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县,后齐废,开皇十六年又置。大业初置武阳郡,并省平邑县入焉。有惬山。
魏县:后齐废,开皇六年复。十六年析置漳阴县,大业初省入焉。
莘县:旧曰阳平,后齐改曰乐平。开皇六年复曰阳平,八年改曰清邑,十六年置莘州。大业初州废,改县名莘,又废莘亭县入焉。后周置武阳郡焉,开皇初废。
冠氏县:开皇六年置。聊城旧置南冀州及平原郡,未几,州废。开皇初郡废。十六年置博州,大业初州废。
魏州雄,汉魏郡
元城县之地。后魏天平二年,分馆陶西界,于今州西北三十里古赵城置贵乡县。后周建德七年,以赵城卑湿,东南移三十里,就孔思集寺为贵乡县。大象二年,于县置魏州。隋改名武阳郡。武德四年,平窦建德,复为魏州。又分置漳阴县,领贵乡、昌乐、元城、莘、武阳、临黄、观城、顿丘、繁水、魏、冠氏、馆陶、漳阴十三县。
《
禹贡》冀、兖二州之域。在夏为观扈之国。春秋时为晋地。按沙麓崩,在今元城东南四十里是。战国时为卫、魏二国地。秦灭魏,置东郡,灭赵,置邯郸郡。汉高祖使韩信定河北,以秦邯郸郡之南部东郡之边县置魏郡,即今元城县是也。後汉封曹操为魏王,理邺。前燕慕容都邺,其魏郡并理於邺中也。後魏於今州理置贵乡郡,寻省。周宣帝大象二年,又於贵乡郡东界置魏州。隋炀帝大业三年,罢州为武阳郡。隋乱陷贼,武德四年讨平窦建德,改置魏州。其年又陷刘黑闼,五年平黑闼,置总管府,七年改为都督府,贞观六年罢都督,复为州。
魏州。魏郡,今理大名、元城二城。《禹贡》兖、冀二州之域。在夏,即为观扈之国,星分毕昂。春秋为晋地,战国为卫、魏二国之境。秦灭魏,置东郡;灭赵,置邯郸郡。汉高祖使韩信定河北,以秦邯郸郡之南部,并东郡之边县,置魏郡,即今元城县地是也。后汉,封曹操为魏王,理邺。自汉至魏晋,郡皆在邺。前燕慕容暐都邺,于今州理置贵乡郡,寻省。周静帝大象二年,又于贵乡郡之东界置魏州。隋大业三年,罢州,为武阳郡。唐武德四年,平窦建德,复为魏州。又分置漳阴郡,领贵乡、昌乐、元城、莘、武阳、临黄、观城、顿丘、繁水、魏、冠氏、馆陶、漳阴十三县。
《
禹贡》兖州之域。夏为观扈之国。春秋晋地。战国属魏。秦属东郡。汉属魏郡时郡治邺。后汉因之按建安十七年,割河内、东郡、巨鹿、广平、赵国十四县以益魏郡。十八年,分置东、西都尉。时魏为曹操封国也。三国魏分置阳平郡。黄初二年,以魏郡东部为阳平郡治元城。晋因之。宋亦为阳平郡,后魏因之治馆陶。后周末,置魏州治贵乡县。隋初因之。大业初,改为武阳郡。隋末,李密改为魏州。寻为窦建德所据。唐武德四年,复为魏州置总管府,寻改为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