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男,1975年10月出生,吉林
长春人,历史学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朝鲜半岛研究会副会长。2001年毕业于
东北师范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
南开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3年被破格遴选为
博士生导师,2017年升任教授并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冷战时期
缅甸对外关系、
朝鲜半岛问题、当代中国对外关系史、
中美关系。
人物经历
1994-1998年,就读于吉林四平师范学院(现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
1998-2001年,就读于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师从
崔丕教授学习东北亚国际关系史,
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为《论艾森豪威尔政府对韩国的援助政策》。
2001-2003年,担任山东省
烟台师范学院马列部助教。
2003-2006年,就读于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师从
王晓德教授学习美国外交史,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政治反共与经济“起飞”——1945-1968年美国对韩国政策研究》,2006年6月获南开大学世界史博士学位。
2006-2008年,在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题目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由来及其职能的演变(1947-1991)》,合作导师为
余伟民教授。
2007年7月至11月曾到香港大学
美国研究中心访问。
2013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导师。
2017年,升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并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2022年9月,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主任。
研究方向
冷战时期缅甸对外关系、朝鲜半岛问题、当代中国对外关系史、中美关系。
科研成果
学术论文
1、《论196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中的蒙古因素》,载《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1期,第47-56页。
2、《论艾森豪威尔政府对韩国的援助政策》,载《
美国研究》2001年第4期,第78-97页。
3、《韩国政治发展中的美国(1945-1961年)》,载《冷战国际史研究》(第五辑)(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半年刊),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第215-239页。
4、《国际危机谈判策略初探——以“普韦布洛”号危机秘密谈判为例》,载《
国际论坛》2008年第4期,第19-24页。
5、《“经济增长阶段论”与美国对外开发援助政策》,载《美国研究》2009年第1期,第120-137页。
6、《美国“地区研究”兴起的历史考察》,载《
世界历史》2010年第1期,第28-39页。
7、《1958-1960年拉美的反美浪潮与美国对拉美的政策》,载《
拉丁美洲研究》2010年第2期,第58-64页。
8、《1968年“普韦布洛”号危机初期的美苏交涉》,载《
俄罗斯研究》2011年第4期,第130-146页。
9、《“同盟困境”视野下的美韩中立国监察委员会争端(1954-1956)》,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第44-49页。
10、《“普韦布洛”号危机决策与美国的国际危机管理》,载《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第167-183页。
11、《知识与政治:冷战时期美国的拉丁美洲研究》,《
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6期,第82-87页。
12、《近十余年中国冷战史研究新气象》,《世界历史》2012年第4期,第111-119页。
13、“Recent Trends in the Study of Cold War History in China” ECNU-WWICS COLD WAR STUDIES INITIATIVE Occassional Paper#1, October 2012. (与Yafeng Xia与Ming Chen合作,第一作者)
14、「遅れてきた人道主義――アメリカ「プエブロ」号危機秘密交渉をめぐる策略について」,青山瑠妙・崔丕編『グローバルヒストリーとしての冷戦と中国の外交』,NIHU现代中国早稻田大学拠点WICCS研究シリーズ8,早稲田大学現代中国研究所,2012年10月,61-79頁。(《迟到的“人道主义”——美国“普韦布洛”号危机秘密谈判策略探析》,青山瑠妙、崔丕主编:《国际历史框架下的冷战与中国外交》(NIHU现代中国早稻田大学研究据点WICCS系列研究8),早稻田大学现代中国研究所,2012年10月,第61-79页。)
15、《冷战时期美韩同盟信任危机析论——以1968年美韩外交争执为中心》,《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第77-83页。(与孙艳姝合作,第一作者)
16、《在反共、稳定和民主间权衡——韩国政治变动与美国因素(1960-1961)》,《东方历史评论》(第三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76-189页。
17、《20世纪70年代驻韩联合国军司令部存废问题——以美国决策为中心的考察》,《世界历史》2014年第3期,第4-16页。
18、 “North Korean Apprentices in China and the Nature of Socialist Exchanges in the 1950s,” Translated by Charles Kraus. NKIDP e-Dossier 16 (September 2014). (co-arthor, with Charles Kraus) Available at http://www.wilsoncenter.org/publication/north-korean-apprentices-china-and-the-nature-socialist-exchanges-the-1950s.
