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茨坦市
德国勃兰登堡州的首府
波茨坦(德文Potsdam)是德国勃兰登堡州的首府,位于柏林市西南郊,与柏林仅相距半个小时的高速铁路的路程。坐落于哈弗尔河边,人口14万,是二战末期著名的波茨坦会议的召开之地。
行政区划
波茨坦面积约为12568平方公里。人口112.1万(1983年统计数据)。地处北德低地的东部的哈弗尔河流域。地势南高北低,地表呈波状起伏,最高点海拔201米。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525-665毫米。河网稠密,多湖泊、沼泽。工业有机械制造、电机、光学仪器、黑色冶金、化学和食品加工等。畜牧业以饲养乳牛和猪为主,农作物有黑麦燕麦、小麦、马铃薯、甜菜青饲料等。在柏林附近地区以种植蔬菜为主。有稠密的铁路网公路网。哈弗尔河、易北-哈弗尔运河奥得-哈弗尔运河、哈弗尔运河可通航。重要城市还有勃兰登堡、卢肯瓦尔德拉特诺等。德国统一后成为勃兰登堡州的一部分。
勃兰登堡州首府。在哈弗尔河畔、柏林西南27公里。人口13.7万(1984年统计数据)。公元993年为斯拉夫人村落。十四世纪建市。腓特烈大帝(1740—1786)期间为皇室住地和普鲁士文化、军事中心,地位几乎同国都相当。十八至十九世纪为普鲁士王国的夏宫。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曾在此举行会议,签订了有关处理德国原则的《波茨坦协定》。铁路和公路枢纽河港。工业以机械制造(电气机车、车厢、船舶、精密机械)、药品、纺织为主,还有印刷、食品加工等。设有政法、财政、农、医、电影和电视等高等学校、电影制片厂天文台气象台。有十八世纪中叶建造的桑苏茜宫(一译无愁宫)和新宫殿、十八世纪勃兰登堡门和教堂等古迹。城郊巴伯尔贝斯堡是电影业中心。
地理环境
波茨坦位于柏林西南,哈韦尔河中游,其周围的地理环境是冰川时期造成的湖泊和森林地区,市内谷地与冰川留下来的堆积山丘交替,尤其市南部这个地形特别明显。努特河在市内注入哈韦尔河。市内还有众多湖泊和运河。市内最高点海拔114.2米,最低点是哈韦尔河面,海拔29米。
政治体制
市徽
波茨坦的市徽底色是金色的,图案是一个向左边看的红色的鹰,鹰的喙和爪是黑色的,鹰身上有黄色的平行四边形作为羽毛的示意。徽上有一个带有五个轮齿的、弯的、城堡式的冠。市旗是红白色的,前方是市徽。
姊妹城市
波茨坦有下列姐妹城市
奥博莱(波兰),从1973年开始
波比尼(法国),从1974年开始
捷瓦斯基拉(芬兰),从1985年开始
波恩(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从1988年开始
佩鲁贾(意大利),从1990年开始
苏族瀑布(美国南达科他州),从1990年开始
卢塞恩瑞士),从2002年开
交通
市内交通
市内交通除有柏林城铁(S-Bahn)的S7线外,还有众多路面电车和巴士。波茨坦内有21条巴士线通往市内各区及包括斯潘道在内等邻近地区,亦可利用685号巴士线从中央车站往来无忧宫。路面电车则将波茨坦中央车站跟旧城区及其他近郊相连起来。所有公共交通的车票均由柏林—勃兰登堡交通联盟所管辖,同时亦属于柏林都市交通系统的C收费区范围内,故此乘客可利用任何于柏林收费系统内标示可前往C区的车票前往波茨坦
周边交通
由于它离柏林很近,因此通过高速公路赴波茨坦非常方便。在西部和南部它直接与所谓的柏林环相接,向东它与通向柏林市中心的高速公路A115相连。三条联邦公路经过波茨坦市区。
通过铁路赴波茨坦也很方便。从波茨坦出发的铁路可通往柏林各重要车站(如亚历山大广场、柏林中央车站、动物公园车站)、柏林-舍讷费尔德机场、于特博格、德绍、勃兰登堡和亨尼希斯多夫。波茨坦的铁路属于柏林铁路枢纽的一部分。
发展历史
波茨坦会议
也称“柏林会议”。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后期为艾德礼)和三国外长于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在波茨坦举行。会议同意根据苏联代表团的建议通过了处理德国问题的原则和其他有关决定,包括设立外长会议,占领德国的基本政治、经济原则,德国赔偿,波兰西部疆界,控制黑海海峡,对意大利政策,哥斯尼堡地区最后让与苏联,对罗、保、匈、芬的政策,战争罪犯,奥地利领土托管和参加联合国组织等问题。并签订了《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发表了《柏林会议公报》。这两个内容基本相同的文件通称《波茨坦协定》。中、美、英三国还发表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但在远东对日作战还在激烈进行。为了商讨对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
