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区
湖北省武汉市辖区
江岸区,隶属于湖北省武汉市,位于长江北岸、武汉市的东北部,东邻黄陂区,南隔长江武昌区洪山区相望,西沿江汉路、三眼桥路与江汉区接壤,北接东西湖区,是武汉中心城区之一,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和武汉市政协委员会所在地,总面积80.28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江岸区常住人口105.11万人。
历史沿革
咸丰十一年(1861年)以前,今江岸是汉口镇下游的一片空旷地。
咸丰十一年(1861年),江岸开埠通商,、德、、日等国先后在辖区内开辟租界,辖区上自江汉路沿中山大道、下至刘家祺路,再由江汉关到刘家祺路江边,沿江长3600米、面积约2.2平方千米的范围成为租界区。之后,各租界还陆续扩界和越界,租界不断扩大。先后有十七个国家到江岸经商、设厂、传教、办学,建有众多的洋行、银行、工厂和码头,代表中国官僚资本利益的银行及钱庄也设在租界内外。江岸成为武汉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租界时期,电灯电报等近代公用市政设施首先在江岸区开始出现,江岸区成为武汉城市近代化的起点。
同治三年(1864年),今江岸始设大智坊。
20世纪初,京汉铁路、长江航运在北岸设江岸车站和江岸码头,今江岸通称江岸地区。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廷急令北洋军南下“剿办”。为捍卫首义成果,1911年10月18日,江岸地区刘家庙车站(即江岸车站)爆发了惨烈的阳夏之战。此役虽以失败告终,然而将清军主力死死拖在湖北长达四十日之久,为各省独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长江以南地区全部被革命军占据,与清政府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清政府在华统治呈现土崩瓦解的状态。
民国十二年(1923年)2月4号,京汉铁路总工会宣布实行全路大罢工,京汉铁路全线2万名工人相继罢工,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二七”大罢工开始。罢工持续了三天,惨遭军阀吴佩孚的武力镇压,35名工人牺牲,200多名工人受伤,酿成著名的“二七惨案”。
民国十六年(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江岸召开了中共党史上著名的“八七会议”。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中国革命进入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思想,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各租界被全部收回,先后改为特别区。
1949年武汉解放以后,在原中山、大智、汉景、和平四区部分辖区基础上成立江岸行政区。
1953年,江岸区人民委员会成立。黄陂部分区域划入。
1968年,江岸改设为二七区。
1980年,江岸区复立,属武汉市辖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江岸区下辖16个街道、1个社区。江岸区人民政府驻塔子湖街道兴业路145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江岸区位于长江北岸、湖北武汉三镇汉口一方的东部,东邻黄陂区武湖街道,西沿江汉路、三眼桥路与江汉区接壤,南濒长江与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天兴乡隔江相望,北接东西湖区;东西最大距离13.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4千米。区境总面积80.28平方千米,中心位置位于北纬30°36′8.05″,东经114°18′14.98″。
地质构造
江岸区境内地层属新生代地层第四系全新统,大河漫滩一级阶地。第四纪松散物质覆盖厚度约百余米。上部为黄褐色黏土、亚黏土透镜体,厚度10—25米,局部夹湖积、湖冲积黑色淤泥。中部为黄色砂层,粒径由上至下逐渐变粗,厚度15—40米,间夹深灰色淤泥质与砂互层。下部由灰白色沙砾石层过渡到卵石层,厚度5—20米,间夹砂或黏土、卵石。
河漫滩沉积物厚度达30—60米,地面沉积物一般为灰褐色粉砂质黏土,其下层为黑色淤泥和砂层。
境内属长江中下游地震带,易受周围地区地震波及,多为有感地震,烈度5—6度。
地形地貌
江岸区地处长江中游冲积平原区,地势平坦开阔,相对低洼,无明显山丘和高地,全境平均海拔22.9米。
气候特征
江岸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富水丰,雨热同季,冬冷夏热,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动态变化不大。年平均降水量1224.2毫米,年平均气温16.3℃。
土壤类型
江岸区境内位于长江、汉水形成的冲积平原(即高河漫滩),主要为河流冲积灰潮土分布,是由江河多次泛滥的沉积物所组成的肥沃土壤。东南部城区以砂土为主,西北部以油砂土为主。
砂土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一带。土体构型为砂土与壤土互层。油砂土在砂土的内侧,分布在离长江稍远的高河漫滩处,是近郊区地区的主要土种。油砂土表层厚约20厘米左右,黄褐色,砂壤—轻壤,粒状结构,松散,有中度至强度的石灰反应。PH值7.5—8.2,在地下50厘米处可见到铁锰胶膜。如根据1976年土壤普查分析资料,后湖幸福村一带为浅位厚层油砂土。其特点为:表层0厘—12厘米,棕灰色砂壤土,粒状结构,疏松;12厘—30厘米为灰棕色砂壤,小块状结构疏松,30厘米以下为厚达65厘米以上的灰黄色砂土层,松散无结构,是典型河漫滩二元结构。
自然灾害
