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德斯克列斯库
原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
康斯坦丁·德斯克列斯库(Constantin Dascalescu,1923年7月2日,布雷亚扎,——2003年5月15日,布加勒斯特。)前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务和国务活动家。前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常设局委员,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总理、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高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他是罗马尼亚共产主义政权时期(1947年至1989年)最后一位政府首脑。
人物评价
康斯坦丁·德斯克列斯库的政治崛起与尼古拉·齐奥塞斯库有着密切的关系。斯特凡·安德烈在书中描述:“未来的总理有一些谄媚”:“类似于“推土机”一号的人,对国家经济问题缺乏深入透彻的了解,精明,干练,但没有责任感”。
对于1982年的总理更迭,西尔维乌·库尔蒂恰努在回忆录中认为:“伊利耶·维尔德茨与康斯坦丁·德斯克列斯库、甚至埃列娜·齐奥塞斯库相比,维尔德茨变得过于“健谈”,“领袖同志”需要的是人少说话多执行他说的。德斯克列斯库知道该怎样顺着“领袖同志”的指挥棒转,就是“少说多做”,安上“一套笼头”。因此,在1982年,德斯克列斯库取代维尔德茨成为总理”。
杜米特鲁·波佩斯库和西尔维乌·库尔蒂恰努被认为是齐奥塞斯库政权中最精明的,他们在关于齐奥塞斯库时代的回忆录中对德斯克列斯库有过这样的评价,“总理是一个头脑简单的执行者,这对齐奥塞斯库来说无疑意味着安全驾驭、敲打和粗鄙的词汇来形容。”
人物传记
早年
1923年7月2日,康斯坦丁·德斯克列斯库出生于普拉霍瓦县布雷亚扎镇的一个工人家庭,祖父母都是贫农,父亲尼古拉·德斯克列斯库是石油工人,母亲斯坦卡·德斯克列斯库做过市长尼古拉·卢浦(国家农民党人)的管家。康斯坦丁还有姐姐和两个弟弟。康斯坦丁·德斯克列斯库在1930——1937年读完七年小学,1937——1941年在坎皮纳工业职业学校学习,成为一名车工。1945年10月25日加入罗马尼亚共产党(1948年2月与社会民主党合并为罗马尼亚工人党,1965年7月恢复共产党名称)。1945——1947年在阿斯特拉·罗马娜石油公司坎皮纳工厂工作,并任该厂党委委员。1947——1949年在石油工人工会地方委员会任秘书。1949——1950年在罗马尼亚工人党普洛耶什蒂党校学习,1950——1954年在“斯特凡·乔治乌”学院(罗共中央高级党校)学习。1952——1952年任普洛耶什蒂党校校长,1952——1956年任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党、工会和共青团行政机关部政治指导员。
党务工作者
1952年5月27日,德斯克列斯库在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全会上当选为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候补委员。1956——1959年任罗马尼亚工人党普洛耶什蒂州委经济书记。1959——1962年在莫斯科的苏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进修深造。1962年7月7日——1965年6月8日任罗马尼亚工人党加拉茨州委组织书记,1965年6月8日——1975年11月26日任罗马尼亚共产党加拉茨县(1968年2月州改制为)委员会第一书记,1968年2月——1975年11月26日兼任加拉茨县人民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1965年7月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1969年,在齐奥塞斯库的授意下,德斯克列斯库对格奥尔基·阿波斯托尔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党内主要竞争对手)展开猛烈的批判,阿波斯托尔被排挤出权力中枢。进入20世纪70年代,德斯克列斯库受到齐奥塞斯库的提拔和重用。1969年3月13日——1972年12月29日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大国民议会秘书。1972年11月24日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1973年毕业于布加勒斯特经济研究学院。1975年11月26日——1976年6月16日任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组织部第一副部长。
党和国家领导人
