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
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越州永兴(今浙江省
杭州市萧山区)人。
唐代诗人、书法家、政治家。
人物生平
年少成名
贺知章早年迁居
越州山阴(今浙江
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
唐武后证圣元年(695年)中
进士、
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
官宦之路
贺知章中状元后,初授国子
四门博士,后迁
太常博士。
开元十年(722年),由丽正殿修书使
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
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
太常少卿。
开元十三年(725年)为
礼部侍郎、
集贤院学士。后调任
太子右庶子、侍读、
工部侍郎。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官
太子宾客、
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
秘书监,因而人称“
贺监”。
晚年生活
天宝三年(744年),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家宅为道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皇帝诏令准许,赐
鉴湖一曲。
唐玄宗以
御制诗赠之,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
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
其间,写下《
回乡偶书二首》,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未几病逝,年八十六。
乾元元年(758年)唐肃宗以侍读之归,追赠
礼部尚书。
主要影响
文学
贺知章作为
唐朝前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其诗作对
唐诗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引作用,对盛唐诗歌创作实践也具有示范意义,并对盛唐诗歌的繁荣产生了“一花引来万花开”的巨大效应,为唐诗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贺知章诗歌以
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从容不迫,淡而有味。其诗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反映和表现了社会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人情人性,写出了人类所共有且具有特定指向的一种情感,如《
回乡偶书二首》。贺知章继承和发扬了
陈子昂标举“
魏晋风骨”、追求“
比兴寄托”和高扬“人情人性”的精神,对由初唐
李峤所倡导、躬行的咏物诗范式实即樊篱予以大胆的突破,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咏柳》。
由于生逢盛世、仕途顺利的人生际遇和旷达洒脱的个性,贺知章在诗歌中没有愤世嫉俗,身世悲凉的哀叹,即使有惆怅,基调也是乐观豁达的,风格气度雍容,清新潇洒。贺知章的诗歌感情自然、逼真,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源于生活,发于心底,意境深远。
贺知章诗歌今存共十九题二十首,包括断句一则。
书法
贺知章是唐代书法名家,善
草隶。草书用笔酣畅淋漓,点画激越,粗细相间,虚实相伴,结体左俯右仰,随势而就,章法犹如潺潺流水,一贯而下,充分地体现了他那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
窦氏兄弟评唐名家书多讥贬,惟推崇贺知章:“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可知贺知章当时书法之声誉。
