余文娱性质的民间团体。因其崇奉斗姥(西天竺国菩萨),故称为“斗堂”。又因其纯属义务代人举办祈福延寿、超度亡灵、普度济幽等道场,有功德济入之意,故又称为“济功会”。斗堂成员称为“济功”。
福州鼓楼斗堂始创于19世纪中叶,有一部分是由筏坛(战堂)陆续发展起来的,当时组织者多系缙绅后裔、文人学者和商业资本家。他们信仰道教,初意是防止子弟玩物丧志、坠入歧途,使子弟得到约束。同时斗堂的词有不同腔调节拍,配合音乐,非常优美动听,能引人入胜,因而吸引许多爱好者参加,此中并不为信仰所限制,所以在辛亥革命后,新的斗堂陆续成立。由于斗堂所用经典课本词赞文辞不俗,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就无法唱诵运用,因此参加成员中,多属旧知识分子、政教界人士和有文化的商人。
京鼓吹
京鼓吹,又名“打京鼓”,是广泛流传于福州地区的一种吹鼓乐。主要用于民间婚丧嫁娶、迎神赛会和寿诞、生子等场面。最多还是用在丧事场面。艺人大多为农民、手工业者等。艺人的技艺多是祖传,一代代延续下来,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京鼓吹的基调欢快、活泼、热闹,音量大,有气势。加之乐器简单,人员少,机动灵活,深得民间喜爱。在农村,家庭操办婚丧吉庆诸事,大都喜欢雇请京鼓吹班社前来助兴。至今此乐种在鼓楼地区民间丧事活动中尚可见到。
太平鼓
以地点来讲,太平鼓源于仓山区盖山镇步卓村,后逐渐流传鼓楼区。从用途来讲,源于祭祀、跳神等迷信活动,后来发展为群众性的娱乐活动。舞者左手持鼓,右手拿鼓槌,或打鼓心,或敲鼓边,边敲边舞,舞蹈动作采自霸王鞭、七节棍等。鼓点变化丰富,舞蹈粗犷,技巧复杂,场面活跃。表演者二至数人不等,音乐活跃热烈,各地不同。曲调朴素爽朗,由若干短曲组成,有领唱、对唱、帮唱等形式。太平鼓目前在鼓楼区已基本绝迹。
十音八乐曲
十音八乐曲源于莆田地区,主要流传于永泰县,后逐渐进入鼓楼区。其中八乐在明末清初已盛行。商人温兆方、温友秀等募资购置乐器,聘师传授。1948年元宵集会演奏,各台盛况空前。十音又称文音,俗称十音为文乐,八乐为武乐,由其各自演奏的声色音调噪静而得名。十音八乐合班弹奏,又称文武全班。其乐曲有《江头别》、《江头金柱》、《观音牌》(十音文调)、《南梨》(八乐武调)、《叹亲》(八乐)等。此乐种目前在鼓楼区已消失。
此外,鼓楼区民间戏曲是地方文化的瑰宝,流传甚广,在民间有众多表演艺术团体。主要有闽剧、评话、伬唱、串头戏等。
舞蹈文化
鼓楼地区的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舞龙、舞狮、大头娃娃、旱船、高跷、大鼓、腰鼓舞、伞舞等20多种。喜庆节日,都有这些民间舞蹈表演。
舞龙
舞龙也称“舞龙灯”、“龙舞”、“龙灯舞”、“龙灯”,民间传统舞蹈及灯彩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汉朝。在古代,“龙”被视为驱灾除害、吉祥太平的象征,民间多在喜庆节日舞龙,祈祷龙神的保祐。龙灯的表演形式极为丰富,道具制作技艺精湛,色彩艳丽,因地区不同而各有特色。一般用竹、木、纸、布等扎成,节数不等,但为单数。每节内点蜡烛者称“龙灯”,不点者称“布龙”。大致有滚龙、小型龙灯、观赏龙灯和舞台龙灯等几大类。
狮子舞
狮子舞起源于唐代,经过一千多年流传和发展,已成为广大人民喜爱的舞蹈形式。在形象上可分为大狮(两个人扮演的大狮子);小狮(一个人扮演的小狮子);其他尚有手摇狮、火狮、板凳狮等。在动作上可分为文狮和武狮两类。文狮有搔痒、舐毛、打滚、抖毛等动作;武狮有跳跃、滚翻、高举、腾转等动作。表演时有一至二人扮武士(也有扮大头和尚、猴子等形象),持彩球逗引狮子作滚绣球、跳大圈等。音乐伴奏以打击乐为主,根据各地的习惯,也有各自常用的曲牌。鼓楼区东街街道的狮子舞在辖区内颇有名气,也有一定的特色。春节、元宵、“五一”、国庆等。逢年过节,该街道的狮子舞都会出来表演一番,深受群众的喜爱。
大头娃娃舞
大头娃娃舞福州称“孩儿俤”,源自福州塔骨。以竹组成骨架,外披绸缎衣服,手与头部用木制,雕成各种头像,在塔骨腹部洞穿一孔,让顶着游行的人向外张望。明代以后形式增多,有“保长翁”、“蔡国母”等。演员戴假面具,用纸浆制成圆体头像,套在头上表演。其中“孩儿俤”形象,最受人们欢迎。1995年之前,水部街道文化站组织的大头娃娃舞,就是采用这种用纸裱褙成的娃娃头,戴在人的头上。他们的表演风趣、幽默,特别招引小孩。
旱船
旱船亦称“陆地行舟”、“采莲船”,外省人称“跑旱船”。据载,宋代福州节日赛会已流行。船用竹、木扎成,外蒙以布,套系在女舞者腰间,状如坐船,另一人手持木桨,两人如行船于水面之上,边歌边舞,表现劳动或爱情生活。鼓楼地区在庆典节日曾组织街道“旱船”表演队伍,参加民间文艺踩街演出。
高跷
