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资本是指除国有企业资本、外国企业资本之外的国内中小企业资本及
民间闲置资本。民营资本主要集中在
传统产业,从事产品价值链低端的低
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普遍存在着
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
研发能力弱、能源和
资源消耗高等问题。
简介
民营资本参与中国
银行业已是大势所趋。自2002年到2005年,11家全国性
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民营
股本增加了65.54亿股,增长144.9%,民营股占比增长了1.24%,而同期
国家股、国有
控股企业
法人股占比分别下降了0.76%、17.19%。民营资本已占
民生银行总股本的55.04%。
来源结构
中国民营资本投资
高技术产业的资本来源结构单一,主要依靠过去的积累;行业选择偏好明显,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业;“
产学研”结合不紧密,技术主要是独立研发。民营高技术企业普遍存在融资困难、规模偏小、研发能力不足、高素质人才缺乏等问题。多数民营高技术企业对外部环境不满意,入驻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主要原因是为享受优惠政策。
资本萌芽
于1980年前后,政府归还给“资本家”们财产、
利息等,使他们有了一定量的资本,政府鼓励他们发挥余热,重新做生意。从农村起步和滥觞的承包制度,其中有些责任人通过
承包经营变成了“万元户”,少数又进一步发展为了私营企业主,那时的承包人是在巨大的
经济风险甚至
政治风险以及广泛的社会歧视中进行的
规模效应
资本天生要追逐利润,在过去,由于行业“限进”、税赋不公和法律保障等的诸多欠缺,庞大的民间资金或是沉睡在银行(最新的说法是:全国城乡居民
储蓄存款总额已接近10万亿元),或是以
热钱、
游资等形态游走于股市、期市、邮市、
地下钱庄、民间邀会等处,在经济运行中发出一阵阵不和谐的杂音,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股票、房地产等领域的
泡沫经济,同时也造成
民间投资总体效率偏低,结构严重失衡,给我国经济生活带来相当负面影响。
发展
据统计,截止到2001年底中国民营资本已达到11.2万亿元,第一次超过10.9万亿的
国有资本。到2004年,各类民营企业对
国民经济的
贡献率超过60%,吸纳就业人口超过一亿,投资比重超过了40%,实现了中国17%以上的对外出口,形成了民营、国有、外资“三分天下”的格局。
国内
民营经济占全社会的投资比重已上升到44.6%,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国内
民间投资最近4年年均增幅都基本稳定在20%上下,2002年的增幅更几乎是2001年的2倍,全年投资总额达到了12182亿元。
总之,民营资本对中国科研成果的转化,增加高层次人才就业,提高我国产品出口的科技含量,已经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与传统民营经济总量相比,投资高技术的民营资本比重还很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有关民营资本参与
高技术产业的机制和
赢利模式、促进民营高技术企业聚集等理论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制定一套既能解决民营资本参与高技术产业的投资障碍,又能照顾到国家及其他
利益相关者的政策,是摆在我国科技部门的一个紧迫任务。
分散性
分散性是民营资本的三大特性之一,对于国内国外的民间资本都是如此,不过不同的是,国外的民间资本起步较早,经过漫漫几百年的资本主义积累,通过兼并、并购等形式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财团组织,集中度较高,而我国的民营资本首先起点较低,大都是具有浓厚的
小农经济思想意识的
小业主。
公用事业
早在2002年8月,该集团控股东航武汉航空公司18%
股份的消息即在业界引起轰动,此次收购国内民用机场被媒体和观察家认为是中国非公经济进入限制领域的标志性事件,公司董事长
王均瑶也表示:这表明中国民间资本进入
国家垄断行业的坚冰已经打破,预示着民营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进入更广阔的投资领域。
2001年12月,国家计委颁布了《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
民间投资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
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供水、燃气、污水和
垃圾处理、道路、桥梁等经营性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2002年12月27日,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宣布全面开放我国市政公用行业投资建设、运营、作业市场。
2002年3月,民营企业上海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32.07亿元受让上海路桥发展
股份有限公司99.35%的股权,从而买断了原由后者运营的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30年的经营权,首开民营资本投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先河。
