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明
永乐刻本残卷、
明抄本残卷、清《
四库全书》本,以及刘氏远碧楼据《四库全书》抄本等。1959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据《四库全书》本排印,1986年
中医古籍出版社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影印。
本书
成书刊刻后,早经散佚,仅存残卷19卷。此外尚存明抄本残卷35卷。清朝
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得范氏天一阁藏本,得收录其全,并将原书168卷改编为426卷。
朱橚(?~1425)明代藩王。太祖
朱元璋第五子。先封
吴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为
周王,殁后谥作“定”,故后世称周定王。能
词赋。洪武十四年就藩邸开封,当地
野生植物甚多,购求可供充饥救荒者植于园圃,亲自观察。待其长成,召画工写生
绘图,并注明可食部位及食用法,汇成《
救荒本草》(1406年)四卷(后世或厘为八卷、十四卷)。收植物四百一十四种,图形真实,内容多为调查观察所得,颇受重视。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重刻时,误题为其子
朱有炖(周宪王)所作。此书徐光启曾收入《
农政全书》以广其传。另著《普济方》一百六十八卷(《
四库全书》改编为四百二十六卷)。又有《保生余录》两卷。
本书卷一至卷五为方脉;卷六至卷十二为运气;卷十三至卷四十三为脏腑;卷四十四至卷八十六为身形,内分头、面、耳鼻、口、舌、牙齿、眼目等九门;卷八十七至卷二百七十一为诸疾,内分
伤寒、时气、
热病等重要疾病及杂治、食治、乳石等共三十九门;卷二百七十二至三百一十五为诸疮肿,内分疮肿、
痈疽、
瘰疬、
瘿瘤、折伤、膏药等项,各种病证首叙医论,次列治法,所载
外科治法极为丰富;卷三百一十六至卷三百五十七为妇人,内分妇人诸疾、妊娠诸疾、产后诸疾及产难四门;卷三百五十八至卷四百零八为婴孩,首载
儿科诊断法,次为新生儿护理法和常见病,其中对
痘疹、
惊风等病的疗法较为详备;卷四百零九至卷四百二十六为针灸,首为总论,并载历代著名针灸书的“序例”“歌赋”,且概述取穴、
补泻等法,以及经络腧穴和各种证候的
针灸疗法。本书集15世纪以前
方书之大成,总结明以前医疗经验,除了博引历代医书外,并兼收其他传记、杂说,以及道藏
佛书等有关记载;不仅在方剂史上具有重要贡献,且保存了不少宋元名医散佚的著作,同时对临床治疗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本书:“是书于一证之下备列诸方,使学者依类推求,于异同出入之间得以窥见古人之用意,因而折衷参伍,不至为成法所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