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达县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辖县
札达县,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辖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北部、阿里地区西南部,地处喜马拉雅山脉西北段及其支脉阿依拉山之间的湖盆中,属高原温带季风干旱气候,总面积24600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札达县辖1个镇、6个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札达县常住人口为8454人。
历史沿革
早在一二万年前,札达县境内就有人类挖窑洞居住。
西周时期(前1000年左右),像胸口部落形成,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部落联盟。据《阿里早期史》和《阿里历史宝典》记载,上部象雄由18个部落小邦组成,每个部落首领称王,史记羽冠18王。每王常住地建有堡寨,至今在文字记载中能查到的有8堡5寨,其中今札达县境内有古格扎生卡(即今扎布让古格城堡)和喀尤达巴卡尔(即今达巴乡所在地的古堡)。
唐贞观十八年(644年),吐蕃第32代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藏区,建立吐蕃政权。在象雄全面推行吐蕃政体,设立象雄“赤岱”(即象雄万户),或称象雄“茹”,成为吐蕃六大政区之一。今札达县域象雄赤岱中的下象雄之古格东岱(千户)领地。
十世纪初,吐蕃赞普后裔吉德尼玛衮逃亡至布让(今普兰),称阿里王,分封三子于布让、玛尔域、桑噶三地,分别建立普兰、拉达克、桑噶三个地方割据政权,札达属普兰王辖域。
北宋乾德四年(966年),普兰王扎西衮次子松艾在扎布让创立古格政权,境域包括朗钦藏布和森格藏布的上、中游。至十一世纪八十年代,古格王辖域仍限于象泉河流域。十一世纪末,古格第四代王泽德时期,用武力控制了北方(指今噶尔县中西部、日土、革吉、改则等地)的广大地区。
十四世纪中叶,古格第15代王拉钦扎巴德在位时,先后兼并普兰、亚泽两王领地,并占领古格南部的佳南、尼底、主尼(均在今印度北部与札达县接壤地区)等藏族聚居区。
明崇祯三年(1630年),拉达克出兵占领古格全境,古格政权灭亡。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军队收复被拉达克占领的古格全部辖区。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西藏地方政府根据清朝中央政府治藏方略和卫藏地区政区管理体制,在今札达县先后设立扎布让、达巴两宗,曲木底、萨让如两本,历时近三百年。
1951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香孜,札达实现了和平解放。
1956年11月,扎布让宗和达巴宗合并成立札达宗,在香孜成立札达宗办事处,属过渡时期带有政权性质的商议机构。原扎布让宗和达巴宗以及其他地方政权组织与札达宗办事处共存,照旧履行其原有职能。
1960年5月,撤销札达宗办事处,建立札达县,属阿里地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6月,札达县辖1个镇、6个乡:托林镇萨让乡达巴乡底雅乡香孜乡曲松乡楚鲁松杰乡。县人民政府驻托林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札达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北部、阿里地区西南部,介于北纬30°24′—32°42′、东经76°12′—80°54′之间,东南与普兰县为邻,东北与噶尔县相连,北部、西部、南部与印度为界。全县总面积为2460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札达县地处喜马拉雅山脉西北段及其支脉阿依拉山之间的湖盆中,四周环山,地形复杂。地势从东西两面向中间倾斜,两边高、中间低,呈“两山夹两谷”。地貌属藏北“雅丹地貌”,类型分为断谷河谷地貌、高山地貌、土林地貌、冲洪积地貌等。全县最高点是位于县境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卡美特山冰峰,海拔7756米,最低点为象泉河流入印度的出境河水面,海拔2900米。全县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
气候
札达县属高原温带季风干旱气候,干燥少雨,年降雨量在200毫米左右,其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多集中在7—8月。年平均气温约-1.5℃,温差较大,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6.3℃,最冷月(1月)气温在-27℃。无霜期130天左右,日照时数约3000小时。
水文
札达县境内主要河流有象泉河。
土壤
札达县属高寒带区,土壤主要有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甸土、新积土等类型,平均厚度50—80厘米。
植被
札达县植被主要以耐寒的禾本科和莎草科为主。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札达县矿产资源主要有铬、蓝晶石、红宝石、大理石、白云母、石英砂、水晶矿、沙金、煤矿、铜、铁矿等11种。
生物资源
札达县植物资源较为稀少,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16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6种,分别是野牦牛、藏羚、西藏野驴、雪豹、黑颈鹤、胡兀鹫;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0种,分别是荒漠猫、喜马拉雅麝、藏原羚、岩羊、盘羊、草原雕、秃鹫、猎隼、红隼、藏雪鸡等。
水资源
札达县水资源主要有冰川、河流与泉水。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札达县常住人口为8454人。
经济
综述
2023年,札达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05亿元,同比增长10.5%;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0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840元。
第一产业
