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海盐场是
海南岛最大的海盐场,在
华南地区也是首屈一指。
历史沿革
莺歌海盐场和东方盐场及榆亚盐场并称为海南省属三大盐场。
日军侵占海南岛期间,发现了莺歌海优质的海盐资源,曾进行大规模勘探并编制盐场开发计划,打算建成“东亚第一大盐场”。直至日军投降,莺歌海盐场并没有建成,相关资源被国民党琼崖当局接管,在崖县(今海南三亚)成立了盐场筹备处,但是最终以“边疆开发,备极艰辛”为由搁浅。
1955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陶铸在视察海南之后,决定建设莺歌海盐场,并在广州成立莺歌海盐场筹建处,从而正式拉开建设序幕。经过两年艰苦奋斗,莺歌海盐场于1958年建成并顺利投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长芦盐场、布袋盐场并称为我国三大盐场。长芦盐场位于河北和天津境内的渤海沿海,布袋盐场位于台湾岛西南沿海,莺歌海是我国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盐场。
盐场简介
海南省莺歌海盐场位于乐东县
黄流镇金鸡岭,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海盐场,同时也是国家食盐定点
生产单位,属
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下辖子公司,国有中型一类企业,原盐
年产量占海南省的80%以上。全场面积3793.33公顷,其中
生产面积2980公顷。机械化作业50%,是
纳潮、
制卤、结晶、堆轮、运输集中式盐场。场区内有
专用铁路线27.20千米,与
粤海铁路相通。产品有
工业盐和食盐,其中食盐有自然晶盐、日优盐、日晒盐、日晒细盐等。食盐主要销往本省及广东
盐业公司,有部分产品出口销往中国
港澳地区、日本、韩国。盐场总人口3879人(1195户)。在岗人员947人,离退休1849人(其中离休9人)。
地理环境
莺歌海盐场建在海山之间,
尖峰岭的连绵群山挡住了来自北方的台风云雨,使这里长年烈日当空,有充分的
光热进行盐业生产。加之这里的海水
含盐度高,这样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
生产条件。
参观莺歌海盐场制盐很有趣味,
涨潮时,海水从纳潮口闸流入储
水湖,通过
扬水站,再流过初、中、高级
蒸发池,海水浓度便逐级升高。成了人们平常讲的卤水,卤水进入
结晶区,就在那里饱和结晶。每天下午一辆辆
收盐机忙着收盐,机后铲起一道道雪白的盐花,机前的旋转刀片,迅速地把盐捣碎,
盐粒通过自动
传送带进到机仓里,运到池畔,堆成一座座连绵不绝的小银山。这些优质盐,通过场区十多股火车道(详见:
莺歌海盐场支线铁路)源源不绝地运往海内外。
产业发展
莺歌海盐场除了盛产盐外,也是
海南岛久负盛名的渔业生间基地。随着盐、
渔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促使这里变得更加美丽而富饶。在盐业工人和当地渔民的生活区和文化区,举目可见具有现代
建筑风格的宿舍楼、居民住宅、中小学、医院、邮电局、银行、商场、
招待所、
影剧院、歌舞厅、
娱乐中心等。其多彩的建筑风格,新颖的造型给莺歌海盐场增添了生机和姿色,海边,沙滩平缓绵延十里,沙质白松软。北边的岩礁、山岭犹如天生地设的屏障,挡住了吹来的风,冲来的浪,使这里的新月形的海湾,水面如镜。莺歌海是盐城,也是渔场,加之风景美丽的海湾、沙滩,游人常年络绎不绝。
莺歌海盐场建于1958年,总面积3793公顷,年
生产能力25万吨,最高年产30万吨。
机械化程度达69%。主要产品有
粗盐、日晒细盐、日晒优质盐、粉洗精盐等。其中日晒优质盐1988年荣获
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粗盐1992年容获省盐业系统一等奖。近两年来,全方位转换
经营机制,
综合发展经济,已投资兴建年产300吨澳素厂,年产300吨
氯化镁车间,年产2000公斤
螺旋藻厂以及与其他企业联营的年产500公斤的天然胡罗卜素厂。同时积极发展
第三产业,已创立十几家公司,集工、商、贸、旅、房地产为一体,开辟盐、化工、
多种经营三个
同步发展的广阔道路。
2022年,乐东县正在建设
乐东莺歌海渔港,规划
功能设计按照中心渔港
来设计,具备
