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革命是指某些
社会阶级或集团为了进行社会变革所采取的武装行动。
卡尔·马克思和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在《
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提出:“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
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根据一般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这就是说,暴力革命是
马克思主义的原始主张。
马克思主义
(一)国家是社会管理的暴力机关。国家机器从一开始,就是作为对社会实行管理的暴力工具而出现的。在和平时期,国家暴力机关对社会进行管理。当人民的反抗威胁到政治统治的时候,国家会
首先动用全部国家暴力机器,镇压革命。随着国家日益走向没落,在社会中愈加陷于孤立,也就愈要依靠暴力来维持统治。特别是到了
帝国主义时代,劳工阶层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革命斗争不断高涨,殖民主义和专制主义的统治基础遭受沉重打击,专制国家为了继续维持统治,空前扩大和加强它的军事官僚机构。这时阶级人民要争得自身权益,不得不拿起武器进行武装斗争,用革命的暴力消灭反革命的暴力,才能夺取革命的胜利。
(二)国家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革命的根本问题是要打碎专制
国家机器,建立民主的新型国家。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过旧的专制势力自动放弃政权、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先例。相反,一切专制实力在行将
灭亡的时候,往往会首先使用暴力。一般地说,一个进步社会力量推翻一个旧的社会力量的统治,是通过暴力革命来实现的,而推翻统治,不通过暴力革命是不可行的。
(三)国际革命的具体实践,也印证了暴力革命。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是法国人民通过暴力革命推翻统治的尝试。公社存在的72天是武装斗争的72天,而公社失败的原因之一,正是革命暴力使用得不够,没有彻底消灭梯也尔政府凡尔赛的军队。俄国的十月革命也是经过武装起义取得胜利的,胜利之后,又经过三年国内战争,消灭了民族主义者和匪帮的武装叛乱,粉碎了14国武装干涉,才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了28年艰苦的革命战争才取得的。同样,亚洲和欧洲许多国家人民革命的胜利,几乎无一不是暴力革命的胜利。
根据
列宁的说法,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即便是和平的,也是以暴力为基础的。
巴黎公社的历史一定程度上表明,新的社会政治力量往往要通过暴力推翻旧势力的暴力,才能够夺得政权。即便是和平方式,在很多时候也是以暴力为基础的。
(当然,翻开世界历史,其实一些共产主义政权的建立未必是通过本国革命的,而是通过苏联直接建立的,比如东欧一些国家的共产主义政权,这里不是东欧国家本国革命后成立的政权,而是
苏联红军驱逐占领的德军后直接纳入
苏联模式框架下建立的斯大林主义国家。)
革命主张
列宁主义的主张——暴力革命
(一)革命的首要问题
劳工阶层争取自身权益的抗争,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劳工阶层在初期只是自发地起来反抗雇主阶层的压迫和不公待遇,捣毁机器,举行罢工,要求提高工资。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
马克思主义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夺取、建立政权的思想,总结了俄国和其他国家革命的经验,明确提出民主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他认为要完成这个社会革命,人民应当夺取政权,因为政权会使人民居于主人的地位,使他们能够排除走向自己伟大目的的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在这个意义上说来,政治革命是社会革命必要的政治条件。
鼓舞群众的作用。然而经济斗争能改变劳工阶层遭受社会不公的状态,却不能推翻旧的政治统治,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社会不公的根源。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途径
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民主国家。怎样才能实现这一历史任务呢?在列宁看来,唯一的途径是暴力革命。
伯恩施坦和
考茨基等和平主义者对马克思、恩格斯过激思想的放弃。根据欧洲革命,特别是
俄国革命 (三)暴力革命主张的意义
列宁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主张。
巴黎公社起义46年以后,俄国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英明领导下,坚持暴力革命,经过武装起义,摧毁了俄国旧的军事官僚机器,推翻了临时政府的统治,使十月革命获得了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的新型国家。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共产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32年以后,中国人民在以
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长期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终于粉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在中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革命的成功,可以称得上是在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继俄国
十月革命后的又一伟大历史事件。