贺知章的作品被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贺知章墨迹留传很少,其传世书法作品中,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
孝经》
草书等。《孝经》全卷纵笔如飞,一气呵成,龙蛇飞舞,神采奕奕。略取隶意,融入章草,以求高古。既有唐人的严谨作风,又有晋人流润飞扬的风姿,对晚唐和宋人书风影响巨大。
据记载御府藏贺知章草书十二幅,惜已佚失。浙江绍兴东南
宛委山南的飞来石上,曾有贺知章所书摩崖石刻十二行,原刻在南宋
嘉泰年间漫灭,现在的石刻为后人重刻。
张旭之外,另一位唐代书法家
钟绍京也是贺知章的好友,画圣
吴道子还曾向贺知章学过书法。
历史评价
李白《
对酒忆贺监二首》:“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窦臮《
述书赋》:“湖山降祉,狂客风流,落笔精绝,芳词寡俦,如春林之绚采,实一望而写忧。”
窦蒙注云:“(贺知章)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惟命……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
施宿《
嘉泰会稽志》:“凡人家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芝)、索(靖)不如也。好事者供其笺翰,共传宝之。”
陶宗仪:“善草、隶,当世称重。晚节尤放诞,每醉必作为文词,行草相间,时及于怪逸,使醒而复书,未必尔也。”
丰坊:昔人传笔诀云:“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论书势云:“如屋漏痕,如壁坼,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折钗股。”自钟(繇)、王(羲之)以来,知此秘者……唐则欧阳信本(欧阳询)、虞伯施(虞世南)、褚登善(褚遂良)、薛纯陀、薛嗣通(薛稷)、孙过庭、钟绍京、贾膺福、李泰和(李邕)、贺季真、李太白、张伯高(张旭)、杜子美、颜清臣(颜真卿)、柳诚悬(柳公权)、钱藏真(怀素)、张从申……虽所就不一,要之皆有师法,非孟浪者。
轶事典故
饮中八仙
贺知章和李白都是有名的“酒仙”。
杜甫的《
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个就说的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说他喝醉以后骑在马上前俯后仰的,就像坐在船上一样。醉眼昏花地掉到井里头,他干脆就在井底睡着了。常人哪怕喝得烂醉如泥,冷水一喷也就醒过来了,他喝醉了落到井里也醒不过来,所以够得上头号“酒仙”。
宝珠市饼
据唐皇甫氏《
原化记》载:贺知章在西京宣平坊有住宅。他家对门有一个小板门,有一个老人经常骑着驴在那儿出入。过了五六年,那老人的脸色衣服跟原来一样,没有变化,也看不到他的家属。询问巷中的邻里,都说是西市卖穿钱绳索的王老。经观察,看出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贺知章经常在空闲日子到王老那里去,老人迎接很恭敬谨慎。他只有一个使唤童子。贺知章问他的职业,老人很随便地回答。由于和他往来增多,言谈也逐渐多起来,说了他善于修道炼丹之术。贺知章平素尊信道教,所以愿意拜老人为师。
后来贺知章和夫人拿一颗明珠,说是在家乡得到的,珍藏了多年,特地敬献给老人,请求老人讲授道法。老人接过之后就把明珠交给童子让他去买饼,童子用明珠换来三十多个烧饼,请贺知章吃。贺知章心想,宝珠是特意送给老人的,可老人却如此轻用,心里很不愉快。老人已经察觉,说:“道术可以心得,哪里是在于力争呢?悭惜之心不停止,道术没有理由成功。应当到深山穷谷中,勤奋地、专心致志地探索寻取它,不是市朝所能传授的。”贺知章听了颇有心得,领悟了老人的意思,拜别了老人。过了几天,老人不见了。贺知章于是请求辞官,入道还乡。
为子乞名
唐玄宗
天宝初年,贺知章告老致仕。唐玄宗对他诸事待遇异于众人,问他还有什么要求。贺知章说:“臣知章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赐名,实老臣归乡之荣也。”玄宗说:“信乃道之核心,孚者,信也。卿之子宜名为孚。”知章拜谢受命。
时间长了,贺知章不觉大悟,自忖道:“皇上太取笑我啦。我是吴地人,‘孚’字乃是‘爪’字下面加上‘子’字。他为我儿取名‘孚’,岂不是称我儿爪子吗?”