游船码头和
休闲渔业的功能,该渔港主要用于渔业生产,项目还在建设中,预计2023年2月完工。盐场通航飞行
旅游项目(通用机场)正在建设当中。利用
莺歌海盐场支线铁路发展
观光小火车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谋划中,并逐步完善旅游
配套设施。
2022年6月19日,
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旗下莺歌海盐场创立的年轻化品牌“小盐好闲”,延伸盐产品产业链,在三亚跳伞莺歌海基地开设首家线下饮品店试营业,正式进军老盐饮品市场,着力把莺歌海老盐打造为海南休闲靓丽品牌。
2023年10月04日,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穿过位于乐东黎族自治县的莺歌海万亩盐场。
2023年11月20日,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首批8个重点驿站之一
莺歌踏浪驿站启动试运营。
开发记载
日本人侵华时,发现了莺歌海优良的
制盐条件,曾大规模勘探并编制了盐场
开发计划,要建“
东亚第一大盐场”,但留下的资料不全。国民党统治时期也做过闭门造车的方案。但据那些国民党“大员”们考察后的报告说,“此地尚在原始时代,为蛮荒之区,边疆开发,备极艰辛,且冒危险,治安动荡,无法开发”,于是,最终只是在三亚成立了筹备处,开发计划没有实施,更没有实现。
1935年,日本国内用盐量已达185万吨,随着对外侵略的扩张,用盐量自然增加,其50%以上的用盐来源于地中海、非洲与中国等地。“本岛备有产盐之最优条件,盐质之佳世所共知,经其占领,野心如狼虎者,自不会放过如斯资源。”《工程概况》中如是写道。
日军入侵海南后,由日本垄断财团三井洋行投资,成立东亚盐业株式会社,着手筹备在莺歌海地区开发盐场。三井洋行董事长藤枝得一曾亲自率领海军特务部台湾专卖局技师山田贡到海南,并编写了几份报告材料。“除地质比较上不甚善美外,余均为制盐之最优良条件。”其报告中对莺歌海制盐的各项条件作了详细评价。
彼时,军事日用逐渐增加,日本政府为了获得军事化学工业原料,迫不及待地进行筹建施工。1942年起,在日本海军特务部的主持下,会同东亚盐业株式会社,对莺歌海地区开展大规模的勘测,计划年产34万至41万吨,并开始抓来劳工施工兴建。
由于受到抗日武装力量的打击,炸毁了海运设备的船只,致使施工进展缓慢。至1945年,三年间仅打通了一条小纳潮沟和建成一条榆林至黄流的窄轨铁路路基。随着侵华战争的失败,其建场计划宣告破产,大部分重要图纸也已被毁,莺歌海盐场第一次大规模开发计划就此终了。
日本人败退后,国民政府随即接管了琼岛的行政系统,同样的,日本人未完成的莺歌海盐场建场计划落到了国民政府手中。
虽然在建场计划刚起步就已结束,但日本投降后就有报纸报道称,日本人于崖县建有大规模之莺歌海盐田。而后,国人的目光被这里的新兴工业吸引而来。
1946年,“四大家族”所掌握的旧中国盐业公司提出开发莺歌海盐场的设想,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利用他掌握的旧盐务系统大权,令旧盐务管理局立即成立莺歌海盐场筹建组织,并着手整理日本人遗留下的资料。
据《莺歌海盐场场志》记载,1946年至1947年,旧盐务管理局关允副局长和郑丰曾带领工程技术人员两次到海南。但未曾前往莺歌海实地勘测,便提出几个脱离实际的设计方案。
据盐场老员工推测,不去勘测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当时莺歌海地区距离中共的根据地较近,琼崖纵队游击活动较多,当时地方盐务机关向上移交的地图上,已把莺歌海涂成“生人勿近”的“匪区”;二是当时有地方盐务官员认为抗战数年来,各区都在产盐,“则现有盐田之产量,必呈生产过剩已无疑……莺歌海盐田现下似无续成之必要” 。
1947年至1949年,宋子文主政广东,他对发展海南盐业,特别是开发莺歌海盐场兴趣不减,不仅制定了《关于在海南建设现代化盐场的指示》等文件,也曾当面勉励担任莺歌海盐场筹备专员的潜伏中共地下党员何世庸做好盐场筹备工作。
“日方建设莺歌海盐场时,技术人员大都来自台湾,为了搜集资料,我在1948年春随盐务总局组织的工程考察团到台湾去了一个月。”何世庸后来撰文回忆,随后他与总工程师郑厚平乘军机对莺歌海地区进行了空中考察,郑厚平接着着手设计。
