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吸浆虫是双翅目瘿蚊科昆虫,主要有麦黄吸浆虫和麦红吸浆虫两种。吸浆虫雌成虫体长2-2.5毫米,翅展5毫米左右,体桔红色。前翅透明,有4条发达翅脉,后翅退化为平衡棍。雄虫每节中部收缩使各节呈葫芦结状,膨大部分各生一圈长环状毛。雌虫触角呈念珠状,上生一圈短环状毛。雄虫体长2毫米左右。卵长0.09毫米,长圆形,浅红色。幼虫体长约体长3-3.5毫米,椭圆形,橙黄色,头小,无足,蛆形,前胸腹面有1个“Y形”剑骨片,前端分叉,凹陷深。蛹长2毫米,裸蛹,橙褐色,头前方具白色短毛2根和长呼吸管1对。
简介
小麦吸浆虫以
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为害,造成小麦籽粒秕粒、空壳,幼虫还能为害花器、籽实。小麦受害后由于麦粒被吸空,麦秆表现为直立不倒,具有“假旺盛”的长势,田间表现为贪青晚熟。受害小麦麦粒有机物被吸食,麦粒变瘦,甚至成空壳,出现“千斤的长势,几百斤甚至几十斤的产量”的异常现象,主要原因是受害小麦千粒重大幅降低。小麦吸浆虫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一般可造成10%-30%的减产,严重的达70%以上,甚至绝收。
形态特征
麦红吸浆虫雌成虫体长2~2.5毫米,翅展5毫米左右,体桔红色。前翅透明,有4条发达翅脉,后翅退化为平衡棍。触角细长,14节,雄虫每节中部收缩使各节呈葫芦结状,膨大部分各生一圈长环状毛。雌虫触角呈念珠状,上生一圈短环状毛。雄虫体长2毫米左右。卵长0.09毫米,长圆形,浅红色。幼虫体长约体长3~3.5毫米,椭圆形,橙黄色,头小,无足,蛆形,前胸腹面有1个“Y形”剑骨片,前端分叉,凹陷深。蛹长2毫米,
裸蛹,橙褐色,头前方具白色短毛2根和长呼吸管1对。
麦
黄吸浆虫,卵长0.29毫米,香蕉形。幼虫体长2~2.5毫米,黄绿色或姜黄色,体表光滑,前胸腹面有剑骨片,剑骨片前端呈弧形浅裂,腹末端生突起2个。蛹鲜黄色,头端有1对较长毛。
为害症状
以幼虫潜伏在
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秕粒、空壳。小麦吸浆虫以幼虫为害花器、
籽实和或麦粒,是一种毁灭性害虫。
生活习性
麦红吸浆虫年生1代或多年完成一代,以末龄幼虫在土壤中结圆茧越夏或越冬。翌年当地下10cm处地温高于10℃时,小麦进入拔节阶段,越冬幼虫破茧上升到
表土层,10cm地温达到15℃左右,小麦孕穗时,再结茧化蛹,
蛹期8~10天;10cm地温20℃上下,小麦开始抽穗,麦红吸浆虫开始羽化出土,当天交配后把卵产在未扬花的麦穗上,各地成虫羽化期与小麦进入抽穗期一致。该虫畏光,中午多潜伏在麦株下部丛间,多在早、晚活动,卵多聚产在护颖与外颖、穗轴与小穗柄等处,每雌产卵60~70粒,成虫寿命约30多天,卵期5~7天,初孵幼虫从内外颖缝隙处钻入麦壳中,附在
子房或刚灌浆的麦粒上为害15~20天,经2次蜕皮,幼虫短缩变硬,开始在麦壳里蛰伏,抵御干热天气,这时小麦已进入蜡熟期。遇有湿度大或雨露时,苏醒后再蜕一层皮爬出颖外,弹落在地上,从土缝中钻入10cm处结茧越夏或越冬。该虫有多年休眠习性,遇有春旱年份有的不能破茧化蛹,有的已破茧,又能重新结茧再次休眠,休眠期有的可长达12年。
麦
黄吸浆虫年生1代,成虫发生较
麦红吸浆虫稍早,雌虫把卵产在初抽出的麦穗上内、外颖之间,幼虫孵化后为害花器,以后吸食灌浆的麦粒,老熟幼虫离开麦穗时间早,在土壤中耐湿、耐旱能力低于麦红吸浆虫。其他习性与麦红吸浆虫近似。
吸浆虫发生与雨水、湿度关系密切,春季3~4月间雨水充足,利于越冬幼虫破茧上升土表、化蛹、羽化、产卵及孵化。此外麦穗
颖壳坚硬、扣和紧、种皮厚、
籽粒灌浆迅速的品种受害轻。抽穗整齐,抽穗期与
吸浆虫成虫发生盛期错开的品种,成虫产卵少或不产卵,可逃避其为害。主要天敌有宽腹姬
小蜂、光腹黑蜂、蚂蚁、
蜘蛛等。
两种
吸浆虫基本上都是一年发生一代,以成长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和越冬,翌年春季小麦拔节前后,有足够的雨水时越冬幼虫开始移向土表,小麦孕穗期,幼虫逐渐化蛹,小麦
抽穗期成虫盛发,并产卵于
麦穗上。
如何识别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产区一种毁灭性害虫,有红
吸浆虫、
黄吸浆虫两种,以幼虫潜伏在
