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经济学院(英文名: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简称湖经(缩写HBUE),位于
湖北省武汉市,是
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支持高校,入选
湖北省2011计划,入选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支持高校。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清朝时期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张之洞指示商务局在商界筹款建立商务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之洞会同
张百熙、
荣庆合订的《奏定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获得
清廷批准,由于资金困难一直被搁置。
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公元1907年11月),湖北
提学使黄绍箕“开办商业中学堂于武昌东厂口”。另据记载,“湖北商业中学堂初设于武昌府署间壁通判衙门,后迁至武昌东厂口正街”。宣统二年湖北省学务公所统计资料表明,湖北商业中学堂“系由张之洞札设,于清光绪卅四年五月廿七日报部立案。有各种房舍五十六间,占地四万七千余方尺,其中操场近五千平方尺”。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后,由于政权交替,湖北商业中学堂处于半停顿状态。民国二年(1913年),重新复校,按照新学制改称“湖北省甲种商业学校”,校址迁至武昌熊楚楼原北路高等小学堂。
民国十一年(1922年),民国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改革令》,颁行“壬戌学制”,废除预科制度,取消实业学校分为甲、乙两种的制度,实业学校改称“职业学校”。由于壬戌学制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法,改革施行比较缓慢,直至民国十四年(1925年),湖北省甲种商业学校才进行改制,更名为“湖北省商科高级中学”。
民国十六年(1927年)春,湖北省政务委员会教务科对全省中等学校进行改组,将湖北省商科高级中学与前普通科二中、三中、工科高级中学和汉阳五中合并为“省立第二中学”,设商科、工科和初中普通科。10月工科从“二中”分出,独立设为省立第三中学,人们在口头上将省立第二中学简称为“二中高商”。
民国十七年(1928年),因政局动荡,学校基本停办。第二年,“二中高商”重新开学,高中商科6个班设在汉口一元路,普通初中6个班则设在武昌西卷棚。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将高中本科由汉口迁往武昌西卷棚,与初中部合并,并将初中部也改为职业教育性质,由此成为专门的商科学校,设“高商”和“初商”两个部。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
日寇逼近湖北,省教育厅将
武汉与
鄂东一带较大的公、私立中等学校统一组织起来,与鄂西北地区的中等学校合并,成立“湖北省立联合中等以上学校”(简称“湖北联中”)。湖北省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与“汉口市直高商”、“汉口市商会初商”合并为“高商分校”(简称“联中高商”),迁往恩施地区。到达宜昌后,省教育厅又将沙市市职业学校并入“湖北联中高商分校”,新校址定在巴东县楠木园。
民国三十年(1941年),民国湖北省政府对教育进行改革,取消联合中学名义,各分校单独设立,“联中高商”更名为“湖北省立第一高级商业职业学校”,简称“高商”。
抗日战争胜利后,省教育厅安排“高商”迁往
沙市办学。学校师生拒绝执行
国民政府的搬迁命令,成立了“迁复护校委员会”,要求迁回武汉办学。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7月,省教育厅同意“高商”迁复武昌。8月,学校迁回武昌,在原来的校址西卷棚继续办学,校名更名为“湖北省立武昌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同年秋,学校根据教育厅把职业学校附设初中部一律并入省立初级中学的要求,将初中部学生交给昙华林武昌一中,只办高中商科。
新中国初期
1949年8月,
湖北省人民政府文教厅将湖北省立武昌高级商业职业学校与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大冶职业学校、武昌女子高级职业学校合并,成立“湖北省立高级职业学校”,简称“高职”。“高职”成立后,原来各校学生之间自成山头,时常产生纠纷,校内各方面关系紧张半年后,省文教厅将工科、商科分开设校,“高职”商科恢复校名“湖北省立武昌高级商业职业学校”,仍简称“高商”或称“武昌高商”,把西卷棚校舍留给工业学校,搬迁到武昌涵三宫原私立光汉中学旧址办学。
1952年9月,学校改属省商业厅领导,校名改为“湖北省武昌贸易学校”。1955年底,国家商业部确定湖北省武昌贸易学校为培养商业计划、会计人才的中等技术学校,校名更改为“湖北省武昌商业学校”,仍属省商业厅管理。1958年1月,学校搬迁至龙尾山省商业干部学校内新建的校舍。
1958年4月,省供销合作干部学校与省商业干部学校合并后,湖北省武昌商业学校与供销合作干部学校对换校舍,撤出龙尾山,搬到汉口赵家条,并更名为“湖北省武汉商业学校”。
1962年,省商业干校与供销合作干校分开设校,省商业厅将湖北省武汉商业学校与省商业干校合并,为全日制中专,学制3年,承担普通中专教育和干部培训两项任务。1965年5月,学校报请省商业局批准,改名为“湖北省商业学校”,定址武昌街道口办学。1973年,学校恢复招生,依据中发(72)第28号文件索要校舍,但直到1978年11月,占用单位才将校舍还给学校。
1987年12月1日,
国家教委向
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同意建立湖北商业专科学校的通知》,学校更名为湖北商业专科学校。1993年6月9日,学校更名为“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1948年,郑州解放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中州农民银行从
豫西迁入
郑州后,着手为中原区的解放培养干部,决定成立银行学校,于11月成立“中州农民银行附属银行学校”。1949年3月,中州农民银行改组为中国人民银行中原区行,准备南迁武汉。4月中旬,学校部分人员随中原区行南下武汉,郑州成立留守处。5月,迁至武汉办学,学校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中南区行附属银行学校”。
1951年,学校由汉口胜利街迁到四维路办学。1954年,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中南干部学校”,隶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同年上半年,
中国人民银行将武汉市分行干部训练班并入中国人民银行中南干部学校。1957年,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干部学校并入中国人民银行中南干部学校。1958年,学校下放给湖北省管辖,与湖北省人民政府财经干部学校合并,更名为“湖北省财政金融干部学校”,校址从汉口迁至武昌荆南街。1960年,湖北省财政金融学校成立,与湖北省财政金融干部学校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实行两种学制。
