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话是指河北省承德市所使用的主要方言。按汉语方言学划分标准,承德大部属于
北京官话-怀承片,在语音和语法上与普通话较为接近。其中,承德市的
滦平县是全国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被认为是最接近
普通话的方言。不过,承德话并不完全等同于普通话。与普通话相比,承德方言具有影疑母归n/ng、清入归上显著增多等特征;并且在
东北官话、
冀鲁官话及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下,承德话底层保留了大量丰富的土语词汇和用法。
承德话概况
承德话是指河北省承德市所使用的主要方言,按汉语方言学划分标准,承德大部属于
北京官话-怀承片。北京官话-怀承片的使用范围包括:承德市区、鹰手营子矿区、承德县、滦平县、隆化县、丰宁县、围场县、平泉市;北京市怀柔区、密云区、大兴区、房山区;廊坊市区、三河市、香河县、大厂县、涿州市、固安县和天津市武清区。
和普通话相比,承德话仍然留存着一些本地方言的特点:影疑母不读零声母而是读[n]或[ng](如:棉袄叫棉脑)、清入归上较普通话显著增多(如:国家叫果家)等,特别是大量土语词汇的使用,使得承德话听起来有着向东北官话过渡的特点。
方言词汇
(1)代词、副词、助词
往——我们。 上~家待会去;
宁(nǐng)——你们。
汤——他们。
歹——在。 你~哪呢?
赠(zèng)——这样,这么。~着不行;
恁(nèng)——那样。
没(mèi)——没有。
都(dóu)——都。
诚是——实在,的确。 ~不赖呢;
爽的——索性。
多(duó)钱——多少钱。
多(duó)前儿——何时。
拥乎——因为。
一趸儿——一起。
压(yǎ)根——从一开始。
伍的——之类的。 吃点瓜子~。
夜儿个——昨天。
早清——早晨。
头晌——上午。
晌午/晌乎头子——中午。
过晌——下午。
傍黑儿——傍晚。
黑介——黑天。
早以——早年间。
后雨儿——后来。
晃常儿——经常。
(2)形容词
俊(zùn)——漂亮。
嫩(lèn)——鲜嫩;年轻。
蛮(mān)——不讲理。
齁——(贬)很,非常。 ~苦;~咸;
将(jiàng)离儿——将将。 ~一碗;
膈应人——令人讨厌的。
恼应人——令人烦躁或者恶心。
麻应人——令人感到恶心或者害怕。
不景人——不得人心,多形容孩子调皮。
得(děi)劲——舒服。
鸟悄的——悄悄的。
牢棒——结实。
暖(nǎo)乎——温暖。
不得离儿——差不多,不错。
瘪月——扁了。 压~了;
寒碜:难看、没面子。
邪乎——大惊小怪。
丝饢——干粮变质。
刺挠——痒痒。
焦酸——很粘。
乔酸——很酸。
乔哭——使劲哭。
上眼——令人烦。
各色——与人不同,怪僻。
麻爪——手足无措。
派邋——邋遢。
勒特——邋遢。
星星——吵闹。
星应——吵闹。
催呗儿——催促的紧。
刷利——利索。
夜怔——惨,可怜之意。
片儿拉三——东西乱搁,没规矩。
干不棱脆——干脆。
手拿把掐——胸有成竹。
杠气——志气,出息。 这孩子挺要~;
魔怔——抽疯。
不济——(形势、经济)不好。
不善劲——不错。
净意儿——故意的。
难揍/难性——性子葛。
草鸡——令人烦躁或难以忍受。
老鼻子——很多的意思。
摘棱/摘不棱——走路歪歪棱棱的。
不招吊——没用。
乌了巴突——温吞。
暴土扬长——形容灰尘很多。
五脊六受——百无聊赖。
招紧蹦子——突然。
油油喝喝——无所事事的样子。
激嘹儿激嘹儿的:心里、身体不好受。
(3)动词
揍——做。 ~活儿;
闹——弄。
呆(dǎi)——在。 你~那干什么呢;
瞭——看。
瞅——看。
且——起来。
扔(lēng)——丢弃。
拥——推。 ~个跟头;
撤——扇(巴掌)。
旋——踢。 一脚~死你;
来(lǎi)——摘。 ~杏;
觉(jiǎo)——觉得。
邀末——估摸。
抹(mā)撒——摸摸。
撒目——看。
经佑——提醒。
猫腰——弯腰。
卡跟头——摔跤。
打出溜——打滑。
干仗——打架。
熬(nāo)——炖菜。
熥(teng)——蒸。 ~饽饽。
插(chǎ)粥——熬粥。
白瞎——浪费。
滋饮——小口喝。 ~一小口;
呲哒——训斥。
嫌(xiáng)乎——嫌弃。
嗔着——责备,怪。
寻(xín)思——思考。
圆意——吭声,说话。
呱啦——聊天。
装(zhāo)——填。 ~不下;
割(gā)——切断,划分。
踩(cǐ)——蹬着。 ~着梯子;
归拢——整理、归类。
长病——生病。