江岸区历史洪水主要来自于长江。自1865年有水文记载以来,武汉长江下游出现重要的洪涝灾害有1870、1931、1935、1954、1998年等,尤以1931、1954及1998三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特大成灾年。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江岸区境内地表水资源充足,主要的河流有长江府河朱家河黄孝河,湖泊有后湖、换子湖、塔子湖等。
土地资源
2015年,江岸区耕地总面积0.50千公顷,其中水田0.02千公顷,旱地0.35千公顷。
植物资源
江岸区境内植物区系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的江汉平原植被片,植物种类较多。20世纪80年代以后,因环境布置和城市美化的需要,引进大量植物新品种。
以马尾松、水杉、法桐、落羽杉、栎、柿、栗为代表。树种以壳斗科、樟科、冬青科、山茶科为主要组成成分。壳斗科有铁槠、桴栎(青冈栎)、苦槠;樟科有樟、牛筋树(假死柴);冬青科有冬青;蔷薇科有石楠、小叶石楠;木兰科有洋玉兰;木樨科有桂花。落叶阔叶树种常与常绿阔叶针树形成“杂木林”。主要落叶阔叶树有榔榆、枫香、梓树、化香和竹类等。亚热带针叶树有马尾松、杉木、雪松、柳杉、柏木等。
野生草本植物有蓼类、天葵、野菊、雀麦、狗牙根、稗、白茅、湖北野青茅、黄背草、桔草、栗褐苔草、知风草、狼尾草等。
动物资源
江岸区境内毛皮兽类野生动物较少。哺乳纲有华南黄鼬(又名黄鼠狼)、田鼠、家鼠、褐家鼠、蝙蝠、刺猬等。爬行纲有乌龟、中华鳖(又名脚龟、团鱼)、蹼趾壁虎、蜥蜴、盲蛇、乌梢蛇、乌游蛇、虎斑游蛇等。两栖纲有大蟾蜍(又名蛤蟆)、沼蛙、田蛙、井蛙、青蛙等。鸟纲有灰雁、野鸭、青头鸭、黄鸭、鸡鸭、夜莺、鹌鹑、麻雀、雁雀、白头翁、翠鸟、家燕、灰鸽、白鸽、鹦鹉、八哥、画眉、四声杜鹃(又称布谷鸟)、灰喜鹊、大嘴乌鸦等。
特种经济水生动物,主要有白鳍豚、江豚、鱼、鳖、蟹、虾、鳝、蚌和螺类等,多见于江河、湖泊、港汊、池塘等水域和郊区稻田。
常见的天然淡水鱼类有乌鱼(俗称才鱼)、鲅鱼(俗称翘嘴鲅)、戴氏鲌、蒙古红鲌、红鳍鲌、杆鱼、鳜鱼(俗称桂鱼)、鲥鱼、回鱼、白鲟等。
人口
截至2020年末,江岸区常住人口96.53万人,比上年增加0.25万人。户籍人口79.72万人,比上年增加1.1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68万人,出生率为8.70‰;死亡人口0.76万人,死亡率为9.68‰;自然增长率为-0.98‰。
截至2021年末,江岸区常住人口105.10万人,比上年增加8.57万人。户籍人口81.28万人,比上年增加1.5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60万人,出生率为7.47‰;死亡人口0.56万人,死亡率为6.96‰;自然增长率为0.51‰。
截至2022年末,江岸区常住人口105.11万人,比上年增加0.01万人。户籍人口82.22万人,增加0.94万人。2022年,江岸区出生人口0.56万人,出生率为6.84‰;死亡人口0.60万人,死亡率为7.29‰。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0年,江岸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7.04亿元,比上年下降8%。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12.85亿元,下降9.4%;第三产业增加值1034.19亿元,下降7.7%。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82.9%,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
2021年,江岸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0.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57.09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1213.18亿元,增长13.1%。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82.5%。
2022年,江岸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8.94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87.42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1241.52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8.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81.2%。截至2022年末,江岸区市场主体15.66万户,比上年增长18.1%。其中,个体工商户9.04万户,内资企业6.55万户,外资企业0.07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8户。截至2022年末,江岸区共有“四上”企业875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23户,有资质的建筑业92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304户,规模以上服务业325户,房地产开发经营业131户。
