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睦㮮(1517~1586),字灌甫,号东陂居士,学者称西亭先生,镇平恭靖王
朱有爌之
玄孙,
明太祖朱元璋之七世孙,官至
周王府
宗正,卒赐
辅国将军,明朝
宗室、
文学家、
藏书家。
朱睦㮮幼年端正聪颖,曾拜见名臣
李梦阳,李梦阳为之惊奇,称赞说:“此飞兔也,老夫且瞠乎绝尘矣!”长大后,
被服儒素,深入钻研
经学,同
河洛间的宿儒卫聘、和太芳、周伯昌、周涿、
许守谦等交游。二十岁时,通《
五经》,尤其精通《
易》、《
春秋》。朱睦㮮认为明朝经学来源于宋儒,古人
经解残缺散失,于是访求海内通儒,
缮写藏弃,如
李鼎祚的《
周易集解》、
张洽的《
春秋集注》,皆得以流传。
吕柟曾与朱睦㮮论《易》,叹服而去。
十五岁时,封
镇国中尉。朱睦㮮访购古书图籍,得
江都葛氏(
葛钦)、
章丘李氏(
李开先)藏书万卷,
丹铅历然,论者将他比作
汉朝的
刘向。他在自己家宅西侧建书堂5楹,称“万卷堂”。将书类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用各色牙签识别,编有《
万卷堂书目》,著录图书4310部,42750卷。
朱睦㮮还筑室东坡,聘请学者,
通怀好士,而内行修洁。朱睦㮮侍奉父母晨昏不离其侧。父母去世,朱睦㮮三年居于外舍。朱睦㮮有弟五人,亲自教导督促,并将遗产全部给他们。
万历五年(1577),举
文行卓异,为周王府
宗正,领
宗学。朱睦㮮约宗生以三、六、九日午前讲《易》、《诗》、《书》,午后讲《春秋》、《
礼记》,虽盛寒暑不辍。
河南巡抚褚鈇上议稍减
郡王以下岁禄,分配给贫穷的
宗室,
明神宗派遣
给事中万象春与周王商议。新会王
朱睦樒对其他宗室说:“裁禄之谋起于朱睦㮮。”于是聚宗室千余人击之,撕裂朱睦㮮的衣冠,并上书抗旨。明神宗大怒,废朱睦樒为
庶人。
朱睦㮮屡次上疏称病请求
致仕,神宗都勉励起任。万历十四年(1586)秋七月戊午,病逝。辅国中尉朱睦<千木>等
宗人五百人上奏他的功德,诏赠
辅国将军,并非常罕见地礼葬他。
除了《万卷堂书目》外,他所著有《
五经稽疑》六卷,《授经图传》四卷,《韵谱》五卷,又作《易学拾遗》、《春秋诸传辨异》、《
镇平世系记》、《周国世系表》、《明帝世表》、《
革除逸史》、《建文逊国褒忠录》、《坡上集》、《河南通志》、《开封郡志》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