干于——恶心,干呕。
孬破了——化脓了。
扎(zhá)古——治理、修理。
粘齿(chì)——催促,不停的说。
念秧儿——旁敲侧击的唠叨,让你能听出其意,却不直说。
胡吣(qìn)——胡说。
作(zuō)业——作死。
戳(chuǒ)祸——闯祸。
囊(nǎng)业——与人怄气。
不忿——不服气。
委故——慢慢挪蹭或静止。
故涌——慢慢挪蹭。
摘歪——侧身躺下。
定嘎吱——出血以后结痂。
膈应——讨厌。
摆鼻——耍赖。
出能——形容人干活慢、不着调。
辖使人——仗势欺人。
出外头——上厕所。
打支营——帮忙。
没营生——没的干,无聊。
磨洋工——办事拖拉。
(4)名词
北(běi)——笔
福(fǔ)——福气。
甲——角。 嘴~;
许——宿,夜。 住一~;
鲜盐——盐。
棉脑——棉袄。
逼斗——巴掌。
胰子——肥皂。
饭奎儿——饭盆。
取灯儿——火柴。
筛又蛋儿——土豆子。
疙扎儿——一种面食。
油脂糕——炸糕或粘糕。
倭瓜——南瓜。
饽饽——发面食品的统称。
棒子——玉米。
婆婆丁——蒲公英。
哈拉海——野菜的一种,源自蒙语。
转刀儿——外面一圈。
浮头儿——上面一层。
喃(nǎn)壶——暖壶。
吹处——一种刷锅工具。
水舀子——一种舀水用具。
杌凳——凳子。
瓦掀——铁锹。
涝塔子——湿地。
土咔垃——土块,也做土垃咔。
老爷儿——太阳。
小小——小男孩,儿子。
小丫——小姑娘,闺女。
妗子——舅母。
杆儿手——偷鸡贼,引申为不务正业者。
欠儿登——手欠、嘴欠的人。
派邋鬼——邋遢鬼。
山哏子——土气或死板。
摇道——心术不正。
方性——规矩。 真没有~。
福(fǔ)根——剩饭的一种说法。
长虫——蛇。
长虫小舅子——蜥蜴。
老家儿——麻雀。
老鸹——乌鸦。
黄皮子——黄鼠狼。
马告儿——一种猛禽。
鸣鸣哇——知了。
赖(lāi)嘚——一种野狼。
小嘎嘎——仔猪。
能带——鼻涕。
鼻嘎——鼻屎。
吃马糊——眼屎。
哈喇子——口水。
靥(yè)了盖——脑门。
头发帘儿——流海。
脖颈(gěng)子——脖子。
后脊宁——后背。
耷拉板子——后背骨。
腚——屁股。
拨了盖儿——膝盖骨。
各拉板子——膝盖骨。
脚脖子——脚踝。
嘴甲子——嘴角。
揽(lǎn)子——卵,睾丸。
黢黑——很黑。
焦黄儿——黄黄的。
红拉鲜的——鲜红。
白不苏的——白生生。
当院——院子里,屋外。
当街——大街上。
大夫——医(yì)生。
街里——县城里。
旮旯——角落里。
营子——村庄。
河套——河沟。
(5)熟语、特殊句式
嘎哈——干什么。
当木住的——很有可能。
哼是——八成是。
儿骗——骗你我是你儿子。
怨不得呢——怪不得。
可(kē)不(bū)嘚——的确如此。
筛牛逼——吹牛逼,聊闲天。
治不嘚——非常严重。 肚子难受的~。
匹马插枪——混乱不堪。
老远山西——很远的地方。
阴山背后——角落里。
聊天把势——撒谎。
吓人捣怪——吓人。
歇后打势——夸张。
皮儿片儿的——乱七八糟。
图(tū)意何苦——何苦。
泥了枯踹(chuāi)——到处是泥巴。
彪彪流星——形容人彪,愣。
疤疤流星——皮肤有疤痕。
疙瘩溜秋——物体凹凸不平。
大么尽(jīn)倒儿——大摇大摆。
误了三村——晚透了。
听汤五四——一股脑的。
饥荒油子——混混。
精湿呱嗒——湿透了。
黑漆撩光——漆黑一片。
抽抽赶蛋——皱巴了。
二朝赶蛋——傻蛋。
暴土扬长——灰尘多。
冰凉瓦块——天气很冷。
死懒扒皮——非常懒。
伸腰拉跨——伸懒腰,没睡醒的样子。
思量倒气——慢悠悠的琢磨。
稀了马哈——糊涂。
油了马哈——形容油垢很多。
死蛮(mān)不透气——蛮横,不懂事理的人。
狗懒八泼稀——干活没有章法。
喝笑老婆尿——形容人止不住的笑。
现上轿现扎耳朵眼——办事拖拉。
老家儿没毛——闲(衔)的。
赖(lāi)嘚不吃死孩子肉——活人惯的。
语音差异
承德话与普通话不存在迥然之别,却存在着许多微小差异。从十几年的普通话测试实践看,受试者一级通过率一直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徘徊,达到一级甲等的不足千分之二。反映出受试者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语音失误。
(1)开口呼零声母音节读成舌尖中浊鼻音声母音节。 与普通话声母系统相同,承德话有零声母音节,如五 [wǔ ]、鱼[ yú]、衣[yī]等,也有舌尖中浊鼻音做声母的音节,如拿[ná]、怒 [nù]等。与普通话的差异在于,承德话中除了“阿、唉、哎”等几个叹词外,,几乎所有开口呼零声母音节都读成舌尖中浊鼻音做声母的音节,如“挨饿”读成[nāi nè]、“欧洲”读成[nōu zhōu]等 。