“文革”开始后,学校停止办学。1972年,学校恢复办学,在武昌司门口原
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旧址开始调训。
1980年,湖北省银行干部学校在随州大洪山挂牌,湖北省财政金融干部学校摘牌,湖北省财政金融学校同时改校名为“湖北银行学校”,原财政专业独立成立湖北财政学校。同年11月,湖北银行学校入选全国重点中专学校。1984年8月1日,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同意建立湖北金融专科学校。1992年4月1日,湖北金融专科学校更名为“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1983年3月,湖北省计委向国家计委提交《关于申请建立计划管理干部基地经费的报告》,请求建立一所省计委直接领导的计划管理干部学校,得到国家计委的同意。1984年1月,省计委党组决定建立“湖北省计划委员会干部培训中心筹建处”。9月1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发文同意建立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并规定学院属于大专性质。
1987年1月,
国家教委发文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正式开办招生。1989年起,学校与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办学,开办省电大直管班,设置统计、财务会计2个专业。1992年,经省教委批准,学院试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1993年3月,经省教委批准,学院与
湖北大学联合办学,成立湖北大学经贸学院,由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领导,日常业务工作由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承担,教学上接受湖北大学的指导。
1998年起,与
武汉科技大学联合办学,培养普通本科学生。1998年、1999年,先后与
中南财经大学、
武汉大学联合开办在职人员硕士学位课程班。
合并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原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先后与多所高校商谈合并升格事宜。2000年4月3日,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与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联络,就合并组建“湖北经济学院”(暂定名)进行初步商谈,签订了《合并协议》。
2002年3月4日,教育部发函批复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湖北经济学院,由
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
2011年,学校入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会计专业硕士(MPAcc)人才培养项目。2012年,入选
湖北省2011计划。2016年,入选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支持高校。2021年10月,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获批会计、金融和法律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置19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63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建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154人,其中教授155人、副教授42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35人、占比55.03%;拥有国家级人才13人,省级人才77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19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试点改革专业,3个国家特色专业,8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专业综合试点改革专业,5个省级品牌专业,8门课程获评国家级“金课”,66门课程获评省级“金课”,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1个省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项目,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6个“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30项,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先后与美、英、法、意、澳大利亚、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40多所大学或教育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师生互访、科研合作、联合培养和保荐硕士等实质性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蒙哥马利奥本大学合作举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意大利乔凡尼·巴蒂斯塔·堤埃坡罗美术学院合作举办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截至2024年3月,学校与政府、行业和企业深入开展“六个共同”多元化深度合作,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38个,建成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6个。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建成碳排放权交易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有数字金融创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建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委省政府改革智库3个,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建立科研机构18个,与武汉市、荆州市、黄冈市、恩施州、荆门市、仙桃市等开展战略合作。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承担国家自科、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15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9项,其中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项;114份研究报告得到中央、省部级领导批示,一批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国家和地方政策法律、进入政府的规划和决策。
