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汉语词语,读音为xīng qī,原指农历
七月七,后亦指成婚之日,现常指连续七天排列的周而复始的作息日期,即
星期制度。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附会星期,描抚月夕,比作人间欢爱。”
明
汪廷讷 《种玉记·梦俊》:“年少,梦中恍惚相逢,想是星期将到。”
巴金 《
憩园》七:“明天是星期,不是 老李 拼命催,我还不想回来。”
农历的
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
乞巧节”、“七桥节”、“
女儿节”或“七夕
爱情节”。这是
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
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西关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
穿针乞巧,祈祷
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七夕别称“星期”。
王勃的《
七夕赋》“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大约正因如此吧,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象一座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
牵牛星和
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
牛郎在
鹊桥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
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
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
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曜在中国
夏商周时期就是当时天文星象的重要组织成分,在中国
上古时代,古人就以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为七曜,亦作“七耀”。东晋
范宁《榖梁传序》中就有七曜为之“盈宿”的记载。中国的七曜开始并未作为
时间单位,
七曜日最早在
七世纪通过
不空和尚和杨景风所译《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传入中国。
*但越来越多的英文字典也开始以星期一定义为一星期的第一天,否则
周末(weekend)就很难说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