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是对客观现实个别特性(声音、颜色、气味等)的反映,由来自物质世界的一定刺激直接作用于
有机体的一定
感觉器官,如光线引起视觉,声波引起听觉;刺激在感官内引起的
神经冲动,由感觉神经传导于
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产生感觉。
感觉是感官、脑的相应部位和介于其间的神经三部分所联成的分析器统一活动的结果;无机界没有感觉,只有跟感觉类似的特性,即单纯的物理或化学反映;随着生命出现,产生了
生物反应模式,即
刺激感应性;刺激感应性已包括感觉的萌芽;正是在刺激感应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感觉;
动物感觉能力在进化中随
分析器的专门化发展;人类的感觉在复杂的生活条件下和变革现实活动中得到高度发展;人与动物的感觉不同,动物的感觉只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人的感觉则包括
社会发展的产物。
感觉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它同知觉紧密结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感觉因分析器的不同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
肤觉、
运动觉、
机体觉、
平衡觉等。
【英译】[sense;sensibility;sensation; be
aware of; feel;perceive]
一个物体有它的光线、声音、温度、气味等属性,我们的每个感觉器官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属性,眼睛看到光线,耳朵听到声音,鼻子闻到气味,舌头尝到滋味,皮肤摸到温度和光滑的程度,等等。每个感觉器官对直接作用于它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就是一种感觉。
外部感觉是由外部
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
皮肤感觉的(皮肤感觉又包括触觉、温觉、
冷觉和
痛觉)。在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
运动觉、
平衡觉和
机体觉(机体觉又叫
内脏感觉,它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
【示例】:
王统照《春雨之夜·一栏之隔》:“方出巷口,立刻使我的感觉落入了另一个境界。”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其次,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再次,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
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和知觉是不同的
心理过程,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即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可见,知觉比感觉复杂。
感觉和知觉有相同的一面。它们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如果事物不再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那么我们对该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将停止。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
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
外部联系。如果要想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光靠感觉和知觉是不行的,还必须在感觉、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更复杂的
心理活动,如记忆、想象、思维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知觉。我们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多、越丰富,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准确、越完整,但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因为在
知觉过程中还有人的主观经验在起作用,人们要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解释所获得的当前事物的感觉信息,从而对当前事物作出识别。
总之,知觉的产生以头脑中的感觉信息为前提,并且同感觉同时进行。但知觉却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总和。因为在知觉中除了包含感觉之外,还包含记忆、思维和
言语活动等等。知觉属于高于感觉的感性认识阶段。但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
人们对于经验的获得,依赖于对
因果律的认识,即我们通过感官对于
物质世界的认识。作为主体,感觉是我们对于物体的与生俱来的认知手段;作为客体,感觉则是物体作为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对于作为表象的世界(如空间、时间、因果律)的认识,全然是依赖经验和归纳,而感觉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当然,感觉的缺陷也显而易见,因为我们无法依靠其了解
真实世界,在
康德哲学中也称
自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