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牙
中国传统节日
尾牙,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传统节日,源于拜祭土地公的仪式。每月的初二、十六,是福建商人祭拜地基主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二月初二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年尾十二月十六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而拜祭后的菜肴开大餐即称为打牙祭
民俗简介
牙的涵义
“牙”是中国民间祭拜土地公的仪式。传统习俗中,南方沿海地区做生意的人在农历每月初二及十六日,都必须准备一些三牲四果、香枝与纸钱等、祭拜地基主(土地最早的主人)以及土地公,在牲礼当中不可少的是一只雄鸡拔毛煮熟的白斩鸡,这是用来象征生意兴隆的。而祭拜后的菜肴可以给家人或员工打打牙祭,因此也称为“作牙”;农历的二月初二是头牙,十二月十六是尾牙。
做牙
“作牙”的起源出于社会风俗习惯,代代相传。所谓“牙”字,为“牙旗”(牙期)之简称,名由无考。拜祭土地公的节日称为“做牙”。
●头牙
头牙也正是土地公的生日,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土地公的圣诞日(现为农历“二月二”)。一般农家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举行“春祭”,祈求一年五谷丰收并祝福土地公万寿无疆;八月十五(农历不分日或号)还要祭拜一次,称为“秋祭”,在五谷有了收成时感谢土地公赐给人们的丰收。土地公是老百姓的守护神,崇拜土地公是根源于人类对土地的信仰,主要为求生命繁衍或农作物丰收。在神明里,土地公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反而更亲近人间,人们遇见任何问题,都会找上深入民间的土地公,祈求丰收、生意繁荣,就连治病、升官、转职也找他帮忙;台湾的土地公特别多,所以有“田头田尾土地公”的说法。
●尾牙
农历十二月十六为一年中最后一次的祭祀活动俗称“尾牙”。古时有一诗句“一年伙计酬杯酒,万户香烟谢土神”,这是旧时诗人述的尾牙情景。民间在二月初二土地公诞辰祭拜之后,东家即宴请伙计,到了十二月十六“尾牙”这天,商家们为了感谢土地公一年的照顾,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来酬谢土地公,而祭拜完的东西就会犒赏给员工们。
早期,一般商家或工厂要解雇伙计或工人都利用“食尾牙”这一餐来暗示。不过,旧时的人较为厚道,如果不是伙计实在不行,或是东家的事业经营不佳。是不会随便辞退伙计,辞退的方式也不是发下一张解雇通知或者资遣,都在尾牙宴中暗示,告知员工被解雇。
历史渊源
流行地区
尾牙节这一节日主要流行于东南沿海,尤其是闽台地区。但是它却的的确确是土生土长的南方沿海地区民间传统节日,这一节日与中国人的土地神崇拜有关。
社神由来
做牙源于祭拜土地公社神)的仪式。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社神等。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此乃人们亲土地而奉祀土地的原因。在中国南方地区,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普遍奉祀土地公,奉祀土地公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土地神信仰源于古人对土地的崇拜。土地神的称号众多,但探索其来历,实际与中国古代社会所祭“天、地、社、稷”中的社、稷之神有关。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汉代是中国南北风俗融合时期,土地神信仰最迟在汉时期就已传入北方地区,在古时候北方百姓也有奉祀土地公的习俗。土地公信仰寄托了人们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古老的“社神”已有了很多变化,但祭祀土地神的习俗一直在中国南方一些地方保留下来。
