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邦道,字剑农,四川
涪州人,行伍出身。咸丰五年(1855年),由
武童投效湖北军营,随楚军参与镇压
太平天国,攻克汉阳有功,升千总。咸丰七年(1857年),随
李孟群攻克
英山、
霍山,升守备,赏戴花翎。咸丰八年,攻克三仙庄,升都司。咸丰九年(1859年),再次收复
霍山县,以功晋参将,不久还本籍
涪州筹备防务。
同治元年(1862年),
石达开攻涪州,徐邦道冲锋在前,夺取山梁,乘胜追击,攻占仰天窝,俘斩数千,因解围涪州有功,迁副将。同治二年(1863年)援救陕西
汉中,俘获太平天国将领、瑞王蓝城春之弟,赐号冠勇
巴图鲁。不久因汉中失守而被撤职。
同治三年(1864年),跟随杨鼎勋援救江苏,先后收复常州、湖州。同治四年(1865年),跟随
郭松林、杨鼎勋从海路援救福建,收复
漳州,肃清福建全境。在
闽浙总督左宗棠的保荐下,官复原职。
同治六年(1867年),随
淮军名将
刘铭传镇压东
捻军,在山东
潍县斩敌两千,又在江苏
赣榆大破
起义军。得到
湖广总督李鸿章的保举,以总兵记名。十一月,斩杀首王
范汝增、列王许昌先等,生擒万余人,歼敌无数。十二月,捻军为
漕运总督张之万所败,道员
吴毓兰拦截残军,俘杀遵王
赖文光。东捻军平定,论功以提督记名。
同治七年(1868年),随杨鼎勋击溃
张宗禹于
沧州减河桥口,
西捻军平定。因功更勇号鉴僧额
巴图鲁,赏正一品封典。同治八年(1869年),中原肃清,以总兵记名,领楚军入陕西援剿,驻防
凤县、
宝鸡,因
功加提督衔,补甘肃
中卫协副将。
同治十三年(1874年),擢江苏徐州镇总兵。光绪四年(1878年),特旨擢提督。光绪六年(1880年),调驻直隶
天津军粮城。光绪十五年(1889年),补授
正定镇总兵。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月,光绪帝赏赐如意一柄、御书寿字一方。
1894年8月
甲午战争爆发,原
旅顺守将
宋庆赴防九连城,
李鸿章别令
姜桂题守旅顺,檄徐邦道助之。10月14日,日本第二军由
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11月3日,开始向
金州进犯。徐邦道认为金州为旅大(旅顺、
大连)后路咽喉,金州失守,旅大难保,主张分兵往援金州,以固
旅顺口后路。当时清军驻旅顺的六统领新旧三十余营,没有响应。不得已之下,徐邦道自率所部
拱卫军步队三营赴金州御故。徐邦道至金州后,以兵单,一再要求驻
大连湾守将
赵怀业派兵支援。赵只派营官
周鼎臣率步队两哨前往应付。
徐邦道至金州后,会合驻金州的练兵,在金州东路设防。督率部下昼夜赶修工事,分建堡垒于
貔子窝至金州大道两旁山顶,以防御日军来路。11月5日,日军发起猛攻,但清军凭借有利地形,顽强抵抗了3个多小时。6日拂晓时分,日军调集步、炮、骑、工兵约五六千人,强攻中路台山。只有日军1/4兵力的徐邦道临危不惧,亲临前沿督战,率部居高临下,勇猛还击。这场敌我力量悬殊的战斗持续了2个多小时,徐邦道见士兵伤亡惨重,“ 赵不打”的援军迟迟不来,只得退兵旅顺。
17日,日军向旅顺口进犯。徐邦道不顾金州
新败、军士饥疲的困难,率拱卫军在距旅顺10公里的交通要道
土城子一带埋伏。18日清军将士终于等来了日军的骑兵队。徐邦道和姜桂题各指挥一队人马,从东西两侧包抄过来,激战立即展开。日军步兵3个中队赶来增援,早有准备的徐邦道将他们截成几段,分而歼之。打得日军“诸队陷于悲惨苦境”,“苦战之状,实非笔墨所能尽述”。最后来不及收拾战场上的尸体,向营城子方向狼狈逃去。
徐邦道指挥的土城子反击战是
甲午战争爆发以来清军的一次重大胜利。日军被击毙将卒十一人,负伤三十五人。沉重地打击了日军骄横不可一世的气焰,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日军被迫承认土城子战斗的失败,是对“日本军队最有效刺激的良药”,表示今后对清军“决不能妄加蔑视,战阵必须慎重戒备”。
在十一月二十一日的
旅顺口保卫战中,徐邦道率
拱卫军负责守卫
鸡冠山堡垒。当日军向阵地进犯时,徐邦道指挥部下。顽强抗战”。激战一小时,击毙第十四
联队第一大队长
陆军少佐花冈正贞及日兵多人。但这时日军已攻破了鸡冠山西侧的椅子山、松树山、二龙山诸堡垒。徐邦道孤军难守,被迫率军退入市区。午后,日军在占领
旅顺后路各堡垒后,突入市区。双方进行了激烈的
巷战,清军死伤惨重。当晚,徐邦道、
张光前、
程允和等率残部乘黑夜沿南关岭退往
金州。翌晨,旅顺口陷落。
旅顺口失陷后,徐邦道率溃卒走
金州依
宋庆。不久褫职。1895年1月10日日军攻盖平,宋庆令徐邦道率军往援,军未至而盖平已失。徐邦道与章高元合力反攻,未克。二月二十一日,清军第四次反攻
海城,宋庆调徐邦道
拱卫军进攻大平山。之后,又与吴大瀓等五攻海城,均不克。三月五日,日军发动
辽河下游战乱徐邦道率军在
牛庄、田庄台继续抵抗。不久《
马关条约》成,甲午战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