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广告”(Product Placement),是指,把产品及其服务具有
代表性的视听
品牌符号融入
影视或舞台作品中的一种广告方式,给观众留下相当的印象,以达到营销目的。“植入式广告”是随着电影、电视、游戏等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广告形式,它是指在影视剧情、游戏中刻意插入商家的产品或服务,以达到潜移默化的
宣传效果。由于受众对广告有天生的
抵触心理,把商品融入这些娱乐方式的做法往往比硬性推销的效果好得多。
植入特点
置入目标消费者的无意识
置入式广告的
营销美学内涵就是通过以置入的形式、用背景等周边信息和
符号体系等来起作用,而不是象通常的广告通过
产品功能、产品中心信息或产品
物理结构来起作用。没有安安静静的
存在形式,无处不在又是无所的,无中心,事实又是处处皆中心。营销美学原则就是暂隐藏营销的主角--商品、服务和观念及其有关信息的
主体性。暂时让消费者忘记置入式广告背后隐藏的功利性,而沉醉于对被置入物的欣赏中。然后不知不觉地,把他们引向营销的主体。引导的方式不是直接推销产品,而是像
病毒入侵一样,通过物质诱惑、娱乐吸引、美学设置语境等等,设法激活消费者的购物
潜意识;一般通过提供有价值(物质、娱乐、美学意义上的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激发消费的
潜在需求下意识。
盛行背景
植入式广告的悄然兴起有其深刻的背景,这既包括广告投放环境的因素,又包括
品牌管理的需要。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察:
1、
媒介环境复杂且投放成本加大,使得广告的效益呈下降趋势。以国内
电视媒介的情况为例,从1978年的32家电视台,到2002年的330多家电视台、2200多个
电视频道,电视频道和节目播出时间的剧增加速了受众的分化。加上电视媒介
赢利模式单一,9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广告,各电视频道纷纷以增加广告时长的方式维持收入增长,广告发布环境日趋复杂、环境噪音增大、广告接触率严重下降,形成了广告拥堵的局面,因此广告主急需找到新的优质
传播渠道。
2、与媒介环境复杂相适应的是,受众在广告轰炸下,显示出愈来愈明显的离心倾向和逆反心理,充满对广告的
不信任感,对各种
营销信息表现得越发麻木和冷漠。具体表现为对广告的逃避和不专注。电视甚至呈现出类似于广播的“伴随化接收”倾向,报纸出现了“读报读半截”的现象,而
网络广告一方面没有发挥其“互动”的特性,另一方面又受到技术性和
习惯性阻截,这使得大量的
广告媒介投入浪费。广告的
强制力与吸引力丧失,导致品牌与消费者的有效接触依赖于轰炸式投放,继而再次加剧了受众拒绝与逃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收费电视无疑是
媒介产业的重要话题,
大众媒介几乎众口一词表述,“收费频道传输节目不
插播广告”。事实上,只要广告投放的原动力存在,广告就不会消失在银屏上:一方面广告主不会轻易放弃电视媒介这一受众面最广、传播方式生动的
信息渠道;另一方面,电视媒介也不会轻易放弃每年200多亿的广告收益。所谓的变化不过是广告将从“显性”向“隐性”转变。可以做一个假设,收费电视如果真能成为电视业的主流,植入式广告必将大行其道。
3、除了媒介方面的原因,植入式广告的盛行还有品牌管理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广告投入的持续增加,并不能使
品牌价值同比例增加;另外,处于成熟期的品牌需要以提醒的方式保持产品的销量和品牌的活力,但硬性的
品牌形象广告难以持续地激发消费者的热情,连续地广告投放可能造成消费者的麻木,
品牌联想缺少有效地更新,品牌容易被视作“老迈品牌”,失去年轻的消费群。
央视
春晚很不幸的成为了全国人民声讨“植入式广告”的
导火索,广电总局在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之后,植入式广告似乎进入了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作为中国大陆的一件
