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
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七军军长、革命烈士
李湘(1915年4月-1952年7月8日),原名李湘林,又名李秀里,男,汉族,出生于永新县泮中乡泮中村(今江西省永新县龙源口镇),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生平
1915年4月,出生于江西永新县泮中乡泮中村(今江西省永新县龙源口镇),取名李秀里。
1930年初,加入了反帝拥苏大同盟组织。
1930年8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九师师部勤务员。
1931年1月,调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九师二十五团当司号员,同年春,部队进入湖南。朱德到二十五团检查工作时,说“秀里”的名字太俗气,便指地为名,为他改名李湘;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九师二十五团三连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争,两次立功受奖。
1937年9月1日,参加平型关战斗,并在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邓华支队担任作战科长,11月担任营长。
1938年6月,率领部队向冀东挺进,在途中连续攻下昌平延庆永宁、四海等重要城镇。在北平(北京的旧称)怀柔峪,仅用了3个小时就完全歼灭了一个日军中队。
1940年8月,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第五军分区第六团团长,转战于雁北地区,率全团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
1942年1月,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第三军分区第二团团长,率部开战敌后战斗。
1943年春,李湘率领一个营护送粮队,与日军遭遇。他巧妙分散日军注意力,自己被包围。在战力悬殊情况下,李湘分兵遣将与敌周旋,趁夜突围保护运粮队,成功完成任务,受聂荣臻赞赏。
1944年9月,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指挥部队对日军发起进攻,收复了定县、唐县、曲阳等县城。
1948年12月22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四军一九一师师长,率部参加平津战役
1949年3月,进入军事院校学习深造。
1950年8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七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同年11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七军军长,兼任唐(山)、秦(皇岛)警备区司令员。
1951年初,李湘奉命率领志愿军第六十七军赴朝作战;6月,李湘提前两个多月入朝,与作战处长、侦察参谋和通信电台一起了解接防地区情况,为六十七军入朝作战做好充分准备。
1951年9月21日,美军全面进攻六十七军阵地,李湘指挥部队勇猛回击,歼敌1000余人;10月13日,敌军4个师向金城南27公里阵地进攻,李湘指挥下的六十七军歼敌17000余人,创历史最高纪录。
1952年7月8日,因细菌感染、败血症和脑膜炎去世,时年37岁。
担任职务
1931年1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九师二十五团当司号员;9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九师二十五团三连排长、连政治指导员。
1937年9月1日,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邓华支队担任作战科长,11月担任营长。
1939年2月,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第三十一团副团长。
1940年8月,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第五军分区第六团团长。
1942年1月,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第三军分区第二团团长。
1944年9月,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
1946年6月,李湘任晋察冀军区教导旅旅长兼政委;11月,任晋察冀军区十一旅旅长。
1948年12月22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四军一九一师师长。
1950年8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七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同年11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七军军长,兼任唐(山)、秦(皇岛)警备区司令员。
人物事迹
早年经历
1915年4月,出生于江西永新县泮中乡泮中村(今江西省永新县龙源口镇)。因其生得眉清目秀、五官端正,父母便为其取名李秀里。父亲在1923年因病去世,年少的李秀里和母亲一起挑起了生活的重担;1924年,他给地主放牛、养猪;1926年,在叔父的帮助下,秀里在私塾读了3年。
1928年底,李湘在当地先后参加了乡儿童团和乡少年先锋队。
