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朋久
外交家、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顾问
温朋久(1905年12月25日—2004年12月),男,汉族,原名温瀛举,字鹏久,天津市宜兴埠人,出生于教育世家。194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后最早任命的15位正副司长、主任委员之一。
人物生平
1905年12月25日,温朋久出生。
1913年入宜兴埠民立第五小学堂。
1919年考入天津直隶省立师范学校。
1926年,温朋久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朝阳大学,主攻法律。翌年天津“一·二九”运动,他目睹军警残暴镇压学生,与周恩来等同被推举为谈判代表,更加坚定了誓死追求民族复兴的信念。
1929年,被保送到日本留学,就读于明治大学及早稻田大学。
九一八”事变后,温朋久抗议日军侵华,休学回国。
1932年9月,由温世霖出资,留学德国。翌年在洪堡大学(后为柏林大学)和弗赖堡大学加入中国抗日救国联合会和反帝大同盟,并与刘文华主办《中国出路》《抗日救国》刊物。西安事变后,与乔冠华同在巴黎、柏林迎接杨虎城,支持其抗日主张。在九国公约会议期间,温朋久与乔冠华组织代表团前往声援,以“人民外交”形式,联合布鲁塞尔大学生共同声讨日本的侵华行为。
1938年2月,温朋久回国,在河南省潢川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团任政治教员,主讲国际形势。7月,接受中共指示,在西北军杨虎城部第三十八军任参议兼教官。
1941年春,他被任命为三十八军军长办公室代理主任。期间,秘密接触军内地下党,为开展抗战工作协助联络。
1944年冬,到重庆,进入孙蔚如第四集团军总部。在重庆期间,温朋久受到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冯玉祥及民主爱国人士沈钧儒的高度评价。日本投降后,温朋久回津。
1947年3月,到晋冀鲁豫边区冶陶北方局学习。194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到山西省潞城北方大学财经学院、石家庄华北财经学院任教。
1949年7月,被调中共中央外事组参与筹建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温朋久历任外交部西欧非洲司副司长、驻瑞士公使馆政务参赞和日内瓦总领事馆总领事。
1955年9月,到中央高级党校学习。
1960年9月,任中央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五司司长。“文化大革命”中,温朋久遭遇不公正对待,周总理曾批示:“此人我了解,立即放人。”
1978年8月,他被重新分配到外交部工作,后转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任常务理事。1981年改任顾问。1984年4月离休。
2004年12月,温朋久去世,享年99岁。
人物事迹
少年时代为周恩来、邓颖超摇旗呐喊
温朋久的家离天津城只有4公里,到火车北站才2.5公里路。1913年他入天津宜光埠民立第五小学读书,那时无固定职业的父亲早已因病去世,全靠长兄温瀛士教养。温瀛士17岁开始当教员,月薪8块大洋。温瀛士对乃弟管教甚严。温朋久初小时拿了第二,他就不高兴;高小考了第一,温瀛士方有笑容。后来天津县小学会考温朋久得了第一,哥哥开心地笑了。 1919年冬,14岁的温朋久考进天津直隶省(1928年改称河北省)第一师范学校。比温朋久大一岁的邓颖超则在天津直隶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不过那时邓大姐的名字叫“邓文淑”。入学不久,天津就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日请愿活动,次年29日各校学生五六千人集会,以觉悟社中坚骨干周恩来为总指挥,一起涌向金钢桥曹锐的直隶省公署。年仅14岁的温朋久人小志高,积极投身爱国运动,他手执小旗,走在队伍的前列。