新生事物,植入式广告的兴起固然有它存在的道理,一方面,
硬性广告对观众的吸引度越来越弱;另一方面,由于
软性广告即植入式广告在剧情当中的植入让观众又不得不接受,强迫观众在某种情境下记住了这一品牌,高效的
广告效果致使
广告商对这一形式趋之若鹜。虽然国内大部分的植入广告都有着生搬硬套之嫌,但由于广电总局不断对电视台的
广告时间进行政策性挤压,植入式广告营销势必会成为电视台取得收入的又一
突破口。广告是电视台的
经济命脉,没有广告,任何精彩的节目或者影视剧都失去了播出的基础,在硬性广告被压缩的紧要关头,植入式广告也不失为电视台的又一根
救命稻草,所以,还请广大观众对电视台的植入式行为给予一定的理解;再站在观众的角度来讲,任何一个观众都不希望在看到自己喜爱的节目时
被广告所干扰,尤其是不合理的广告情节,因而,希望媒体在对广告进行植入时务必深思熟虑,还观众一个清净的荧屏。观众与媒体之间只有真正的
相互理解,才能为植入式广告的生存提供更多的土壤和空间,才能让中国的
媒体营销之路向着良性前进…
主要形式
植入式广告的
表现空间十分广阔,在影视剧和
娱乐节目中可以找到诸多适合的
植入物和植入方式,常见的广告植入物有:商品、标识、VI、
CI、包装、
品牌名称以及
企业吉祥物等等。
商业广告
在广告拍摄点:如右图1。
影视
最常见植入方式有以下一些:
1、台词表述:即产品或品牌名称出现在影片台词中。
代表性例子是《
一声叹息》,
徐帆扮演的妻子在电话里多次提到“欧陆经典”,特别在影片结束前,徐帆在电话里再次说到,“过
安慧桥,过了安慧桥左转,就是‘欧陆经典’,牌子很大,一眼就看见了!”
2 、
特写镜头:这是植入式广告最常见的出现方式,具体方式就是“道具应用”,比如《手机》中平均几分钟就出现一次摩托罗拉手机。在
葛优主演的《没完没了》中,
中国银行的广告则堂而皇之地印在“
依维柯”车身上,在整个影片中反复出现。
3、扮演角色:商品或品牌在影视剧中不再是道具,而是一个角色,这属于深度嵌入型的广告形式。品牌或商品在影片中出现频率极高,更可以为
品牌导入新的联想。《海尔好兄弟》则是用海尔的吉祥物做主演,在低龄观众心目中根植下对海尔品牌的广泛认同。
4、场景提供:《魔戒3》的上映再度在全球影迷心中掀起一股
新西兰旅游热,他们希望亲临《魔戒》拍片现场一探“
中土”的真实面貌,到新西兰旅游成了全球观光客最热门的选择之一。植入式广告成了
旅游目的地推广的新方式。
5、植入性广告新形式:美国全球
品牌内容营销协会分会主席辛迪·开来普斯说过,“我们正从一个
营销沟通的打扰时代进入到一个植入的时代”。植入式广告将作为媒体向
企业主推广的主打产品,带动更多专业从业人员参与经营,从而推动植入式广告的产业化,就像
电梯广告能够从
户外媒体里分离出来,形成一个全新的媒体产业一样。植入式广告产业化的发展,是
未来广告业发展的必然,因为这种产业化提升了中国
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传媒业、广告业的创新和提升。另一方面,植入式广告产业化也有助于中国影视产业与国际接轨,推动中国影视产业更好地发展,实现中国
影视传媒的突破。
综艺节目
广告植入的形式更为丰富,也更为直接,主要有:
1、奖品提供:
综艺节目中嘉宾与现场观众、场外观众常常有获奖的机会,主持人反复介绍所提供奖品和奖品的赞助商,这种情形下很少有人对广告提出异议,因为奖品正是节目的一个重要元素,更是场内外观众的关注焦点。
2、节目道具:这是把
商品深度嵌入到综艺类节目中,提高与受众的接触率的上佳方式。典型的例子是
央视《
幸运52》,选手的成绩干脆用商标来代替,其中《幸运挑战》环节中商品竞猜,以及在节目最后邀请
观众参与的
幸运商标竞猜都将植入式广告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网络文章
广告植入的形式例如:
1、网络原创小说中,广告植入信息可以体现为小说人物的某个嗜好、对某种品牌的看法、某个日常生活
消费习惯等等。
2、
网络新闻门户中,广告植入信息可以体现为对某个品牌或某个企业的
新闻报道。
3、
个人博客或者
网络论坛中,广告植入信息可以体现为博主对某个品牌的点评或推崇,如
博客营销:
李光斗为
东莞“上好便利店”做的十万奖金博客征集
广告语,
杨金阁等为