牙祭由来
牙的本义是军中帐前的大旗,大军在出征之前,照例要祭拜大旗,确保旗开得胜、一路平安,称之为“禡牙”。这个典礼后来被商号援用,于每年过完年后第一次开市时,同样来个祭典,希望财源广进,生意兴旺。他们祭拜的对象,主要是福德正神,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土地公。这一祭礼称为“牙祭”或“做牙”。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与二月二龙抬头日期重叠,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要解雇谁。因此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习俗活动
尾牙的活动
一年有24个“牙期”,尤以“尾牙”为隆重。另有一说是古代商场买卖介绍人称为“牙郎”,人在年终算其所赚利润时而向牙郎致谢请客之方式。因为社会变迁土地公崇拜已经不只是与农业有关,也与工商业有所连系,成为财神象征。配合“牙祭”,尾牙成为工商界年终酬谢员工聚餐活动。
每年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东南沿海一些地区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二月初二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腊月十六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
尾牙的发展
尾牙发展到今天,最流行的风俗是各公司企业在当日举行聚餐晚会和员工联谊活动,称作尾牙宴,还有尾牙聚会、尾牙烧烤、尾牙晚会甚至尾牙舞会等,总之,基本样式是企业宴请员工进行年末的聚餐和联谊,以感谢和表彰员工的辛勤工作。正是富人情味的地方——让员工有心理准备,不至于影响到该名员工的家计生。由于劳工权益抬头,劳资双方都希望能有一个较和谐的关系,所以“尾牙聚餐”时都将“鸡头”朝天(上),以免造成劳资关系紧张。不过,这种风俗已绝迹。除了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传统习俗,全家人都围聚在一起“食尾牙”。
其实,各公司举办的“尾牙宴”,也在透露着公司财大气粗的讯息,当日公司股票的股价和成交量也会有反响。当然,也有公司是秉承勤俭的传统美德,热闹但不浪费。
尾牙的形式分两种:宴会和晚会。公司规模不大的,通常只办宴会聚餐;规模大且又赚钱的公司,除各部门聚餐外,另办大型歌舞演唱会娱乐员工。
很多地方不过尾牙,但却受到了这种文化的影响。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还把大吃一顿美食叫做“打牙祭”,就是这种文化的遗存。
英国著名管理学家韩第(Charles Handy)就指出,随着科技的发达,组织越来越虚拟化,高科技带来的影响是需要“高接触”(high touch),“关键在于信任与默契”,韩第提醒,企业如果没有共同的目标,员工就只会把“自己的目标”放在第一位。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企业办“尾牙”已不再把它看成传统仪式,而是现代组织管理中的团队激励活动。
尾牙习俗
(1)福建地区把做“尾牙”之后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十七到二十二作为赶工结账时间。所以,也称二十二为“尾期”。“尾期”前可以向各处收凑新旧账,延后则就要等到新年以后才收账了。
所以“尾牙”的饭吃完后,就有几天好忙。过了“尾期”,即使是身为债主的硬去收账,也可能会被对方痛骂一场,说不定还会被揍,也不能有分毫怨言。
(2)商人和农人在“尾牙”这一天,除了供奉神明,也要招待自家的雇工与仆婢,对于来年是否继续雇用一个人,也要在尾牙作最后的决定。所以,这算是慰劳日,又是礼貌相送日。
(3)薄饼原本是“尾牙”的必备食物。
民俗的尾牙日活动