学术资源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学校馆藏资源有纸质图书258.56万册,数据库39个。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是由湖北经济学院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逢单月中旬出版。《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于2003年1月创刊。已入选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2006年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10年再获“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称号。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主要发表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哲学、语言与文学、史学、法学、文化、教育等学科的论文,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全文收录。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名中文标准字体是从毛泽东主席书法、题词中集字而成。
校徽命名为“腾飞的经院”,标志为圆形,中心为引吭高歌的凤凰图案,外圈上部为英文校名,下部为中文校名。
含义:①凤凰图案:凤凰为楚地的象征,凤文化是楚文化的一面旗帜,楚人尚凤,凤凰是百鸟之王,同时,黄色的凤凰在红色的烈火中经过涅槃获得永生;②E和U:标志由字母“E”和“U”组合而成,“E”是“Economics”的第一个字母,也是“鄂”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U”是“University”的第一个字母;③手与树叶:标志似一只手正在向上托起一片嫩叶,表达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育人才;④书籍:标志似一本卷起的书籍,表达学校是读书治学的场所;⑤飘带:标志似舞动的飘带,表达学子的青春活力;⑥地理位置:表达学校位于江夏凤凰山下、汤逊湖畔,前有凤凰台,后有凤凰山。
学校校旗为红色长方形旗帜,左上角印学校徽志、中央印“湖北经济学院”校名,徽志、校名为金黄色。
精神文化
厚德博学、经世济民
“厚德”,源于《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寓意学校“以德为先”的办学原则,广大师生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为己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博学”,源于《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学识渊博,既要学习专业知识,又要学习其它知识。寓意学校办学特色——重视师生能力培养,不断强化师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的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经世济民”,源于《抱朴子·审举》:“故披洪范而知箕子有经世之器,览九术而见范生怀治国方略”。意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民为本”。寓意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探求经济运行规律,服务国家、社会、人民为己任的目标和要求的有机统一。“经世济民”要求全校师生员工将个人的知识、能力奉献社会,将个人的成才抱负融入为最广大人民造福之中,这既是学校必须追求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为社会服务的价值目标,又是学校办学历史100年来的价值所在,更是学校实现奋斗目标对每一名师生提出的新要求。实现“经世济民”之价值追求,客观要求学校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厚德博学,经世济民”是教师和学生的理想追求与精神支柱;作为教师风范,是教师的学识修养与思想境界的重要尺度;作为学生素质,是学生人格健全与成才成器的根本要求;作为育人理念,是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作为办学思想,是提倡博大兼容,世界眼光,胸襟开阔的必需实践;在人才培养上,注重通识教育,拓宽专业面,增强适应性;作为办学宗旨,是学校服务经济发展的神圣职责。
学校是经济类高校。“经济”即为“经世济民”。经济学应该是“经世济民”之学,应该研究“以人为本”的问题。因此,“厚德博学,经世济民”是学校办“经世济民”之学的高度概括。树立“经世济民”之志,掌握“经世济民”之能,方能成为经济大家。“厚德博学,经世济民”体现了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的本质特征,也体现了经济学厚生、惠民的人文主义思想。
校训标准字体样式是由书法家
陈义经2006年为学校题写的。
社团文化
截至2024年5月,湖北经济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有理论学习、公益实践、文化文学、体育竞技、文娱艺术五大类61个学生社团,初步形成了以部分省级优秀社团为先导、一批校级优秀社团为中坚的社团发展新格局。社团联合会是学生社团代表大会的权力执行机构、组织机构,设主席团和9个职能部门:秘书处、人力资源部、活动管理部、宣传策划部、团务建设部、财务管理部、资产管理部、外联部和新闻中心,主要工作包括:社团活动审批、监督、管理、社团注册登记、社团注销、社团招新、社团活动宣传报道、社团网站建设、社团会费管理、活动后勤保障、社团人事管理、社团资料编撰、社团干部培训、社团骨干培训、会长沙龙、会长论坛、支部进社团、社团评优评先、社团三下乡、社团科研立项、工作学习交流等,并已着力打造了春之声秋之韵两个系列精品社团活动,积极鼓励并支持社团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动。
行政管理
校园环境
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2587平方米,拥有阅览室11个。内设有多功能报告厅、“书香语林”书吧、钱币陈列馆、计算工具陈列馆、校史展厅、图书交流中心等。
刻有“厚德博学,经世济民”的校训石为湖北传奇书法艺术大师陈义经的手笔。此奇石产于29亿年前的太古代,采自长江三峡的西陵峡河谷。校训倡导德行、学识、责任和奉献,是每位经院师生的毕生追求。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