东莞市子曰广告有限公司做推广等。
文章植入式广告的投放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广告主可
直接联系网络媒体或者个人博客主洽谈广告投放事宜,这种方式
广告发布位置的质量有保障,但是费用较高且发布效率低。第二种方式,广告主可以联系专业的
网络软文广告发布机构,由他们将客户的
广告信息投放到数以百计的
新闻媒体上,此种发布方式效率较高,但是广告
信息发布位置无保障且费用也高。
第三种方式,广告主可以通过“
商祺软文广告联盟”自主和批量的选择要发布的
广告媒体和
广告位置,广告位置有保障,费用也较为透明。
关于植入式广告形式,还应该加入网络游戏的植入式广告的形式。
图书
图书植入式广告是有隐蔽性的植入式广告形式。图书植入式广告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分类方法
植入广告可以按照”植入程度”和”植入手法”两个方向来划分,按照这两个方向划分,可以包括植入广告的大部分分类方式,统括不同形式的表现类型。
程度划分
1、浅层次植入
浅层次植入包括前景植入和
后景植入,产品放置画面前景或背景中较显著位置,
产品包装和品牌商标可识别,但产品或
品牌标识孤立呈现,
曝光时间短暂。
浅层次植入重点是产品的摆放和
招贴画的张贴,与剧情发展没有联系,不推动剧情的发展,不是镜头视觉的焦点,对观众的吸引力不强,记忆度不高。
2、中层次植入
主要是演员使用,在剧情表演中,将产品或产品包装作为剧中人物使用的道具来吸引注意力,产品的独特卖点材料及品牌/企业的广告牌处于画面中央并聚焦体现。为剧中人物安排、设计情节,演示产品的用途,或在剧中人物的对白中,提及品牌/产品/服务的名称,通过台词、行动暗示与烘托产品特点。
其特征是品牌或商品位于镜头焦点位置,画面
停留时间较长,但与情节、
人物性格、剧情发展没有关联。
3、深层次植入
主要指的是剧情置入和人物性格置入:产品与剧情及剧中主要角色特征(性格、身份、日常事务…)的巧妙结合,为产品或
品牌设计的剧情桥段成为故事发展的重要环节,或者产品是影片发展中的重要道具或线索,让受众深刻感知到产品的使用特点以及品牌的精神内涵。
其特征是是上述置入方式的综合体,品牌或产品的充足曝光,
产品演示及台词的烘托。同时,最重要的是品牌已经融入全部剧情。受众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命运的起伏,不断对品牌或商品加深印象。
手法划分
1、 道具植入
这种方式是产品作为
影视作品中的道具出现。例如电影《天下无贼》中无处不在的
诺基亚手机、
宝马轿车、
佳能DV等,产品大多选择受众极多的媒体节目。这种植入方式略显生硬,有时会让观众明显感觉到是广告,与传统
媒体广告的差别仅仅是从节目外移到了节目内。
2、 台词植入
台词广告最经典的莫过于《大腕》中
李成儒那段台词:“……不是开
奔驰就是开宝马,你要是开一日本车,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像这样能成为经典对白,被老百姓广为传颂、调侃的隐形广告,其影响力无法估量。
再如2009年春晚小品《
五官新说》中:“星期二喝
二锅头,星期五喝
五粮液,星期六喝
金六福,那么,星期四呢?还可以喝
四特酒嘛。”
《大宅门》中白景琦一把
火烧了儿子做的
不合格产品,把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
古训宣扬得淋漓尽致。(转摘于中国
酒业新闻网)
这种植入方式通过主人公的台词把产品的地位、特性、特征直白地告诉了消费者,很容易得到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
3、 剧情植入
剧情植入包括设计剧情桥段和专场戏等方面。如在《
疯狂的石头》中,
道哥吃着
康师傅方便面,给黑皮和小军讲解
作战计划;包头拿着谢小盟的相机镜头盖,说:“
耐克?耐克也出相机?”而后,镜头迅速摇向
尼康相机镜头盖……
在《
爱情呼叫转移》整部影片中,除了徐朗的那只艳遇手机外,所有的手机清一色的由
诺基亚独家提供。而在电影《手机》中,所有演员使用的则全是摩托罗拉手机。在专场戏植入方面,就是安排剧中人物到
品牌专卖店、
加盟店购买等剧情,属于深度剧情植入的一种形式。比如在《爱情呼叫转移2》中