高跷是民间传统舞蹈娱乐形式,亦称高跻、高脚,有些地区又称高跷秧歌,起源较早,据《列子·说符》载:“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君。宋元君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隋唐“百戏”中,已有专门的“长跷伎”。宋以后,高跷技艺日趋高超,相传至今。表演时,表演者双脚分别绑在木棍上,木棍中部钉有一块小踏板,按离地距离分高、中、低三种。高的达丈余,低的不足二尺。一般有主角或引路人,扮成丑角,协调队伍并表演高难动作。余者扮演不同角色,载歌载舞。大多着女装,伴奏和曲调一般为锣鼓和山歌小调。20世纪50~60年代,水部、安泰、华大等街道组织有民间高跷队。至1995年,于山退休管委会、西湖退休管委会的高跷表演尚活跃在民间庆典、节日等踩街活动中。
大鼓
大鼓为打击乐器。一般以木为框,蒙以兽皮,用双槌敲击鼓皮,也有用手指、掌根等击鼓。主要奏法有单打、双打、交替打与滚奏、摇震等。有些鼓面还分中心、中圈、外圈、鼓帮等,由于敲击部位不一,效果也各不相同。一般用于戏曲音乐、民间吹打乐、说唱伴奏或各种管弦乐队,也有用于边歌边舞、独奏、单独伴奏舞蹈等。鼓楼区民间文艺踩街或其他喜庆的日子一般用4只大鼓作为队伍的前导,显示威风。锣鼓场面热闹、景象壮观,象征吉祥喜庆,表达人们欢天喜地的愉悦心情。
腰鼓舞
腰鼓舞,舞者男女都有,均穿彩服,腰间挂一只椭圆形小鼓,双手各持一根鼓棰;鼓棰上扎有红绸,边打边舞;鼓点变化丰富,节奏强烈;舞步变化多,能走出各种复杂美妙的图案。腰鼓队少则四至八人,多至数十人甚至上百人,表演时情绪热烈,动作雄壮,队列整齐,气势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95年鼓楼区的华大、东街、安泰、鼓东、鼓西、水部等街道民间腰鼓队极为盛行。西湖内、于山上每天晨练几乎都有中老年妇女腰鼓队。
伞舞
伞舞表演时手持加工成短小的配有各种颜色伞柄的小伞,载歌载舞。动作细腻优美,节奏明快清晰,曲调欢快活泼,舞姿矫健诙谐。因地区不同舞姿与曲调差异也较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50年代初期,由福建省民间歌舞团创编的民间舞蹈《走雨》伞舞曾公演。鼓楼区也有二三支这样的队伍。
风景名胜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始建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坊巷内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9处,省、市级文保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数量众多,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浓缩了福建民居的特色,也浓缩了福州的文化内涵。
三山两塔
三山两塔分别指鼓楼区境内的乌山、于山、屏山、乌塔、白塔。
乌山被称为“三山之首”,又名道山,与于山相峙,海拔84米。这里林木参天,风景幽深,相传汉代何氏九仙曾在此地登高射乌鸦,故名乌山。乌山于唐代时就已是游览胜地,山上有古人留下的200多处摩崖石刻,据史料记载,乌山共有三十六奇、五十五景,并且这里还留下了许多传说故事和文人墨客的印记。
于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福州城区中心鼓楼区东南隅,相传汉代何氏九兄弟炼丹于此,因名九仙山。又以闽越王无诸九日宴饮于山,取名九日山。又因古代有一支“于越氏”居此,俗称于山。山上怪石嶙峋,林木参天,主要景点有戚公祠,严复读书的法雨堂,六鳌巨石,补山精舍,白塔。
屏山公园位于福州三山之一的屏山北麓,由福飞路往东拐至思儿亭之间,其形如屏,故称屏山,又因越王故都建在山麓,故又名越王山。明朝曾于山上盖有楼,是当时福州最高的建筑物,又称镇海楼。登楼眺望,可极目闽江口。不幸此楼毁于“文化大革命”中。屏山镇海楼于2006年12月在原址重建。
白塔,也成定光塔寺,坐落在于山西麓,为宫殿式建筑。唐天祐二年(905年)创建,两年后,为祝贺朱温即位,改名为“万岁寺”俗名塔寺。现存寺庙是清道光年间重建。寺分三大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雨堂。大殿左右为华封堂方丈室客厅僧舍。寺旁为著名的高41米,七层八角,外敷白灰的白塔“定光多宝塔”。
开元寺,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开元路78号,是福州现存最古老的佛寺之一,曾是福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寺院,其范围东起现井大路,西至现尚宾路,南达三牧坊,北抵现龙山巷,约占当时城区面积的十分之一。开元寺内有许多珍贵文物,寺门口的“开元寺”牌匾,据说为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所书;在开元寺铁佛殿内有一尊铁铸的10万斤重的“阿弥陀佛”坐像,螺髻敞胸,两耳垂肩,迭掌合坐在莲花台上,法相庄严肃穆,体现唐代风格。
