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 学风既指体现学者个人学术品格的学术风格,也指包括大学在内的整个学术界的学术风气。学者的学风好坏,体现了学者的人品高低和
道德素质。学术界的学风好坏,体现了整个学术界的道德水准。学术界的学术风气由大多数学者的学术风格决定。学者的学术风格和学术界的学术风气主要包括以下这些内容:是治学严谨,还是抄袭成风;是原创为荣,还是原创为耻;是提倡
质疑精神,还是提倡因循守旧,等等。学风和
学术规范的区别在于:学术规范属于学术领域的认知范畴,学风属于学术领域的
道德范畴。但二者不是截然分开的;学术规范往往是学风的体现,严重的学术规范问题本身就是
学术不端——学风问题的表现
定义
学风 学风既指体现学者个人学术品格的学术风格,也指包括大学在内的整个学术界的学术风气。
释义1
学者的学风好坏,体现了学者的人品高低和
道德素质。学术界的学风好坏,体现了整个学术界的道德水准。学术界的学术风气由大多数学者的学术风格决定。学者的学术风格和学术界的学术风气主要包括以下这些内容:是治学严谨,还是抄袭成风;是原创为荣,还是原创为耻;是提倡
质疑精神,还是提倡因循守旧,等等。学风和
学术规范的区别在于:学术规范属于学术领域的认知范畴,学风属于学术领域的
道德范畴。但二者不是截然分开的;学术规范往往是学风的体现,严重的学术规范问题本身就是
学术不端——学风问题的表现
释义2
学风即学校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
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它依不同学校的不同特点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这些传统和风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将培养重心放在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和素养。
词目:学风
拼音:xuéfēng
基本解释
[style of study] 学习的风气
详细解释
学校、学术界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
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二》:“学风如何,我以为是和政治状态及社会情形相关的,倘在山林中,该可以比城市好一点。”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
学风的内涵及要素:
1、学风的内涵
“学风”,最早源于《
礼记·
中庸》,即是“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价方案》评估
指标体系中,学风
被作为重要的一级指标,包含三个二级指标:教师风范、学习风气、学术文化氛围,其中学习风气为重要指标。教育部副部长
赵沁平在全国高校学风建设研讨会上指出,学风有广义的学风和狭义的学风之分。从狭义上讲,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讲的学风则是指“狭义的学风”,即学生在长期的
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氛围,是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面貌的主要标志,是全体学生
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综合表现。可见,学风既是一种学习氛围,同时又是一种
群体行为,不但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还能内化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动力。在优良学风的环境里,学生的思想品德、
价值观念、
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都会发生变化,并反过来对自己的成长成才和
职业生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学风的构成要素
学风归根到底是学生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
行为表现,它通过目标、态度、纪律、方法、兴趣、效果等具体地反映出来。这就在不同层次上构成了学风的要素。
(1)目标。大学生学习,首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确实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需要引发动机,动机推动行为,这是学风建设的基础。
(2)态度。学生的
学习态度主要体现于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对学习目标的追求、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情感的浓厚程度、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风建设的前提。
(3)纪律。这是促使良好学风形成的外部因素,它强调的是学生
学习行为的始终
一贯性。严明的学习纪律,有利于学生自觉维护正常的
学习环境和学习秩序,对优良学风的形成起到强有力的保证作用。
(4)方法。科学的
学习方法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一个人学习方法得当,会少走很多弯路,容易产生较强的成就感,并易形成对学风的趋同意识。
(5)兴趣。兴趣是对事物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识活动倾向。学生的学习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对知识的兴趣,只有在充满
学习兴趣的气氛中,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学风,这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6)效果。这是判断学风好坏的终级标准,也是学风内涵的最高层次要求,与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相连,是衡量人才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对学风的纠正和重塑起着反馈和调控作用。
考察指标
评估学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是校园氛围,包括校园的建筑、景点、绿化等
物质文化,这些都能起到耳濡目染的教化作用。
二是学生管理,包括
规章制度,
行为准则等制度文化。这些能对学生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
三是教育载体,学风的形成总是通过一定形式的活动载体实施教育而逐步形成的,这些活动包括学校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特别是以
素质教育和“三创”教育为核心的
科技活动、
社会活动等,也包括学术风气、文化氛围等精神文化。这些对学生起到陶冶心灵的作用。
教师风范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参考权重
等 级 标 准
A
C
教师风范
●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1.0
学校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责任,
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
教师履行岗位责任,从严执教,教书育人
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教师风范是教师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道德修养、
知识水平、文化水准、
精神面貌等的综合表现,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教师风范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核心,是
学校品牌和校风的象征。教师风范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及各项
教学活动中,也表现在
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还表现在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等方面。在当前形势下,教师抵制
学术腐败也是教师风范的表现形式之一。
考核教师风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
一是学校倡导优良教风的措施,制定的教师
行为规范和
道德规范等;
二是教师从严执教、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典型事迹和表现;
三是学校整治学术腐败、处理教师违规违纪情况。
然而,有些教师缺乏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他们破坏
学风建设和违背
学术道德而卷入学术造假事件,造成很坏的影响。
学习风气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参考权重
等 级 标 准
A
C
学习风气
0.3
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考风优良
能遵守校纪校规,考风良好
0.3
措施得力,效果好
有措施,效果较好
0.4
校园课外
科学文化活动丰富活跃,多数学生积极参与,效果好
有一定的参加人数和活动效果
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
学习风气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学习作风和精神风貌,是在长期教育和建设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一种风尚。
考风是学风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考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风气。考风有恶化的趋势,因此要看学校为端正考风而制定的规章制度、政策、措施、执行效果。考风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考查。
“遵守校纪校规,考风良好”要一看制度、二看管理、三看效果。
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
良好学风表现
良好学风的建立和形成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学风也有很多载体,这些载体对形成良好学风有一定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
校园氛围
学校的
自然环境、
人文景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学术气氛、安全状况等都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作用,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学习、努力成才。
管理体系
学生工作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科学的
管理体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管理。
教育载体
学校组织的科技活动,文化、艺术、
体育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都对形成良好学风有
促进作用。
形象表现
学生群体的形象表现和学习、生活作风也能反映学风状态。
学风是一种无形力量,体现在很多细微之处,是群体的综合表现。
学生考试的作弊情况、迟到早退情况、旷课情况、自习情况、课堂听讲情况等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学风状况。
科技文化活动
科技活动分课内和课外两部分。
课内科技活动是指
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如创新、创业活动、社会调查和实践等这些活动要取得相应的成绩或学分。
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愿参加的科技活动和文化活动。如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科技活动、竞赛活动等,也包括科技讲座和
文化沙龙活动等。
科技活动要注意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
有机结合,要体现文理渗透和结合。第二课堂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的
课外活动要体现和落实“学生以学习为主”的原则。
该项考核一是看活动形式和内容;二是看参加活动的人数;三是看活动的效果。在统计人数时是指经常参加,而不是偶尔参加的人,多数人参加是指参加人数 ( 次 ) 达到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