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塘
广州市荔湾区境内地名
泮塘[Pàntáng] 位于广州市荔湾区龙津西路、荔湾湖公园以及泮塘五约一带。唐代时由珠江冲积而成陆地,地势低平,河涌纵横,低洼处往往积水为湖沼,多为池塘、洼地,人们在塘边筑基,基上栽种荔枝、龙眼,塘内种植莲藕、菱角等,因所占之处一半为池塘,故称为半塘。古代称学宫为半宫或半水,为沾文气,清乾隆年间将“半塘”称为“泮塘”。为唐代郑公堤、南汉昌华苑之故地。因当地池塘多种植茨菰、菱角、莲藕、茭笋、荸荠且质优,被誉为“泮塘五秀”。1958 年起,此地大部分地段被开挖成湖,建成荔湾湖公园。随着经济社会发26展,昔日农田上已变成住宅小区,泮塘美食也闻名遐迩。
泮塘介绍
在广州城区西部。泮塘原有南汉刘氏皇家御苑华林园,故亦为西御苑旧址之一。南汉时为江边滩地,多池塘、洼地,时称半塘。清乾隆年间(1736—1795)取典雅之意,改为泮塘。1958年政府号召群众义务劳动,在泮塘内开挖荔湾湖,后建成荔湾湖公园。2007年广州市人民政府计划清拆泮塘五约内民房,腾出3.6万平方米土地并入荔湾湖公园。泮塘在广州西关,即是如今泮溪酒家、荔湾湖公园以及龙津西路、泮塘五约一带。
传说古时此地所产之“五秀”(这五秀,本来是五种植物植茎:莲藕、菱角、茭笋、马蹄、茨菇,但因为泮塘一带水土肥沃,这五物特别肥美,故得“五秀”之美誉),与其他地方种植的没有什么分别,但后来有一天,五位农人在龙津桥附近拜过了龙王庙(今已不存在),当晚龙王就报梦,嘱将泮塘与龙津河的水贯通,“龙津连泮水”,五物便更加秀美。翌日,五位农人把各自的梦境说出来,竟然相同,于是,龙津与泮塘的村民便合力将两水贯通,水源变活,不但所产的植物肥美,而且还改善了西关的风水,因为以勘舆学而言,泮溪、荔湾为西关的“青龙”位,青龙神气,整个西关自然就有运。所以,明清两代,以及民初,直到现在,西关都见人才辈出,当年的多宝路、宝源路、逢源路、昌华街,就住过不少像詹天佑蒋光鼐等这样叱吒一时的风云人物。而上世纪50年代,泮塘开辟了人工湖荔湾湖,原西区也改名为荔湾区。2010年广州亚运前夕,经过一轮大兴土木,在泮溪酒家的“风水基”以及荔湾湖畔,复修荔枝湾的小河,让花艇穿梭其间,重造景点。老飨又可以在新荔枝湾的艇上吃到美味的“艇仔粥”了。
五秀传说
“五秀”是菱角慈菇马蹄、茭笋、莲藕。大家可能奇怪了,既然“五秀”是五种食物,为什么又会起个名字?
从前泮塘的村民经常去西禅寺参拜的,跟西禅寺的和尚很熟。有一次和尚给泮塘的村民五种水生植物的种子,说这就是供奉佛前的五仙果,过一段时间有一场大雨,只有这种五仙果可以种得活。泮塘的村民就拿回去种,果然后来发了一场大水,连水稻都被淹没没办法生长,但是这五种水生植物反而长得很茂盛,从此之后泮塘的村民就把这五种植物当为自己的特产,就是称为“泮塘五瘦”。
以前的“泮塘五瘦”就是肥瘦的瘦,后来才用这个“秀才”的“秀”。
缘由何在
从前有五个秀才到泮塘见到村民在挖掘这些水生植物,就问这些是怎么来的?泮塘的村民就说这些是我们的特产,“泮塘五瘦”,五瘦在煮的时候要下足油,要不锅就会生锈,所以叫做五瘦,五个秀才听闻就笑起来,肥瘦、瘦骨嶙峋的瘦,有什么好听的,我们五个秀才好像五兄弟,人称我们“五秀”,不如这样,将我们的绰号送给你们的特产,用这个“秀”岂不是更好?从此之后就用这个“秀”了。
地名考究
西周时诸侯所设大学,形制仅相当于天子所设大学“辟雍”的一半,因而名曰半宫,而在古代半、泮相通,后人也就将学宫称为泮宫或泮水。由于进入学宫要跨过泮水上的石桥,入学宫读书就又称“入泮”。“泮塘”之名,既有地理景观含义,也具祈望本地学子“入泮”成才,祝福当地文运昌盛之意。
文化传说
据说还有一个传说:泮塘村从前有个塘,保持一塘满水,其它的塘水即便干了,但这个塘都是满的。某年天气大旱,用池塘水来灌溉,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剩下一半后,池塘水位就再也不降了。次日塘水又满了,村民因而把这个村定名为“半塘”,别名叫半溪,有些人叫半水,但这些都是别名而已,半塘比较多人称呼,后来加三点水是怎么个来历呢?这里另外有一段古。
从前有个先生,去到半塘就问这里是什么地方,村民说叫“半塘”,是一半的半,先生听了就笑着说,半半声有什么好听的,加多三点水的泮不是更好,村中的父老听闻觉得有三点水的泮即是“入泮”,“入泮”将是入学堂读书的意思,村里都想出人才啊。那从此半塘的半字就有三点水,并且村民合资建起了一座文塔,表明村民对文化知识的热爱和向往。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民政局.
结果公开.广州市民政局关于公布《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的公告.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6 14:01
目录
概述
泮塘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