然而不久后,随着国共两党战事的发展,榆林至黄流的铁路中断,何世庸等筹备人员不久也奉令撤回广州,莺歌海盐场短暂的三年开发梦再次化为泡影,这片与大海相连的土地期待着再次被唤醒。
在1954年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崖县黄流区代表提出兴建莺歌海盐场的要求。1955年2月,中共华南分局做出开发莺歌海盐场的决定,提出“分期投资,逐步扩大”的建场方针,9月成立了以何世庸为处长的莺歌海盐场筹建处。
1955年下半年,盐务局初步汇集了有关资料及现场调查,并于11月提出初步的计划任务书上报国家审批,于是,开发莺歌海盐场的计划被列入国家建设项目。沉睡了近十年的莺歌海,再次被唤醒。
莺歌海盐场,不仅是当时的海南也是当时的广东省有史以来首次建造的大型盐场,因此,它的兴建必须先在经济、自然条件利用程度、产品运输线路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求得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技术上的可靠性。
由于人手不够,1956年5月两广盐务局又组织了100人的勘测队。资料记载,1957年3月莺歌海盐场筹建处共有299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勘测队历经一年时间,完成了测定及试验等任务。
一个多月后,从部队转业和退伍的5600名官兵乘船来到莺歌海,加上当地民工,共组成5个施工工程队,总人数9200多人,高峰期达1万多人。就这样,在祖国南海之滨,历经十多年沉浮曲折的莺歌海盐场得以动工开建。
施工队伍以1958年3月从
中国人民解放军0951、0952、0957、0965部队转业和退伍的5600多人为主,以当地民工为辅,组成5个施工工程队,总人数9200多人,
高峰期达1万多人。这支队伍还肩负着
乐东县境内海岸线的防卫任务。3年完成1156万立方米土方建设。
令人感叹的是,1958年下半年大跃进运动期间,由于国家的钢材、粮食、机械“三大元帅升帐”,盐场的部分重型机械被外调,没有
挖土机,就用
锄头挖,肩膀挑;没有
辊压机,就用人挖和
牛拖铁石捆压实;夜里没有电灯,就用
汽灯、煤油灯、火把照明施工;
扁担、
簸箕一时供应不上,就上山砍竹、伐木自己造。
1959年,施工队伍人数开始减少,外来工程队转移,大部分民工退场支援
农业生产,但自1958年动工到1961年还是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工程浩大的1156万立方米土方。
盐场文化
莺歌海人,不光用汗水换来了白花花、亮晶晶的原盐,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更加宝贵的
精神财富:莺歌海精神。
1962年2月,大诗人郭沫若访莺歌海时,不禁为莺歌海数
万亩盐田的壮美景观而
激动不已,他挥毫写下了充满
革命浪漫主义的诗篇:“盐田万顷莺歌海,四季常春极乐园。驱遣阳光充炭火,烧干海水变银山”。
今天辽阔的盐田在海风中保持着沉默,那些创业的艰难、守业的不易,过去的辉煌已成为一段激情往事珍藏在人们心中。
如今耄耋
老妪宋淑容,还能愉快地唱起那首献给莺歌海人的歌:
“我爱莺歌海,盐田如雪白,清清的流水飘着红云彩;草是我们除,路是我们开,汗珠结成满地银,枪不
离手志不改……我爱莺歌海,四季春常在,悠扬的莺啼赞美
新时代;场是我们建,花是我们栽,万里东风入胸怀,
军装褪色志不改……”
交通指南
自驾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穿过位于乐东黎族自治县的莺歌海万亩盐场。
大巴
1、从海口出发,在
海口汽车西站乘到乐东黄流镇或
莺歌海镇的大巴,快车一天三班,9:00,13:30,15:30,票价71元,
普通车票价42元。再在黄流镇乘
三轮摩托车到景点,车费15元到莺歌海镇,10元到莺歌海盐场。
2、从三亚出发,在
三亚汽车客运总站乘到黄流镇或莺歌海镇的大巴,6:45~18:30,15分钟一班,票价16元,黄流到三亚回程是6:30~16:30,每15分钟一班。到黄流镇后到景点的交通同上。
动车
所在位置
相关事件
2024年,海南省乐东县莺歌海镇新二社区居委会一纸诉状,将乐东县政府和乐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告上法院,并将海南莺歌海盐场有限公司列为第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