(2)开口呼零声母读成舌面后浊鼻音。舌面后浊鼻音国际音标记作[η],汉语拼音记做[ng],是一个只做普通话韵尾,而不能充当声母的辅音。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承德话中开口呼零声母读成舌尖中浊鼻音的已渐趋减少 ,但并没有和普通话完全一致,而是加上了舌面后浊鼻音,也就是在发开口呼零声母的时候,先有一个舌面后部降起的过程。如:把“昂”读成[ngāng],把“饿”读成[ngè]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3)舌尖中浊鼻音读成舌面浊鼻音。舌面浊鼻音发音时舌面抵住硬腭前部,软腭和小舌下降 ,打开鼻腔通路 ,声带振动 ,气流从鼻腔通过。 普通话中没有这个声母,而在承德话中,舌尖中鼻音声母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的音节中声母 n变读成舌面浊鼻音,在发音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腭化色彩。
(4)单韵母发复韵母音。普通话中舌面后半高圆唇单元音[o]可以构成零声音节,也可以和双唇音 b、p、m,唇齿音f相拼。承德话中没有这个元音,普通话中[o]的零声母音节,承德话读成后响复韵母[uo],舌位高低、前后有明显的变化。这种误读极为普遍,甚至多数小学教师教汉语拼音时,也把[o]韵母教读成复韵母[uo]。
(5)复韵母发单韵母音。在语流中,由于同化异化等影响,韵母发生某些变化是普通话中客观存在的现象。 但作为元音的组合,复韵母毕竟是一个音向另一个音滑动的过程,要具有必要的动程。在复韵母发音过程中,舌位的高低、前后,唇型圆展都会发生某种变化。但在承德话中多前响复韵母、中响复韵母都存在着动程不足的问题,甚至把前响复韵母读成单韵母,将中响三合韵母读成二合韵母,如将[ai]韵母读成 [æ],白菜读成 [pæ tsæ ],皑皑 [æ ] [æ ],将 ao韵母读成 [ɔ:],怀抱读成 [huε pɔ], iao读成 [iɔ:],高校读成 [kɔ xiɔ]等。
(6)将圆唇韵母读成不圆唇韵母。或把升元音读成半升元音。普通话中有一个舌面后半长圆唇单韵母[o],用来构成零声母音节或与双唇音b、p、m唇齿音f音相拼。由于承德话中没有这个韵母 ,所以 ,在普通话的[bo]、[po]、[mo]、[fo]音节中,承德话一律用[e]韵母代替,即圆唇音由展唇音代替,如:婆婆读成[pé pe]、水波读成[shuǐ pē]、墨水读成[mè shuǐ ]、大佛读成[dà fé]等。
(7)部分地区儿化韵母不卷舌。普通话中有儿化韵母[er],也有大量的儿化音节,但在宽城峪耳崖、汤道河、碾子峪及平泉郭杖子一带,儿化韵母却没有卷舌动作,往往把[er]读成央元音 [ə],或读成 [ηə],以舌面后浊鼻音做声母。与此相关联 ,普通话中的儿化音节也没有发成具有儿化色彩的音。
(8)部分地区具有独特的声调特点。承德多数县区在声调方面与普通话有较强的一致性,拥有阴阳上去四个调类,调值分别为55、35、214、51。但在少数地方与普通话声调有着明显的差异: 兴隆县具有四个调类与普通话相同 ,但阴平、阳平的调值却与普通话有明显差异,即:把本属高平调的阴平读成微升调(55调值读成45),而阳平调则由中升调变为高平调(35变读为55),也就是将阳平调值读成普通话的阴平调值了。平泉北部黄土梁子一带,则把阴平、阳平混为一调类(调值为35),如:“包子”被读成“雹子”、“毛”读成“猫”等。
形成历史
结合承德地区的移民迁入历史来看,承德话的形成不过两三百年。据史料记载,自明初永乐年间朱棣发动”
燕王扫北“以后,小兴州(今承德一带)的居民被悉数内迁,以充实京畿人口。原居民被迁移到了今河北保定、北京房山一带,致使这里成为“无人区”,本地传统汉语方言土语消失殆尽。因此在清代以前承德只是作为蒙古
兀良哈的游牧地,本地并无任何汉语方言,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明末清初。
清朝顺治年间,多尔衮实行”
圈地令“,在今京津河北一带大规模圈地。到康熙八年圈地废止,为缓解清初圈地带来的社会弊端,康熙皇帝下令:此后圈地范围限定在
古北口、
喜峰口外,京畿未圈得旗地田产者可到
口外继续圈占。于是部分京畿旗人出密云到口外
潮河、