1976年6月16日任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主管农业工作,从此进入罗共最高领导层。1976年6月16日——1978年3月7日兼任全国农业生产合作社联合会主席。1977年4月又兼任全国农业委员会副主席。1978年兼任协调合作社组织中央理事会主席。1978年3月7日在罗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当选为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1978年3月7日——1982年6月3日任经济和社会组织委员会主席。1978年任全国劳动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79年2月6日——1982年5月21日任罗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组织部部长,成为中央书记处的第二把手(主管组织工作)。1980年3月27日任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党、国家、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组织问题小组委员会主席。在1979年11月罗共“十二大”、1984年11月罗共“十三大”、1989年11月罗共“十四大”上均当选为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常设局委员。
1982年5月21日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总理,接替因经济改革失败成为“替罪羊”的伊利耶·维尔德茨。1982年5月21日——1989年12月22日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1982年11月任全国劳动人民委员会执行局主席,1982年11月7日任全国劳动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1982年12月8日起兼任罗马尼亚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高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及其常设局主席。1988年任全国和地方农业管理和组织改善中央委员会委员。
1965——1969年当选为加拉茨州米利科夫第21选区大大国民议会代表,1969——1975年当选为加拉茨县泰库奇第5选区大国民议会代表,1975——1980年当选为比斯特里察-讷瑟乌德县讷瑟乌德第3选区大大国民议会代表,1975——1980年当选为布拉索夫县布拉索夫-“红旗”第5选区大国民议会代表,1985——1989年当选为布拉索夫县布拉索夫-巴莱亚切塔泰第6选区大国民议会代表。
荣誉
康斯坦丁·德斯克列斯库曾荣获“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五周年”纪念奖章(1952年)、三级劳动勋章(1954年)、一级劳动勋章(1971年)、五级“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之星”勋章(1957年)、四级“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之星”勋章(1964年)、五级“八·二三”勋章(1959年)、二级“八·二三”勋章(1974年)、“罗马尼亚工人党(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奖章(1961年)、罗马尼亚农业集体化荣誉奖章(1962年)、三级“图多尔·弗拉迪米雷斯库”勋章(1966年)、“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奖章(1968年)、三级“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之星”勋章(1969年)、一级农业功勋勋章(1974年),两次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和“镰刀和铁锤”金星勋章(1974年和1981年)。
访华
1983年11月21日~25日,罗马尼亚总理康斯坦丁·德斯克列斯库率罗马尼亚政府代表团来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访华期间,德斯克列斯库总理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中央政治局常委、中顾委主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赵紫阳等中国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举行会见或会谈。
1983年11月29日~12月1日,康斯坦丁·德斯克列斯库在结束对朝鲜的访问后,对中国进行非正式访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万里会见并宴请了德斯克列斯库一行。
末代总理
组阁
1982年5月21日,罗共中央工作会议根据中央政治执委会建议重新组织政府的建议提出了新政府的人选。同日,罗马尼亚第八届大国民议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接受了原政府的辞呈,并批准了新政府的组成。会议接受了前总理伊利耶·维尔德茨提出的政府辞职请求,并根据罗共中央以及罗马尼亚社会主义民主和团结阵线全国委员会执行局的建议,一致批准康斯坦丁·德斯克列斯库为新的政府总理。德斯克列斯库以总理身份提出的新政府的组成,也获得一致通过。
新政府中保留了原来的三名第一副总理。他们是埃列娜·齐奥塞斯库(女)、格奥尔基·奥普雷亚扬·丁卡。政府的4名副总理是:亚历山德里娜·格伊努谢(女)、格奥尔基·彼得雷斯库、卢德维克·法泽卡什和格奥尔基·斯托伊卡。政府的33个部委机构无变化。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和内务部长等绝大部分的部长和部长级国务秘书继续留任。新任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部部长为尼古拉·康斯坦丁,机床、电机和电子工业部部长是亚历山德鲁·内古拉,人民委员会事务委员会主席是尤利安·普洛什蒂纳鲁。会议还一致选举前总理伊·维尔德茨为国务委员会副主席。
施政演说
