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主将的
府署设在帐幕内,因称。后也称军政大官僚的府署:入幕府办事。
幕府一词最早见于《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文曰:“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
莫府。”《
史记集解》引
如淳曰:“将军出征,行无常处,所在为治,故言‘莫府’。”索隐又引
崔浩曰:“
古者出征为将帅,军还则罢,理无常处,以幕帘为府署,故曰‘莫府’。”按此则幕府初乃出征将帅之中军帐也,非常设机构。至汉代,外戚多以大将军、车骑将军职辅政,均设幕府,召署名人学士,与参政事。如昭宣时,大将军
霍光辟
杨敞为军司马,以
明经辟
蔡义,以
材略辟
田延年,置之幕府。又元帝时,乐陵
侯史高以外属为
大司马车骑将军,辟
匡衡为议曹史,列身幕府。又成帝时,大将军王凤秉政,陈咸荐
萧育、
朱博除
莫府属。中兴后,此风更盛,邓、窦、梁、马辅政,均开幕府,以树私党,以邀名誉。幕属虽多居武职,然军政之事,无所不预议,实开后世
幕僚之绪。之后三公、权臣、疆吏等也都设立幕府,招募亲信。
据明朝
刘基所著的
百战奇略,张文才的译注,幕府指古代将帅出征,所设最高指挥机关以帐幕搭设而成,故称将帅之府署为“幕府”。
军事幕府之中,一般有“长吏”、“丞”、“参军”、“
主簿”等官职。
诸葛亮《前出师表》中,曾用“宫中”“府中”分别指代内侍和朝臣。
元世祖忽必烈以藩王之尊,1251年受命总领漠南军国庶事。此后,“征天下名士而用之”,“得开府,专封拜”,建立了蒙元历史上有名的“金莲川幕府”。
被召入金莲川幕府的各界人士,可以考见的用60余人。有正统儒学的代表
赵复、
许衡、
姚枢、
窦默、
杨惟中;
吐蕃佛教萨斯加派教主八思八;原汉地
世侯的幕僚
杨果、
郝经、
杨奂、
宋子贞、
商挺、李旭用、
徐世隆;畏吾尔人
廉希宪、
阿里海牙、叶仙鼐;
大食人
也黑迭儿,
回回人
扎马鲁丁、
阿合马等。
忽必烈在1242年将
中原佛教领袖
海云请到
漠北,“问佛法大意”。海云南还时,将徒弟
刘秉忠留在忽必烈身边。刘秉忠是儒、释、道皆通的人物,他不但自己不倦地向忽必烈讲述治理天下的道理,还将
张文谦、
李德辉等中原儒者推荐至忽必烈帐下。
真定贾居贞、孟速思、
董文炳、
董文用等人,也先后受召投身于忽必烈帐下。金朝的
状元王鹗、
名士元好问、
张德辉等。
元世祖忽必烈正是在
金莲川广揽人才,确立了安邦治国之策,开创了
大元盛世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