1929年,李秀里被送去邻村学竹匠,师傅常虐待他。叔父给他找了个比他大的媳妇,订婚那天,人们议论纷纷,秀里感到羞愧。贫困、师傅的欺凌和不满意的婚姻使他考虑解脱。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吸引了他,他决心加入。
1930年初,他加入了反帝拥苏大同盟组织,与其他少先队员一起积极参加站岗放哨、检查行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宣传拥护苏联等活动,思想和阶级觉悟大大提高。
加入红军
1930年7月,李湘离开竹匠铺,找到了红军,但被告知要等长大后再来。他哭诉了自己的苦难,并决定不再回铁匠铺。经首长批准,于8月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九师师部勤务员。
1931年1月,调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九师二十五团当司号员,随部队进入湖南。朱德到二十五团检查工作时,说“秀里”的名字太俗气,便指地为名,为他改名李湘;4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红九师二十五团三连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争,两次立功受奖。
参加长征
1934年10月,李湘随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开始了长征。在长征途中,他数次在战斗中受伤,但经过短暂的休养后,他仍然赶上了队伍,并成功到达了延安。
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李湘两次受重伤。第二次负伤发生在红军渡赤水河的战斗中,他的双手中弹,失血过多导致身体虚弱。尽管上级建议他留下,考虑到前方还有更艰险的金沙江和大渡河,但李湘坚决不肯。他决定步行跟随部队,即使受伤也不愿坐担架。
长征路上李湘是连政治指导员,经历了多次战斗,包括乌江、金沙江和大渡河的渡过,还翻越了夹金山。他被调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骑兵团,参加了直罗镇的战斗。
1935年10月,李湘作为红军的一员,走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6年5月,李湘入红军大学学习,热衷于学习党史、政治经济学、哲学和红军战略学。他聆听了毛主席的讲座,半年后,虽然仍有不认识的字,但他在思想上成熟,并坚定了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信念。
投身抗战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李湘所在的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一五师;9月,李湘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附近设伏,于9月25日晨突然发起猛攻,英勇杀敌,一天的战斗中歼灭了1000余名日军,击毁了100多辆汽车,取得了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成立,李湘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三团一营营长,他率队在冀西、察南地区活动,抗击侵华日军,为建立抗日根据地做出贡献。
1938年3月,李湘组建邓华支队,在平汉、平绥铁路间进行抗战。随后,与第一二零师宋时轮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6月,李湘率队向冀东挺进,攻克昌平、延庆、永宁、四海等城镇。在沙峪,他指挥1营与日军激战3小时,全歼200余人,为部队开辟前进道路;7月,八路军第四纵队与中共冀热边特委合作,在冀东地区发动武装暴动,建立了10万人的抗日武装。他们攻克了多个县城,控制了冀东广大地区,建立了抗日政权。李湘率领1营在迁安战斗中立下头功。他在建昌营阻击战中受伤,但坚持战斗胜利。伤愈后,他多次承担先头突击任务,连战连捷,因指挥果断而受到赞誉。
1939年2月,李湘任第31团副团长。1940年8月,任第5军分区第6团团长,转战于雁北地区。
在此期间,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
1940年8月20日,太原至石家庄的正太铁路成为了“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李湘率领自己的团与其他部队协同作战,在北棵峪和阜平东庄地区反击日军,取得了辉煌的成果。破袭铁路、截断敌军运输线60余公里、摧毁敌军15个据点,并消灭了1800多名敌军;9月,涞(源)灵(丘)战役打响,李湘率团攻克北口峪和抢风岭,英勇阻击敌军并击毙伤敌300余人。这场战斗的胜利对百团大战的进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艰难时期;4月,李湘率领的6团面对强敌压境,他采取了转移和游击战术,成功使敌人扑空。随后,他在兄弟部队和民兵的支持下,反击敌军并歼灭800余人。这次战斗后,李湘被上级称赞为“坚定顽强、机智灵活的优秀指挥员”。
1942年1月,李湘调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第二团团长,率部分散开到敌侧打击敌人。10月下旬,李湘指挥下的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第二团和骑兵团歼灭了唐县日伪军90多人中的70多人。李湘的部队阻止了敌人在该地建立据点,并在其他战斗中取得胜利。