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美、英、苏3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和斯大林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战时第3次会晤,史称“波茨坦会议”或“柏林会议”。经过争论与协商,在一些主要问题上达成了协议。
关于苏、美、英、法4国占领德国的基本原则是:应使德国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肃清纳粹主义,消灭垄断集团,重建德国经济。关于德国战争赔偿问题,最后商定赔偿应由每个占领国从自己的占领区征收,苏联还从西方占领区取得所拆迁的德国工业设备的25%,其中10%是无偿获得,15%用粮、煤交换。
会议承认了新成立的波兰全国统一临时政府,并确定了波兰的疆界问题,会议决定设立苏、美、英、法、中5国外长会议,负责准备同欧洲战败国的和约。此外还讨论了对意、罗、保、匈、芬等国的政策及其加入联合国组织的问题。
波茨坦公告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波茨坦会议期间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1945年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发表对日最后通牒式公告。由美国起草,英国同意。中国没有参加会议,但公告发表前征得了他的同意。同年8月2日,《苏英美三国波茨坦会议议定书》签字。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后加入该公告。公告共13条,主要内容有: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日本投降后,其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盟国指定的岛屿;军队完全解除武装;战犯交付审判;日本政府必须尊重人权,保障宗教、言论和思想自由;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但容许保持其经济所需和能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准其获得原料和资源,参加国际贸易;在上述目的达到和成立和平责任政府后,盟国占领军立即撤退。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军投降。
文化
波茨坦大学
波茨坦大学建于1991年,位于历史名城波茨坦,它与德国著名宫殿Sansusici相邻,是德国最年轻又是最为漂亮的高等学府,仅十年时间,它就发展成了一座综合性的世界闻名的高等学府,现有一万五千名学生在此就读。其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勃兰登堡州立高等学校,1950年代初这个高等学校被改名为卡尔·李卜克内西师范学院,它是东德最大的师范学院。
波茨坦大学特别强调学用结合,考虑学生未来工作去向,大学与企业界、就业市场一直保持紧密联系,如大学与世界著名的软件企业SAP合作创建了软件技术系,成为培养计算机软件开发人才的最理想学府。大学还与校园外的柏林-布兰登堡经济区的科研机构、企业界有着紧密的联系,为学生以后的就业、进行跨学科性继续深造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大学现有五大学院:哲学一院、二院,数学-自然科学院,经济-社会科学院,犹太学院等。大学特别注重跨学科系、所的建设,这在数学-自然科学院、经济-社会科学院、管理系、认识科学以及欧洲文化比较研究所等系所特别突出。大学还特别注重中小学师资的培养,与中小学界有密切的联系。波茨坦大学在数学、生物食品科学、语言科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是德国科学研究基金会的合作伙伴。波茨坦大学还特别强调国际合作,与西欧北美澳大利亚以色列以及东欧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均有合作关系。
主要专业:英国文学/英语、劳动学、化学、信息数学、企业管理、生物化学、地质学、音乐教育、矿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计算机语言营养学、社会学、体育学、生态学、物理学、行政管理学、政治学、语言学、经济地理、德国语言文学、技术学国民经济、历史、经济学、地球物理学
新式学校
