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2007年成立的协会
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Nyanpo Yutse Conservation Association,简称“年措”)于2007年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民政局依法注册,属非营利性的民间环保组织,成员多为当地僧人、牧民、教师和学生等。
机构理念
世界观:大自然就像一个宾馆,人类只是一个过客。人类有权利使用它,但是没有权利破坏它,因为其它客人和未来的客人还要继续在里面生活。大自然的客人都是平等的,所有生命都想要追求快乐、避免痛苦。人类有责任去帮助其它众生。
愿景:地球永远是一个五星级的宾馆,有最干净的空气、土地和水。人类的需求有所节制,大自然的客人们彼此平等、相互尊重。
使命:回到生命平等的传统文化中,寻找能解决当下环境危机的智慧。
策略:知-爱-行-联。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推动本土与外界的平等合作,让每一个人在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基础上成为自觉的环境保护践行者。
业务范围
1. 调查、监测和保护年保玉则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2. 收集和整理与自然保护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
3. 以影像、图片和文字等多种方式记录年保玉则自然、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4. 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推动当地民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5. 对外交流和传播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6. 开展并积极参与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其它社会活动。
主要成员
居·扎西桑俄: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创办人,久治白玉达唐寺僧人,藏传佛学堪布。中国最早的观鸟人之一,人称“鸟喇嘛”。2007年与同伴共同成立当地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他曾在《动物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受邀在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发表主题报告,并赴美国哈佛耶鲁、康奈尔等大学做巡回演讲。
果洛·更尕仓洋:2007年与扎西桑俄共同创办协会,现任会长。久治隆格寺僧人。主要负责年措形式多样的自然教育活动,并编写排版了为数众多的宣传教育素材,从佛经角度出发教育当地老百姓卓有成效。2015年与家人创办久治绿绒蒿艺术文化中心,现已支持26个孩子在中心学习传统唐卡和现代绘画。
措·勒旺:协会副会长,年保玉则西木错土生土长的牧民。自2004年起负责监测年保玉则气候变暖造成的雪山冰川变化,亲赴年保玉则山中60余个主要湖泊,将文字与影像记录整理为《年保玉则圣湖图鉴》。纪录片作品包括《酥油》与《朝圣者》,摄影作品多次在内地获奖。
查索·普哇杰:协会副会长。主要负责水獭大鵟等野生动物监测,以及面向老百姓的自然教育与能力建设活动等。摄影作品曾获首届“澜沧江源国际自然观察节”动物摄影比赛一等奖、久治县年保玉则摄影大赛二等奖。
独甲·土巴:协会秘书长,久治白玉达唐寺僧人。负责昆虫观察,迄今已记录年保玉则范围内近400种昆虫,其中超过200种完成分类鉴定,并按照国际规范命名藏文学名。
阿贡·阿吾格利:现任协会副秘书长。主要工作涉及协会的档案整理、地图制作、书册编辑与野外调查。
百·肉却合:擅长年保玉则风光与生物多样性的影像记录,年保玉则“乡村之眼”团队成员。纪录片作品《牧民与狼》曾在天津电视台和青海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播放。
外热·求怎:参与生物多样性调查记录、雪山冰川监测等工作,纪录片作品《雪山监测》曾在天津电视台播放。与豆盖加一起成立“灰镜头”纪录片小组,共同拍摄完成纪录片《移民村》。
端擦·豆盖加:参与雪豹监测、动植物观察等工作,热衷于摄影,曾拍摄《游客》、《植物监测》等纪录片。“灰镜头”纪录片小组创始人之一,共同拍摄《移民村》。
绒·华科:参与活动包括植物观察、雪山冰川监测,多年坚持拍摄、记录年保玉则当地动植物。
麦·智巴:参与植物调查、猛禽监测与牧民访谈等多种工作。