2023年,江岸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25.35亿元、增幅7.1%,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325.87亿元、增幅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0.67亿元、增幅9.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24亿元、增幅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保持中心城区第一。新登记市场主体3.4万户,期末总量突破17.4万户,新增“四上”企业325户。科技赋能提质增效,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51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较2022年翻一番,新增创新街区(楼宇、园区)5.2万平方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4.2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江岸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4.5%。按产业分,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5.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7.1%。2022年,江岸区500万元以上城镇投资项目176个,完成投资16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0.9%;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97个,完成投资361.27亿元,增长30.0%,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9.1%。
财税收支
2022年,江岸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84.5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38亿元,增长6.2%。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1.04亿元,下降10.6%。
人民生活
2022年,江岸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595元/人年,比上年增长6.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384元/人年,下降7.2%。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48辆,助力车10辆,洗衣机100台,电冰箱(柜)102台,彩色电视机116台,空调199套,热水器93架,移动电话238部,计算机79台。
第一产业
2015年,江岸区农林牧副渔总产值307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同比2014年增长-8.6。其中农业2424万元,渔业597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56万元。农村用电量492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103吨,塑料薄膜使用量25吨,农用柴油269吨,农药使用量8吨。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江岸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5.74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制造业增加值5.53亿元,下降12.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100.21亿元,增长1.3%。2022年,江岸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9.68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5.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7.0%,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13.9%,医药制造业增长12.7%。2022年,江岸区规模以上高新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96亿元,比上年下降7.4%。
建筑业
2022年,江岸区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0.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江岸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8.81亿元,比上年增长2.4%。限额以上批发业完成销售额1153.83亿元,增长24.1%;限额以上零售业完成销售额150.63亿元,下降2.3%;限额以上住宿业完成营业额3.85亿元,下降7.6%;限额以上餐饮业完成营业额48.12亿元,下降2.5%。
对外经济
2022年,江岸区外贸出口创汇额136654.94万美元,增长11.4%。
招商引资
2022年,江岸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030.90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实际利用外资43964万美元,下降7.1%。
经济功能区
汉口数字智谷片
北临长江新区,东接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用地面积约2.52平方公里。
是联结江岸与长江新区的重要功能节点、江岸区北部门户。可联动三阳设计之都、二七滨江商务区等若干功能节点,其中的岱家山科创城、良友红坊创新园渐趋成熟集聚态势。
