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旺(1917年10月29日—2003年2月26日),是一头曾在
二战期间在
中国远征军中服役的
缅甸籍
亚洲象,后来随着
孙立人将军迁往
台湾,安置在
台北市立动物园。林旺有大半生都是在
台北市立动物园度过,他无庸置疑的是
台湾最有人气及名气的动物,并且成为许多台湾民众儿时的共同回忆,许多人昵称他为“林旺爷爷”。2003年逝世,享年86岁。林旺标本现陈列于
台北市立动物园教育中心。
抗日战争
1941年
日本攻击
珍珠港之后,在1937年开打的抗日战争也成为二次大战的主要战场之一。1942年当
日本进军
英国殖民地缅甸时,
大元帅蒋中正下令组织
中国远征军,
孙立人指挥其中1部- 新38师,前往缅甸作战。在1943年的一场战役中,
中国军队不费一枪一弹便俘虏了为日军工作的林旺与其他十二头亚洲象。日军主要是使用这群大象来运补物资及拖拉大炮,盟军的用途也十分类似。此时林旺的名字是“阿妹”。
中国远征军在
缅甸作战时,中日双方在战斗中都使用了大象。
中国远征军败退印度时有一个被打散的小军官曾在当地人帮助下组织了一个游击队,用大象掀日军铁轨。但大多数时候,双方都仅仅使用大象运输物资,因为它们的性格并不适于在前线作战。这其中,日军使用大象向前线运送给养的情况较多。日军大象主要来自当地的木材公司——
缅甸的木材公司一直使用大象搬运贵重的热带
硬木。林旺,就是这种情况下被日军征用的一头亚洲象。所以,它最初也不能算是一头野生大象,应该算是“印缅木材公司”的一名林业工人。
根据
台湾方面的记载,大象林旺是在
缅甸作战中和十二头伙伴一起被
中国远征军俘虏的,但是记录得语焉不详。其实,林旺的“归汉”,是可以查到具体情节的。它应该是原服务于
日军第十八师团,在胡康河谷作战中,为
中国远征军新一军所部俘虏。林旺当俘虏可不是丢人的事情,确切地说,远征军是救了它
一命!
当时的日军第十八师团,在胡康河谷节节设防,阻击东归心切的
中国远征军,但无论兵器还是后勤都无法与美械化的中国新一军、
新六军对抗,被打得不断败退。十八师团的
后方基地孟拱到前线仅仅依托一条简易公路进行补给,由于日军
机械化程度不高,公路又不断被中美空军炸断,能够在林中小径行进的大象就成了重要的
运输工具。
在日军中,林旺们的日子可不好过。按照日军十八师团辎重兵部队的报告,由于道路崎岖艰险,使用大象运输,负重能力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大,一头象只能背负250-300公斤的物资,时速5公里,与
中国军队在拉加苏、李家寨等地对抗时,运输兵要翻越险峻的万塔格山,大象是人背肩扛以外的运输工具,一次到前线往返要两天的时间。
由于战局对日军日益严峻,日军往往强行让大象背负500公斤以上的物资,结果许多大象很快出现“鞍伤”不能使用,到
中国军队进攻孟关的时候,在前线的大象已经从近100头减少到了十几头。
根据现有材料,林旺的被俘,很可能发生在著名的西通切路战之后。西通切路战是孟拱战役的一部分。1944年5月,日军第十八师团为了遮护孟拱基地,在其以西的加迈、卡盟等地据险死守。
中国军队突出奇兵,112团团长陈鸣人率部人手一口
砍刀,从渺无人烟的林莽中强行穿插六天六夜,成功钻入敌军后方,突然抢占加迈与孟拱的枢纽西通,切断日军
补给线,一举将十八师团主力纳入
中国远征军的大包围圈之中。这一战,包围圈内外的日军发疯一样猛攻西通,却在陈鸣人手下伏尸累累,不得寸进。被围日军粮弹皆无,在
中国军队四面攻击下完全被打散,中国军队乘势拿下孟拱。
这一仗打断了这个“
丛林战之王师团”的
脊梁骨,仅仅被打散后饿死的日军伤病员,就有两千多名。日军师团部是依靠工兵在树丛中用斧头和砍刀勉强打开一条“伐开路”才逃脱的,
师团长田中新一几乎是赤手空拳逃了出来。这条“伐开路”窄处仅有一人宽,大象根本无法通过。面对进军神速的
中国远征军,日军只得丢弃了林旺等大象逃走。
假如林旺这次没有被俘,其命运十分堪忧,因为日军的后勤运输是有自己特色的,在前线,他们通常采用水牛和
山羊(甚至还有
猴子)运送物资,目的是在物资缺乏的时候,运输者本身也可以被当成食物吃掉。在
英帕尔战役中,同样是用大象运输物资的日军粮食不够时,确有杀死大象食肉的举动。
加入
中国军队的林旺,待遇明显改善。这是因为,当时和
日军在
缅甸作战的
中国驻印远征军,已经全部美械化,新一军和新六军的主要运输工具是美制十轮大卡车和各种
吉普车。
工兵部队也十分积极,公路和
输油管修得紧跟着一线步兵的屁股。如此大象几乎没有用武之地,原来的“民工”成了军中的明星和宠物。
孙立人将军很喜欢这些大象,于是