范伟把
林嘉欣带到自己开的瑞恩珠宝店里,让她随意挑选店里的首饰佩戴,还把自己家传
玉镯都送给她,专卖店的整体品牌形象在镜头中完美展现。
4、 场景植入
即在画面所揭示的、容纳人物活动的场景中,布置可以展示产品或
品牌信息的实物。比如
户外广告牌、招贴画以及在影视剧中频繁出现的固定场景等。
例如在电影《
短信一月追》中,影片刻意安排视频短片中的另一位男主角“David”开车慢慢经过“动感地带(M—ZONE)”的
路牌广告。
《
疯狂的石头》中,
长安牌面包车冲向宝马车;
可口可乐从天而降,砸入面包车内;
下榻酒店、约会地点、风景区等等都被很好地植入场景。
在《
非诚勿扰》电影中,杭州
西溪湿地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听说,电影一放映,西溪湿地周边的房价涨了不少。
5、 音效植入
即通过旋律和歌词以及
画外音、
电视广告等的暗示,引导受众联想到特定的品牌。例如,各大品牌的手机都有其特定的几种铃音和短信提示音,那么在影片中,观众即使不能清楚的看到手机上的
品牌标志,也可以通过熟悉的铃音或是短信提示音来联想到手机的品牌;听到主题曲就能使受众联想到品牌,《
短信一月追》中,安排了一段剧中人物跟着电视里
周杰伦的歌曲MV学习舞蹈的情节,而这首《我的地盘》正是“
中国移动”2004年的主题曲;还有在影视剧画面中,安排角色观看植入品牌的电视广告,比如《王贵与安娜》中,王贵在看电视的过程中欣赏
中国平安的电视广告。
6、 题材植入
即为某一品牌专门拍摄影视剧,着重介绍品牌的发展历史、文化理念等,用来提升
品牌知名度。如电视剧《天下第一楼》讲述
全聚德烤鸭店的成长历程,《大宅门》和《
大清药王》是讲述同仁堂的故事。
它们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让观众在品味文化大餐的同时,也全面了解了产品及企业,这种植入方式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
尽管企业没有明显的推销行为,但起到了非常好的
宣传效果。在电视剧播出后,全聚德烤鸭店人满为患,同仁堂在人们心中的知名度也大幅提升。
7、 文化植入
这是
植入营销的最高境界,它植入的不是产品和品牌,而是一种文化,通过文化的渗透,宣扬在其
文化背景下的产品。
韩国电视剧《
大长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剧用大量篇幅介绍
韩国料理的制作和针灸方法,还有
韩国服饰、建筑、
伦理道德,这些
韩国文化被深植入观众心中。大量的韩国电视剧、电影涌入中国市场,这种文化植入的
经济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如韩国商品(服饰和化妆品)热销,大批韩国艺人进军中国
文化市场,甚至学韩语的人也多了起来。
在韩剧《
百万朵玫瑰》剧中,只要出现现代轿车或
LG家电这些韩国品牌,镜头都会首先掠过其标志。并在一集电视剧中出现现代轿车11次,LG家电9次,韩国饮食6次,韩国
民族服装10次……这种文化植入注重长远利益,影响受众的
消费观念,从而改变他们的消费行为,最终达到植入者的经济目
在影片中要成功得植入某种品牌,整合运做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它需要多方协作和配合,也对策划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比如做内置房地产楼盘的电视连续剧或者电影,从拆迁开始,以这个楼盘为拍摄地,一直拍到业主搬迁进去开始社区生活。
房地产公司的风云和物业管理的拉扯都可以考虑进去,这是社会焦点,应该有些看头。如果结合上汽车,名字可以叫《
有房有车》,把都市众生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
轻喜剧奉献给每一位关心住房和汽车的观众。如果主人公是一个残障人士,经过许多波折才能拿到
驾驶执照,或许可以推动有关法规的改革,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完美。
冯小刚导演拍过手机了,要是来个消费三部曲,把房子和车拍一便,不也是圆满了吗?
