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的还乡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悲壮的还乡》2005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是林和生
内容简介
作者有感于市场经济和消费时代的物欲大潮,人们精神家园的理念脆弱不堪,对无论是象征意义或现实意义上的“精神家园”的涵义,作了深刻的解读和阐释。某种意义上,该书是对“精神家园”之失落进行的当代文化批判。
本书强调打破原有科学抽象僵化的研究界限,倡导“社会学的想象力”。本书已成为世界各地社会学教学的入门经典。
作者简介
林和生,当代著名学者教授诗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家、美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祖籍山东省鄄城,1954年6月27日生于乐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科技哲学”硕士学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精神分析、艺术创造心理学、科学哲学美学诗学西方哲学史、西方思想史等领域。主要著述有:《犹太人卡夫卡》、《孤独人格:克尔恺郭尔》、《“地狱”里的温柔:卡夫卡》、《凡高:麦田里的人》、《林和生诗集》、 《悲壮的还乡》、《文翁石室:科举和文官制度的摇篮》、《梦境与魔镜:现象精神分析》、《丧钟为谁而鸣——约翰·多恩生命沉思录》等;主要译著有:《爱的艺术》、《论人的天性》、《分裂的自我》、《拒斥死亡》等。
图书目录
序言
小引
第一章 导言:家园或“精神家园”的历史寻踪
第一节柏拉图基督教的“精神家园”
第二节 道成肉身或言成肉身:“精神家园”
第三节 “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性的分裂
第四节 悲壮的还乡——重返“精神家园”的心路历程
第五节 寻找家园:永恒的悖论
第二章 重新发现蔚蓝色园
第一节 伟大转折:生命诞生和家园的奇迹
第二节 家园寒意:生物大灭绝
第三节 伟大转折:人的日出与旧石器时代之家
第四节 家园文化与家园精神:社会、技术、死亡意识、艺术现象
第五节 文化与精神大爆炸
第六节 性命攸关的问题
第三章 人与家园的悖论本性
第一节 在家的代价与承受的勇气
第二节 天使和野兽:人性分裂
第四章 现代性和兽性:大众消费时代和家园的危机
第一节 20世纪的人性
第二节 大众消费:欲望与能量及其在20世纪的表达方式
第三节 家园生态的破坏
第四节 广告的奇观和启示:“大众消费之家”及其僭越
第五章 天使也疯狂:现代人无家可归
第一节 家园感的破灭和神性的迷误
第二节 文化、传播和注意力
第三节 爱的陨落
第四节 爱的陨落作为家园全面危机的象征
第六章 家与路:人性的理解和救助的希望
第一节 回家无路或无家可归
第二节 面对死亡,理解人性和文明
第三节 东方智慧:拥抱作为终极家园的天命和死亡
第四节 教化的奇迹:弘一法师与家园精神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社会影响
本书在国内首次提出“大众消费时代”概念。与当时引起全球高度关注的禽流感一样,本书也是对人类社会系统性风险的一次深刻警示。
本书认为,在大众消费时代,无论为温饱的搏斗、还是为输赢的较量,最终全部归入一场巨大的游戏。大众消费社会的所有成员,无论其主动或被动,很难不卷入这场游戏。这场游戏为欲望和能量的表达提供了疯狂的形式和机会。而欲望和能量的疯狂表达,则迄今为止最大限度唤醒了人身上潜在的兽性。这场游戏的逻辑结果是:所有人类成员都成为消费者,成为“上帝”,成为“神”,在消费这一“万神之神”的统领下,向自身家园展开全面而无限制的消费、消耗、浪费、透支、掠夺、猎杀、污染……人人相害的同时又戕害自然,其结果,无论自然家园、社会家园还是精神家园,都失去生态平衡,面临巨大的系统性危险。
本书主要论点为《新华文摘》2005年第21期转载。
本书重要章节为全国核心期刊《社会科学研究》等刊用。
本书入选2004年全国“消费时代的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
本书导言曾被著名学术刊物《书屋》采用为2002年11期头条文章(“书屋讲坛”专题文章)。
本书经广大读者无记名投票获选“2002年度《书屋》读书奖”。
本书已成为世界各地社会学教学的入门经典。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4 10:59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