无产阶级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充分表明,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主张的意义在于:它指明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解放的必由之路。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那么,列宁的暴力革命主张则把革命理论变成了人民的革命实践。
以
伯恩施坦、考茨基为代表的
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者,反对暴力革命的过激主义,极力主张通过议会道路、
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
事实上,社会主义政党在普选中很难获得议会中的多数,即使获得了多数也不能改变
国家政权,更谈不到摧毁旧的国家机器。每当议会选举处于不利地位时,就可以宣布选举无效,或者解散议会,或者直截了当地使用暴力,把共产党排除出去。历史反复地表明,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参加选举,参加议会,但几乎没有一个共产党是通过议会民主取得政权的。
俄国暴力革命基本形式——武装起义
(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经验
巴黎公社的革命尝试,在俄国变成了现实。那么,十月革命为什么能首先在俄国而不是在其他国家成功,这是由当时俄国革命的主客观条件所决定的。
沙俄专制式的社会,为革命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客观条件。关于当时俄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在本书第六章第一节中已作了介绍。这里着重强调的是,由于俄国处于沙皇专制统治下,成为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焦点和帝国主义世界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社会的阶层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工人阶层受资产者的残酷剥削,农民受贵族和资产者的双重压迫,各少数民族受沙皇政府的野蛮统治,使工人、农民和各族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特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皇政府
穷兵黩武,屡遭失败,损失惨重,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之中,导致本来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更加激化。整个俄国社会,就象布满了干柴,星星之火,就可燃起燎原之势。革命符合俄国人民的期望,社会已成为革命即将喷发的火山。
信奉
列宁主义的
布尔什维克党主张建立富有战斗力的革命武装力量和巩固的工农联盟。这是俄国十月革命
主观条件成功的经验。
坚强的布尔什维克党,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核心。布尔什维克党,即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多数派,是真正的
无产阶级政党。它始终领导工人阶级同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孟什维克进行不懈的斗争,并在斗争中越来越坚强,越来越壮大。1905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和国家杜马中许多工人代表被沙俄政府逮捕、流放的极端困难条件下,党仍坚持在工人中间、部队里和军舰上进行宣传、组织工作,把反对战争(
日俄战争)与号召革命相结合、反对帝国主义与
反对修正主义列宁主义路线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在
俄国二月革命和
十月革命六月起义罗曼诺夫王朝,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为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接着,又同临时政府和社会革命党人、孟什维克进行了对抗,举行了十月革命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工人武装力量是十月革命武装起义的主力军。为了武装夺取政权,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始终重视武装力量的建设,一方面建立和发展工人赤卫队,配备武器进行训练,实行军队编制,至十月革命前夕,全国已发展到20余万人;一方面争取旧军队和临时政府的军队转到革命方面来。根据列宁的指示,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在1917年6月,成立了全俄军事局,统一领导所有武装力量。这样,就使党的武装力量不断强大,至1917年秋,
波罗的海舰队的水兵和西方、北方战线的士兵及全国大部分卫戍部队都站到布尔什维克一边,这就为十月革命起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军事条件。
巩固的工农联盟奠定了十月革命胜利的社会基础。俄国是专制国家,农民对革命的态度关系到革命的成败。因此,布尔什维克党在组织、动员工人阶层的同时,十分重视对农民的发动工作。在革命纲领中反映农民的要求,维护农民的利益;在革命运动中动员农民开展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把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十月革命起义,不仅得到了工人、士兵的支持,也得到了农民的支持,保证了十月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二)先城市后乡村的武装起义道路
苏联的十月革命,首先是从城市武装起义并夺取胜利开始的,随后扩展到农村和边远地区,进而在全国取得胜利。这就是列宁在俄国开创的先城市后乡村的武装起义道路。这条道路是个历史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划时代发展。为了认识这道路的意义,要首先了解起义的发生和发展。
1917年下半年,俄国以临时政府为代表的统治阶层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俄国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为发动武装起义进行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首义中给临时政府以毁灭性的打击,必须选择有利的起义地点。当时列宁分析起义的有利地点是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因为这两个城市是俄国最大的城市,集中了大批产业工人,而且布尔什维克已在当地驻军中做了大量工作。就力量的对比而言,革命力量大于敌对力量。
