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口论》是中国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家
马寅初创作的人口学著作,于1957年7月5日首次在《
人民日报》上全文发表。
内容简介
《新人口论》共分十个部分对作者的论点进行了论证:中国人口增殖太快;中国资金积累不够快;作者在两年前就主张控制人口;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的错误及其破产;作者的人口理论在立场上和马尔萨斯是不同的;不但要积累资金而且要加速积累资金;从工业原料方面着想亦非控制人口不可;为促进科学研究亦非控制人口不可;就粮食而论亦非控制人口不可等。
《新人口论》重点从加速积累资金、提高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加工业原料等方面,论述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必要性、迫切性。
1、人口增长与资金积累的矛盾。因为中国人口多,消费大,所以积累少,只有把人口控制起来,使消费比例降低,才能多积累资金。
2、社会主主义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多搞大工业,搞农业电气化、机械化,但是为了安置较多就业人员,就不得不搞中小型工业,农业搞低效率劳动实际上是拖住了高速工业化的后腿。
3、人口增长和工业原料的矛盾。大办轻工业可以有效地积累资金,但是轻工业原料大多数来自农业。由于人口多、粮食紧张,就腾不出多少地种诸如棉花、蚕桑、大豆、花生等
经济作物;由于农产品出口受到限制,不能进口成套重工业设备,影响重工业发展。
4、全国人均不到3亩耕地,短期内又做不到大面积垦荒,就粮食而论,亦非得控制人口不可。控制人口刻不容缓,不然的话,日后的问题愈难解决。
马寅初不仅提出要控制人口数量,还提出要提高人口质量,强调一定要把质与量配得适当。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1954—1955年,马寅初先后三次到浙江实地考察,详细调查了农村人口增长和粮食生产的发展情况,看到了人口自然增长率2.5%~3%,有的地方高达5%的严峻形势,并写成了题为《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的发言稿,于1955年全国人代会上提请浙江小组讨论,许多代表不同意马寅初的看法,有的还认为马寅初所讲的是马尔萨斯那一套。考虑到当时的政治空气不适于提这样的问题,马寅初自动把发言稿收回。
1957年2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马寅初畅谈了中国的人口问题,受到
毛泽东、
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同年6月,在一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他又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人口问题的主张。1957年7月5日,《人民日报》以人大代表书面发言的形式全文发表,这就是他的《新人口论》。
作品鉴赏
基本观点
《新人口论》观点鲜明,证据确凿。概括起来,基本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人口增殖太快。1953年,中国进行人口普查,总人口已达6亿零193万8035人,出生率为37‰,自然增长率为20‰。以后几年,马寅初估计“恐怕有出入”,全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很可能加快了。其原因他列举了七个方面:①结婚人数增加,“生育的机会增多了”;②医疗卫生和各项福利事业的发展,使婴儿死亡率下降;③人民生活的改善,使老年人的寿命延长;④“国内秩序空前安定”,“人民死于非命的减少”;⑤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娼妓问题,“尼姑与和尚大半还俗结婚”;⑥多子多福的旧思想、旧观念根深蒂固;⑦政府奖励一胎多婴。马寅初认为,“诸如此类,都是增加出生率,减少死亡率的因素”。因此,马寅初判断:“近四年来人口增殖率仍可能在20‰以上”。
其次,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马寅初分析中国人口增殖太快同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是:①同加速资金积累之间的矛盾;②同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矛盾;③同提高人民生活之间的矛盾;④同发展科学事业之间的矛盾。
马寅初认为,人口不仅有量的问题,还有质的问题。他指出:中国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之两不相称,几乎无人不知。中国已进入了原子能的时代,不把人口的质和量尽快地适当地统一起来,很难完成原子能时代的任务。他把人口的数量和质量联系起来考察,说明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明确提出要“提高知识水平”“提高人口质量”。他认为,在一穷二白的中国,资金少,人口多,把人民组织起来,作为一种资源,不是没有好处的。但人多也是一个大的负担,保全这个大资源、去掉这个大负担的方法是提高人口的质量,控制人口的数量。
再次,实行计划生育,反对人工流产,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一切手段,保证一对夫妇最多只生育两个小孩。为了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长,马寅初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三步走方案。他指出:“第一步,要依靠普遍宣传”,破除宗嗣继承观念,破除“早生贵子”“五世其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封建思想。第二步,等宣传工作收到一定效果以后,再修改婚姻法,实行晚婚,“大概男子25岁,女子23岁结婚是比较适当的”。第三步,“如果控制人口的力量还不够大,就辅之以更严厉、更有效的行政力量”,生两个孩子有奖,生三个孩子要征税,生四个孩子的要征重税,生一个孩子有奖,以税作奖,不会加重国家负担。
内容特点
《新人口论》站在学科前沿,观点鲜明、逻辑清晰、思路缜密、数据详实,主要具有以下5个特点:
研究主题的战略性:《新人口论》研究主题涉及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问题。指出
人口因素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大、首要因素;国家建设规模受到改善人们生活和
人口再生产的限制;过快人口增长占用有限资金,资源需求过度,制约经济发展,从而确立了
人口问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马寅初的这些重要理论,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发挥了宏观指导作用,也成为新世纪
人口发展战略的核心思想。
研究理论的规律性:人口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核心是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
物质资料生产相协调、相适应,必须坚持“两种生产”一起抓,促进客观的、全局的、战略的比例关系协调发展。马寅初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从积累与消费等诸多矛盾的框架,分析人口增长与资金积累的关系,指出人口过快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比例不协调,提出经济发展有计划、人口发展也要有计划。这一科学论断成为制定中国人口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的重要理论基础。
研究成果的开创性:《新人口论》系统地提出了人口发展的大思路,不但要注重控制人口总量,更要注重人口素质、人力资源和技术更新,注重人口与就业、人口与
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突出跨学科交叉研究,将人口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学等有机结合,开拓人口研究领域,开创人口调控和人口发展制度创新的先河,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好人口与发展的关系,统筹解决好中国人口问题奠定了重要基础。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人口研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证性。《新人口论》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获取客观数据,探索和寻找重大经济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马寅初充分利用数据资料,运用定量方法,对人口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归纳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使研究成果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带动了中国人口研究向科学、系统、纵深发展。
对策方案的操作性:马寅初提出针对性、渐进式、人道主义控制人口的系统方案:实行人口普查,建立人口动态统计,为人口和经济政策提供准确数据支撑;实行计划生育,首先普遍宣传避孕,然后修改婚姻法,运用奖励和征税等经济手段和有效的行政手段推行计划生育,达到降低人口出生率的目的。人口控制的实现方式切实可行,体现对生命的爱护、对女性健康的关怀、对群众意愿的尊重,践行人口控制思想的“人本”精神。
作品评价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教授
翟振武:《新人口论》深入剖析了中国人口问题的性质和表现形式,系统论证了中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必要性,并顶着苏联人口理论的巨大压力,首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政策主张。
作者简介
马寅初(1882—1982),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家。他留学美国,先后获
耶鲁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15年年回国,深入研究中国经济,任
北京大学教授、
交通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出版有《中国关税问题》《中华银行论》《新人口论》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