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秕粒、空壳。一般受害麦田减产10%~30%,重者减产50%~70%,甚至造成绝收。该虫个体小,成虫体形像
蚊子(体长2~2.5毫米,体呈桔红色或鲜黄色),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不易被发现。红吸浆虫幼虫橙黄色,体长3~3.5毫米;黄吸浆虫幼虫黄绿色,体长2~2.5毫米。蛹的体色呈桔红色或黄绿、鲜黄色。
危害特点
吸浆虫俗名小红虫、麦蛆等,是世界性害虫,在我国分布很广,几乎遍及小麦产区。主要为害小麦,也可为害大麦、燕麦黑麦、雀麦等。以幼虫为害花器和在麦粒内吸食麦粒浆液,使小麦子粒不能正常灌浆,出现秕粒,严重时造成绝收,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该虫在20世纪50年代经过防治已基本控制其为害,但后来在一些地方又有回升,并造成较大损失。
影响因素
①温度。幼虫耐低温不耐高温,越冬死亡率低于越夏。越冬幼虫在10厘米土温7℃时破茧活动,12℃~15℃化蛹,20℃~23℃羽化成虫,温度上升30℃以上时,幼虫即恢复休眠。
②湿度。在越冬幼虫破茧活动与上升化蛹期间,雨水多(或灌溉)
羽化率就高。湿度高时,不仅卵的
孵化率高,且初孵幼虫活动力强,容易侵入咬害。小麦扬花前后雨水多、湿度大、气温适宜常会引起
吸浆虫的大发生。天气干旱、土壤湿度小则对其发生不利。
③土壤。壤土的土质疏松、保水力强利于发生。粘土对其生活不利,砂土更不适宜其生活。红吸浆虫幼虫喜碱性土壤,黄吸浆吸虫喜较酸性的土壤。
④成虫盛发期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发生重,两期错位则发生轻。
防治经验
对于
吸浆虫发生严重的麦田,最好与棉花、油菜等其它作物进行
轮作,以避开虫源。药剂防治可采取“一撒加一喷”的方法:在小麦拔节到孕穗前,亩用50%
辛硫磷0.5~1公斤拌细沙15~20公斤均匀撒施(撒药后浇水),以杀死刚羽化成虫、幼虫和蛹;在小麦抽穗后到扬花前的期间,再用4.5%氯氰菊脂等菊脂农药加40.7%乐斯本800倍混合液(每
喷雾器各20毫升)、或“
邯科140”1500倍液(每喷雾器10毫升“
单打一”),可有效杀灭吸浆虫的成虫和卵,而且可同时兼治
麦蚜、
红蜘蛛,一喷多治,防治效果显著。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⑴选用抗虫品种
吸浆虫耐低温而不耐高温,因此越冬死亡率低于越夏死亡率。土壤湿度条件是越冬幼虫开始活动的重要因素,是吸浆虫化蛹和羽化的必要条件。不同小麦品种,小麦吸浆虫的为害程度不同,一般芒长多刺,口紧
小穗密集,扬花期短而整齐,果皮厚的品种,对吸浆虫成虫的产卵、幼虫入侵和为害均不利。
因此要选用穗形紧密,内外颖毛长而密,麦粒皮厚,浆液不易外流的小麦品种。
麦田连年深翻,小麦与油菜、豆类、棉花和水稻等
作物轮作,对压低虫口数量有明显的作用。在小麦吸浆虫严重田及其周围,可实行棉麦间作或改种油菜、
大蒜等作物,待翌年后再种小麦,就会减轻为害。
化学防治
⑴土壤处理
时间:①小麦播种前,最后一次浅耕时;②
小麦拔节期;③小麦孕穗期。
药剂:2%
甲基异柳磷粉剂,4.5%甲敌粉,4%敌马粉,1.5%甲基1605粉(该药是国家已经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亩用2~3千克,或80%敌敌畏
乳油50~100毫升加水1~2千克,或用50%
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加水5千克喷在20~25千克的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施用,边撒边耕,翻入土中。
⑵成虫期药剂防治
在小麦抽穗至开花前,每亩用80%敌敌畏150毫升,加水4千克稀释,喷洒在25千克麦糠上拌匀,隔行每亩撒一堆,此法残效期长,防治效果好。或用40%
乐果(该药是国家已经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乳剂1000倍;2.5%
溴氰菊酯3000倍;40%
杀螟松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