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新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李佑新,男,1957年出生,哲学博士,湘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新化县人。现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主任、中央党史研究室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基地主任、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博士点负责人、《毛泽东研究》主编。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毛泽东生平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副会长。获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
个人简介
李佑新教授近10年来出版的著作主要有《走出现代性道德困境》、《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研究》、《社会发展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宏观考察》等6部,发表论文60余篇。获湖南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一等奖一项、湖南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李佑新其教学成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的探索》获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著作16部(包括主编),发表论文80余篇。多项成果获省部级一、二等奖项
多项成果获省部级一、二等奖项;领军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先后获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荣获“全国优秀教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等多项荣誉和奖励。
学习工作经历
1982 年哲学专业本科毕业,获哲学学士学位;
1985 年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
2005 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1985 年起,在湘潭大学工作;
1993 年晋升为副教授;
1997 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3 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先后担任哲学系副主任、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等;
现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湘潭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毛泽东研究》主编。
主讲课程
《当代中国哲学问题研究》
(本科生)《哲学概论》
(合上;本科生)《哲学前沿讲座》
(合上;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精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和毛泽东思想研究,特别着重于从现代性视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毛泽东思想等。
社会兼职
2.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
3. 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4. 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
5. 全国毛泽东思想生平事业研究会常务理事;
6.全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
7. 湖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
8.湖南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副会长
科研项目
李佑新教授主持或为主要承担者参与的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毛泽东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评析”,一般项目“毛泽东思想与湘学关系研究”、“当代中国哲学面临的挑战与出路”、“中国历史上的德治思想研究”、;教育部重点项目“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及其当代意义”、“毛泽东实践哲学研究”,一般项目“社会转型期制度建设与道德建设关系之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宏观考察”;教育部委托项目“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研究”等等。等等。
主要著作
1. 《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合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
3. 《走出现代性道德困境》,200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5.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丛书主编),2008年-200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6. 《现代化视野中的毛泽东思想研究》(副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
7. 《毛泽东研究》主编,湘潭大学出版社2006年以来连续出版。
代表性论文
1. 《毛泽东实践哲学论要》,《哲学研究》2007年第12期;
2.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湘学渊源》,《哲学研究》2010年第1期;
3. 《建构理想与现实的合理关系——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及其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11期;
4. 《现代性问题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趋势》,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1期;
5.《现代性的双重意蕴及其实质问题》,《南开学报》,2004年第1期;
6 .《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出版图书
获奖情况
1. 著作《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1995年获湖南省第三届优秀社科成果奖三等奖;
2. 著作《社会发展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宏观考察》,2001年获湖南省第六届优秀社科成果奖二等奖;
3. 著作《走出现代性道德困境》,2006年获湖南省第九届优秀社科成果奖一等奖;
4. 2009 年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6.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湘学渊源》获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 第二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所获荣誉
2020年8月30日,获得首届“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
教学成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的探索》获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著作16部(包括主编),发表论文80余篇。多项教学成果获省部级一、二等奖项,获“全国优秀教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和首届“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哲学研究
李佑新教授长期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后来又扩展到现当代中国哲学与社会哲学的研究。在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革命史等方面揭示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马克思主义方面,注重苏联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模式以及共产国际运动对毛泽东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尤其注重湘学传统对毛泽东文化心理结构形成的影响。在当代中国哲学研究方面,注重研究现代化与现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三大思潮对中国现代化与现代性问题的回应及其复杂的思想关系,并在这一研究框架下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及其问题域。