将与二七滨江商务区七期一同形成江岸双创产业北翼,成为创新生态聚集、数字场景体验、智慧城市感知的核心科创地标,人工智能主阵地和数字经济引力场。
黄浦科技园
依托征原电气、金凰珠宝、金运激光、正华设计、安华智能等产值过亿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激光应用、现代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设计和文化创意为主导的文化与科技融合类产业群。
著名人物
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张之洞好学善思,学问渊博,除儒家经传以外,诸子百家皆得其要领。他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一生投入了大量精力兴办教育,创建书院和学堂,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为近代中国教育作出了贡献。
马刘成
马刘成(1919—1999),河北内丘人。1940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河北内丘三区马赛村村长、武委会主任,内丘县四区基干连班长、排长,河北省内丘独立团二营排长,太行一分区34团连长,太行独立旅75团副营长,二野九纵25旅75团营长,15军43师营长、团参谋长,辅训33团团长,29师教导大队队长。
抗日战争时期,马刘成多次参加攻坚突击队。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参加平汉战役、正太铁路战役、豫西战役、挺进中原的伏牛山战斗、波江战役、广东战役等,多次负伤。
新中国建立后,先后参加西南剿匪及抗美援朝战争,后任15军29师85团副团长。1955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部援予少将军衔。1957年6月由成都军区颁发“独立自由奖章”、“三级解放勋章”。1958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任武汉市江岸区工业局副局长、中共江岸区机电局党委副书记、江岸区建设局局长、中共江岸区交通局党委副书记、中共武汉市直机关党委武装部部长、武汉市牛奶公司经理、江岸区大智街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共江岸区工交局党委书记等职。1980年,任江岸区政协副主席。1983年离休。
赵恒斌
赵恒斌(1933—2001),曾用名赵仁盛。武汉市江岸区人。1958年12月入党。1944年10月—1951年2月在汉口私营福生百货商店当学徒、店员。1951—1978年在武汉市店员工会文教部、江岸区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江岸区团委、区革命委员会干部小组、中共江岸区委组织部工作。1978年9月—1983年12月任中共江岸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1983年12月任中共江岸区委副书记。1990年2月—1993年2月任江岸区第九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茅永红
茅永红,男,1950年出生,汉族。高级经济师,中共党员,现任湖北省工商联副主席,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执委。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十佳人物、首届湖北经济十大风云人物、首届武汉市十大新闻人物、武汉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和百步亭社区党委书记。
交通运输
江岸区境内武汉地铁1号线武汉地铁2号线武汉地铁3号线武汉地铁6号线武汉地铁7号线武汉地铁8号线武汉地铁阳逻线、武孝城际铁路开通运行,在区内设置站点24个。建成微循环道路80条,总里程33千米。
江岸区水陆空运输便捷,紧邻长江,长江二桥、二七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长江隧道等“三桥一隧”沟通大江两岸,亚洲第一大内河武汉客运港、汉口火车站、武汉国际机场、阳逻深水港、京珠——沪蓉高速公路交汇点毗邻周边,天兴洲长江四桥、武汉中环路、金桥大道不日兴起。沿江、中山、解放、建设及发展等五条主干道与沿江平行;江汉步行街、南京路、大智路、一元路、三阳路、黄浦大街与沿江垂直,武汉迎宾大道——天梨路畅达便捷,新荣客运中心将建成为武汉长江北岸最大的交通枢纽。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末,江岸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523家,技术合同成交额27.02亿元,年度专利授权量3708件,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2家、省级4家、市级2家,众创空间国家级3家、省级14家、市级3家,科技创新平台国家级2家、省级20家、市级36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省级4家、市级2家,中试平台(基地)备案省级2家、市级2家。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江岸区共有幼儿园147所,在园幼儿28772人,专任教师2489人;小学41所,在校学生67724人,专任教师3788人;中学31所,在校学生37942人,专任教师3654人;职业中专5所,在校学生8286人,专任教师618人;辅读学校1所,在校学生147人,专任教师16人。全区教育基本建设资金总投入2456.51万元,新建(在建)中小学2个,扩建中小学1个,新、扩建竣工面积42281.56平方米,新、扩建投入金额2406.51万元;中小学危房改造930平方米,投入金额50万元。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江岸区共有文化(站)室142个,图书馆1所,网吧62家,电子游戏(艺)室3家,歌舞厅、卡拉OK厅17家。