优缺点
优点
赞助商的追捧,源于植入式广告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这些优势归结为一点,就是能够形成强大的品牌
渗透力。
首先,植入式广告的受众数量庞大。有报道称,只有上映2万场,上座率在70%以上的影片才能吸引到
电影广告(包括
贴片广告和植入式广告),这也说明植入式广告的受众数量极为可观。以《手机》这样的叫座影片为例,其受众包括影院观众、VCD观众(不要忽略掉数量庞大的盗版市场)、
电影频道观众,再加上相关新闻报道的受众,品牌与受众的接触率是极为可观的,其
千人成本可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甚至会低于某些
大众传媒。
除了接触数量之外,植入式广告更大的优势在于其“接触质量”,也就是说品牌可以争取到现有媒介状况下的
稀缺资源--高度专注状况下的受众注意。隐性的广告由于其出现的不
规律性以及与情节的高度
相关性,很少会遭到受众的抵触与拒绝。正如
业内人士指出的那样,“电视频道掌握在观众手中,而当他坐进黑漆漆的电影院时,就不能不接受你的广告”,这反映出植入式广告本质上是一种强制性广告。植入式广告在受众广告信息接收图谱中处于较高层次--专注接收层.
从
消费行为的角度考察,植入式广告对受众消费行为产生一种光晕式影响,特别在电视电影这样声像俱全的媒介中,强烈的
现场感,对消费者形成一种行为示范;如
成龙片中的
三菱汽车与“勇气与冒险”联系在一起,在深化
品牌影响力的基础上,获得丰富的品牌联想,最终赢得广泛的认同与品牌价值的提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正是赞助商梦寐以求的。
缺点
品牌的
适用性范围较小,多数情况下只适用于知名品牌,这是因为
受众需要在相当短暂的时间内准确识别出
商品包装、品牌或产品外型。因此,品牌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知度是投入植入式广告第一道门槛。相对而言,综艺类节目更有可能利用植入式广告提高某些导入期产品或新进入品牌的知名度。
植入式广告不适于深度说服,特别不适合做直接的
理性诉求或功能诉求。港产片《难得有情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剧中
舒淇借用
吴大维的
阿尔卡特手机与前男友联系,不巧手机
缺电,吴大维便借此介绍了该手机的优越性能,说道:“因为最近我们公司正在设计这种手机的广告,所以我比较了解它的功能,可以用普通电池替代锂电池,换上
干电池--行了。”吴大维一边熟练地讲解着,一边熟练地拆装着
手机电池,这种强行植入被评论为“俨然和
电视直销现场一样”,这明显是对剧情的一种破坏,让观众感到生硬和不自然。
同时,一些前卫产品的功能性诉求甚至可能被受众当作影片的虚构。因此,
品牌诉求一般停留在简单告知与提高特性认知度方面。基于上述原因,广告主可以考虑在同一档期发布硬性广告配合植入式广告,及时将
潜在消费者的“兴趣”转化为“欲望”。
在影视剧或节目中,可供植入广告的容量有限,过度使用会引起受众反感。在现实情况下,受众倾向于把所有说服性讯息都理解为“广告”,他们对于“广告”高度敏感,一旦感觉到这是“广告”,就会条件反射性地把心灵之门关闭,最终影响到对影视剧或节目的态度。
商业效益的过分追求,必然导致植入广告的泛滥。
植入广告容易对作品造成的最大伤害是使作品本身主题涣散,又因为这些品牌多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很容易唤观众醒
感官刺激而带来兴奋点,作品中过多互不相关兴奋点的突兀存在,必然对作品主线原本思路造成影响,降低作品
艺术价值,甚至会喧宾夺主使主题不再明显,正因如此,植入广告常常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和抱怨。
运用要点
运用植入式广告进行
品牌传播应重点考查以下一些环节:
即
广告主的
目标消费者与影视剧或节目的
目标受众分析有没有交集,这一点是采用植入式广告时优先考虑的问题。在一部以家庭妇女为目标受众的电视剧中植入IT类产品显然是不合适的,目标受众群的分离将造成广告的无效或低效投放。
2.考虑品牌特点
虽然植入式广告是一种有效的
信息传递方式,但是并不是任何一种产品使用此种方式都会取得良好的信息传播效果。因此要先从产品自身的特点出发,来判断其是否适用于植入式广告。首先,因为植入式广告是一种较隐蔽的信息