截至2021年11月,札达县沙棘天然林面积有1万亩。从2019年开始,引进大果沙棘进行人工种植,已种植1300亩。
2023年,札达县种植青稞4969.06亩,各类果树3210亩,秋收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
第二产业
札达县因地处喜马拉雅山与其支脉阿依拉日居山之间的湖盆中,不具备发展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22年上半年,札达县接待游客3.91万人次,旅游辐射带动收入3560万元。
2023年,札达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亿元,同比增长22.7%。
2024年1—7月,札达县共接待游客16.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2亿元。
交通运输
截至2021年末,札达县三级公路通达率已达到百分之百,县境内公路总长1065千米,有县道1条436千米,乡村道路5条939千米。
截至2022年6月,札达县五级公路里程达到2555.585千米,行政村通村公路通达率100%。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0年4月,札达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8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小学2所,教学点5个,幼儿园5个,小学附设幼儿园5个。在校学生数826人,其中:初中在校生111人(其中三包人数102人)、小学在校生481人(其中三包人数450人)、幼儿园在园人数234人(其中三包人数193人)。学校正式教职工144人,其中在职130人(初中35人、小学71人、幼儿园24人),离退休14人。在职专任教师125人(不含5个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中汉族教师11人,党员教师50人。各级各类学校临时聘用人员51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20年末,札达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家,床位数95张,医疗卫生人员110余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24年4月,札达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336人,参保率10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624人,参保率99%;机关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76人,参保率100%;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7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646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13人。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札达,藏语为“下游有草的地方”,因札布让和达巴两宗合并而得名。
非遗文化
宣舞(古格宣舞),西藏自治区札达县地区传统舞蹈。古格宣舞有“十三宣舞”之说,它和民间宣舞统称为“古格宣舞”,是融说、唱、跳为一体的传统舞蹈。作为礼仪舞,宣舞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由特定演员身着特定服饰进行表演,不得在民间演出。除“十三宣舞”外,今西藏自治区阿里扎达县境内的底雅、楚鲁松杰、莎让等地还盛行着其他宣舞演出形式。表演时,一名男舞者手持皮鼓,女舞者双臂相连,以宣舞舞步边唱边跳,以“龙体”线条变幻队列,舞蹈节奏性强,先慢后快,循序渐进,具有古格地区独特的稳健风格。与舞蹈同时进行的歌唱内容丰富,节奏感很强。通常为一人起头唱,其他人接着跟唱起来,然后按逆时针前后左右随着歌声的节奏移动步伐。人数不限,共有十三种曲目,如果全部演完需十天十夜。2008年6月14日,宣舞(古格宣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景名胜
托林寺
托林寺,位于阿里地区扎达县所在地托林镇,为佛教古寺。托林寺是古格王子意西沃于11世纪初创建,意为悬空寺或盘旋于空中的寺庙,是阿里地区历史上的第一座佛教寺院,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札达土林
札达土林,位于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是一个以奥陶系红色碳酸盐岩组成的石林为特色,以及岩溶峡谷、溶洞、湖泉、瀑布地貌景观的综合型地质公园,包括红石林岩溶地貌景区、坐龙溪峡谷景区和栖凤湖酉水河水体地貌景区。
古格王国遗址
古格王国遗址,位于札达县扎布让村,其西南两面与印度交界,西北端与克什米尔相毗邻,北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处于亚洲大陆干燥的高原地带,平均海拔高度4000米以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遗产。古格王朝遗址从山脚到山顶高300余米,房屋、佛塔和洞窟等600余座,保存较好的有寺庙、殿堂5座。寺内残留有泥塑佛像和壁画,以及历代吐蕃赞普和王子的画像。
荣誉称号
2016年2月5日,札达县入选“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8年9月,札达县入选“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
2019年8月23日,札达县入选“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
2020年10月,札达县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
2021年12月16日,札达县入选“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名单”。
2024年3月8日,札达县入选“第二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入围创建名单”。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9 21:2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