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蛙
树蛙科两栖动物的统称
树蛙(学名:Rhacophoridae)是树蛙科两栖动物的统称。树蛙体中等或大,一般雄蛙吻端斜尖,雌蛙吻端高钝;舌后端缺刻深,梨骨齿发达,鼓膜明显,指间有蹼或蹼发达,趾间近全满蹼,外侧跖较发达;鼻骨小、蝶筛骨显露,额顶宽或宽短,头部皮肤不与头骨紧贴;舌骨无舌角前突,有翼状突。树蛙种类有200-300种,中国大约有29种。
动物学史
树蛙外形及生活习性与雨蛙相似,而亲缘关系甚远。在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与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大卫-希斯院士的合作中,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副研究员等对树蛙类物种进行了系统进化和详细的生物地理分析。结果表明,树蛙科物种的祖先最早于第三纪早期出现在欧亚板块的东南亚地区,也就是大约距今5650万至4600万年前。这刚好与印度板块向北漂移速度减缓,被认为与欧亚板块首次接近碰撞的时间相符。此时,东南亚岛屿地区广泛覆盖着热带雨林,这为树蛙类动物的生存提供了先决条件,由此可见,树蛙科物种很有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由印度板块扩散至欧亚大陆的。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车静课题组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博士Elizabeth Prendini一起,联合国内外合作者收集了各大陆树蛙科主要代表类群物种,基于探针杂交富集的高通量测序方法,获得了352个核基因序列,对树蛙科进行了首次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分析显示,树蛙科主要支系间的关系得到很好解决,解决了一些分类争议。基于时间树,研究人员重建了现生树蛙科的生物地理历程。分析显示,现生树蛙科起源于亚洲内陆地区,时间点对应于始新世气候适宜时期,然后辐射到东南亚、南亚、喜马拉雅山和非洲。另外,树蛙科繁殖类型以有序的渐进的方式进行,演化方向是越来越摆脱对水体的依赖。水生繁殖方式是树蛙科最原始的繁殖特征,胶状繁殖方式是水生繁殖方式向陆生繁殖方式转变的过渡特性。
形态特征
小型到大型的青蛙(15-120毫米的吻孔长度)。骨骼的主要特征与蛙科同,椎体为参差型或前凹型,具固胸型肩带;但与蛙科不同,指、趾末两节间具介间软骨;指趾骨末节成“Y”形或“T”形。指、趾末端膨大成吸盘状,有边缘沟,吸盘背面一般无横凹痕,腹面呈肉垫状。繁殖时有建泡沫巢的习性,受精卵置于胶质泡沫中或胶质团内,泡沫巢外壁裸露风干,或被树叶包裹。蝌蚪属有唇齿左孔型。
体型扁平,指、趾端有较大的吸盘,其边缘具沟,其末端两个骨节间有蹼、吸盘腹面腺体以及胸部的腺体(即扁平疣)可以使成蛙身体牢固的贴附在树干或叶片以及其他附着物上;其体色多为绿色或以绿色为半(泛树蛙属Polypedates等物种例外),几乎与植物叶片同色,具有保护作用。
栖息环境
成体经常在树上生活,有的种类也常栖息在低矮的灌木或草丛(或农作物)中。
分布范围
树蛙分布于非洲亚撒哈拉地区、马达加斯加、印度、斯里兰卡、亚洲东南部、日本南部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地区。
生活习性
多为树栖生活,外形、习性与雨蛙属(Hyla)相似,但亲缘关系甚远。适于树栖生活。树蛙属夜行性动物,它们在白天的时候,多半是把身体平贴着叶片或地面。树蛙多以小虫为食,如面包虫。蝌蚪生活于静水水域内(如树蛙属)。
树蛙通常具有较强的自愈能力,皮肤表面都带有轻微的毒素,但是它们毒性都不大,对人类几乎没有危害,最多对皮肤敏感的人有些轻微影响,所以并不需要害怕树蛙。
生长繁殖
蝌蚪发育经过一段时期后进入静水水域(如树蛙属和跳树蛙属);有的种类将受精卵置于树洞或陆地上发育,有短暂的非摄食性的蝌蚪阶段(不经过自由摄食性蝌蚪阶段),从卵直接发育成幼蛙(如小树蛙属、棱皮树蛙属和夜跳蛙属);也有生活于溪流中(如溪树蛙属),卵贴附于溪边石下或水生植物上,或形成小块状浮于水面,不呈泡沫状。
多有筑泡沫卵巢的习性,树蛙在水域上空的树叶上产卵(如峨眉树蛙Rhacophorus omeimontis和大树蛙Rhacophorus dennysi)或在静水域边的泥窝内及草丛中产卵(如斑腿泛树蛙Rhacophorus megacephalus、宝兴树蛙Rhacophoms dugritei、洪佛树蛙Rhacophorus hungfuensis),其卵群均被包埋在泡沫状卵泡内,前两者的卵泡还被树叶包裹,这是蛙类产卵习性较为特殊的情况;树蛙卵孵化后,随液化的卵泡和雨水的冲刷,小蝌蚪即从树上掉入下面的水塘中或流入其下的池塘内,蝌蚪在静水域中生活约2-3月变态成幼蛙,并登陆到草丛中营陆栖生活。
下级分类
参考资料
保护现状
420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其中,17种为灭绝(EX),22种为极危(CR),74种为濒危(EN),51种为易危(VU),29种为近危(NT),176种为无危(LC),51种为数据缺乏(DD)。
主要价值
药用:有些种类(如经甫树蛙、大树蛙、斑腿树蛙等)具有药用价值,用于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骨折。
观赏:有些种类可养殖观赏,如大树蛙、斑腿树蛙等,在动物园吸附在展箱玻璃、植物或溪石上,观赏效果较好。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1 13:27
目录
概述
动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