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
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
须臾,啜热
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
漐漐微似有
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
流漓,病者必不除。若一服
汗出病
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现代用法:水煎服,温服取微汗)
本方证为
风寒伤人肌表,
腠理不固,
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所致。治疗以
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为主。本方证属
表虚,
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
桂枝为
君药,
解肌发表,散
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
益阴敛营。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
调和营卫,是
相须为用。
生姜辛温,既助
桂枝解肌,又能
暖胃止呕。
大枣甘平,既能
益气补中,又能
滋脾生津。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
脾胃生发之气而
调和营卫,所以并为
佐药。
炙甘草之用有二:一为
佐药,
益气和中,合
桂枝以
解肌,合芍药以
益阴;一为
使药,调和诸药。所以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配伍严谨,散中有补,正如
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赞桂枝汤“为
仲景群方之魁,乃
滋阴和阳,
调和营卫,
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桂枝辛温,辛能散邪,温从阳而扶卫,故为
君药。芍药酸寒,酸能
敛汗,寒走阴而益营。
桂枝君芍药,是于
发散中寓
敛汗之意;芍药臣
桂枝,是于固表中有微汗之道焉。
生姜之辛,佐
桂枝以
解肌表;
大枣之甘,佐芍药以和营里。
甘草甘平,有
安内攘外之能,用以调和
中气,即以调和
表里,且以调和诸药矣。以桂、芍之相须,姜、枣之相得,借
甘草之调和阳表阴里,气卫血营,并行而不悖,是
刚柔相济以为和也。
上述四方皆为桂枝汤
类方,其证之
病机以
营卫不和或
气血阴阳失调为共性,故用桂枝汤和
营卫、调
阴阳。前二方主治证以
外感风寒表虚为基本
病机,
桂枝加葛根汤主治
外感风寒,
太阳经气不舒,
津液不能敷布,
经脉失去
濡养之
恶风汗出、
项背强而不舒,故用桂枝汤加
葛根以
解肌发表,升津舒经;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治
风寒表虚证兼见
肺失肃降之
喘逆,故加
厚朴、
杏仁降气平
喘。后二方因药量之变化,已由治表之剂变为治里之方,其中
桂枝加桂汤主治
太阳病发汗太过,耗损
心阳,
心阳不能下蛰于肾,肾中
寒水之
气上犯
凌心所致的
奔豚病,故加桂二两以加强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的作用;
桂枝加芍药汤主治
太阳病误下伤中、
邪陷
太阴、
土虚木乘之
腹痛,故用桂枝汤
通阳温脾,倍芍药以
柔肝缓急
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