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岭吊史阁部
舒位诗作
《梅花岭吊史阁部》是清代文学家舒位的诗作。全诗共分三层。开头八句概括南明局势和史可法督师殉难之事。诗人先借曹操忌杀孔融的典故,斥责朝廷排除异己,中间八句具体描叙史可法督师扬州的过程,称赞史可法当时已怀有必死之心来为南明尽忠。最后八句诗人喟叹扬州残破,南明君臣犹如南宋贾似道、南朝陈后主一样荒淫无能,此种情景与梅花岭上的史可法衣冠冢形成巨大的反差,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憎。同时,诗人借用《池北偶谈》所记吴汉槎曾耳闻史可法临终时的情形之事和汉孔融追怀蔡邕之事,抒写诗人对史可法的尊敬。结尾两句诗人再将史可法比做晋朝羊祜,叙写自己在其墓前凭吊,以寄哀思。
作品原文
梅花岭1吊史阁部2
一寸楼台谁保障?跋扈将军弄权相。
已闻北海收孔融3,安取南楼开庾亮4。
天心所坏人不支,公于此时称督师。
豹皮5自可留千载,马革6终难裹一尸。
平生酒量浮於海,自到军门惟饮水。
一江铁锁7不遮拦,十里珠帘8尽更改。
譬如一局残局收,公之生死与劫9谋。
死即可见左光斗10,生不顾作洪承畴11。
东风吹上梅花岭,还剩几分明月影。
狎客12秋声蟋蟀堂,君王13政事胭脂井。
中郎14去世老兵悲,迁客15还家史笔垂。
吹箫来唱招魂曲,拂藓先看堕泪碑16。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梅花岭:在江苏省扬州市旧广储门外。
2、史阁部:史可法。他南明时官至大学士,称史阁部。
3、孔融:东汉末鲁人,献帝时为北海相,后为曹操所忌,诬陷下狱,被杀。此以孔融比被马士英所害的德州守将雷縯祚等。
4、庾(yǔ)亮:东晋颍川鄢陵人,曾击败苏峻祖约陶侃死后,他代镇武昌,任镇西将军,握有重兵。
5、豹皮:《新五代史·死节传》:“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6、马革:《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耳。”
7、一江铁锁:语本唐·刘禹锡金陵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此句谓清兵渡江南下。
8、十里珠帘:语本唐·杜牧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此句谓南明覆亡,江山易主。
9、劫:围棋术语。黑白双方在同一处各自围住对方一子。黑方如先提吃白方一子,白方须于他处下子,待黑方应后,才可于原处提回黑方一子。如此往复提吃,叫做“劫争”或“劫”,此指形势危急。
10、左光斗:字遗直,安徽桐城人。明代天启时任左佥都御史,因反对魏忠贤而遭迫害,死于狱中。史可法是他的门生。
11、洪承畴:字彦演,福建南安人,明末任蓟辽总督,与清军在松山会战,兵败降清。
12、狎(xiá)客:指亲昵接近,常共嬉游饮宴的入。南宋末,宰相贾似道在杭州半闲堂与姬妾、狎客斗蟋蟀取乐。
13、君王:指陈后主陈叔宝,他荒子酒色,及隋兵南下,攻克台城,后主与张丽华孔贵嫔坐视无计,遂藏身于井中,后被隋人牵出,即称此井为“胭脂井”。
14、中郎(zhōng láng):指汉末蔡邕,官至中郎将,故称。
15、迁客:指吴兆骞,他曾以科场案被流放宁古塔二十余年。
16、堕泪碑:晋代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驻襄阳,死后,部下于蚬山立碑,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故称堕泪碑。
白话译文
孤城扬州凭谁来镇守?奸相弄权息兵跋扈内讧不休。
有如北海的孔融为曹操所忌,有如南楼的庾亮壮志难酬。
豹死留皮人死名流千古,视死如归只可叹死难觅尸。
平生的酒量如海数斗不乱,十里珠帘的扬州尽遭涂炭。
好像是一局残棋不可收,史公的生死在天非人谋。
死可见忠直的座师左光斗,生不做叛国投敌的洪承畴。
春风阵阵吹上梅花岭,扬州城外还有几分明月影。
贾似道大敌当前斗蟋蟀,陈后主与后妃井中避隋兵。
孔融因见一老兵似亡友蔡邕而悲伤,吴汉槎远谪归来听说史公尚未亡。
吹箫声声为公来把招魂曲唱,拂去苔藓读堕泪碑永世不忘。
创作背景
作者为了应京兆举人试和考进士,曾多次由江南上北京,往返扬州,这首诗是嘉庆八年(1803)他重过扬州时到梅花岭吊史可法而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此诗以吊史可法为核心,痛悼南明败亡的因缘与形势,多取历史上的人物事例与史可法及当时的情况对比,感情沉郁悲愤,遣辞刚决有力,是咏古诗的杰作。
首六句叙当时外有不听指挥的跋扈将军,内有残害忠良的昏君权相,天败南明,非史氏人力所能独挽危局,是全诗总纲。“豹皮”四句写史可法的风骨和志节。《明史》本传记史氏在扬州城破后自杀未死,即被清兵所执,抗节被害,未能遂马革裹尸之愿,而芳名永垂千古。本传又载:“可法素善饮,数斗不乱,在军中绝饮。”故四句所咏,均有事实可按。“一江”四句叹南明政权腐败,江上毫不设防,遂使扬州史可法的孤军如棋中被打劫提掉的死子,十里珠帘的扬州城因此被清军屠戮一空,史称“扬州十日”之屠,名城面目全非。“死即”以下六句赞史可法的大节与南明的下场,言史氏殉国而死,可在地下不愧对其师左光斗,而羞做叛降之臣洪承畴的遗臭万年,使扬州因此还能留得若干光彩。并以南宋奸佞贾似道喻南明权臣马士英、阮大铖辈,以南朝陈后主之亡国被俘喻弘光帝朱由崧的命运。比喻贴切生动,悼古之情遥深。最后四句以蔡邕的典型犹存喻后人对他的怀念,其部下传述其殉国事迹亦能载入青史;而结以“吹箫”两句,邀足题中“吊”字,“拂藓看碑”,无限遗恨,用羊祜堕泪碑典,熨帖而又情深。
全诗叙事抒情,交错成文,而结构严整,无懈可击。
名家评论
王文濡:吊史阁部诗,每多咏其忠烈,此就当时时势立论,独具只眼,尤为颠扑不破。
作者简介
舒位(1765—1815),字立人,号铁云。小字犀禅,直隶大兴(今北京市)人。十岁下笔成文,十四岁随父官粤,安南入贡。随父迎使者,立赋《铜柱诗》相赠答,传颂南藩。乾隆五十三年举人会试落榜。居京师时作戏剧,礼亲王爱其才,辄以其剧本付家乐演出,并酬以润笔。因家境贫穷,多以馆幕为生。所作诗以歌行擅长,恣肆俊逸,近体亦清竣。虽然诗的思想不够深刻,但在当时拟古与形式主义统治文坛时,能独开新路。著有《瓶水斋诗集》十七卷,《皋桥今雨集》二卷。戏剧有《卓女当垆》、《桃花人面》笔名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1:35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