战争结束后准备把它们带回
中国。1945年,这群大象和它们的骑师及骡马队经由
滇缅公路回到了
中国,离开了
野生植物繁茂的缅北
滇西,人们才意识到大象需要吃多少东西,新一军的后勤部门为此吃尽了苦头,大象们也不得不临时学会一些简单的表演技巧,沿途杂耍给自己赚点儿伙食补贴。尽管如此,还是有多头大象因为照顾不周死在路上,在这艰难的旅程中,有六头大象不幸身亡。当他们抵达
广东时,战争结束了,但这群大象的任务并没有告一段落。它们在1946年春天时参与了“抗战烈士纪念碑”的建造工作,同时在
马戏团进行表演,为
湖南饥荒进行募款。之后,其中四头大象分别被送到了
北京、上海、
南京和
长沙的动物园。剩下包括林旺在内的三头大象,被重新安置在
广州的一座公园内。
在台湾的岁月
1947年,
孙立人被派遣到
台湾从事训练新部队的工作,并带着包含林旺在内的三头大象一同前往,但有一头不幸在渡过
台湾海峡的航程中病死。剩余的两头大象来到
台湾后,在高雄
凤山的
军事基地附近从事搬运原木及其他一些简单的工作。1951年,另一头母象阿沛死亡之后,林旺成为当初十三头的象群中的存活者。
1954年,
孙立人决定将林旺送给当时位于
圆山的
台北市立动物园,园方同时将当时年仅3岁的雌象
马兰与林旺送作伴。此时林旺的名字仍然是“
阿美”,但园方觉得这个名字太过
女性化,因此取“森林之王”之义,改名为“林王”。但是却有一个记者误将“林王”
错听成音调接近的“林旺”,并将此名字刊登出来,之后“林旺”就误打误撞的成为了他的名字而沿用至今,并成为
台湾家喻户晓的动物明星。许多游客都是慕名而来,参观
台北动物园,一睹林旺的风采。
1969年,50岁的林旺突然性格大变,管理员在他的粪便中发现血丝,发现他罹患了大肠瘤。由于当时动物园没有麻醉大象的经验和技术,只好将他五花大绑以进行治疗。后来手术虽然成功,但从此他对兽医和管理员的态度有了180度的转变,不再像以往那般温驯。
自1971年起,林旺在每年11月至次年5月间都会有一段“狂暴期”,会变得具有攻击性。为了安全与管理的考量,园方因而决定将林旺的一只脚,用铁环加以固定。 因为套上了
脚镣,
活动空间变小,林旺开始出现奇怪的举动─头和身体呈现节奏性的左右摇晃。这种情形一直到了1977年,园方扩建象栏,链脚的日子才告结束。
1983年,园方为林旺举办66岁的
生日派对。在此之后,每年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园方都会为林旺举办生日派对,与众多的游客一同为林旺“祝寿”。
1986年,动物园从圆山迁往
木栅,许多的
台北市民驻足在街道两旁观看动物们搬家,特别是林旺。由于林旺生性多疑,在动物园准备搬家之时,数十名工作人员及兽医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将他“拖”进特制的大型货柜。在抵达
木栅的新家之后,由于已近黄昏,加上环境生疏,林旺误将新家前大象造型的
电话亭当成了妻子
马兰而走入壕沟中,并且迟迟不肯走出,直到管理员将马兰从货柜中放出,林旺才肯走出壕沟。
2002年10月,雌象
马兰因
淋巴癌去世,林旺失去了老伴,显得非常孤独,常常一个人望着笼舍发呆。2003年《林旺和马兰的故事》由联经出版公司
成书出版。
离世
从2003年初开始林旺的左后腿因
关节炎退化而变得疼痛无力,导致出现食欲下降跟排泄困难的状况。
2003年2月中旬开始,平时不爱下水的林旺,却不时的浸泡在水池里,有时甚至会泡上一整天,可能是利用身体泡在水里的浮力减轻关节炎的疼痛。林旺还会把水喷向自己的眼睛,似乎在体验生命中最后的快乐。
最后在2003年2月26日凌晨被管理员发现安详的侧卧在水池边,死因为突发性休克,享年86岁。
纪念
在林旺去世后,为林旺举办的纪念活动持续了一个月,园区涌入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并且留下鲜花及卡片,向林旺做最后的道别。
台北市长马英九授予林旺“台北市
荣誉市民”的荣耀,前台湾地区
领导人陈水扁也献上花圈,并在卡片写着“给我们永远的朋友,林旺”。2004年10月,林旺被制作成全世界最大的亚洲象标本,置放在园内的教育中心,供游客参观纪念。
以一般亚洲象平均70岁的寿命而言,林旺算是相当长寿的。林旺以86岁的高龄逝世,成为了全世界在圈养情况下最长寿的大象之一。
林旺的一生,无疑就是一个历史的缩影,从战乱时的
中国,到
经济起飞的
台湾,见证了台湾社会的变迁,更跨越了不同的世代,在人们的心中烙下难以抹灭的深刻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