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曙
朝鲜王朝中期大臣
李曙(이서,1580年—1637年),朝鲜王朝中期大臣。字寅叔,号月峰,本贯全州,是孝宁大君李补的七世孙。他出身武将,与申景禛并为仁祖反正的首倡者,他所率的七百长湍兵也是仁祖反正的主力军,仁祖即位后策为一等靖社功臣,封完丰府院君,官至兵曹判书、总戎使。他在仁祖朝主持修筑南汉山城的工程,丙子之役期间病死于南汉山城,谥号忠定,配享仁祖庙庭。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李曙生于京畿道杨州。他是孝宁大君长子谊城君李寀的后裔,父亲李庆禄登武科,官至济州牧使。李曙长得又高又白,有雅致,喜读书,能作诗,但承袭父业,在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朝鲜宣祖三十六年)考中武科,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宣祖三十九年)任宣传官(侍从武官)。光海君初年进入都体察使李恒福的幕下为裨將。据说李恒福已看出他不同凡响,因此“待之有加”。后调任忠清道蓝浦县监,万历三十八年(1611年,朝鲜光海君三年)被司宪府弹劾在蓝浦县用酷刑和私通寡妇而被罢职(一说被人构陷),回到故乡杨州。
不久后,他被起用为捕盗厅从事官,万历四十年(1612年,光海君四年)因成功抓捕偷窃宣祖所乘御辇上装饰的3名盗贼而升迁为折冲将军(正三品上)之官阶,外放黄海道长连县监,考课最优,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光海君七年)调任黄海道谷山郡守。翌年因捉虎有功,加资为嘉善大夫(从二品下),不久调任珍岛郡守。
主导反正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光海君九年),李曙任满还朝,任行司勇。当时后金兴起,明朝要求朝鲜出兵助剿,光海君却虚与委蛇,欲执行中立外交。李曙连上两疏,力陈助兵大义,光海君不批答。另一方面,大北派组织满朝文武展开“废母庭请”,要求废黜仁穆王后,李曙拒不参加,受到大北派弹劾。恰逢母亲去世,李曙回到泰安为母守墓,他的好友申景禛找到他,密谋造反,对时局不满的李曙欣然同意,约定事成后立绫阳君李倧(后来的朝鲜仁祖)为王,由此成为仁祖反正的首倡者。
天启元年(1621年,光海君十三年),光海君征集防御后金的对策,李曙上书请求在德津修筑山城,光海君对他的献议很满意,指示备边司马上在平安、黄海道给他安排个职务,于是李曙在同年九月被拜为京畿道长湍府使兼防御使。上任后,他就以筑城为名募集和训练政变兵力,并将姐夫李义培和堂弟李起筑(原名不详,为日字旁单字名,乳名己丑,后仁祖以乳名谐音赐名起筑)拉进来协助自己,李起筑负责联络京城的政变集团,甚至一年內累死所骑的三匹马。天启三年(1623年,光海君十五年)三月十二日,政变爆发,李曙率七百士兵从长湍南下,李起筑为先锋,在延曙驿与绫阳君所领亲兵会合,一起攻入汉城,推翻光海君。李倧继位,是为仁祖。
总戎重臣
仁祖即位后,李曙即被任命为户曹判书,主持财政工作。他主张实行大同法和号牌法,以充实财政和兵源,由此得罪权贵,在不久后辞职。闰十月,策为一等靖社功臣,受封完丰君。天启四年(1624年,朝鲜仁祖二年)正月,任京畿道观察使,不久爆发李适之乱,李曙出任副元帅,未能阻挡李适叛军,导致汉城失守,仁祖南逃。不久,张晚郑忠信收复汉城,平息叛乱,李曙受到弹劾,被处以“白衣从军”(贬为普通士兵)的处分。三月,李曙成为军官,获准入宫宿卫。五月,仁祖命李曙训练京畿道士兵。六月,仁祖鉴于李适之乱的教训,新设总戎厅以拱卫京畿,并特地起用李曙为总戎使,此后长期担当此职,任内编练总戎军两万余人,并修筑南汉山城及行宫官衙,以备不时之需。在此期间,他先后兼任汉城府判尹、刑曹判书、扈卫大将、备边司堂上官、太仆寺提调、工曹判书等职,晋封完丰府院君,兼统御营军。
崇祯三年(1630年,仁祖八年),刘兴治皮岛作乱,明朝不能制,仁祖欲为上国兴师问罪,遂任命李曙为大将,率兵三千讨伐刘兴治。七月,明朝登莱巡抚孙元化传来咨文,要求朝鲜“相机抚慰,勿致纷纭”,不得轻举妄动,于是仁祖又命李曙中途班师。此后李曙继续以总戎使身份改筑南汉山城,并在京畿道展开屯田。崇祯七年(1634年,仁祖十二年)二月,李曙因病辞职,总戎使一职改由仁祖的舅舅具宏担任。其后他出任军器寺提调,负责研发火器,在崇祯八年(1635年,仁祖十三年)编成《火炮式》,收录各种火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崇祯八年(1635年,仁祖十三年)十二月,他被任命为兵曹判书,此后不断称病辞职,至翌年三月方获批准。
病殒山城
丙子胡乱爆发后,李曙扈从仁祖入南汉山城,并被安排防守北城,李曙时已患重病,故部分职责由御营副使元斗杓分担,但他仍抱病坚守,曾派兵出击,有所斩获。十二月二十八日左右,李曙在与体察使金瑬商量出城作战计划的过程中,吹过一阵大风,李曙从座位上跌倒于地,从此一病不起,于崇祯十年(1637年,仁祖十五年)正月初三日病卒。仁祖闻讯痛哭失声,哭声传到外面,并破例为他素膳七日。据说李曙对女婿蔡裕后的临终遗言是:“吾无所恨,而不能瞑目者,会稽之耻也。”二十七天后,仁祖果然出城投降。弱小的朝鲜能在南汉山城能坚持抗清四十多天,时人认为得益于李曙的筑城之功以及在城中储备了充足的战略物资与武器,所以起初很多人埋怨李曙修南汉山城劳民伤财,甚至砍伐两班家祖坟的树木,但在丙子胡乱后无不佩服李曙。仁祖感念其功,在战后特命抬棺入京停灵(朝鲜有规定不许将棺材抬进汉城),后葬于杨州故乡,又追赠议政府领议政,配享南汉山城的温祚王庙(相传南汉山城是百济故都)。朝鲜孝宗将他配享仁祖庙庭,赐谥“忠定”。
轶事典故
仁祖反正时,仁祖领兵至延曙驿,迎来了李曙的长湍兵,与之会师后胜利进军汉城,被视为“奇谶”(“延”在文言中有迎接之意)。
历史评价
朝鲜王朝实录》:①主上即祚初年,一委戎政于李曙,曙虽尽心奉公,而天性偏狭,智虑浅短,动作之间,大拂人情。呜呼!不得人和,徒务练习之末节,不亦左乎?青石洞之迟回奔窜(指堵截李适失败之事),散失军兵者,有以矣夫。②曙不无才与诚,而颇伤于察察,士不亲附。③以武举进,好读书,有志概。光海时,不参废母庭请,反正时,以长湍府使,纠率官军,奉上定内难,策上勋。历京畿监司、判义禁、户、兵、刑、工判书。刚明勤敏,尽心奉职,而伤于苛细,有兴利敛怨之诮。然董成南汉之役,军资、器械无不备具,卒为驻驾之地,赖以有济。
人际关系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6 16:1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