俄历10月25日(公历l1月7日),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枪声打响了。彼得格勒位于
涅瓦河河口地区,分布在河岸和河中岛屿上,靠数百座桥梁联接起来。因此控制涅瓦河上的重要桥梁,是夺取起义胜利的关键。当日上午,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占领了涅瓦河上的九座桥梁。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尼古拉夫桥,被
的革命水兵占领。
下午,革命队伍开始了新的攻击,占领了中央电报局和
中央通讯社;后又占领了邮政总局、电话总局、国家银行等要害部门;接着起义队伍又占领了预备国会的所在地玛丽娅宫,驱散了预备国会。下午5时浩浩荡荡的起义队伍越过街垒,包围了临时政府的最后巢穴--
冬宫继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10月底到11月初,莫斯科爆发起义,也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随后,武装起义的潮流扩展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在俄国中部的农村,广大贫苦农民在当地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领导下,纷纷组织起来,进行集会和串连,建立农民代表苏维埃和革命武装,夺取地主的土地,镇压贵族、富农的反抗。他们的斗争,是对工人阶层的有力支持。由于工农斗争的配合,10月26日,俄国中部县城舒雅建立了以
伏龙芝为首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夺取了政权。同一天,
亚历山大洛夫和科浦
洛夫两个县城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在
伏尔加河流域的尼什涅诺夫哥罗德市,10月28日,赤卫队和革命士兵举行起义,相继占领了
弹药库、邮电局和印刷厂,控制了全市的政权。接着,立即迫使尼什涅
诺夫哥罗德省苏维埃改选,宣布全省政权归工农兵代表苏维埃。与此同时,全省各县、乡、村广大农民在工农兵代表苏维埃的支持下,纷纷召开
大会,通过拥护苏维埃政权的决议,用武力推翻本地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政权。至1918年初,尼什涅诺夫哥罗德省大部地区普遍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在顿河地区,
哥萨克首领发动叛乱,反对苏维埃政权。11月下旬,哥萨克首领卡列金率匪徒进攻,占领了
罗斯托夫、
塔甘罗格等地区,并准备继续北犯
莫斯科。哥萨克贫苦农民在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领导下,同从前线复员归来的革命士兵团结起来,建立起了农民革命武装。11月25日,
人民委员会发表了致《哥萨克劳动者》宣言书,揭露了卡列金反动分子的反革命阴谋,强调哥萨克地区的一切土地归哥萨克贫苦农民所有,号召所有劳动者团结一致,打败卡列金反动派。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和组织下,1918年1月,广大哥萨克贫苦农民同革命部队一道,开始对卡列金匪帮发动进攻。塔甘罗格等城市的工人举行武装起义,配合了贫苦农民和革命部队的行动。2月,革命部队攻下了罗斯托夫。3月,
顿河地区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此外,
西伯利亚和
远东等农业
落后地区,白俄罗斯、
乌克兰、
外高加索、中亚地区等少数民族地区,在广大少数民族的工人和农民的共同斗争下,于1917年底至1918年初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至此,当时俄国境内的
主要城市和广大乡村都建立了
苏维埃政权,标志着十月革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先城市后乡村的武装起义道路之所以能在俄国取得成功,归根到底是这条道路符合俄国的实际。人们知道,俄国是专制式的帝国主义国家。在这个国家里,临时政府占据着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主导着整个国民经济。这就决定了俄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无疑,革命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解决这个
主要矛盾。不解决这个矛盾,不只工人阶层,就是农民和其他俄国人民的解放也是不可能的。为此,就必须首先动员、组织工人阶层起来对临时政府作抗争。由于工业、资本、政治权力和工人阶层都集中于城市,暴力革命就在城市首先发生。当时,被布尔什维克党决定首义的
彼得格勒、莫斯科是俄国两个最大的城市,聚集着大批产业工人。布尔什维克党在这两个城市的工人和军队中进行了长期的革命发动和组织工作,有着坚实的
群众基础。从阶级力量对比看,革命力量已超过反革命力量。如在彼得格勒,包括工人赤卫队和卫戍部队、波罗的海舰队在内的革命武装力量已超过20万人,而临时政府所掌握的武装力量主要是军校士官生和部分哥萨克部队,总共只有数万人,并且其中相当数量的人又受到革命影响,不愿为临时政府卖命,这就标志着城市武装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因此,起义能
一举成功并不是偶然的。
同时也要看到,尽管解决工人阶层和资产者的矛盾是革命的首要目的,但由于俄国社会
农奴制的
残余比较严重,农村农民占全国劳动人口的76%。农民既是革命解放的对象,又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这样一个国度里,革命如果不推翻农村的旧社会秩序,得不到农民的支持,那么城市起义是很难成功的,即使成功也不会
持久。因此,农村工作和农民运动是俄国十月革命的重要方面。在十月革命前,布尔什维克党就
长期土地法令》该法令作出了利于农民、维护农民利益的法律规定,深得农民拥护。这样,革命在城市起义成功后向农村发展时,农民积极投入建立农村苏维埃的斗争,保证和促进了十月革命的全面胜利。
先城市后乡村武装起义道路是俄国革命的道路。它使十月革命在俄国取得了胜利。当然,由于各国情况不同,这条道路并不是暴力革命的唯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