罗马尼亚政府新总理康·德斯克列斯库1982年5月21日在被任命之后,立即在罗大国民议会八届五次全会上就政府今后的工作发表了讲话。他说,政府将十分重视完成有关提高能源产量的计划,立即贯彻旨在提高煤炭石油产量的各项措施,并确保这些资源得到有效的使用。在贸易国际经济协作方面,政府将采取更坚决的行动,以确保国家贸易和支付的平衡,全面完成出口计划。政府将更加坚决、更加具体地推动农业沿着高产的轨道发展,尽快克服农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他在谈到政府部门的工作缺点时说,政府将立即采取最坚决的措施,自上而下地在各级国家机关中加强纪律秩序责任心,从总理到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完成自己的本职任务。各级领导干部的首要义务之一,就是全力以赴地为确保实行法制而斗争,对任何企图逃避法律的人采取坚决态度。对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加以惩处,不管他是谁,地位多高和功劳多大。他重申,罗政府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既定对外政策。
有名无实
作为总理,康斯坦丁·德斯克列斯库并无实权,政府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影子总理”埃列娜·齐奥塞斯库(党中央政治执委、常设局委员、党政干部委员会主席、政府第一副总理)手中,他只能忠实地执行齐奥塞斯库的政策,唯齐奥塞斯库的意志是从,在齐奥塞斯库时代的历届总理中,他是最听话的。德斯克列斯库还支持了齐奥塞斯库的备受争议的国家债务重组方案。20世纪80年代,是罗马尼亚偿还外债的高峰期,为避免主权债务违约,齐奥塞斯库在国民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执意要在1990年以前还完所欠外国银行的90亿美元贷款,为此采取了最大限度限制进口和增加出口的方针。结果罗本国大量的食品肉类电力出口运到国外,以换回罗本国急需的外汇,结果造成本国市场上农副产品的严重短缺,罗马尼亚人不得不度过缺乏暖气的寒冷冬天,而且由于供电不足工厂被迫停产。
德斯克列斯库给人的印象是温顺、奴颜婢膝和尊重总统。1983年12月泰莱亚任石化厂发生爆炸事故,新投产的生产热解产物的设备爆炸,造成28人死亡、39人致残,经济损失达50亿列伊。虽然调查委员会的报告说是由于技术原因(深化技术和合理使用国产设备),但齐奥塞斯库极力反驳专家的论点,德斯克列斯库和博布都支持他的结论,即灾难的发生归咎于纪律涣散和责任混乱。
1987年11月15日,在罗马尼亚第二大城市布拉索夫发生了工人罢工和上街游行的事件。这座城市曾是罗马尼亚最发达的工业基地,61%的人口是工人阶级,大多是六十年代从摩尔达维亚迁移过来的农民后代。11月15日这一天,“红旗”汽车制造厂的工人游行到布拉索夫县的党委会办公大楼。游行的原因是,“红旗”卡车厂由于能源、原料短缺,月月完不成生产计划,工作报告存在严重的虚假浮夸。于是厂方就扣工人的工资。职工对此大为不满,因为能源和原料的短缺不是他们的责任,为什么要克扣他们的工资?此外市场副食供应太差了,面包要凭证购买,肉、蛋、油、糖全都没货。工人们吃不饱,又怎能干活!“红旗”卡车厂的工人上街后,布拉索夫拖拉机厂和液压机器厂的两万多名工人也加入了游行队伍。他们高唱1848年革命时的革命歌曲,呼喊“打倒独裁”和“我们要面包”的口号,并且首度喊出了“打倒齐奥塞斯库”,甚至有人高喊“米沙,米沙(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快来救救我们”。这些工人冲击并洗劫了党委会大楼,从干部专用的内部食品库中搜出了许多市面上见不到的珍贵食品,随后在布拉索夫市中心的广场上举行了篝火晚会,唱歌跳舞,饱餐一顿。黄昏时分,秘密警察和军队包围了市中心,用武力将罢工游行镇压下去。虽然没有人死亡,但有大约300名示威者被逮捕。
康斯坦丁·德斯克列斯库和埃米尔·博布、中央书记扬·拉杜、内务部长图多尔·波斯泰尔尼库被齐奥塞斯库派到布拉索夫平息事态,当局将事件淡化处理,定性为“流氓行为”的孤例,采取相对低调、温和的惩罚措施。司法机关最后判处26人两年以下有期徒刑,300多人被判处拘役,还有1000多人被勒令全家重新安置到其他地方。虽然布拉索夫工人罢工(布拉索夫起义)没有直接导致一场革命,但沉重打击了齐奥塞斯库政权的威信,凸显了工人阶级对齐奥塞斯库政权的强烈不满,为两年后的“罗马尼亚革命”埋下了伏笔。“布拉索夫起义”无疑给当权者敲响了最后的警钟,但依旧没有促使齐奥塞斯库及其助手们警醒并改弦易辙。
剧变
蒂米什瓦拉事件”爆发后,1989年12月20日,康斯坦丁·德斯克列斯库和埃米尔·博布被埃列娜·齐奥塞斯库派到蒂米什瓦拉市,与示威者代表对话,在接受了示威者的请愿书后回到布加勒斯特。1989年12月22日罗马尼亚政局发生剧变,齐奥塞斯库夫妇出逃后,康斯坦丁·德斯克列斯库曾与前总理维尔德茨等一批与齐奥塞斯库有密切关系的前党政高级领导人商讨组建新政府的事宜,但由于得不到群众的支持,组阁努力流产。德斯克列斯库作为政府首脑在签署释放所有政治犯和因示威游行而被逮捕的人的法令后宣布政府辞职,随后被接管国家权力罗马尼亚救国阵线逮捕。
1990年,康斯坦丁·德斯克列斯库被指控犯有“种族灭绝罪”,但是,指控缺乏本罪的构成要件。同年因重病停止受审。1991年,德斯克列斯库被罗马尼亚最高法院以“严重谋杀罪”判处无期徒刑,1996年因健康原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获释。被释放后,他过着默默无闻的生活。2003年5月15日,德斯克列斯库病逝于布加勒斯特,享年80岁。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3 10:09
目录
概述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