滦河流域跑马占荒。在此期间承德还设置了皇庄、王庄和官庄共138座,庄头亲丁均是来自
内务府的上三旗汉军,庄丁则由京畿、山东、山西的无地流民组成。另外随着
避暑山庄和
木兰围场的建立,这里又陆续修建了20余座行宫、18处驿站和寺庙若干,大量京畿旗人被拨来戍守,这些人率先带来了当时京畿地区流行的北京官话。
雍正初年直鲁等省饥荒四起,流民涌入京畿,于是清廷颁布”
借地养民“政策疏导流民,将
口外热河地区大范围对民人开放,大量内地移民前来辟荒垦种。逃荒而来的直鲁等地百姓除租种蒙古王公土地(蒙佃)外,一部分被纳入
旗庄从事生产活动(旗佃),另外一部分在零星余地陡坡自行垦荒(民佃),后又转化为以”押荒“的方式进行土地交换,由是大批汉民百姓得以在此繁衍生息,人口迅速增长。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由于热河人口滋生过多,乾隆皇帝决定改用府州县制度管理此地,将承德升格为
承德府,辖境各厅皆改设州县管理。
郡县制的引入标志该地已基本完成”内地化“,承德的发展进入到繁盛。
明初兴州百姓的内迁使得承德形成了200多年的历史断层,“洗掉”了承德原有的汉语方言。而清初由京畿陆续迁入的满汉移民,将新的方言重新”写入“,使得”北京官话“成为现承德话的基底。后续各类来源多样的移民迁入,并没有改变承德”北京官话“的本底,但也让承德话吸纳大量山东、河北、东北等地俗谚,由此形成了承德话的基本面貌。
普通话采集地
普通话的采集工作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
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并补充了对普通话的定义:“以
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
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
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河北省的
滦平县是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普通话”中的“普通”二字有“普遍”和“共通”的含义。
1956年,国家语音工作人员曾先后两次来到河北省承德市
滦平县金沟屯镇金沟屯村进行普通话标准音采集。滦平方言的特点是音准分明,语调比北京方言硬一点,尤其是没有尾音,显得直接、清晰、明确,与普通话极为接近。
“全国推广普通话之前,国家有关工作人员曾到一些地区做普通话语音采集工作,那时大致是1953年。河北省金沟屯村、火斗山就是采集地。”河北省滦平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张绍儒介绍说,石俊勇就是语音采集的参与者之一。
“当时我七八岁,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让对着几个陌生人读课文。读完后,大家都夸我读得好。”石俊勇老人回忆说,当时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工作了才知道是普通话语音采集。金沟屯村小学还有一块“普通话语音采集地”的石碑。
据王国平介绍,1955年,国家正式成立国家语委,制定了语言方案,当时起的名字叫官话,普通话这个概念是后来才有的,正式方案1957年制定,1958年正式公布。
在这个方案里,很大程度上都是参照了专家到
北京官话区采集语言的结果,主要采集地就是金沟屯村、巴克什营、火斗山。其中金沟屯的语言是应用最多的,也就是说,金沟屯当时采集所发出的音、所讲的词汇,和普通话是最接近的。王国平说,河北省语委隔几年就到该地进行一次普通话考核验收。
采集者回忆
1953年,我刚13岁,当时的政务院来人到我们这录音。老师把我和石俊勇,姚凤媛叫到办公室读了几篇课文。领导觉得我们的发音很标准。对我说,你的话说的好,以后没准都像你学习呢。后来才知道,那次是全国范围的为普通话标准音采集样音。那时候心里感觉特别的骄傲,自豪。
那次经历后,几十年来我一直规范自己的发音。也不断地练习。作为语文老师,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说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其实我们
