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答梁惠王》此短文为《
孟子.梁惠王上》中部分章句,《孟子》
成书与我国战国时期,是孟子及他的弟子记录孟子的治国思想和
政治策略的儒家经典。
梁惠王曰:“
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说:“我乐意接受您的教诲。”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道:)“用
刀子杀死人和施行暴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
孔子说过:‘最初造出陪葬用的
木俑土偶的人,该会断子绝孙吧!’这是因为木俑土偶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这样尚且不可,)那又怎么能让百姓们饥饿而死呢?”
答:孟子引用
孔子的“始作俑者”来隐喻梁惠王领导无方,批评梁惠王王府里那么奢侈,而老百姓却面带饥色,竟然饿死。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
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也就是山东邹县东南人),距离
孔子的故乡
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学说的继承者,
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
鲁国贵族
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
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 梁(魏)国、
齐国、
宋国、
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他继承了
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
仁政亚圣《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
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
仁政、
王霸之辨、
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
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
性善论,主张
德治。
南宋时
朱熹将《
孟子》与《
论语》、《大学》、《
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
《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
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孟子,战国时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与
孔子并称为“
孔孟”,有“亚圣”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