这一天,台湾福建地区一般平民百姓家要烧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即土地公),还要在门前设长凳,供上五味碗,烧经衣、银纸,以祭拜地基主(对房屋地基的崇拜)。各商家行号也要大肆宴请员工,以犒赏过去一年的辛劳。福建晋江一直保持着尾牙日活动。
现代企业活动
在如今,企业的“尾牙”就是指“年会”。企业单位可以利用这一日,举行公司内部的年终聚会,对上一年的公司状况进行总结,并对有功劳的职员论功行赏,所以可以说是每个企业单位职工最期盼的聚会。因为年终时也伴随着圣诞、元旦还有春节的来临,所以很多公司干脆就把年会就着这3个节日的期间举办,这样更增添了年会的欢乐气氛。很多企业在“尾牙宴”上也举行一些抽奖活动,企业所有员工都参加,大家和气融融,有着大家庭的感觉。
一年之中,农历正月初二叫“头牙”,六月十六叫“半年牙”,十二月十六叫“尾牙”。商家最重这“三大牙”“尾牙”这一天,城乡店家行交商号,均要备办丰盛三牲礼品孝敬土地公和门口公,焚香点烛,祈求来年生意兴隆,然后烧金纸冥币,燃放鞭炮。入夜,东家设宴款待伙计,以酬谢犒慰伙计们一年之辛劳,也习惯于这时分红。
其它相关
也谈做牙
农历二月初二是“头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是“尾牙”、农历每个月的初二,十六是二次“普通牙”。
“做牙”是盛行于闽台一带的一个特殊节日。这一天最重要的是要祭拜土地公(就是福德正神),让土地公“打牙祭”。“头牙”只是一年当中很多牙中的一个,期间还有“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以及每个月的初二,十六的二次“普通牙”。不管是“头牙”“尾牙”或是“普通牙”,在福建莆田,如果那天家中有请手艺师傅上门做工,那晚上一定要做大餐宴请人家(如今主人上班忙没时间就用红包代替)。当然一年当中最隆重的算是做“头牙”与“尾牙”了(不但要祭拜土地公还要做好大餐全家聚拢一起)。莆田民间就有“二月二,龙抬头,打牙祭,大聚餐”之说!这一天,本地的妇女们傍晚都会准备各种各样的供品去供奉神明“土地公”。一般多见的是用猪肉白粿豆腐干和水果、糕饼、米酒等。而且很多企业也不例外。在莆田,百分八十以上的公司企业(特别是台商企业与当地私人企业)在建厂之时,都会在自己的厂里建一所土地公庙。在“做牙”的这一天,公司老板或自己或叫员工在自家的庙中,备好牲醴、祭品、点上香烛、金纸、贡银、最后燃放爆竹,祭拜时口念“通词”,祈求土地爷赐福,公司日后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态度是非常虔诚。当然以上说是平时每月二次做的“普通牙”。
那些开店的商家们,由于自己的店面前一般没有土地公庙。他们就直接在店面口,备好供品,焚香祭拜。商家祭拜是以地基为主(房舍衔在地上的地神)。因为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心诚,土地公一样也会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下面出现。所有的一切就是为了酬谢土地神灵的佑助,也更需要神灵们能保佑他们日后照样生意隆旺。“做牙”,盛行于闽中。这是几千年积淀来的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但不会消失而且会更闪耀,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做牙意义
(1)“做牙”的习俗是宗教活动,其背面又其实是涵有神道设教的提示,告诉人们所有成就并非只是个人的努力和手段,同时间也有赏善罚恶的神明在身旁默默监视和扶助。
因此,人们应定时供奉和时时感激神明的庇佑,从而不骄不纵,以及服从为善施仁的社会规范
(2)过去的人价值观崇尚俭朴,农业时代的生活素质与物质享受也不比今日奢华。
“做牙”是为平日俭朴的饮食习俗提供适当的变化,定时加添菜肴,调剂生活。古人以宗教需要代替个人需要,并以此作为理由,去合理化上述的行为,如此便可以控制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不会把饮食放纵视为合理。