产业投资
行业选择
高技术产业涵盖产品研发和生产的全过程,民营资本投资高技术产业的动机不同,资本实力和技术水平各异,导致其投资高技术产业的时机也不尽相同。
民营资本投资高技术产业的时机以及选择的投资模式与民营资本投资高技术产业的动机和高技术产业的
风险收益是紧密相连的。具体来说,如果民营资本出于提升传统产业、延伸
产业链的动机投资高技术产业,并且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和研发投入的实力,会选择在种子阶段投资,或通过购买
专利技术等途径在初创阶段投资。在这一阶段投资,民营资本可以根据原传统产业生产产品和技术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研发高技术或购买专利技术。其投资高技术产业的模式可以视情况分别选择技术创业驱动模式(即以创立高技术企业、实现自有技术产业化为导向,用企业未来的
经营成果回收期初投资,最终实现
资本收益),或发展相关高技术业务为导向模式、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需求模式等。
如果民营资本出于实施
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动机投资
高技术产业,鉴于种子和初创阶段的高风险和低收益特征,则会更倾向于通过直接股权投资或
证券投资的方式在高技术产业的成长和成熟阶段投资,或者通过投资
风险基金,在初创阶段投资。投资模式可以视情况分别采用以多元化经营为导向的投资模式、以风险基金为中介的模式等。
如果民营资本出于获取高技术产业增值收益的动机投资高技术产业,鉴于高技术产业在扩张阶段风险最低、收益最高,更多的民营资本会倾向于在这一阶段投资。投资模式可以视情况采用投资高技术企业证券模式、投资高技术产品
流通模式等。
就民营资本投资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产业选择而言,截止到2004年,民营资本产业选择偏好非常明显,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产业。按照产值计算,仅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两个行业就集中了全部民营资本的80.31%,而且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在
生物医药行业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投入比例较小。究其原因,主要是
电子信息产业相对于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而言,具有技术比较成熟、市场前景看好、增值潜力大、
附加值高、单项
投资规模较小等更适合民营资本投资的特点。
筹资机制
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而单个民营资本自身的实力往往无法满足
高技术产业投资的需求,因此,筹资就成为民营资本投资高技术产业首先遇到的、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投资高技术产业的民营资本聚集的渠道主要有:
自有资金、申请
银行贷款、吸引
风险投资、发行股票、发行
企业债券和争取政府资金支持等。
1.自有资金
自有资金一直是我国民营资本投资高技术产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据统计,我国投资高技术产业的民营资本中,约75%来自于自有资金,其中35%的资金来源于
法人股东,30%的资金来源于
自然人股东。自有资金主要是指民营资本的
内源融资,即将
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民营资本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国有控股、外资、民营资本形态“三足鼎立”格局中最富有实力和活力的一支力量。许多民营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完成了
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甚至成为本行业的龙头企业,如IT行业的
联想、
华为,饲料加工业的
东方希望集团等。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最发达的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带,民营资本在当地
经济增长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民营资本投资
高技术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各种融资方式来看,内源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
利息或者
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
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会发生融资费用,因此,
内源融资的成本要远远低于
外源融资,是企业首选的一种
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
净资产规模和
投资者预期等因素。
一般来讲,只有当内源融资无法满足企业资金需要时,企业才会转向外源融资。特别是在民营资本涉足高技术产业的初期,由于信用程度不高、生产技术不成熟、产品发展前景不明朗等原因,企业很难通过发行股票、申请商业
银行贷款等外源融资方式筹集资金,