索·昂保:“乡村之眼”纪录片《黑帐篷》拍摄者。曾参与拍摄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西藏发现》、云南卫视10集纪录片《手工云南》等。
突出成果
2008年,在久治县的山谷中建立15平方公里的藏鹀保护小区,在藏鹀繁殖季节向牧民发放补偿,请他们让出草场。这一青藏高原特有的稀有物种已有近50只的稳定种群在保护小区内繁育后代。
2009年,联合当地政府和寺院,在玛柯河森林建立30平方公里的白马鸡保护小区。由于盗猎猖獗,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马鸡在当地曾经仅剩30余只,在保护小区建立后,如今其种群数量已经恢复至超过200只。
2010年,成立年保玉则“乡村之眼”团队。超过30名当地老百姓参加培训,成长为纪录片拍摄者,从当地人的视角讲述年保玉则传统文化与环境的变迁。共拍摄42部纪录片,其中28部在天津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上放映,并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
2013年,主办传统与现代对话的大型自然保护论坛,与会者包括慈城罗珠堪布在内的藏地佛教领袖,吕植博士、乔治·夏勒博士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三江源保护区管理局、久治县旅游局等政府单位代表,以及各地民间环保人等超过400人。大会结束后,从果洛周边到甘南阿坝拉萨等地的各教派数十个寺院开启了环保行动,十余个牧民环保小组相继成立。
2015年,邀请年保玉则周边27位大活佛、大堪布带头捡垃圾,制作《论垃圾》手册与纪录片光盘。多次开展针对老百姓与僧人的宣传教育,从佛经角度宣讲垃圾对众生造成的危害,对藏地老百姓卓有成效。直接受众至少6,000人,并通过藏区各地寺院将《论垃圾》的影响扩大至超过10万人。
2017年,完成《青藏高原环境与山水文化(年保玉则卷)》编写,该书即将于2019年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发行。这本书的资料收集与编撰耗时11年,涉及年保玉则自然、历史、文化、宗教的文字与图片记录,是青藏高原上第一本由民间保护工作者及老百姓自主收集整理的百科全书。
2018年,完成《三江源生物多样性手册》的编写,其中包括三江源地区1669种野生动物、植物和真菌,均由协会成员于野外拍摄并鉴定出藏、汉、拉丁文物种名。年措为上百个物种首次命名的藏文名称将收录于国家正在编纂的《汉藏英常用新词语词典》中。
影响力
多年来年措开展的自然保护宣传教育影响深远。协会共组织了近60次年保玉则当地的自然保护能力培训,直接参与者超过16000人次。通过直接开展教育活动、发放宣传资料,以及电视台、广播电台、新闻报纸、杂志等多种传播渠道,年措基于藏地传统文化的自然保护理念影响受众至少50万人。
截至2018年末,年措已经自行编写排版了15种面向当地老百姓的藏语或藏汉双语宣传手册与绘本,发放数量超过30000册。除宣传手册外,共发放了各类宣传海报超过30000张,宣传单近40000张,在年保玉则各地醒目的位置制作了超过20个生态保护宣传牌与岩画。
作品
部分出版物及印刷品
《藏鹀的自然历史、威胁和保护》,发表于《动物学杂志》,2013
《玛柯河白马鸡调查记录》,2009
《美丽的年保玉则》 摄影集,2010-2014
《年保玉则圣湖图鉴》,2011
《雪豹:高原的精灵》,2013
《保护水源藏文古籍总集》(共 5 卷) ,2014
《论垃圾》,2015-2018
《年保玉则黑颈鹤的故事》绘本,2018
《藏区旅游不可不知的 200 事》,2018
部分年保玉则“乡村之眼”纪录片
《我的高山兀鹫》(荣获壹基金公益映像节-最佳公益故事奖)
《牛粪》(上、下) (荣获壹基金公益映像节-最佳导演奖)
《牧民与狼》
《我的白玉小学》(上、下)
媒体报道
在2008年到2018年十年间,协会及协会成员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国家地理、澎湃新闻等36家新闻媒体,以及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和德国Arte电视台等超过20家国内外电视台的报道。
2010年,央视网推出了以年措创始人扎西桑俄为主人公的纪录片《鸟语者》。2016年,由辽宁广播电视台出品、以年措保护价值观为题材的纪录片《扎西桑俄》在“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荣获优秀作品奖项。2018年,央视纪录频道《特别呈现栏目》播出了年措保护高山兀鹫免受饥荒的纪录片《喜马拉雅高山兀鹫》。
参考资料
年保玉则的观鸟喇嘛.中国国家地理.2010-01-01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30 11:42
目录
概述
机构理念
业务范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