他亲眼目睹郭隆真从南向北冲了上去,童子军吹号阵阵,温朋久等人则从北往南冲去,爱国学生的队伍在金钢桥交汇合流。学生用旗杆顶省公署大门,温朋久和许多学生则摇旗呐喊。后来示威群众推举周恩来、郭隆真、于兰渚、张若茗为代表,不顾军警的阻拦,强行闯进省公署,结果全部被捕。军警随即用枪托刺刀横击直刺向手无寸铁的学生......当时被推举为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演讲队队长的邓颖超也参加并领导了这一运动,开展营救被捕学生代表的斗争。 70年弹指一挥,但是那绵绵不绝的缅怀与思念却如悠悠江水。“人生自古终有死,尽到责任自心安。生离死别俗间事,跟随周邓亦欣然。”温朋久怀念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的诗篇字字有情。1924年冬,温朋久在天津直隶省法政学校聆听了李大钊先生的报告,受到了很深刻的革命启蒙。未几,温朋久从直隶省第一师范毕业,在当了一年半的小学教员后,又考入私立朝阳大学主攻法律。他参加过邓颖超、辛璞田等人领导的天津五卅爱国运动。
与顾维钧纵论中日问题
1929年2月,温朋久终究还是负笈东瀛,先是半工半读,后来考入早稻田大学第一高等学院,遂取得河北省公费待遇,改学政治经济学。不料风云突变,日本悍然制造“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迅即沦亡。温朋久对日本侵略罪行义愤填膺,怒不可遏,这书实在是读不下去了弃学回国不久,温朋久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又踏上了漫漫旅德之路。
1932年9月,温朋久和夫人刘绛雯联赴德。他们在上海登上了意大利甘吉号轮。船过印度洋,正值“九·一八”一周年。在温朋久的倡议下,商学生在轮上集会,推举温朋久报告“九·一八”前后日本蓄谋侵华的种种铁的事实,遂得以结识著名《申报》记者戈公振先生。毕生追求进步的资深报业家戈公振是一位热忱的爱国主义者。之后他与温朋久多次联系,所言皆抗日救亡之事。
温朋久和刘绛雯在开往柏林的轮船上,遇到了中国驻法国大使顾维钧和以李顿为首的国联调查团。这使温朋久有机会当面就中日问题向这位民国时代的外交巨擎请教。“国与国的关系不外乎情、理、势、 力四字”。不愧是外交元老,顾维钧开口就不同凡响。见温朋久和一帮青年人全神贯注倾昕,顾先生又作了发挥:“情不能感,则以理喻;理不能喻,则以势牵;势不能牵,则以力争 ’顾维钧的弦外之音是中国无力与日本抗争,前途渺茫。在温朋久眼里,顾维钧是一位很体面,颇有教养的人,浑身上下修饰得体,连指甲也修得很好。但是他的这番高论却让温朋久感到失望、沮丧......
亲属关系
长兄:温瀛士
侄孙:温家宝
岳父:刘仁甫
妻子:刘绛文
长子:温宁
长女:温馨
次女:温文
姑侄:赵履彰
亲友回忆
杨光祥:温老虽长年住在北京,但非常关心家乡的发展。当副区长崔金爽告诉他北辰区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逾百亿元、三级财政收入12.18亿元、农民人均6606元,特别是宜兴埠改变了面貌时,温老非常高兴,表示“我要看看去”。当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宜兴埠镇党委书记姜渭湖告诉他“宜兴埠还有一位102岁的老人”时,温老连说“好,好,那我一定去看看”,并欣然命笔,为家乡人民写下一段话:“我今年98岁。再过两年我就百岁了。听说家乡还有一位高龄人我很高兴,可以和这位老兄共话短长了,请你们替我先问候他。朋久2003.1.24”。
温朋久生前始终牵挂着家乡的发展和父老乡亲,曾只身一人乘坐公共交通还乡省亲,不带随从,不讲排场,不惊地方,不扰民众,成为一时佳话,被争相传颂。还将自己珍藏的郭沫若等6位名人画作捐给周邓纪念馆。他在京期间,热情接待家乡来人,表示:“一定要为家乡做些好事,不辜负家乡从小的教育”,并“祝宜兴埠永远前进!”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9 04:0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