19、《从联合托管到南北分立:美国与朝鲜半岛冷战对抗局面的形成(1944-1948)》,《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年第4期,第55-60页。
20、《协调与猜忌——1969年EC-121事件前后的美韩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第36-46页。
21、“New Trends in Cold War History Studies in China, 2000-2014,”World History Studies, Vol.1, No.1(December 2014), pp.89-111.(与Xia Yafeng合作,第一作者)
22、《缅甸国家档案馆冷战时期中缅关系英文档案评介》,《冷战国际史研究》(第18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第135-162页。
23、《中美缓和与美韩同盟转型(1969-1972)》,《
历史研究》2016年第1期,第98-113页。
24、《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三年的中缅关系再探讨》,《中共党史研究》2016年第5期,第47-58页。
25、《作为政治任务的技术培训:以在沪朝鲜实习生为例(1953-1959)》,《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6年第3期,第24-33页。26、《美国东亚战略转型与韩国的应对(1969-1972)》,《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第43-49页。
27、“China’s Diplomacy towar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Diplomatic History(A&HCI), Vol.41, No.2(April 2017), pp.241-264.(与Yafeng Xia合作,第二作者)
28、《一段隐秘的历史:美国在台湾的核部署(1957-1960)》,《中共党史研究》2017年第11期,第96-109页。
29、《缅甸中立外交的缘起(1948-1955)》,《世界历史》2018年第2期,第46-59页。
30、“Rethinking Sino Burmese Relations 1949-1954,”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39, No.2(2018), pp.153-168.
31、“The Research on China’s Foreign Policy in the Cold War Period: Chinese Scholar’s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2001-2015),” in Guido Samarani, Carla Meneguzzi Rostagni and Sofia Graziani(eds.), Roads to Reconciliation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estern Europe and Italy During the Cold War Period (1949-1971), Venezia: Edizioni Ca’ Foscari Digital Publishing, 2018, pp.15-53.(与
沈志华教授合作,第一作者)
32、《20世纪70年代初朝韩关系的缓和及其影响》,《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第17-27页。
33、《朝鲜战争的缅甸回响:吴努政府中立外交缘起再议》,《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第81-88页。
34、“Heading toward Peaceful Coexistence: The Effects of the Improvement in Sino-Burmese Relations from 1953 to 1955,” Asian Perspective(SSCI), Vol.42, No.4(October-December 2018), pp.527-549.
35、《走向和平共处:中缅关系的改善及其影响(1953-1955)》,《中共党史研究》2018年第11期,第87-100页。
36、《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应当注重多国档案文献互证》,《
中共党史研究》2019年第4期,第74-77页。
37、《中国冷战史研究70年及其思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第50-61页。(与白建才合作,第二作者)
38、《“被挟制的”帝国:美韩同盟形成史论》,《冷战国际史研究》(第28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9年,第1-45页。
39、《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如何利用多国档案文献》,《中共党史研究》2020年第4期,第24-28页。
40、《“新文科”理念下的历史学本科人才培养路径初探》,《
历史教学问题》2020年第5期,第132-140页。(与章义和等合作,第一作者)
41、《“导火索”:驻韩美军裁减问题与美韩关系(1948-197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第46-56页。
42、《如何以“新文科”理念指导历史学本科人才培养》,《拔尖通讯》2021年第1期,第74-78页。(与章义和等合作,第一作者)
43、《合作与限制: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韩国导弹开发活动的反应与对策》,《世界历史》2021年第1期,第1-19页。
44、《IACUB模式:历史学本科拔尖人才跨学科培养路径探索》,《拔尖通讯》2021年第4期,第85-90页。(与王铭禹等合作,第一作者)
45、《历史学本科拔尖人才跨学科培养的模式建构与实践探索》,《
中国大学教学》2022年第4期,第19-24页。(与陈书琦等合作,第一作者)
46、《作为一级学科的中共党史与世界史的对话》,《中共党史研究》2022年第3期,第53-57页。
47、《1950—1962年美国对缅甸政策文件(选译)》,《
历史教学问题》2022年第4期,第172-183页。(与吴思莹等合作,第一作者)
48、《新世纪以来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述评》,《
中共党史研究》2022年第6期,第125-143页。
49、《“受邀请的帝国”?——战后美利坚帝国属性再议》,《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22年第1期,第294-307页。
50、《20世纪中立危机新探——以大国政治、技术进步与集体安全为视角》,《
世界历史》2023年第3期,第1-19页。
51、《战后初期美国对中立国政策》,《
历史研究》2023年第4期,第135-156页。
52、《美国布什政府对韩国反美主义的认识与应对——基于美国解密档案的解读》,《
安徽史学》2024年第1期,第108-117页。(与
詹德斌合作,第二作者)
53、《中缅建交问题再探讨》,《
史学集刊》2024年第3期,第118-130页。(与
胡志丁合作,第一作者)
学术专著
1、《美国情报机构》(《
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第十五编),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主编)。
2、《窥视中国:美国情报机构眼中的红色对手》,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与
沈志华教授合编)。
3、《冷战与“民族国家建构”——韩国政治经济发展中的美国因素(1945-1987)》,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4、《战后美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研究》,北京:
九州出版社,2014年。
5、《冷战与情报:美国“普韦布洛”号危机决策史》,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年。
6、《大夏世界史研究:论文选题与写作》,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23年。
出版图书
科研项目
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抛弃’与‘牵连’——20世纪50、60年代美韩同盟关系中的信任危机”(项目批准号:20060400633)(主持人)(已结项)
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美国对华情报评估解密档案的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2007DTQ001)(子课题负责人)(已结项)
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冷战时期美国重大外交政策研究”(项目批准号: 06JZD0013)(子课题负责人)(已结项)
4、200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目“冷战起源研究”(项目批准号:08JJDGJW261)(课题组成员)(已结项)5、2009年11月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朝鲜半岛问题研究”(历史部分)。(课题组成员)(已结项)
6、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俄国中苏关系档案的整理与研究(1945-1979)》(项目批准号:2009DLS002)(课题组成员)(已结项)
7、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重点项目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际关系史史料的整理与研究》(一期)(项目批准号:SZ201010028010)(课题组成员)(已结项)
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遏制与失败的双重困境:冷战时期美国对朝鲜的政策(1953-1976)》(课题组成员)
9、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预研究项目《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与美韩信任危机研究(1953-1976)》(主持人)(已结项)
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与美韩信任危机研究(1953-1976)》(项目批准号:12CSS006)(主持人)
11、2013年度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冷战时期朝鲜半岛危机与美韩同盟互信关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3JS031)(主持人)
12、上海市高校智库“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与缅甸关系的历史背景与档案文献研究(1949-1967)》(主持人)(已结项)(8万元)
13、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周边国家对华关系档案收集及历史研究”(15@zh009)子项目“缅甸对华关系档案收集及历史研究(1948-1962)”(负责人)(20万元)
14、2017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C类)项目“缅甸对华战略意识与中缅关系(1949-1962)”(项目批准号:17PJC029)(主持人)(在研)(10万元)
15、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周边国家对华关系档案收集及历史研究”(项目批准号:15@zh009)子项目“果敢问题(1897-1960):文献整理与研究”(主持人)(在研)(10万元)
16、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化研究前沿项目——历史组》课题研究(项目批准号:2020ECNU-WKY005-LSZ)(执行人)(在研)(15万元)。
17、2020年度华东师范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综合改革类)“‘新文科’理念下历史学本科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主持人)(在研)(3万元)
1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美国对朝鲜半岛核政策研究(1955-2001)》(项目批准号:20ASS009)(主持人)(在研)(35万元)
1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美国对朝鲜半岛政策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1945-2001)” (项目批准号:21&ZD245)(首席专家)(在研)(80万元)
学术访问
1、2007年7月至11月,访问
香港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2、2013年9月16-29日,访问
仰光大学和缅甸国家档案馆。
3、2014年4月9-11日,访问缅甸国家档案馆。
4、2014年12月24-29日,访问老挝社会科学院、老挝外交学院、
老挝国立大学与老挝国家档案馆。
5、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访问
美国马里兰大学历史系。
6、2017年3月5-9日,访问缅甸国家档案馆。
7、2019年12月18-22日,访问越南第一和第三国家档案馆以及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历史学系。
所获荣誉
1、《论艾森豪威尔政府对韩国的援助政策》一文获烟台市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人文社会科学类三等奖。
2、《向“政治、经济发展优先”的转变——美国对韩国政策的“冷战化”(1957-1961年)》(未发表)一文获由国家教育部主办的第二届“
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研究生联合学术征文”三等奖。
3、获得第四十批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基金号为20060400633。
4、《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论”与美国对外开发援助政策》一文获得上海市世界史学会第三届青年论坛(2008年11月29日)论文二等奖。
5、《误判、克制与迟到的人道主义”——美国“普韦布洛”号危机决策再探讨》一文获得上海市世界史学会第四届青年论坛(2009年11月29日)论文二等奖。
6、作为分卷主编之一(第十五编《美国情报机构》)的八卷本(《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获2007-2009年上海图书奖一等奖。(2010年3月18日)、“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0年10月30日)和第二届
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2011年1月14日)。
7、《“同盟困境”视野下的美韩中立国监察委员会争端(1954-1956)》一文获得上海市世界史学会第五届青年论坛(2010年11月27日)三等奖。
8、《中美缓和与美韩同盟转型(1969-1972)》(《历史研究》2016年第1期)一文获得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论文类二等奖(201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