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陵
朝鲜王朝高宗李熙和明成皇后闵氏的陵墓
洪陵(朝鲜语:홍릉)是朝鲜王朝高宗李熙明成皇后闵氏的陵墓,位于韩国京畿道南杨州市金谷洞。洪陵是向的同封异冈陵,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座皇陵,为大韩民国史迹第207号。
历史来源
1895年10月8日发生“乙未事变”,朝鲜王后闵氏(明成皇后)被日本人暗杀于景福宫中。
12月1日,朝鲜金弘集亲日内阁宣布了闵妃的死讯,并开始着手准备其国葬,定陵号为“肃陵”,位置被定在朝鲜显宗崇陵(位于朝鲜王陵东九陵)附近,于12月29日山陵工程开始施工,建造了斋室、丁字阁及隧道阁等,又准备了石雕。根据朝鲜王室国葬的5个月安葬之法,葬礼将于1896年4月结束。
但是1896年2月11日“俄馆播迁”,金弘集内阁倒台,为闵妃准备的“肃陵”工程也中止。重新掌握权力的朝鲜高宗开始重新准备闵妃的陵寝建造。在物色了数十处地方以后,在1897年1月,终于选定了汉城(今首尔东大门(兴仁之门)外的清凉里,并定陵号为“洪陵”。然而当时高宗并并未立刻安葬闵妃,而是在10个月之后才进行国葬。主要是因为高宗准备自称皇帝,希望在称帝以后以皇后之礼安葬闵妃。
1897年10月12日,高宗即皇帝位,改国号称“大韩帝国”,追谥闵妃为“明成皇后”。
1个月后,即11月21日开始出殡,举行国葬,次日晨8时正式下葬于洪陵。高宗皇帝、皇太子和各国公使来到洪陵,并在此留宿一夜,下葬后回到宫中。
高宗当日在洪陵痛哭流涕,据相关史料记载:“上亲诣皇堂,叩地恸绝,冻泪累累。群臣以触寒损摄迭谏,终不听。”闵妃死后两年多才被安葬,如此旷日持久的国葬确实是史无前例之事。
修建情况
高宗兴建洪陵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加紧完工,修建洪陵一共用了65万两白银,加上俄馆播迁前“肃陵”的建设,一共耗资116万两。
中国驻朝总领事唐绍仪向清政府报告称朝鲜为修建洪陵,“初议十万元以为葬费之用,嗣加十万元,仍复不足。今王更以私存款项补添十万元,其奢侈已可想见。”
甚至在这过程中还参考了中国明朝孝陵。时任日本驻韩公使的加藤增雄在1897年9月27日在致日本外相大隈重信的书函中说:“昨年11月中旬,5名朝鲜宫内官吏奉国王之命赴清国调查明代帝王之陵墓,并将其制成模型带回朝鲜,其意在既已摆脱了清国的羁绊而欲上溯至明代之典章礼仪并仿效之以称帝。”
黄玹的《梅泉野录》也记载道:“初上欲壮后陵制,遣人至清国南京,画大明高皇后孝陵以进。见其阶墄栏楯皆文玉雕镂,计我国库一年经入之数,尚不及什一之费,遂已之,强从省约。然前后糜费巨亿,为国朝山陵之冠。”可见当时的洪陵是相当豪华。
1899年,从洪陵到东大门的朝鲜半岛历史上最早的电车通车,以便高宗频繁的谒陵。
迁葬移封
后来,洪陵的风水据称出了问题,1900年6月21日,宫内府特进官李载纯奏请将迁移洪陵。8月24日,南杨州妙寂山下的金谷洞被定为最终候补地后,山陵工程开始再度进行。不过在10月15日,尹容善等又提出新的候补地,工程因此而中断,到了第二年3月,高宗还是决定移葬金谷。此时又逢庆运宫(德寿宫)等多个土木工程要施工,移葬因此拖延。
1903年10月26日,高宗决定迁葬移封,但由于财政问题及日俄战争爆发等因素而中断。不过新洪陵的石物、材料等基本准备好,因此到1919年高宗去世时,很快在金谷建成了新洪陵,3月3日将高宗安葬于此,其后并将明成皇后移葬至新洪陵,与高宗合葬。而清凉里的旧洪陵只剩下“洪陵里”这一地名了,今址为洪陵树木园。
洪裕陵
金谷洞洪陵更加符合皇陵规制,它是仿照明太祖朱元璋安葬在中国南京明孝陵而修建的,地面建筑包括陵上阁、隧道阁、寝殿、欑宫、瓮家、陵上石像生、寝殿前石像生、碑阁、安享厅、红箭门等。朝鲜王陵传统的丁字阁改成寝殿,外形由丁字形变成一字形,正面5间,侧面4间,规模有所扩大。石像生被配在寝殿前,增加了大象麒麟骆驼等,文武翁仲的规模也增大了。后来高宗之子纯宗李坧去世后,与其妻纯明孝皇后合葬于洪陵附近的裕陵,因此合成“洪裕陵”。1970年5月26日被韩国政府指定为史迹第207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5 16:08
目录
概述
历史来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