德国波茨坦新式学校是德国萨克森州ASB公益教育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该中学位于柏林市波茨坦,距柏林市中心30公里,被湖泊和森林所环抱。该学校充分体现了德国中学教育的特点——高中生可以拿到双重资格:一个是入读大学的高中毕业证(Abitur);另一个是在学校里通过职业技术培训而获得劳动资格的职业证书,其优势在于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了某个领域的基本知识,从而在感性和理性的认知角度对这个领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德国波茨坦新式学校以德国基本法和勃兰登堡州宪法以及各个下属的法律文件为基础,为学生提供顺利完成中学学业、支持个性发展和在职业领域获取更有效的知识及技能的最高标准和最有意义的支持。该学校管理规范,要求严格,有丰富的“国际班”教育教学的经验。
其他学校
此外市内还有一个1954年成立的德国电影高校,1985年改名为波茨坦电影和电视高等学校。
波茨坦大专是一个比较新的高等学校。
哈索—普拉特纳研究所(Hasso-Plattner-Institut)是一个私立学校,它培养软件系统技术的学士和硕士。
此外下列研究机构位于波茨坦:
风景名胜
无忧宫
无忧宫(Sanssouci Palace)是18世纪德意志王宫和园林,位于德国波茨坦市北郊,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模仿法国凡尔赛宫所建。宫名取自法文的“无忧”或“莫愁”。整个王宫及园林面积为90公顷 ,因建于一个沙丘上,故又称“沙丘上的宫殿”。无忧宫是18世纪德国建筑艺术的精华,全部建筑工程延续时间达50年之久。虽经战争,但从未遭受炮火的轰击,仍保存十分完好。
王冠仅仅是一顶不防雨的帽子。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des Großen)的这句话证明了其谦虚的态度。不依靠王权,而是依靠纪律,腓特烈大帝在18世纪维护着普鲁士的秩序。他的愿望就是一个普通人的愿望:无忧无虑( sans souci)。因此,他命人于1745年和1747年间在著名的Weinbergterrassen大街建造了无忧宫作为夏宫。这是他夏季居住的地方,也是他最喜欢的地方,同时这里也是一个庇护所,在困难时期,他只带着他的爱犬来此居住。他不情愿进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维修,这是因为这座宫殿是他的宫殿,“只需要存在于我的生命里”。
从无忧宫公园一直向西走可以路过院内的橘园宫、中国茶室、磨坊等著名建筑景点,走至最西侧便到达新宫所在位置,如今也是波茨坦大学的校区,一些办公部门便设置在新宫周围的附属宫殿内。
新宫
1756年至1763年的七年之战结束后,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des Großen)在波茨坦宫殿花园尽头建起这座巴洛克晚期风格的雄伟建筑,以向其他君主和敌人们宣示其辉煌战绩。华丽的建筑、一间又一间的套房、豪华的宴会厅和画廊——建筑工人飞速工作,在顶端建成鼓膜式装饰圆顶,安排了292座雕塑,还不得不无奈地在战后普鲁士贫穷状况下,模仿绘画昂贵的火烧红砖。不过,正因如此,建议游客去参观新宫,还可在新宫背面发现以地下通道连接的附属建筑(Communs)。
新宫共有200建左右房间,含王室住所和四间洛可可式艺术展厅。其中最为奇思的要属石窟大厅(Grottensaal),亦称为贝壳大厅(Muschelsaal),以24000个贝壳、矿石、化石和宝石闪烁装饰,乃腓特烈大帝令来客惊喜之作。另外,大理石展厅(Marmorgalerie)以其大理石和金色天顶画成为普鲁士洛可可风格的美好范式。
腓特烈大帝为家庭每个成员都准备了卧室,独独没有妻子的住处。事实上,伊丽莎白·克里斯蒂娜女王(Elisabeth Christine)长期与大帝分居,以洛可可风格的逊豪森宫(Schloss Schönhausen)为夏宫。
腓特烈大帝去世后,他的后辈们逐步实施了新宫现代化装备如电灯、配备厕所的盥洗室,甚至在1903年加建了上下楼送物品的升降道井。威廉二世甚喜奢华,索性将新宫作为夏日行宫。冬日的新宫寒冷,因空间大而不闭风,Auguste Viktoria女王就会在壁橱里沐浴。
塞琪琳霍夫宫
塞琪琳霍夫宫是二战重要协议《波茨坦协定》签约地,是重要的历史见证地。位于波茨坦北面的JUNFERNSEE附近,是一座具有英式乡村建筑风格的宫殿。宫殿内设有酒店,如果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在这里留宿感受周围湖景森林环绕之美。
著名人物
以下人物是在波茨坦出生的:
参考资料
波茨坦会议(1945).历史上的今天.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08:17
目录
概述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