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
资源要素的
引力场,越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 是习近平于2020年4月10日,在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中首次提出的。
2021年3月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坚持
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
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构建以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当今
世界正经历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发展仍然处于
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中国遇到的诸多问题是中长期的,不少问题以前未曾经历,需要从
战略角度深化认识和有效应对,从某种意义上说,化解挑战就是机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中国
新发展阶段、新
历史任务、新
环境条件作出的重大
战略决策,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又一重大
理论成果。
“
十四五”时期经济
社会发展,要以推动
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
改革创新为根本
动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
产业关联畅通。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给体系的
创新力和关联性,解决各类 “
卡脖子” 和瓶颈问题,畅通
国民经济循环。而做到这一点,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
科技创新和
产业结构升级。要以实现
国民经济体系高水平的
完整性为目标,突出重点,抓住
主要矛盾,着力打通堵点,贯通生产、
分配、流通、
消费各环节,实现供求
动态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