哲学智慧之学。他不仅把哲学当作研究对象,而且把哲学融入到生命当中。正是他睿智的思想、豁达的胸怀、理性的思维方式,成就了他的哲学人生。
深受毛泽东魅力吸引
李佑新的办公室,书籍几乎占据了房子的全部。茶几上、书桌上,堆放着各种哲学的和关于毛泽东的书籍。这些书籍,分门别类摆放着,诉说着主人的爱好和兴趣,博学与深思。
1982年,李佑新大学毕业后,师从当代著名学者汪澍白先生。怀着对伟人的崇敬,对哲学的浓厚兴趣,李佑新走上了毛泽东思想研究的道路。
“我一直走着毛泽东研究的道路,就是因为毛泽东的个人魅力深深吸引了我。像现在的年轻人说的,就是我的偶像。”谈到毛泽东,李佑新平静和缓的语气中显得分外激动。
“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就像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李佑新十分认真地说,目光炯炯有神。
每一代人都会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这部“大书”中读出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来。李佑新认为,作为一个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者,有必要从总体上、从哲学的高度上,去理解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而总体的观点和哲学的高度总是包含着研究者或理解者的现实问题背景和价值诉求,因而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或理解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可能像某些研究者从“史”的研究方法所必然希望的那样达到终极的理解。
李佑新坚持主张用“史”“论”结合的方法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史”的一面是指注重史料和细节,而“论”的一面则是注重思想深度和哲学高度。李佑新不赞成某些研究者只注重“史”的研究方法,他认为史料的收集、整理仅仅是研究工作的开始或必要前提,但研究工作决不能止于史料的考证。对于像毛泽东这样影响深远的伟大历史人物,即使是将他生平活动的细节搞得再清楚,仍然不能回答他“何以如此伟大”这样的问题;同样,对于毛泽东思想这样的思想体系,即使是从历史发展的细节上揭示得再清楚,也不能回答这一思想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近年来,李佑新运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在广阔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哲学思考中,尤其注意将将毛泽东思想研究与社会哲学研究结合起来,主张转换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研究范式或研究视角,即从“革命史”的研究范式转换为“现代化”与“现代性”的研究范式(这一范式包含了革命史的范式),主张从中国现代化运动与现代性建构这一视角研究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从而深化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研究,开创毛泽东研究领域的新局面。
李佑新认为,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必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研究和解决三大问题:一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问题;二是外在的形式化制度结构的建构及其与社会价值理想的兼容问题;三是个体德性的现代建构问题。他将这三大问题所展现出来的研究域创见性地称之为“后儒学”。为此,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关注中国的现代性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立场,批判性地转换传统文化资源,有效地回应中国社会现代化运动和现代性建构过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在中国的语境下探讨中国现代性问题的解决方式。
在第四届全国“马克思哲学论坛”(四川绵阳)、第14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澳大利亚悉尼)上,李佑新对“后儒学”作了阐释和说明。
在伟人家乡的大学里,二十多年来,李佑新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12项。出版《走出现代性道德困境》、《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研究》、《社会发展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宏观考察》等8部著作,主编《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丛书,在《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以及其他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走出现代性道德困境》、《社会发展论-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宏观考察》、《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等著作分别获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二、三等奖。2009年,李佑新教授获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荣誉称号。
学哲学是学思维方式
二十多年的教学研究,李佑新对于学哲学、用哲学,有着独特的理解与认知。李佑新认为,哲学不是专属于思想家的思想,而是人人都有,人人都用的,与其说它是一门学问,不如说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学哲学其实就是学一种思维方式”,李佑新直截了当地说,“哲学是通过它本身的魅力对人进行思维训练。因为哲学是一种反思性思维方式,是对思想的再思想,认识的再认识,也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对象性思维的一种批判性的把握。”
哲学,对于李佑新来说,像是一位相伴多年的好友。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如何对待挫折和烦恼呢?李佑新笑着说,“我觉得研究哲学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把握和对待人生的挫折和成功。如果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的心态嘛。很多时候,我都将哲学的这种反思性的思维方式运用到生活中。”
在市场竞争的现代社会,哲学专业普遍被看作“冷门专业”,学生就业难度大。一般人觉得哲学高深莫测,抽象晦涩,可望不可即。对这个问题,李佑新认为,任何人,任何民族,都不能轻视哲学。哲学,作为对世界和人类根本问题的思考,代表了一个民族在精神上所站立的高度。同时,他又认为,我们不能强制同学们来学习哲学,兴趣应该是最重要的。作为哲学教师,让学生们自己发现学习哲学的乐趣,体会哲学这门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李佑新总是充满活力。他声音洪亮,条理清晰,旁征博引,善于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让学生真正体会学习哲学的魅力。他共培养了4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中获研究生校长奖2名。他多次获湘潭大学“优秀教师”、“教学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获湘潭大学“教学优秀奖”。2009年,李佑新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李佑新经常喜欢讲述青年时代毛泽东的故事。毛泽东青年时就树立了改造中国、改造世界,“以天下为己任”的宏伟志向,他的这种人生观、价值观对毛泽东一生的活动和思想发展轨迹都产生了至为深刻的影响。李佑新认为,青年毛泽东的自我实现论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他说:“人要有志向,大学生更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志向。”
孟子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可夺也。”李佑新以此作为人生的座右铭。那满桌的书籍挡住了他伏案工作的身影,他沉醉在哲学研究和毛泽东研究的探索中,脑海中萦绕着中国现代性问题,思绪着国家的未来……
人物评价
李佑新耕耘教学园地,桃李芬芳;他团结带领教研团队,在学科建设上卓有成效。(《三湘都市报》评)
参考资料
李佑新教授主页.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12-08
李佑新教授主页 .李佑新 .湘潭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9 03:55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