(3)家中尊长领导幼辈拜祭神明,与东主领导雇工卑仆拜祭神明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通过这一宗教仪式,体现了互相的长幼有序和尊卑有分。同时,通过聚餐去平等共食相同的食物,又能加强一体的感觉,可以作为大家共同经历一段努力时间的纪念,并提供实质的慰劳。
(4)“做牙”这种宗教活动的祭祀对象,是以慰劳土地福德正神以及本家的地主为主;它也在喻示着人们,生活美满的根源,是本身所依赖和生活的那片土地。
地域文化
台湾人的尾牙
台湾人过“尾牙”,和大陆年终聚会有点儿相似。
台湾民间农历每月初二、十六有拜土地公(福德正神)的习俗,供桌上摆各种供品,让土地公 “打牙祭” ,即为所谓的“牙”。民间有种说法叫“二月二(土地公生日)敬土地”,到一年的最后一次,也就是腊月十六就称为“尾牙”。这一天,百姓人家都要准备牲礼拜祭土地公,全家团聚吃“尾牙”,还要吃“润饼”(厦门叫“薄饼”,类似大陆常见的“春饼”),以求来年家庭富裕润泽。
台湾过“尾牙”盛行,是因为商家视土地公为守护神。为保佑来年生意兴隆,商家吃“尾牙”会比一般的家庭更为盛大,内容更为丰富。当晚,做“头家”的会宴请公司同仁,以犒慰他们平日的辛苦。过“尾牙”也是缓和劳资关系,拉近距离和情感的一种方式。传统过“尾牙”,白斩鸡是不可缺少的菜,如果鸡头朝向在座的某个人,就表示此人将被解雇;如果鸡头朝向老板自己,大家就可放心享用美味了,这道菜端上时已将鸡头去掉,解雇的意味已经渐渐淡化了。吃“尾牙”热闹而和谐,老板会亲自给员工敬酒,员工也可以跟其没大没小。
福建人的尾牙
上述的尾牙不只是台湾才有,也不是从台湾商人流传到大陆的民俗或宗教节日,而是福建及台湾地区特有的影响广泛的文化民俗活动。“尾牙”即农历十二月十六。源自农历每月初二、十六拜土地公“做牙”(用供品“打牙祭”)的习俗,到农历年末腊月十六就称为“尾牙”。
☆古代福建有个习俗,“尾牙”这天晚上,凡有雇佣店员、伙计的商行店主都要备办一顿丰盛的晚餐,宴请全体员工,席间,老板对来年聘用人员的变动采取多种形式给予表态以示去留,如对不称职者要予辞退,便在宴席上将一盘鸡的鸡头对准那位员工的席位,意即解雇;或是对要辞退的伙计,在其席位前反排筷子,意即辞弃;还有一种是老板亲自向那位准备解聘的伙计敬酒,表示辞行。这些不动言词的辞退风俗,却令人感到十分尴尬,也闹出过不少吵架责骂之事,后来便逐渐废除,改为通过介绍人转达辞退之意。
福建人流传着在每一个农历月的初二和十六“做牙”的习俗。这一天的供奉对象,是地主(福州十邑地基主的俗称)或其他属阴类的神明;过后,人们也能吃献祭过的供品,一饱口福。
这一天,也是神坛“犒军”的日子。“犒军”的对象,如果属天兵天将的性质,可以选择在初一和十五;万一主神手下的兵马都是阴兵阴将,祭祀日就肯定落在属阴数(双数)的初二和十六。
“做牙”的意思与吃喝有关系。广东人说的“打牙祭”,意思即是以吃、喝为乐,不过福建人“做牙”的对象首先是灵界,其次才轮到人类享用。人们要等到祭祀之后,才能分享曾经用来供奉灵界的食物。
福建人最重视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做“头牙”,以及在十二月十六做“尾牙”二月初二是“社日”土地神之纪念日,是一年的第一次“做牙”,被认为是头牙,而十二月十六,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做牙”,称为“尾牙”。
福建人做“尾牙”特别隆重,这一日过后,也宣告时间就快走向另一个年份了。
莆田民俗“尾牙节”,较为隆重,有过小年之称。莆田人过“尾牙节”是有讲究的,祭祀用的香、纸、烛必不能少,供桌上水果、肉类、面食也必须齐全,商人尤其重视,莆商也正是秉承陈米牙这种诚信的精神成就事业,很多大老板要同员工一起吃牙宴,说“只要一起吃了牙宴,明年就一定会在一起继续团结奋斗”。
“做牙”的时候要在门前,摆上果品、酒菜,比如炒米粉炒面条、甜丸子,鸡鸭猪各种肉类,还有虾类等。也有人说不可有鱼类,因为有“衰如鱼”的说法。还有些家庭喜欢简单点,只用干品,比如苹果、梨、香蕉茶酒、还有肉包、饼干等各种糕点作为祭品。接着就开始烧香、烧贡银银纸等。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8 15:17
目录
概述
民俗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