金龟换酒
唐天宝元年(742年),诗人
李白来到京城
长安。他在长安没有一个朋友,就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里。一天,他到一座著名的道观紫客去浏览,碰见了著名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很早就读过李白的诗,极为景慕,这次偶然相逢,就亲切地攀谈起来。他向李白要新作的诗看,当他读完《
蜀道难》时,惊讶地对李白说:“看来,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诗仙呀。”
黄昏时分,贺知章邀请李白去饮酒,在酒店刚坐下,才想起身边没有带钱。他想了想,便把腰间的金饰龟袋解下来,作为酒钱。李白阻拦说:“使不得,这是皇家按品级给你的饰品,怎好拿来换酒呢?”两人都能喝酒,直到大家微醉时才告别。后来,贺知章向皇帝推荐李白,皇帝也已久闻李白大名,于是就任命李白为
翰林待诏。
后来贺知章去世,李白独自对酒,怅然有怀,想起当年金龟换酒,便写下《
对酒忆贺监二首》。
玄宗送行
贺知章在八十六岁时得了一场大病,躺在床上已经完全不省人事了。但后来死里逃生,又回过来了,并且上表奏明皇上,请求恩准他回乡当道士。
唐明皇准许了他的请求,并同意他把自己在京城的家捐赠出来作为道观,还特地赐名“千秋”。又下诏在京城东门设立帐幕,让百官为之饯行。这还不算,唐明皇又亲自写诗为他送行。诗的序言中说:“天宝二年,太子宾客贺知章,……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将归会稽。遂饯东路,……乃赋诗赠行。”唐明皇在诗中写道:“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英怅别深。”大概是意犹未尽,又写了第二首:“筵开百壶饯,诏许二疏归。仙记题金箓,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
后世纪念
贺秘监祠
贺知章秘监祠(
贺秘监祠),俗称湖亭庙,相传宋
绍兴十四年(1144年),郡守
莫将在贺知章的读书故地宁波市区月湖柳汀上重建“逸老堂”,以祀贺知章和李白。
乾道五年(1169年),太守张津重修。
宝庆三年(1227年),太守
胡矩重新进行维修。
元
至元年间(1335年—1340年),逸老堂和涵虚馆合并,改设水马站,分为南北二馆,贺秘监祠被废。
至正十九年,江浙行中书省理问官邱楠,奉省命修馆舍,在荒草丛中发现了刻在碑上的贺知章像,世事沧桑,不胜悲慨,于是在驿馆的东面又修了三间屋,专门祭祀贺知章。
明代
洪武年间,并南北馆为一驿,又重建了一次贺祠,但碑像还在驿的东面。
永乐十六年,郡守汪馗把碑像迁到祠中。
嘉靖二十年,郡守
沈恺修了一次,并撰文记录。
天启六年,郡守
王念祖创为岁祀,就是每年要祭祀,时间定在二月十五日,并把这个每年的纪念活动写入祀典。祭祀费用的来源是取自鄞县河棚,不是来自税银。
明末的时候,
张岱曾去
普陀朝拜观音,路经宁波,在《
陶庵梦忆》里留下四篇笔记,其中《日月湖》里提到了贺秘监祠:“宁波府城内,近南门,有日月湖。日湖圆,略小,故日之;月湖长,方广,故月之。二湖连络如环,中亘一堤,小桥纽之。日湖有贺少监祠。季真朝服拖绅,绝无黄冠气象。祠中勒唐玄宗《饯行》诗以荣之。季真乞鉴湖归老,年八十余矣。其《回乡》诗曰:‘幼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孙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八十归老,不为早矣,乃时人称为急流勇退,今古传之。”
现存的贺秘监祠是
同治四年的建筑,1995年又重新修了一次,祠内原有的历代碑刻,在五六十年代迁入天一阁明州碑廊,1995年重建的时候,刻了两块石碑,分别是《重建逸老堂记》和《贺秘祠堂记》。
墓地遗址
贺知章墓,位于江苏省
丰县欢口镇贺堌集村西北隅。
安史之乱后,永王
李璘起事,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其部分后裔千里避乱,流徙至苏北,在今丰沛边境的贺庄、贺堌集一带落户定居。为固本知源,在村庄西北隅虚构贺知章墓,以示纪念。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该村被定为贺堌集,直至今日未改。村定名后,先后建起贺堌寺、玄帝庙、观音庙、火神庙、关帝庙、佛祖庙等寺观庙宇。贺知章墓及墓碑仍存。
铜像石碑
2024年12月,为纪念贺知章诞辰1365周年、逝世1280周年,贺知章铜像暨《再修贺秘监祠记》石碑落成揭幕仪式在位于月湖畔的贺秘监祠举行。揭幕仪式上,贺知章的铜像巍然屹立,为月湖增添了一处充满人文气息的新景观。同时,《再修贺秘监祠记》石碑正式亮相,石碑上的文字由书法家毛燕萍书写,记录了贺秘监祠的修缮历程。
史料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