西禅寺
西禅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为全国重点寺庙,位于工业路西边南侧。寺庙始建于南北朝时期,隋末废圮。唐咸通八年重建,定名为“清禅寺”,后改名为“延寿寺”、“怡山西禅长庆寺”,俗称“西禅寺”。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玉佛楼及客堂、禅堂、方丈室等大小建筑,还有唐七星井《唐福州延寿禅院故延圣大师塔内真身记》碑、五代慧棱禅师舍利塔、清康熙御笔《药师经》、清代壁画等。西禅寺还以盛产荔枝驰誉遐迩,每逢荔红季节,省城文人名士,多携侣邀友前来相聚,品尝佳果,吟诗题字。历代名人如宋端明殿学士蔡襄、抗金名相李纲,明嘉靖年间礼部尚书曹学全等都在此留下足迹。
福州文庙
福州文庙,又称“先师庙”,俗称“圣人殿”,在福州市鼓楼区圣庙路。殿内的儒家青石群雕造像,在表现技法上注重质感和比例,形神兼备,雕刻精美洗练。展示了儒家现实生活气息的境界。形象丰满圆润,气质浑厚,衣饰简素,具有轻快流畅的特色。殿内,悬挂重新复制的由康熙皇帝以下五位皇帝书写的六面大匾额。以及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书写的楹联。
福州西湖
福州西湖始于晋太康三年(282年),为郡守严高筑子城时所凿,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有苏州园林的别样风格,兔耳岭怪石奇观,是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可谓是“福建园林明珠”。至唐末,已是游览胜地;五代时,成为闽王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的御花园;及至宋代,更富盛景;清道光八年(1828年),林则徐为湖岸砌石,重新修建;民国三年(1914年),辟为公园。
历代文人墨客对西湖美景赞叹不止,多留有佳篇。宋词人辛弃疾《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词中赞曰:“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明谢肇淛《西湖晚泛》赞:“十里柳如丝,湖光晚更奇”。江南园林的灵秀多姿和自然的湖光水色融为一体,构成了这座园林的别样风光。
福道
福道主轴线长6.3千米,环线总长19千米,是福州首条城市山水生态休闲健身走廊。福道主体采用空心钢管桁架组成,桥面采用格栅板,缝隙在1.5厘米以内。设计既可满足轮椅通行,也给步道下方的植物最大限度地生长空间,也将最美的山水景观尽收眼底。站在福道的最高观景点,倚着靠栏俯瞰榕城美景,闽江、洪山桥、庙宇、民居和连绵起伏的山川尽收眼底。
温泉公园
温泉公园是一座具有欧式风格的休闲公园,是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于1996年底开始兴建,1997年初建成开放。整个公园占地约10公顷,以玻璃金字塔为中心,分为北半部和南半部两大部分。北半部以人工景观为主:分为古铁思源区、茶花园区、桂花园区、榕芳游憩区、竹园区、珍稀树木园区、热带风情区、水景观赏区、绿荫休闲区;南部仿效天然湖光山色,有山、湖、岛,树木繁茂,鸟语花香。
福山郊野公园
福山郊野公园位于福山郊野公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州大学(铜盘校区)西北100米,面积约200公顷,步道总长约20千米。公园依托自然山体资源,善用原生森林植被,在建设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始生态模样。公园将沿线三座山脉的36个重要景观节点串联起来,充分展现山林乡野风貌。
特产美食
鼎边糊:将大米浆摊在烧熟的铁锅边缘,煎成片状后铲入锅内沸汤里,加以虾米、蚬子肉、香菇、木耳丝、大蒜、葱花、虾油等调味品,煮熟即成。
扁肉燕:用精肉和芡粉揉在一起打成薄皮,包上肉馅,类似馄饨,上蒸笼蒸熟,吃时辅以高汤、葱花、虾油、香油等即可。
卤面:在高汤内加入芡粉使其粘稠,辅以肉片、笋片、虾干和蛋花,再把切面放入煮熟。
鱼丸:用大鱼精肉和薯粉打成浆,以瘦肉调和上等酱油作馅,用手挤出乒乓球状的丸子,下汤锅煮熟。
蛎饼:把大米和黄豆混合磨成浆,以海蛎、紫菜、芹菜为馅,下油锅炸成饼。
芋粿:把芋头刨成线丝状,调以米浆蒸成糕,再切成块,入油锅炸成金黄。