1943年春,晋察冀边区形势好转,日军被迫收缩到主要交通线。一次运粮任务中,李湘巧妙地保护了运粮队并成功突围,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赞赏;1943年秋,日军集结4万余人对北岳区进行所谓的“毁灭性扫荡”。李湘率领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第二团执行掩护领导机关转移的任务,在与敌人的激战中歼敌百余人。随后,他率团成功突袭敌人并再次歼敌百余人。取得胜利后,李湘率团猛攻完县陈侯据点,击毙伪治安军团长及日本顾问以下50余人。
1944年上半年,李湘率领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第二团攻取和逼退敌人的碉堡和据点,取得丰硕成果;9月,他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为迎接大反攻做准备。
1945年春,李湘率部在定县和曲阳间的公路上歼灭敌人,随后收复了定县、唐县、曲阳等地;8月,李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与八路军、新四军协同友军,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他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
抗战胜利后,李湘被任命为冀晋纵队第一旅旅长。1946年初,李湘率领部队强行军350余里,成功占领古北口制高点。在国民党部队的猛攻下,指挥部队坚持抵御敌人10余次进攻,歼敌3000余人,成功守住了古北口的战略要地;6月,李湘率冀晋纵队第一旅与军区教导师十二团合编为晋察冀军区教导旅,任旅长。该旅驻防在恶劣气候的塞外,装备不及国民党军队;10月,国民党军队进犯张家口地区,晋察冀中央局和军区决定撤离。李湘教导旅被指派保护和掩护党政机关的安全转移;11月,李湘教导旅改编为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第十一旅,陈正湘任司令员、胡耀邦任政治委员,李湘担任旅长。国民党军队进攻满城地区,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第十一旅参与了满城东部战役。在正确指挥下,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第十一旅攻占了东营和道口,击溃了敌人的指挥所和炮兵阵地。与其他部队合作,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第十一旅全歼了敌方第二总队两个团。这次胜利鼓舞了军民斗志,对扭转晋察冀战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6年,晋察冀军区决定发起保定以南战役,目标是歼灭国民党军在望都至正定间铁路沿线的守备部队。陈正湘和胡耀邦率领第4纵队,并统一指挥冀晋独立旅和第三、第九军分区部队,展开战役。同时,第二、第三纵队保持休整状态,随时准备支援。
1947年1月,李湘率领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第十一旅参加保南战役。他们成功歼灭了敌人,并迅速包围了定县城。李湘制定了攻城计划,指挥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第十一旅三十二团先登城并攻占南门楼和东门楼,摧毁了敌人的中心防御体系。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第十一旅三十二团的英勇表现被评为定县登城的第一功,获得了“登城先锋”的荣誉和集体大功的表彰。李湘率领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第十一旅冲入定县城,经过9天激烈战斗,歼敌8200余人,解放了望都、新乐和定县。他们还切断了保定和石家庄国民党军的联系,为晋察冀野战军的机动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定县解放后,李湘与安淑静结婚。安淑静是一位热情开朗、能干的姑娘,她参与革命工作。他们通过介绍认识,逐渐了解对方的品质和共同理想。李湘展现了他关心部属和爱民的一面。婚后第二天,他带着安淑静去看望烈士的坟墓,表达了随时牺牲的思想准备。
1947年2月10日,李湘参加保定北作战,率领部队出色完成任务。晋察冀军区取得重大胜利,歼敌8万余人,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气焰。
1947年4月,李湘率领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第十一旅参与晋察冀军区的正太战役。他们包围了栾城并展开巷战,最终解放了该城并俘虏了800多名敌军。随后,他们与其他部队合作,歼敌3.5万余人,俘虏2.5万余人,控制了多个县城和煤铁矿区,成功改变了晋察冀战场的局势;为了支援东北野战军的夏季攻势,李湘率领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第十一旅参加了青沧战役,成功解放了兴济镇。他采取了夜间水上突袭的战术,经过两次突击,最终取得了胜利。这次胜利有力地支持了东北野战军的夏季攻势。
1947年6月17日,李湘率领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第十一旅从青沧地区出发,奋力向保定进军。经过连续几天的战斗,他们攻占了保定东北地区的敌据点。李湘在满东、保定南正太、青沧和保定北等战役中表现出色,战斗力强,指挥有方。他率领的部队连战连捷,成功完成了各项作战任务,成为华北战场上有名的战将。
1947年7月,保北战役后,李湘率领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第十一旅驻扎在保定南方的顺桥一带。安淑静来看望他,但当晚接到新的作战任务。李湘决定立即启程,安慰妻子以革命利益为重。他参加了清风店战役,全歼了敌军,取得重要胜利。石家庄已被解放区包围,解放军攻取的时机成熟。
