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至四年(1647年)十月,是清军攻灭南明
隆武政权的作战。
顺治二年(1645年,弘光元年)闰六月,明唐王
朱聿键于
福州称帝,改元隆武,改福建布政司称福京,改福州行在为天兴府,改布政司为行殿,建行在太庙、社稷及唐国宗庙。升郑芝龙为平虏侯、郑鸿逵为定虏侯,封郑芝豹为澄济伯、郑彩为永胜伯。以黄道周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蒋德璟为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朱继祚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曾樱为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黄鸣俊、李光春、苏观生等人为礼、兵各部左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隆武政权辖郑芝龙、黄道周、黄斌卿等部军事力量,据闽、湘等省之部分地区。
七月,
黄道周率兵1000出师江西抗清,后于
婺源(今安徽婺源北)被清军诱歼。八月,
隆武朝廷议战守,决计以
郑芝豹为前军左都督,防守
仙霞关(浙闽交界处)外170处要隘;以
黄斌卿为兵马招讨总兵官,率水师屯舟山,并决定翌年春进兵,一出浙东、一出江右,以抗清军。时清廷下令剃发,引起民族矛盾激化。九十月间,活动于
湖广地区的
大顺农民军余部,先后与隆武朝
湖南总督
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达成盟约,联合抗清,这使虚弱的南明骤得劲助,形势为之一变。
十一月初一日,何腾蛟传檄出师,督官军
马进忠、卢鼎、王允成等部,从
岳州(今湖南岳阳)进攻武昌。堵胤锡随
李过、一功的
忠贞营进攻
荆州。监军
张家玉于许湾(今江西抚州东南河盱江东岸)大败清军,清军步兵5000人死伤殆尽,骑兵舍马渡河,亦溺死过半。时称“隆武朝第一战功”。忠贞营由
松滋(今湖北松滋北)渡江,占领
荆门(今属湖北)、
夷陵,包围荆州(今湖北江陵)。在此声势下,两湖抗清义军纷起。十二月,忠贞营分出刘体纯部北伐,进占
宜城(今属湖北),火烧
樊城(今湖北襄樊北),围攻
襄阳(今湖北
襄樊)。随后,
刘体纯部进攻光化(今湖北老河口北)、
均州(今湖北均县西)、
邓州(今河南邓县),攻陷
内乡(今属河南);接着挥师西进,破竹林关入陕,于次年二三月间攻占
山阳(今属陕西)、
商州(今陕西商县),试图与围攻西安的大顺军
贺珍部会合。
西北清军主力定西大将军
何洛会于商洛地区击败刘体纯部。在忠贞营围攻荆州、刘体纯部北伐之际,清新任湖川总督罗锦绣亲自至荆州督战,征南大将军
勒克德浑同镇国将军巩阿岱、固山额真
叶臣,亦率八旗精锐,于十二月十八日自
江宁(今江苏南京)急赴湖广。
顺治三年(1646年,隆武二年)正月二十日,忠贞营向荆州发动总攻,2月三日,城将被攻陷时,情况骤变,由于何腾蛟已于三日前弃岳州南逃,勒克德浑统率之清军船队横渡洞庭,突至荆州城外忠贞营后方,两翼包抄。忠贞营遭毁灭性打击,
刘芳亮战死,李过率部突围,
田见秀降清,
堵胤锡逃回
常德(今属湖南)。
隆武政权在两湖抗清的同时,在
江西以
赣州为中心组织抗清。隆武帝改赣州为忠诚府,授守臣
杨廷麟为兵部尚书、
东阁大学士,命
万元吉为总督,入赣协守。杨、万招集民兵2万余人,并联合农民军4万人,隆武帝先后派粤、滇援军及广西土司兵数万,支援赣州。
顺治二年(1645年)九月至次年年初,明军以赣州为基地,先后收复
泰和、
万安、
峡江及吉安府(府治今江西吉安),声振一时。
勒克德浑所率清军主力击败忠贞营、解围荆州后,扑向江西。顺治三年三月二十四日,清军攻克吉安,万元吉退保赣州。五月,清军进逼赣州。杨廷麟自
雩都(今江西于都)调4万兵至,赣州巡抚刘广胤自宁都募兵2千至,俱先后溃散。清军遂围赣州,并分兵东围
广信(今江西上绕)。六月,清军从间道窥湖南
湘阴,被隆武江北巡抚旷章所部2000人于潼溪(今湖南汨罗北新墙河南岸)击败,损失人、马各千余。这时,浙东地区鲁王政权所在地
绍兴被清军攻破,
隆武政权镇守闽浙咽喉
仙霞关之
郑芝龙慌忙撤兵,还安平镇(今福建晋江安海镇),
郑鸿逵逃回福建浦城。七月初十日,征南大将军勒克德浑班师回京。
八月十五日,清廷命恭顺王
孔有德为平南大将军,与怀顺王
耿仲明、续顺公
沈志祥、右翼固山额真
金砺、右翼梅勒章京屯泰,率军往征
湖广及两广。二十日,又命智顺王
尚可喜统所部协征。其作战部署为,先定湖广,次定赣南,然后入广东,镇守一方。与此同时,平南大将军
博洛于平定
浙江后,挥师南下,进入
福建。因
郑芝龙全线撤兵,博洛率清军得以于八月间取浦城,从容进入福建。隆武帝朱聿键闻讯,自延平(今福建南平)往汀州(今福建长汀),企图奔赣州。八月二十四日,清军由延平兵分两路,一路由博洛统率,直取福州;一路由
李成栋导引,追击隆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