煎饼:把鸡蛋、豆芽菜、韭菜调入米浆中,下平锅煎成薄饼。
此外还有肉丸、肉松、酱鸭、卤鸭、黄米糕、千页糕、猪油糕、尾梨糕、红糖粿、白糖粿、清明粿、九重粿、糖粥、咸粥、捞化、炒化、花生汤、线面等名点名吃。
荣誉称号
2018年10月,鼓楼区获《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2018》2018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9年10月,鼓楼区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35名,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同年12月3日,鼓楼区被中共福建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福建省司法厅评为“福建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
2020年1月,鼓楼区入选2020中国县域网购百强榜排名47;鼓楼区入选2020中国县域文化消费百强榜排名53。
2020年2月,鼓楼区入选2020中国县域潮品消费百强榜排名92。
2020年3月,鼓楼区入选2020中国双创活力百佳县市。
2020年3月,鼓楼区入选2020中国慈善公益百佳县市。
2020年4月,鼓楼区入选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7月31日,鼓楼区被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命名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
2020年9月10日,由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在京发布,鼓楼区排名第18位。
2020年11月9日,鼓楼区入选首批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0年11月17日,鼓楼区获2020中国楼宇经济奖2020中国楼宇经济焕新发展城区奖。
2021年1月18日,鼓楼区被授予“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8年~2020年度,鼓楼区入选福建省级文明示范城区。
2021年4月29日,鼓楼区被教育部命名为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
2021年8月17日,鼓楼区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赛迪百强区”名单。
2021年9月1日,鼓楼区被中国科协命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示范期为5年。
2021年9月,鼓楼区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
2021年9月,鼓楼区入选“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21年10月,鼓楼区入选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度福建省城市发展“十优”区。
2021年10月12日,鼓楼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1年12月,鼓楼区入选拟授牌命名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名单公示。
2022年7月,鼓楼区入选2022赛迪百强区,排名第25。
2023年8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区,排名第27。
2023年11月,入选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38。
2024年8月,入选2024赛迪百强区,排名第29。
2024年9月,入选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38。
友好城市
2021年5月12日,福州市鼓楼区与日本和歌山县高野町建立友好关系。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6 08:5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