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尔西特和约
1807年法国、俄国、普鲁士签订的和约
《提尔西特和约》是拿破仑法国同参加第四次反法同盟的战败国俄国和普鲁士在1807年7月7日和9日签订的和约。和约条件对普鲁士极为苛刻使普鲁士丧失很大一部分领土(其中包括易北河以西的全部属地),普鲁士还需要向法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俄国没有丧失什么土地,反而获得了普鲁士割让给它的别洛斯托克地区。但是,亚历山大一世必须承认法国在德国占领的地方和拿破仑在那里所修改的疆界 ,以及拿破仑对伊奥尼亚群岛统治权,同意成立华沙大公国(这是法国在俄国边界上的一个进攻基地),并参加对英国的封锁(即所谓大陆封锁)。
简介
在提尔西特,亚历山大一世答应在法国的调停下开始同自1806年起和俄国处于战争状态的土耳其举行和平谈判。1807年8月俄国和土耳其签订了停战协定,但和约没有谈成;1809年军事行动恢复,1812年土耳其战败。
正文
内容
俄法两国于1807年签订的和约。法国在同第四次反法同盟的战争中,于1806年和1807年先后击败普鲁士和俄国(见拿破仑战争)。1807年6月25日,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和法皇拿破仑一世在提尔西特(又译蒂尔西特,即今苏联加里宁格勒州苏维埃茨克市)附近涅曼河的一只船上会晤。7月7日,双方代表签订了《法俄和约》。7月9日,普法两国代表也签订了《法普和约》。根据《法俄和约》,原属普鲁士易北河以西大部分地区被划入新成立的威斯特伐利亚王国的版图,由拿破仑一世的弟弟热罗姆·波拿巴任国王;在普鲁士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兰时所攫得的地区(见波兰的三次瓜分),成立华沙公国,由萨克森国王兼任君主;格但斯克成为自由市比亚韦斯托克地区划归俄国。俄国承认拿破仑一世的兄长约瑟夫·波拿巴为那不勒斯国王,路易·波拿巴荷兰国王,允诺将卡塔罗海湾转让给法国,承认法国对伊奥尼亚群岛的主权。普鲁士需要向法国支付1.545亿法郎的巨额战争赔款,在赔款未付清之前由15万法军驻扎,且必须为其提供占领开支。
法俄盟约
同时签订的《法俄同盟条约》规定:在英国拒绝俄国提出的媾和条件时,俄国将同英国断绝外交关系并参加对英国的大陆封锁;在土耳其拒绝调停或在3个月内俄土谈判不能取得满意结果时,法国和俄国将对土耳其采取一致行动。提尔西特和约标志着第四次反法同盟的失败。对普鲁士来说是奇耻大辱,对法国和俄国而言却是对波兰的再瓜分,确定了拿破仑的欧陆霸权。
主要影响
普鲁士失去一半以上的国土,人口也从先前的1000万骤减到450万。拿破仑军事上的胜利代表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是统一的资产阶级国家的胜利。以普 奥为代表的德意志的失败反映了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分裂的诸侯专制统治的没落。拿破仑战争沉重打击了德意志的封建专制制度,破坏了德意志强固的封建分裂格局,客观上有助于德意志的统一和社会内部新因素的兴起和成长。1803年,德意志内部邦国在拿破仑战争的打击下召开了一个全帝国代表会议,取消了112个邦国,使邦国数减少到30几个,德意志在统一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更为重要的是,战争中产生了德意志的政治民族主义 ,人们意识到:落后是由国家的分裂造成的,于是,新的社会力量出现了,它以西方的 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为旗帜,要求国家统一和政治自由。在它看来,自由和统一是不可分割的。普鲁士虽然元气大伤,但它是全德惟一独立的国家,是德意志希望之所在,只 有复兴普鲁士才能统一德意志、复兴德意志。因此,全德精英分子聚集于普鲁士,共话改革。同时,军事上的惨败使普王无力实行专制统治,也意识到了对封建农奴制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德意志自由主义贵族和民族主义者得以推行改革,拯救德意志,出现了1807年开始的施泰因——哈登贝格改革。改革虽只在普鲁士残存的一 半国土上推行,却具有全德意义:它既为德国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即开始走上了 现代化,又为德意志提供了统一的力量。与此同时,拿破仑在莱茵兰地区推行的资本主 义改造使莱茵兰地区成为德意志境内最先转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地区,促成了一个德意志 现代工商业资产阶级,为普鲁士改革者提供了可借鉴和效法的榜样。1815年后莱茵兰最发达地区归属普鲁士成为此后德意志现代化的火车头,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了“莱茵文明”,它不仅发展成为全德的重工业基地,而且成为德意志自由和统一运动的中心 。
统一是德意志民族发展的客观要求,现代化是当时的时代精神,拿破仑战争最终把这两件关系德意志民族生存的大事提上了日程,并促成了两者的结合。
结果
英法战争
1803年,英法之间再度发生战争。为战胜法国,英国不断寻求盟国以组织新的反法同盟。1804年5月,拿破仑称帝。次年,奥地利与英国签订盟约,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随即加入反法同盟。新生的拿破仑帝国面临当时欧洲最强国家的联合夹击。
此时,拿破仑也为入侵英国积极准备。他在海峡沿岸集中大量兵力,还有几千条帆船和驳船,让部队进行登船和登陆两栖作战训练。同时,拿破仑率军不断打击英国在欧洲大陆的盟国。他率领部队从乌尔姆向东推进,在摩拉维亚突然袭击俄奥联军,取得了奥斯特利茨大捷。这次大捷之后,俄国残余部队退入波兰,奥地利与法国缔结了和约,拿破仑从奥地利取得威尼斯地区,把威尼斯并入了受他控制的意大利王国
建立同盟
1807年,拿破仑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俄国与普鲁士边境涅曼河的一个木筏上进行私人会晤。在会谈中,拿破仑想方设法打动亚历山大,抨击英国是欧洲一切纠纷的制造者,并以他拉丁人奔放的想象力使亚历山大神魂颠倒。这次会谈的结果便是双方签订了“提尔西特和约”:法兰西帝国俄罗斯帝国结成了反对英国的同盟,这一同盟在表面上维持了五年。但亚历山大很快发现:他在这个同盟中赢得的不是和平,而仅仅是时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3 15:23
目录
概述
简介
正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