1947年10月25日,李湘参加了晋察冀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安国县南关召开的会议,讨论了夺取石家庄的战役计划。朱德总司令提出了具体要求。李湘率旅的任务是从石家庄东南方向攻击市区;11月7日,石家庄战斗开始,李湘率领部队迅速突破敌人的防线,控制了市区的一些重要街道。经过激烈战斗,他们成功压制了敌人,并解放了石家庄。晋察冀野战军共歼敌2.4万余人;12月27日至12月29日,李湘继续执行破袭任务,在大清河北连克敌据点,打击了敌人王凤岗部,恢复了党政工作。
1948年1月,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第十一旅在安国地区展开整军运动,提高了政治觉悟和纪律意识。李湘重视运动,与战士并肩前进,不知疲倦地工作;3月中旬,他率领部队向西北挺进,经历艰难行军和激战,最终解放了蔚县县城。
1948年,察南战役胜利后,华北国民党军队集结在平绥铁路东段以南。随后,晋察冀军区决定扫除热西敌人,攻击冀东,威胁平津敌人;5月,华北军区成立,李湘率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进攻热西、冀东。经过多次战斗,取得重大胜利。随后,他们与兄弟部队合作攻克了丰润、任各庄、榛子镇等据点。李湘率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第十一旅在冀东转战5个月,连克5城,取得重要胜利。随后,他们攻占了香河和武清,歼灭敌人。最后,李湘奉命保卫石家庄,部队准备随时行动。在战斗中,李湘始终与士兵并肩作战,取得了显著成绩。
1948年12月,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在新保安。李湘旅受命担任全歼新保安守敌的主攻任务。他们星夜北上平绥路,提前进抵下花园地区。李湘亲临前线,详细安排部署,并要求部队反复演练,充分发挥士兵的智慧,以最小的代价取胜;12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向新保安发起总攻,李湘旅迅速攻入城内并与其他部队合作,最终歼灭了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俘获了国民党中将军长郭景云。随后,李湘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四军一九一师师长。部队休整并总结战斗经验,同时进行临战训练。李湘强调胜利的关键在于正确指挥和贯彻执行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十大军事原则”。他深刻认识到胜利是通过不断前进和战斗取得的。
在解放战争中,李湘率队参与了多次著名战斗和战役,为华北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卓越贡献。
学习深造
1949年3月,平津战役胜利后不久,李湘被派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事政治大学(简称华北军大)深造。
他努力克服文化底子浅的不足,并意识到这限制了他的理论水平和问题认识。他回忆起长征到宜川时的经历,因不能独立学习文件,对党的农村政策理解不准确,对待富农犯了政策错误。他反思自己文化学习和修养不够,对部下教育态度粗暴,处理部队和地方干部关系不当。他感到愧疚,但也越来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努力提高文化和理论水平。
李湘严守纪律,从未迟到或早退过。他与学员们建立了良好关系,备受尊重和信任。尽管学习对他来说很艰苦,但他毫不退缩。他坚信通过努力学习可以克服文化困难。他常说:“不学习不行啊!指挥现代化战争会更加困难!”李湘珍惜每一分学习时间。有次,他因未完成作业而拒绝妻子的电影邀请,他告诉她:“我们要努力学习,为了党和人民的任务。”这件事深深感动了妻子,对她的工作和学习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于他刻苦勤奋地学习,李湘在华北军大取得了优秀的学习成绩,每学期都被评为模范,语文测试成绩每次都在90分以上,并两次获得立功。毕业时,叶剑英校长在总结大会上表扬了他,并亲自颁发了奖状。
华北军大结业后,李湘保持了学习作风,工作忙碌后仍坚持学习,文化水平得到飞跃。他阅读高深书籍,写出有分量的军事理论文章。同事们称赞他从工农干部成为新型知识分子的典范。文化水平的提高增强了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他迅速发展出联合兵种协同作战的指挥才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得到了充分证明。
入朝作战
1950年8月,华北军大结业后,李湘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七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同年11月,他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七军军长兼唐(山)、秦(皇岛)警备区司令员。
1951年6月中旬,中国解放军第67军奉命出征朝鲜,李湘带领队员们提前两个多月前往。他严格遵守保密规则和纪律,探望了家人后立即到司令部请示工作并接受任务。他勤奋工作,调查敌情、汲取经验,以适应出国作战的要求。
