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荐(744年~804年),字孝举,深州陆泽县(今河北省深州市)人。唐朝大臣、历史学家,司门员外郎
张鷟之孙。
张荐少年时就精通历史典籍,
颜真卿一见,大加叹赏。
天宝年间,浙西
观察使李涵上表推荐张荐的才能可以充任史官,于是皇帝下诏授予
太子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张荐到了朝廷,因为母亲年老生病,最终没有接受任命。等到他为母亲服完丧后,
礼部侍郎于邵举出之前的奏表给朝廷,征召张荐充任
史馆修撰,兼
阳翟尉。
朱泚作乱时,张荐改名换姓,在城里躲藏起来,并借此写下了《史遁先生传》。
唐德宗回宫,提拔张荐任
左拾遗。
贞元元年冬,唐德宗亲自前去行
郊礼。当时刚刚平定叛乱,旧有的文簿典章很多都散失了,礼经所著之文也都错乱不堪,于是任命张荐为
太常博士,参与确定礼仪。贞元四年,
回纥与唐朝和亲,朝廷任命检校
右仆射、
刑部尚书关播为大使送
咸安公主进入回纥,而任命张荐为
判官,转任
殿中侍御史。等到出使完毕归朝,转任
工部员外郎,改任户部本司郎中。贞元十一年,被任命为
谏议大夫,并仍旧充任
史馆修撰。
当时宰相
裴延龄依仗唐德宗的宠幸,诬陷诋毁士大夫。张荐想上书争论此事,多次扬言但没能实现。裴延龄听说后大怒,上奏说:“谏官的职责是议论朝政得失,史官的职责是记述皇帝善恶,那么担任史官的大臣不应该兼任谏议。”德宗认为他说得对,因此张荐担任
谏议大夫一职只有一个月出头的时间,就被改任为
秘书少监。裴延龄还在不停排挤张荐,恰逢此时朝廷要派使者册封回纥毗伽
怀信可汗及吊祭,于是任命张荐为
御史中丞去回纥出使。贞元二十年,
吐蕃赞普去世,又任命张荐为
工部侍郎、兼
御史大夫,充任入吐蕃
吊祭使。张荐进入吐蕃界两千多里,到达
赤岭东时得病,在纥壁驿去世,吐蕃送还了他的灵柩。
唐顺宗即位后,张荐去世的消息才传到,于是下诏追赠
礼部尚书,谥号为宪。
《旧唐书》:①少精史传,
颜真卿一见叹赏之。②博洽多能,敏于占对。③前代以史为学者,率不偶于时,多罹放逐,其故何哉?诚以褒贬是非在于手,贤愚轻重系乎言,君子道微,俗多忌讳,一言切己,嫉之如仇。所以峘、荐坎壈于仕涂,沈、柳不登于显贯,后之载笔执简者,可以为之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