传播方式,因此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处在企业
产品生命周期中后期的老品牌,不太适合那些处在品牌导入期的
新品牌。当品牌处在导入期的时候,消费者对该品牌比较陌生,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被植入的该种品牌产品;而当品牌处在
品牌生命周期的中后期时,品牌已经深入消费者内心,通过植入式广告可以巩固消费者对该品牌产品的记忆和认识。
3.广告难点
需要同时满足剧情和
营销传播的要求。过分迁就剧情传播,可能会影响广告的传播质量,导致信息偏离营销传播的
协调性,与
整合营销传播的要求相悖。反之,强调
营销信息又可能影响剧情。植入式广告就是在“被情节干扰”与“干扰情节”的夹缝中诞生。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整合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赞助商应与编剧、导演充分沟通,
广告植入的痕迹越少,与剧情结合的越自然,传播的效果也就越好。
在影视剧或节目内容中限制植入广告的数量,防止过度商品化的倾向,避免各种广告相互干扰,避免引起观众的
逆反心理,但已经有不少人从
广告伦理和
广告法规的角度对植入式广告的
合理性提出置疑。或许有一天,也会步《英雄》
贴片广告的后尘,被观众告上法庭。
由于植入式广告效果的不可预见性,难以测算和评估广告收益。广告议价只能凭经验进行,如对导演、演员阵容、剧本以及制片方推广能力的考察。将来可以用动态方式计价,在确定一个
基价的基础上,广告价格应与实际的
收视率、
上座率、拷贝发行量等数据挂钩,进行更为科学的测算和核算。
为了扩大影响或强化
品牌形象,植入式广告可以与
显性广告、
软性广告相结合,如在《双雄》和《手机》中,赞助商品牌出现在
电影海报上,赞助商参加剧组组织的观众见面会,使观众在入场前就有所期许,可以加深观众对影片中出现的商品的印象,形成一种呼应。此外还可将接触人群扩大到影片受众之外的人群。植入式广告同时也可以配合SP活动进行,如放映现场(特别是首映式现场)赠送纪念品或试用装,以期强化
品牌接触和形成试用。
教材被植入广告
由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编写的初中一年级英语教科书中,有将近十页的内容,都是为这套教材配套的配套产品作商业宣传的文字。这种说法,也得到了河南、福建多位初中英语教师的证实。
编写单位回应是售后服务
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勇回应:教科书中的插页内容,并非广告,而是一种售后服务。而且,这些插页中所推荐的内容,也是教材。其它单位根据这本教科书编写的辅导材料,是教辅;而仁爱教育研究所自己编写的
配套材料,则是教材的组成部分。
其他教材广告
早在2004年,中国
人民教育出版社与英国
朗文出版集团合编的初中英语教材第三册中,就因第54课“网上购物”的课文中,多次提及并正面评价某一种品牌相机,且在文章显著位置配有该品牌相机照片,而备遭诟病。2012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封面,也因为清晰地印有某医院的名称,而广受争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就《广告法》(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修订草案第四十条中,有这样的表述:不得利用中小学生、幼儿的教科书、教辅材料、练习册等发布广告。当然,这一禁止性条文,截至2014年9月还并未生效。
典型案例
电视剧《庆余年2》广告植入
据公开统计,《庆余年2》开播前就官宣了26个合作品牌,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不同品牌的小剧场、片头曲结束以后插入广告、还有VIP的专属广告等。在这当中消费品牌尤其“热情”,包括纯甄、安慕希、麦丽素、东阿阿胶、汤臣倍健、百雀羚多个品牌,都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庆余年2》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