自有资金往往是其唯一的选择。国外称这一阶段的投资为“3F”投资 (即企业在初创阶段资金来源只能依靠Family, Friend, Fools),这也说明了自有资金是解决高技术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渠道。即使企业进入了平稳发展期,其内部的资金积累、资本实力的加强仍然是企业发展最坚实的基础。
但是,自有资金数量有限,往往不能满足民营资本投资
高技术产业的资金需求,只能起到项目启动和辅助的作用。只有筹集到足够的外源资本,才能满足民营资本投资高技术产业的资本需求。
我国企业获得外部资金的主要渠道仍然是
商业银行贷款。据统计,截至2005年7月,我国各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198171亿元,而累计通过发行
股票融资的只有11314.08亿元,企业通过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更少。另据
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8月的调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
但总体来说,民营资本通过申请银行贷款投资
高技术产业的数量还不大,比例还小,渠道有待拓宽。反观西方发达国家,为了鼓励资本投资高技术产业,政府部门都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和提供
担保支持,建立了完善的
信用担保体系。例如,日本早在1937年就成立了旨在支持中小高技术企业的
东京都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美国和日本政府对小企业
银行贷款的
担保比例都在80%以上,
荷兰也达到50%。
高技术产业具有高收益和高风险并存的鲜明特点,如果项目开发成功,
投资者会取得丰厚的回报,否则可能血本无归。而
风险投资机制就是针对
高技术产业的这个特点发展起来的一个有创新的融资体系。
随着居民
金融资产的增加,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也摆脱了沿袭几十年的单一银行存款模式,投资渠道在不断拓宽,但仍主要以
银行存款、购买
国债和
股票投资三种方式为主。
据统计,截止到2002年6月底,我国城市居民家庭户均
人民币金融资产中,户均存款5.12万元,以69.4%的绝对优势居于首位,户均
A股股票金额为0.74万元,占10%,户均国债0.32万元,占 4.4%,这三项
资产合计占人民币金融资产的83.8%。因此,如何引导和吸纳民间资本投资高技术产业,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4. 发行股票
可供民营高技术企业
直接融资的市场包括
主板市场(上海)、
中小企业板市场(深圳)和海外资本市场。
根据我国《公司法》所规定的上市公司条款,企业申请上市发行股票、公开
募集资金,要达到以下条件:(1)股本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2)向
社会公众发行的股份不低于总股份的25%(
总股本超过4亿元的,不低于15%),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低于总股份的35%,也不得低于3000 万元股份;(3)近三年盈利,且预期利润率达到同期银行存款利润率,
国有企业改制的可连续计算(最初规定连续三年
净资产利润率不低于10%);(4)
净资产在总资产中不低于30%,除特殊情况
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不高于20%。
债券是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融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对许多处于发展初期的高技术企业至关重要。在相对完善的欧美证券市场中,
企业债券的规模甚至超过了
股票市场。
我国民营资本投资
高技术产业的融资渠道狭窄,主要资金来源是
自有资金,
银行信贷投入所占比例很小,股票市场
直接筹资难度很大,
债券市场还没有放开,
风险投资尚处在起步阶段。这种状况制约着民营资本投资高技术产业的力度和积极性。
退出机制
投资
高技术产业的民营资本的退出渠道主要有股票市场、
产权交易市场和收购兼并等。
1. 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是资本退出的最理想渠道,一旦被投资企业公开上市,其股票就可以在股票市场上自由流通买卖。投资者如果认为已经获得了预期的
投资回报,便可以把股票卖出,回收投资和丰厚的回报,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这也是国外通行的做法。
2. 产权交易市场
股票市场虽然是高技术产业投资最理想的退出渠道,但是,能够上市发行股票的企业、特别是民营高技术企业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投入于非上市民营高技术公司的投资只能通过其他途径退出,各地的
产权交易市场和技术交易市场就是可选择的途径。
3. 收购兼并
另外一种
高技术产业投资退出的方式是资助企业被兼并或收买。并购是当今世界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
经营方式,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高级形态。从微观层面看,并购可以使企业获取
规模效益、提高运营效率、降低
经营风险、取得
竞争优势、降低进入新行业和市场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