滦平人的发音很标准。大多数只是个别音矫不准,你比如说:团结友爱,有的人读成团结有“耐”。
如今普通话已经成为我滦平的城市名片。近几年,将在金沟屯村头街打造普通话体验一条街,修建普通话展馆。
在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国家的语言需要有统一的标准。滦平作为
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我心里感到很荣幸。
退休在家,我也不想闲着,还想为普通话推广做些事情,尽一点绵薄之力吧。推广普通话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我们都义不容辞。说标准普通话,做诚信滦平人。据当地劳动人事部门提供的信息,
承德普通话已经成为一种就业优势:已经为央视及各省市输送了大批主持人才;
承德市所属的8县3区,每个县都有很多在全国各地从事服务行业的男男女女;从60年代开始,
人民大会堂等场所很多服务员都是承德人。因为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多年来,河北省承德市的服务员、保姆等服务性行业在北京一直很受欢迎。2013年,北京一家公司还把话务中心建在了河北省承德市滦平,雇佣了50多名当地人做话务员,也是看重了当地普通话的优势。
普通话优势
2013年9月起,河北省
承德市开始筹建以普通话文化为看点的农家游、采摘园、普通话体验一条街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旅游项目,打造普通话培训基地。整个“普通话生态体验区”计划于2014年年底建成。河北省滦平县选择金沟屯镇、巴克什营、火斗山三个示范性乡镇,试点建设以普通话文化为看点的农家游、采摘园、普通话体验一条街、普通话体验茶馆等多种形式的产业结构,让游客在体验乡村生产、商务和休闲生活的同时学习体验普通话。
承德普通话虽然标准,但真正得到首肯的是其下辖的
滦平县。出
京承高速公路口,“普通话语音标本采集地”标牌赫然入目。滦平县政协副主席王国平称,1956年,国家语音工作人员曾先后两次来到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金沟屯镇金沟屯村进行普通话标准音采集。“说客气点儿,我们滦平县是
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要是不客气点儿说,普通话是根据从
滦平采集的语音来最后定的标准”。
河北人民广播电台著名主持人、
金话筒奖得主纪青云和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智曾来到滦平县
金沟屯镇金沟屯村,见到了60年前普通话采集对象——84岁的原金沟屯村第四完小小学教师白向民、82岁的原金沟屯中学教师石俊永,并当场与村民比试普通话。当纪青云和王智见到那些蹲在院墙根下抽着旱烟的老爷子和坐在村口大树下叽叽喳喳拉家常的老奶奶们时还有些怀疑:“他们会说普通话吗”,但是上前一唠嗑,那地道的普通话一下子就把他们震住了。
纪青云、王智等人认为,
承德普通话标准名副其实。“这样一个资源是全国独特的、唯一的,我们想把这个资源挖掘出来,成为国家的一个语言历史博物馆,让全国各地的语言资料都能够在这汇集起来,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点宝贵的、文化的东西。”
“从专业的角度上讲,被网友和本地人盛赞的承德标准普通话,应该被叫做承德方言。承德方言和
北京方言一样,同属北京语音体系,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与标准的普通话差异极小。从语音系统上讲,承德方音音系与普通话音系基本一致,只是在声母、韵母、声调的某些方面显示出一定的差异。
承德话排名第一,不少承德人觉得是当之无愧。小王是
河北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来自承德,看到承德话最为接近普通话的消息后,也是非常高兴。“我觉得自己的普通话和一般同学相比,还是标准一些。或许是环境的影响,感觉家里人的普通话都还是挺标准的,所以自己的普通话没怎么练习,就顺利通过了
普通话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