体育事业
2022年,江岸区开展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13次,参与人数1万余人次,横渡长江人数91人次,社区体育健身路径430套,社区体育健身路径完好率98%,业余体校1所。游泳池36家,健身场馆126家。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江岸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8个,床位数1264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98人,其中,执业医师283人,执业助理医师35人,执业护士507人,药剂人员59人,检验人员41人,其他卫计人员73人。2022年,江岸区门诊人数43.49万人,急诊人数4.30万人,入院人数1.90人,出院人数1.87万人。
社会保障
2022年,江岸区城镇累计新就业2673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692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2909人,就业再就业培训71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0%。
2022年,江岸区民政事业支出44848.8万元,城市最低保障金7488.3万元;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314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770人,享受困难救济户(临救)717户。
基础建设
2022年,江岸区进行背街小巷道路改造22个社区,改造面积39638平方米,投入资金2400万元;新、改、扩建市政道路及排水项目12条,面积158428平方米,投入资金37822.6万元。
水利事业
辖区现有堤防40.926km,其中城区干堤22.330km(汉口沿江堤11.830km,张公堤10.500km),谌家矶街围堤12.428km(其中不受水老西堤1km),民垸堤6.168km(幸福垸堤3.168km,帅伦纸业堤3.000km)。沿江堤、张公堤是保护江岸主城区的屏障,谌家矶街围堤是保护谌家矶地区的屏障。
环境保护
2022年,江岸区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值分别为35微克/立方米和54微克/立方米。2022年,江岸区植树1.038万株,新增绿地面积10.63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15平方米/人,绿地率42.16%,绿化覆盖率46.64%。
历史文化
文物保护
非遗传承
截至2021年,江岸区共有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7个省级非遗项目、17个市级非遗项目,各级传承人逾百人。
江岸区设立了省级项目中药炮制基地、中医药博物馆、木雕非遗文创工作室,市级项目武汉玉雕大师工作室、“荣宝斋”书画装裱等非遗展示传承传习所、传习基地、工作室15个,非遗进校园亮点学校20余所。同时,江岸区认真研究确定各级重点项目保护清单,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狠抓抢救性记录和数字化保护工作,从口述史、田野调查、实地影像拍摄、实物搜集等方面,对武汉木雕、武汉面塑、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等项目开展了抢救性记录工作,现已形成文字、影像、图像等成果。
民俗风情
农历腊月二十四是南方地区的小年。从2000年开始,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每年要在过小年当天,举办“万家宴”活动。百步亭社区10万多名居民,端出传家菜、健康菜、家风菜,邀请社区空巢老人、贫困家庭一起,“一家一道菜,万家聚一堂”欢乐过节。
饮食文化
江岸区特色美食有热干面、豆皮、牛肉粉面、糊汤粉、汤包。
风景名胜
江岸区是历史上集聚五国租界的商贸商务城区,老租界历史风貌、历史文化、娱乐休闲资源丰富。
荣誉称号
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江岸区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文化消费百强榜,排名第四位。
2020年 9月10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排名第55位。
2022年7月,入选2022赛迪百强区,排名第80。
2023年8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区,排名第79。
2024年1月,被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2024年8月,入选2024赛迪百强区,排名第79。
2024年11月,入选竞争力智库“2024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区”,排名第44。
参考资料
基本概况.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政府.
历史沿革.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政府.
江岸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0 13:4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