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递是一个
汉语词汇,读音为céng dì,是把要
表达的意思按照
大小、
多少、
高低、
轻重、
远近等不同
程度逐层排列的写法。
定义
递增(升)式:层递的顺序,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由低到高,层层递增。
递减(降)式:层递的顺序,由大到小,由重到轻,由深到浅,由高到低,层层递减。
引申含义:
1、层层递进。
严复《
原强》:“夫 中国 今日之民,其力、智、德三者,苟通而言之,则经数千年之层递积累,本之乎山川风土之攸殊,导之乎
刑政教
俗之屡变,陶钧炉锤而成此最后之一境。”
2、逐级递送。《清史稿·刑法志三》:“凡诉讼在外由州县层递至於督抚,在内归总於
三法司。”
3、
修辞格的一种。用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来表达层层递进的意思。
作用
层递可使读者层层跟随,因而引人入胜。如是叙事,条理清楚;如是说理,说服力强;如是抒情,易生感染效果。
层递修辞的最主要作用,是一种顺着文句所形成的层次感,让主题概念层层逼出,让事理说服力得以深化,语言之感染力得以深切,也可藉由上下语义脉络的连贯一致、规律变化,使表述的重点内涵能安置在最妥当之处,方便读者
理解记忆。
层递修辞可适用于各类文体:以
结构相似之递增句或递减句来记叙,可以使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层层揭示、具体清析;
以之论说可以使道理论点步步加深、鞭辟入里;以之抒情,以可使思绪情感渐渐变浓,淋漓尽致,不管应用于何种文体,都有增加语文之效果。
符合逻辑规则、要求顺序井然,是递增使用时必须遵守之原则。
无论是递增语意或递减语意,首要之务即是分析所欲表现或推论之事物、感情及道理等。判断辨别其内部逻辑规则,是否有存在明显的层次差别;其本末轻重、主次高低又如何;有无层递设计运用之空间及必要性等等,然后再安排其层次。
其次,层递修辞之内容,一般至少三个,而各分项之轻重应尽量等距离地按同一顺序衔接、朝同一方向去增减,不可任意颠倒、更动,以免重点混淆模糊、
语序紊乱无章。另外,如果层递关系不够具体明显,应适度安插一些
连接词,或大小不等的数字、程度副词等等来过度,如此才能凸显其比较、推论之目的及意义。
运用层递还要嫠清其与
排比修辞的不同,能更清楚的让读者明白。
区分
①层递在结构上不强调相同或相似,往往不用相同的词语;
排比的结构往往相同或相似,常用相同的词语。
②层递在内容上是递升或递降的,事物之间是步步推进的
逻辑关系;
排比的内容是并列的,是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或几个相关的问题。
例1:男人之间的爱,父爱,深厚的父爱表达得竟是如此奇特!《
父子情》
舒乙例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能谤议於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倠嚟》
例3:事情就是这样,他来进攻,我们把他消灭了,他就舒服了,消灭一点,舒服一点;消灭得多,舒服得多;彻底消灭,彻底舒服。(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
例4: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
与天地参矣。 ——《
中庸》
例5: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
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 ——《庄子外篇天道第十三》
例6: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大学》
例7: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篇》
例8: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左传》
特征
递升
递升就是指按照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少到多、由近到远、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等
顺序排列的层递。如:
①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
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
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这段古文先是阐述好的天时比不上占有优势地形重要,再阐述占有优势地形比不上人民团结重要。并通过举例,层层深入地论述了人民团结的重要性。这种依照程度的重要性由轻到
重排列的句子,就是递升层递手法。
②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毛泽东《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
在这里,“平津”是指北京、天津两市;“华北”不但包括北京、天津两市,还包括河北、山西等地方;“中华民族”是指整个中国。它们的范围一个比一个大,所以是由小到大的递升手法。
③在这狭长的长街上,不知曾经留下我们多少的踪迹。可是坚且滑的石板上,使我们的肉眼怎能辨别呢?况且,江南的风虽小,雨却豪纵惯了的。暮色苍然下,飒飒的细点儿,渐转成牵丝的“长脚雨”,早把这一天走过的千千人的脚迹,不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村的俏的,洗刷个干净。一日且如此,何论旬日;兼旬既如此,何论经年呢!明日的人儿等着哩,今日的你怎么能不去!
“一日且如此,何论旬日;兼旬既如此,何论经年呢!”时间上由日—旬—年,年的天数比旬多,而旬的天数又比日多,数量上由少到多,层层递进,所以也构成递升的层递。
递降
递降就是指按照由大到小、由重到轻、由多到少、由远及近、由深及浅、由高到低等顺序排列的层递。如:
①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
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在“用兵之法”的地位上,孙子阐述了“破全国”、“破全军”、“破全旅”、“破全卒”、“破全伍”,依照由大到小的、由多到少的比例进行论说,所以是递降层递。
②齐王使使者问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这段古文的意思是:齐王派使者去问候
赵威后。
书函还没有打开,
赵威后就问使者说:“今年的收成好吗?百姓安乐吗?大王身体好吗?”使者不高兴地说:“我奉大王的命令出使你们国家,你不先问候大王的身体好不好,却先问年收成和老百姓,难道不是把贱的摆在前面而把尊贵的摆在后面吗?”威后说:“不能这样看,如果没有好年成,怎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哪里会有君主?哪有舍弃根本而先问节枝的呢?”
在
赵威后看来,年岁、百姓比君主更重要,她从收成问到百姓,再到君主,是由重要的问到次要的,由大的问到小的,所以是递降层递。
③敬爱的周总理啊,如果能用我们来换取您一年、一月、一日,哪怕一秒的复生,我们将争先恐后地献出我们的生命。
这个例句中的层递是按照
时间单位由大到小的顺序来排列的,由“一年”降到“一月”,由“一月”降到“一日”,再由“一日”降到“一秒”,这种由大到小、由长到短的排列即是递降层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