1951年8月31日,中国解放军第六十七军接防金城以南地区沿三八线27公里前线。在敌人的“夏季攻势”即将结束时,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抗击,敌人损失惨重。李湘等军领导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降低了每日的粮食标准,以实际行动鼓舞士气;9月21日,美军发起了一次立体攻坚,李湘指挥部队勇猛回击,歼敌1000余人。经过五次战役,敌我形成对峙。李湘敏锐地意识到急躁情绪对长期防御不利,通过教育干部和战士们统一认识,为粉碎敌人的“秋季攻势”奠定了思想基础;10月13日,中国解放军第六十七军迎来了敌人最猛烈的“秋季攻势”,李湘指挥部队顽强抵抗,歼敌1.7万余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歼敌3.7万余人,击落敌机40架,击毁坦克和装甲车130余辆,缴获大量武器和物资。这就是志愿军战史上著名的金城南阻击战。李湘军长在战斗中坚持指挥,嗓子喊哑失音,体重减轻了七八公斤。
1951年10月,李湘在金城南阻击战中获得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受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表彰。他完成了《目前防御作战中的几个战术问题》的论述,得到了彭德怀司令高度评价。他善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全面评估战斗成绩和不足之处。在总结中,他提出了对部队配置、工事构筑、战术手段等问题的反思和改进建议。
不幸牺牲
1952年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命令中国解放军第六十七军在剑布里东线建立新的防御工事,准备应对美伪军的“春季攻势”。李湘带领参谋和干部多次深入侦察地形,制定作战方案,确保工事符合实战要求。然而,在美军发动攻势前夕,李湘病倒了。尽管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但作为军队指挥官,他心系着4万多将士,对自己的健康很少顾及。在一封写给妻子安淑静的信中,他描述了自己身体的不适和减弱,但为了工作的重要性,他决心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李湘病倒时正值军党委会议召开,他希望能快速康复,参加会议和指挥战斗。然而,他的病情却恶化。美伪军发动的“春季攻势”规模超过以往,还使用了生化武器(包括细菌)。尽管被细菌感染,李湘仍坚持组织防疫工作和侦查工作。他连续工作,身心俱疲。他发现敌人投放的空壳弹中可能隐藏重要信息,及时向上级报告。然而,他的病情迅速恶化,但他仍坚持指挥战斗。
1952年7月8日,李湘因细菌感染、败血症和脑膜炎去世,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的最高将领。
所获荣誉
1951年10月,李湘在金城南阻击战中获得“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2年,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授予李湘“朝鲜一级国旗勋章”。
人物生活
人物语录
“运动战,运动战,毛泽东思想作指南。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转。靠着两条飞毛腿,大踏步进退把敌歼。英勇顽强的解放军,北战南征为人民。高山在我们面前低头,江河在我们脚下呻吟。从胜利走向胜利,跟着党勇往直前......”。
家庭情况
母亲:张良媛
妻子:安淑静
女儿:李广利
儿子:李广建
人物评价
“我深以丧失了20年的老战友、青年优秀的将领李湘同志而哀悼!”(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 挽词)
“李湘同志是以其国际主义的精神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死得其所,死有余荣!”(时任华北军区政治委员薄一波 悼文)
“李湘同志对党和上级给他的每一项任务和每一个战斗命令,从来没有马虎过。他兢兢业业、非常细心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情况,下定决心,是最坚决执行命令的指挥员,最善于克服困难的指挥员,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最为明显。他很年轻,正是为祖国为人民尽最大贡献的时候不幸逝世,是我党我军的一个重大损失。”(时任华北军区参谋长、第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 悼文)
后世纪念
人物缅怀
1952年12月10日,运送李湘遗体的专列途经多个城市,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都举行了路祭,追思李湘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抗美援朝战争作出的贡献。在石家庄的迎灵仪式和公祭大会上,聂荣臻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华北军区表达了哀悼之情。薄一波、刘澜涛等人也对李湘的牺牲表示敬意。朝鲜政府授予李湘一级国旗勋章,并在朝鲜土地上建有他的遗物墓,供朝鲜人民永远缅怀。
烈士陵园
1952年12月10日,李湘的遗体由朝鲜运回祖国,随后在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安葬。
纪念图书
2007年12月,以李湘为素材的革命书籍出版,该书籍主要介绍李湘不平凡的一生,让人看到李湘如何从一个质朴的农村少年成长为优秀的军事指挥员的全过程。
参考资料
国际主义战士李湘.永新县人民政府网.2018-08-19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4 14:3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